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在急腹症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实施急诊检分诊护理流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 2019 年 7 月至 2020 年 3 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 72 例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36 例患者接受常规检分诊模式,作为对照组, 36 例患者接受急诊检分诊护理流程,作为观察组,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就诊时间和诊治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就诊准确率为 97.23 %,对照组为 94.44 %, P>0.05;观察组就诊满意率为 94.44 %,对照组为 80.56 %, P<0.05。结论 急诊检分诊护理流程在不影响患者诊断结果两组患者就诊时间、诊治时间、就诊结果准确率和患者满意率准确率的前提下,可有效缩短患者的就诊时间和诊治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率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腹症 预检 分诊 急诊
  • 简介:摘要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我们设置了前置体温筛查点、检分诊点和分诊点“三场所”进行检分诊;设置单流向且相互隔离的医务人员、普通病人、发热疑似病人“三通道”管理防控措施;设置门诊检分诊团队、发热门诊团队和后勤服务团队的“三团队”服务。以新冠肺炎防控为主线,以患者为中心的门诊患者标准化检分诊流程。该流程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中切实可行、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预检分诊 标准化流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急诊检分诊流程的优化管理,以减少或避免院内交差感染、降低患者就诊时间、提升急诊患者就诊满意度。方法:制定符合新冠肺炎要求的分诊流程、增设三级分诊、粘贴新冠肺炎相关海报、严格管理就诊通道、管控就诊人员的体温测量、成立发热危重病人救治管理小组等方式来优化整个急诊检分诊流程。结果:2020年1月-2020年6月 ,我院急诊共接诊17667人次,其中发热门诊8356例,新冠肺炎疑似30例,确诊8例。在此期间,院内交差感染的发生率为零。通过优化检分诊管理,接诊患者在急诊等待时间从之前的4小时缩短至1.5小时,而患者就诊满意度从90%提升至95%。结论:优化检分诊管理能有效控制新冠肺炎疫情的传播,可以为今后类似传染病疫情的分诊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 标签: 新冠肺炎 预检分诊 流程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急诊检分诊标准在急诊分诊工作中应用效果研究。方法:选取 2019年 6月~ 12月我院急诊科的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00例)和对照组( 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分诊,观察组应用急诊检分诊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分诊效果和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的分诊效果均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就诊服务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小于对照组( P< 0.05) 。结论:在患者分诊中应用急诊检分诊标准的效果更好,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分诊效率和质量,缓解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就诊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医院树立良好口碑,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标准 患者分诊 应用效果研究
  • 简介:摘 要: 目的:为了提高门诊质量,提高门诊检分诊的准确率及满意度,进行完善化护理质量的改进。 方法: 2019 年 4 月到 9 月进行完善化护理质量改进措施。截取二月到三月以及八月到九月的两个时段,每个时段随机抽取 100 名患者,两者进行数据比较。 结果: 实施后,门诊检分诊准确率达到 98% 。而未实施的准确率只有 91%,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实施后,满意度里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的改变,评分高于未实施组,比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完善化护理质量改进对门诊护理质量以及门诊检分诊的准确率和满意度是有利的,能够提升门诊质量,使门诊检分诊更加准确,患者更满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次检分诊模式在儿科门急诊高危患儿识别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 2018年 4月至 2018年 9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 300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检分诊,选取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3月在本院就诊的儿童 300例为观察组实施二次检分诊模式,比较两组高危患儿识别率、不良事件发生率、就诊等待时间及患儿家属分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高危患儿识别率、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就诊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二次检分诊模式应用于儿科门急诊能有效提高高危患儿的识别率及患儿家属分诊满意度,缩短就诊等候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儿科 门急诊 二次预检分诊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术后病人护理中应用五联康复策略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术后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五联康复策略,对比两组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术后病人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HADS)均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小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低肺功能食管癌术后病人护理中应用五联康复策略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进行使用和推广。

  • 标签: 高龄 五联预康复策略 肺功能 食管癌 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