学科分类
/ 8
15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如何把握临床护理带教关键环节,提高护理实习生护理安全风险防范意识。方法:针对100名实习护士进行研究,将实习护士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护士。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带教方式,研究组在实施常规带教的同时加强实习护士的安全意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考核分数、不良事件出现率和护理水平。结果:研究组各项考核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临床护理带教 实习护士 安全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门诊采血室针对护理纠纷进行的防范措施。方法 对我院门诊部门不良事件登记册2020年12月-2022年2月门诊采血室发生的30起护患纠纷进行分析总结,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 护患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没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医护人员服务态度较差,责任心较低,专业技能掌握不够熟练等原因造成的。结论 门诊采血室发生护患纠纷对科室产生严重影响,引发不良的纠纷事件,对医院的声誉和社会形象造成影响,且会给护理人员带来心理负担,影响日常工作的积极性,因此在日常护理工作应当加强对护患纠纷事件的防范,减少纠纷的发生。

  • 标签: 门诊采血室 护患纠纷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在患者治疗中存在着静脉输液治疗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护理纠纷的问题,对于患者的治疗、医院的发展都存在着较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针对护理纠纷问题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进而让静脉输液治疗充分发挥出治疗作用、提高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在实现有效治疗目标的同时推动医院更好的发展。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纠纷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护理风险存在于护理的一切操作过程中,如何保证护理安全,规避职业风险是护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护理风险管理通过对护理风险的分析,加强对某些重要环节的管理和防范,尽可能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有助于减少护理人员对风险的恐惧及忧虑,调动其积极性及创造性。

  • 标签: 护理风险 影响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常用的给药方法之一,也是抢救危重病患儿必须采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医疗条件、医疗水平以及护理人员等方面的因素,在儿科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系列的风险,导致医疗事故及护患纠纷。因此,为降低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提高护理安全水平,减少医疗事故与医疗纠纷,本文对儿科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与防范进行分析。

  • 标签: 儿科 静脉输液护理 风险 防范
  • 简介:摘要:静脉输液是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脉压形成的输液系统内压高于人体静脉压的原理,将大量无菌溶液或药液直接输入静脉的治疗方法,是儿科临床最常用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手段之一。由于小儿群体的特殊性,多数是独生子女,关注的人较多,年龄小或在家备受宠爱,血管细小不明显,耐受力差,穿刺时不能积极配合,患儿家长对静脉穿刺技术期望值较高等原因,容易发生护患矛盾,甚至引发纠纷。随着人们维权意识普遍提高,加强儿科护士风险意识,需积极寻找小儿静脉输液中存在的护理风险,采取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利于儿科护士为患儿提供安全、优质的静脉输液治疗,减轻患儿痛苦,减少护患纠纷,保证护士和谐的工作环境非常重要。

  • 标签: 儿科护理 静脉输液 风险因素 对策
  • 简介:摘要 :儿童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选取我院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诊治的 82 例患儿开展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41 例和观察组 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 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SAS 评分和 SD 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差错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 4.8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儿科护理危险因素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改善儿童的心理状况,提高儿童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童的安全和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心理状态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儿童护理危险因素及防范对策分析。选取我院 2021 年 8 月—2022 年 8 月诊治的 82 例患儿开展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41 例和观察组 41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分析风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的焦虑(SAS)评分和抑郁(SD S)评分均基本一致(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 SAS 评分和 SD S 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将两组患儿生活质量各项评分进行对比,观察组患儿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比两组差错发生情况,观察组发生率为 4.88% ,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通过对儿科护理危险因素的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可有效地改善儿童的心理状况,提高儿童的护理质量,提高儿童的安全和满意度。

