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监测管理对于控制械的消毒灭菌质量作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我们主要是利用数字随机法,随机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监测管理前一年和实施该管理措施后一年接收的器械中各选择1400件,将其分别纳入常规管理组和质量监测管理组,在上述器械的消毒灭菌工作中应用不同的管理,最后对两组不同管理措施下器械的医疗物品的清洗、消毒及包装合格情况。结果:两组医疗物品在供应科实施质量监测管理后的95.71%的清洗合格率、94.79%的消毒合格率及96.57%的包装合格率均明显优于精细化管理之前。结论:质量监测管理对于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有着明显的效果,可以显著提高医疗物品的清洗合格率、消毒合格率及包装合格率,有利于减少院感的发生情况,对于维持临床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临床医疗安全性,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质量监测管理 器械的消毒灭菌质量 作用效果 研究
  • 简介:胃石多因食入较多柿子、山楂、黑枣等食物所致,也有因手术等因素使胃蠕动功能减退导致食物在胃内结块[1]。随着内镜技术发展,内镜成为治疗胃石的主要有效手段[2]。但是内镜下套取巨大胃石,尤其>10cm巨大胃石,尚无简单、方便的操作器械[3]。为了提高巨大胃石治疗效果,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内镜室自制胃石切割碎石器配合GIF-2T240双通道胃镜治疗巨大胃石3例,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石 胃镜 自制胃石切割器
  • 简介:植入式心脏自动转复除颤(ICD)安置术是治疗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伴有严重血液动力学障碍且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一种新手段,它具有创伤小、手术简便、效果确切的特点,能显著降低恶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猝死率。我院已成功安置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标签: 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器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随着医学科技的飞速发展,近几年,自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简称ICD)开发以来,已逐渐被应用于临床。ICD是通过置于心脏内或心脏表面的电极感知心室颤动,并给予除颤,它还能程序起搏、中止快速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是具有起搏、复律、除颤等功能的电子装置。我院于2003年10月,为2例病人成功安装了ICD,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对肢体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7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经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均予以常规康复训练,后组另采用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训练,对比组间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后,对比对照组,观察组上肢FMA、下肢FMA评分、FIM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在临床上应用,可同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上下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上下肢主被动康复训练器 脑卒中 偏瘫 肢体肌力 康复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分散注意控制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选择住院实施剖宫产产妇120例,按知情同意,自主选择的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运用分散注意辅助镇痛药物来减轻疼痛,对照组应用传统的止痛药物来止痛。[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运用分散注意控制剖宫产产妇术后疼痛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

  • 标签: 产妇 剖宫产 镇痛
  • 简介:目的:探讨2μm激光治疗高龄高危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患者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198例BPH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指导、功能锻炼指导,做好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做好导尿管护理、膀胱痉挛护理,避免增加腹压的因素,防止血栓形成。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夜尿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前列腺电切综合征,均解决了下尿路梗阻症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未发现心、脑、肺等脏器严重并发症。结论:充分术前准备、术后周密监护、专业的健康宣教是2μm激光治疗高龄高危BPH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顺利康复的重要保证。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 高龄 高危 2ΜM激光 前列腺切除术 围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感干预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开展深入分析。方法:选取分析我院2019年11月到2021年11月的医院感染控制情况,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11月内并未施行感干预,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内施行感干预。分析医院不同时期内的感染发生率以及感染控制调查表。结果:未施行感干预前的感染发生率高于施行感干预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感控干预 感染发生率 感染控制调查评分 多重耐药菌医院
  • 简介:目的比较研究3次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与卡式压力蒸气灭菌在口腔高速手机腔管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灭活效果。方法取检验合格的灭菌手机40支,用HBsAg阳性血清于手机腔管内进行人工污染标定后随机分为2组,20支,组,分别采用3次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或卡式压力蒸气灭菌灭菌,灭菌后分别于手机腔管内取样进行HBsAg检测。结果经2种灭菌灭菌处理后手机腔管内均未检出乙肝表面抗原。结论3次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或卡式压力蒸气灭菌均可达到手机腔管内HBsAg灭活的效果。

  • 标签: 口腔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灭菌
  • 简介:目的探讨基于精细化管理理论制作岗位核查清单,及应用岗位核查清单对病区护理质量过程控的效果。方法2014年3月应用精细化管理制作、修订和试行岗位核查清单,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应用岗位核查清单对临床护理质量过程控并评价效果。结果应用精细化管理制作的岗位核查清单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投诉明显减少(P〈0.05);患者满意度得到了明显提升(P〈0.05)。结论岗位核查清单体现了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在护理质量的过程控与管理中发挥了积极、主动和激励的作用,提高了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细管理 岗位核查清单 护理 质量 过程控制
  • 简介:通信作者是课题负责人,也是文章和研究的联系人,在论文投稿、修改直至发表的整个过程中,一切的联络工作均由其负责。通信作者掌握课题的经费,负责科研的设计以及文章的书写和质量把关,确保文章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是论文的责任承担者。相对第一作者而言,通信作者具有更高的学术地位和专业水平,在该项科研中以第一作者的指导老师或重要辅导专家的身份为其提供帮助。