  • 标签: 儿科 护理风险因素 防范措施 心理状态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研究新生儿护理存在的护理风险和防范对策。方法从我院新生儿科2021年6月~2022年 3月收治的新生儿中抽取出120例作为参与对象,2020年6月-2021年2月进行常规护理的新生儿60例为参照组,2021年3月~2022年3月的新生儿60例为对比组,对新生儿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防范对策,分析对比两组新生儿的护理差错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参照组新生儿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是20.0%,对比组新生儿的护理差错发生率是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护理满意度是78.3%,对比组的护理满意度是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新生儿的护理过程中会存在很多危险的因素,比如新生儿自身的特点、操作素质、医护人员素质等,根据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可以有效降低护理差错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发生。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风险因素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儿科是医疗卫生事业的组成部分之一,由于儿科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儿科的治疗和护理需特殊重视,尤其是准确识别儿科护理中的风险因素,进而采取预防措施,这是实现我国儿科护理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儿科护理效果直接影响儿科治疗的有效性,基于此,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可能存在的因素并进行防范。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笔者课题组所在医院收治的130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之前告知患儿家属,尊重医学伦理,并在此基础上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儿65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防范。结果: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观察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具备统计学差异。结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重视风险因素的分析及防范有助于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护理措施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症医学科护理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方法:以我院在2021年5月至10月入院治疗的100 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重症医学科护理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分析,并制定出相对应的解决办法,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对比。结果:观察组在进行护理风险干预值后,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安全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更低。结论:对重症医学科护理中运用风险干预措施的方式,能有效地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并且提升护理的效果。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护理风险分析 防范探究
  • 简介:摘要 目的:对骨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21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骨科患者448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其临床资料、护理安全隐患、防范对策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96%,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9.47%,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真做好骨科的安全护理,能够对互患关系进行有效改善,减少不必要的护患纠纷,从而提升护理的安全性。

  • 标签: 骨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产科护理纠纷的发生过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对策。方法:对本院产科所接收的10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并分析其病情和护理纠纷发生的影响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进行防范。结果:经过采取防范措施后,产科内的护理纠纷发生几率明显下降。结论:在产科护理中,需定期分析护理纠纷发生的影响因素,并针对性的对其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从而避免护理期间护患纠纷的发生。

  • 标签: 产科 护理纠纷 防范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存在于急诊外科护理中的潜在风险隐患,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方法:本院对急诊外科护理于2019年期间存在的风险情况进行整理分析并自2020年1月始落实针对性护理风险管理,取2019年与2020年间急诊外科收治患者各50例设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及风险质量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期间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期间对护理风险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理急诊外科护理潜在的风险并据此制定风险管理防范对于提升整体护理质量有积极影响,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外科护理 潜在风险 防范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血液内科住院患者的风险因素,并提出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管理对策,希望能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启示。方法:选择2019年4月到2020年3月间在血液内科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纳入课题研究,依据床尾号单双数对课题组患者进行分组,平均分成干预组(30例)和日常组(30例),对日常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干预组则在常规护理模式上日常组为基础实施风险护理干预,着重把握患者院内风险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并以此为基准提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管理对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程度均显著优于日常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内科的住院患者实施风险护理干预措施,着重把握院内风险的相关因素和根本情况,以此为基准,切实有效的进行对症医护管理,这样能够呈现出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几率充分降低,进一步提升其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该方法临床价值十分显著,值得在实践中不断的推行和应用。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血液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

  • 标签: 血液内科;住院患者;不安全因素;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分析,并探究防范措施。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200例接受介入手术的患者进行研究。研究人员按照双盲对照原则对本次实验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对照组所选100例患者实施一般护理干预,实验组所选100例患者在充分分析护理风险的基础上实施防范措施,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护理差错出现情况,并实施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出现护理差错的人数分别为12人及2人,占组内所选患者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2.00%及2.00%,比较分析组间护理差错出现概率相关数据,差异较大,(p<0.05)。结论:药物因素、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均是导致介入手术室护理风险事件出现的危险因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应注意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规避和应对。

  • 标签: 介入手术室 护理风险因素 护理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在我院儿科就诊的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风险因素分析。统计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儿科护理 风险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耳鼻喉护理技术操作的潜在风险及其防范方法。方法:对我院耳鼻喉科于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间收治的570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小组讨论法分析护理技术操作中的风险并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各项护理技术操作风险并制定干预措施,同时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同样收治的570患者为对照,判断实施前后的护理技术操作风险发生率。结果:根据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证实,耳鼻喉护理技术操作潜在风险主要集中在护理技术不规范、执行医嘱存在风险、患者自身因素风险三个方面,OR>1。在制定防范措施后,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耳鼻喉护理技术操作风险问题不容忽视,通过形成完整的防范对策可以有效预防风险发生,具有必要性。

  • 标签: 耳鼻喉科 护理技术操作风险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病人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接受科学合理的护理工作,在此过程中护理风险是不可避免的,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护理工作,导致患者出现比较严重的后果。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可能存在护理风险,其具备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护理风险一旦出现,就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患者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之后,要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在此过程中会存在着很多的风险,要想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就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把控。这文章主要针对护理风险预防工作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希望能给有关人员带来帮助和参考。

  • 标签: 手外科患者 护理工作 风险分析 防范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