  • 标签: 论文投稿 第一作者 联络工作 课题负责人
  • 简介:通信作者是课题负责人,也是文章和研究的联系人,在论文投稿、修改直至发表的整个过程中,一切的联络工作均由其负责。通信作者掌握课题的经费,负责科研的设计以及文章的书写和质量把关,确保文章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是该论文的责任承担者。

  • 标签: 作者 通信 职责 责任承担 负责人 科学性
  • 简介:通信作者是课题负责人,也是文章和研究的联系人,在论文投稿、修改直至发表的整个过程中,一切的联络工作均由其负责。通信作者掌握课题的经费,负责科研的设计以及文章的书写和质量把关,确保文章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是该论文的责任承担者。相对第一作者而言,通信作者具有更高的学术地位和专业水平,在该项科研中以第一作者的指导老师或重要辅导专家的身份为其提供帮助。

  • 标签: 论文投稿 联络工作 课题负责人 第一作者
  • 简介:通信作者是课题负责人,也是文章和研究的联系人,在论文投稿、修改直至发表的整个过程中.一切的联络工作均由其负责。通信作者掌握课题的经费,负责科研的设计以及文章的书写和质量把关,确保文章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是该论文的责任承担者。相对第一作者而言,通信作者具有更高的学术地位和专业水平,在该项科研中以第一作者的指导老师或重要辅导专家的身份为其提供帮助。对一篇科技论文来说,通信作者与第一作者所做的贡献是并列的,均为该文章最重要的作者。

  • 标签: 作者 通信 职责 科技论文 责任承担 负责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 2型糖尿病患者行慢病随访管理的控制效果。方法:抽取我院在 2017年 9月到 2019年 6月纳入慢病管理的 2型糖尿病患者,共 1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慢病随访管理,对比管理前后的血糖水平以及管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结果: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优于护理前,组间数据对比有着显著优势,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 P值小于 0.05。护理后患者的饮食控制、遵医用药、血糖监测以及规律运动等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高于护理前,组间数据对比有着显著优势,存在统计学参考价值, P值小于 0.05。结论:对 2型糖尿病患者行慢病随访管理,对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慢病随访管理 2型糖尿患者 血糖水平 自我管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教育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研究时间范围在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纳入60名糖尿病患者参与本次研究,将这些患者从1-60号排序,打乱分为两组,分别为接受常规管理的对照组(30例)和接受糖尿病教育干预的观察组(30例),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血糖指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糖指标无明显差距(P>0.05),护理后观察组血糖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护理期间进行教育干预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明显,可降低血糖值,对病情控制有积极影响。

  • 标签: 2型糖尿病 护理 教育干预 血糖控制
  • 简介:目的通过使用输液用药安全提示软件,减少输液用药安全问题,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方法对易出现输液用药安全问题的特殊药物用简单扼要安全提示语进行标记,当在录入这些药物的医嘱时或打印这些药物的电子输液标签前,计算机将对这些特殊药物作出安全提示,医护人员必须看过安全提示并确认后,才能进入下一步操作程序。比较对应用输液用药安全提示软件前后发生的输液用药安全问题发生情况。结果使用输液用药安全提示软件后输液用药安全问题发生率由11.4%降至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输液用药安全提示软件的临床应用能有效的减少或杜绝输液用药安全问题。它的提示信息具有即时性和可更新性。

  • 标签: 静脉输液 用药安全提示软件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准护理管策略在肺功能检查质量控制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入院时间为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所有患者中,筛选出进行肺功能检查且符合此次探究标准的患者100例,将患者的入院序号完全打乱,选择双盲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A组(n=50)和B组(n=50)。给予A组基础的健康教育,B组则实施精准护理管策略。结果:B组受检者总体掌握率高于A组,差异较大P<0.05。B组受检者肺功能检查质量相关指标优于A组,差异较大P<0.05。结论:应用精准护理管策略,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受检者在接受肺功能检查时的配合度,提升检查质量,因而值得推广。

  • 标签: 精准护理管控策略 肺功能检查 检查配合度 质量控制
  • 简介:通过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消除负性心理,较好的控制了血糖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并发症,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 标签: 家庭干预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
  • 简介:同伴教育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由于某些原因使其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或行为技能,以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1].同伴教育早期主要用于吸烟、药物滥用和安全性行为等方面.近年来,国外一些学者开始尝试将同伴教育用于社区居民生活方式干预和部分慢性疾病的自我管理教育[2,3].万巧琴等[4]研究显示,同伴教育有利于提高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的自我管理知识,增强病人的自我效能,促进病人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行为.本研究在此基础上探讨同伴教育在社区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2型糖尿病病人 同伴教育 社区居民 血糖控制 安全性行为 自我管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