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阐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颈内静脉异位的原因,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近年来关于预防PICC中异位颈内静脉的文献资料,对预防异位的各种方法进行综述,总结并分析优缺点,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 标签: PICC 导管异位 颈内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 分析胰腺肿瘤病人围期中如何进行 PICC 的护理与协助,更好地提升手术治疗成效。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5 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胰腺肿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 30 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均实施 PICC 。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则为细节管理护理,分析围期成效。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为 6.7% ,对照组为 13.3% ,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其他不良事件中,还会涉及到穿刺点渗液、导管感染和皮肤过敏等。从 PICC 的平均留置时间上看,观察组为( 10.2±3.1 ) d ,对照组则为( 14.1±2.7 ) d ,由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细节管理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为胰腺肿瘤患者 PICC 提供协助,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并能够控制反复穿刺造成的伤害,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 胰腺肿瘤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分析胰腺肿瘤病人围期中如何进行PICC的护理与协助,更好地提升手术治疗成效。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8年1月-2019年5月前来本院就诊的患者,其均诊断为胰腺肿瘤,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基础上选取了30例患者作为调研对象,均实施PICC。在分组上,为了保证公平性为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措施,观察组则为细节管理护理,分析围期成效。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为6.7%,对照组为13.3%,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其他不良事件中,还会涉及到穿刺点渗液、导管感染和皮肤过敏等。从PICC的平均留置时间上看,观察组为(10.2±3.1)d,对照组则为(14.1±2.7)d,由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结论采用细节管理护理措施能够更好地为胰腺肿瘤患者PICC提供协助,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营养支持,并能够控制反复穿刺造成的伤害,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问题带来的不利影响,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置管 胰腺肿瘤 围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产儿PICC中置体位的改良与导管异位的关系。方法:实验中选取76例早产儿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均需接受PICC,同时为探究体位与导管异位的关系,将76例早产儿随机分配为两组,即使用常规体位的对照组和使用改良体位的观察组,每组38例,对比其临床效果。结果:据实验研究,应用改良体位的观察组,其导管异位发生率明显更低,耗时短,同时也不需要过多的调整,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依然应用常规体位的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PICC中应用改良体位能够显著降低导管异位情况的发生率。

  • 标签: 早产儿 PICC置管 改良体位 导管异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式PICC方法,对PICC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遴选在本院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间,接受乳腺化疗及靶向治疗,置入PICC管道的100例患者展开具体分析,将10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作为对照组展开传统管法;另外一组作为观察组,采取漂浮式导管管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成功率。结果:观察组PICC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PICC方法对提高PICC率具有良好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改良式PICC 送管方法 PICC置管成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探讨PICC患者在院外实施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方法 择取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0例PICC患者(PICC组)与30例输液港患者(输液港组),两组患者都开展血栓形成因素的分析,并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比两组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输液港组并出现血栓1例(3.33%),PICC组出现血栓4例(13.33%),输液港血栓生成风险更低。结论  PICC和输液港时临床常用的两种静脉通路方式,对两种方式可能诱发的血栓危险进行分析,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出现栓的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 标签: PICC置管 输液港置管 血栓
  • 简介: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以操作简单、穿刺痛苦小、留置时间长、保护血管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临床上对于局部血管状况尚可的患者,均采用体外肉眼观察和触摸估计的方法对血僻进行评价后穿刺。但是部分患者由于手臂的屈伸易发生静脉炎、穿刺点炎症、导管脱出等并发症;另外部分患者血管条件差,只能采用盲穿法。

  • 标签: PICC B超 护理
  • 简介:近年来护理上为解决病人长期静脉穿刺的痛苦,PICC已普遍开展。PICC一般选择贵要静脉或肘正中静脉穿刺进针,可保持6个月至1年,由于需要长期保留此,给病人淋浴带来不便,用单纯换药贴膜的方法容易进水,并因此导致感染。我科护士给病人换药贴膜处缠绕三层以上塑料保鲜膜,面积应覆盖于换药贴膜面积上下大于5cm,断端用胶布牢固固定,且换药贴膜与保鲜膜之间垫以双层纱布,并使之环形缠绕于前臂,纱布覆盖于换药敷贴即可这样既可防止两膜黏连,又可防止被包绕前臂由于过紧而感到胀痛,起到一定缓冲作用。最后将保鲜膜上下两端用胶布牢固粘贴于胳膊上,可有效防止换药贴膜进水。

  • 标签: PICC置管 护理 淋浴 塑料保鲜膜 单纯换药 静脉穿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床旁B超定位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3月~2016年12月在新生儿PICC中应用床旁B超定位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51例新生儿PICC应用了床旁B超定位PICC导管尖端最终位置情况:1002例(87.05%)导管尖端位于上腔位置;104例(9.04%)导管尖端位于下腔静脉;45例(3.91%)导管尖端位于锁骨下静脉;62例(5.39%)由于PICC时送不顺,借助B超定位成功送达预定位置。100例患者PICC术后,同一患者用床旁B超定位和床旁X线进行导管尖端定位,相同率为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超定位应用于新生儿PICC具有无创、准确和便捷的特点,可避免新生儿多次暴露X线的机会,避免了移动新生儿,是新生儿PICC导管尖端定位方法之一,可以帮助新生儿PICC不顺时的B超引导下送,可以节省护士人力资源。

  • 标签: 新生儿 PICC 床旁 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医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静脉化疗法一直是针对肿瘤治疗的一种,并且在实践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到的。笔者结合相应的实例研究,对超声引导下的PICC与传统的PICC使用方法做一定的对比和分析,将相应的并发症情况做一个总结并得到相应的结果。在本文中,主要采用2022年7月之后一年间总计121例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将病例随机的进行分组,其中一组为61人则剩余的为60例,将他们以对照和实验的两种方法进行相应的测量,通过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然后根据病患产生的并发症来对比两者治疗方法的优劣性。对于穿刺期间,会根据相应的穿刺效率以及后续的不舒适状况作相应的统计。经过两者进行穿刺的方法后所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到相应的穿刺成功率、所得到的舒适度等各个方面进行比较,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所形成的成功率相对较高,并且其引发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穿刺对我们来说可以在全国的范围内进行推广,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病患的生存质量 。

  • 标签: 超声引导 PICC置管 肿瘤患者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血液内科有关PICC的临床护理措施与体会进行研讨。方法:选用2021年5月~2022年7月间我院接诊的94例PICC患者,随机分为各47例的两组,对对照组患者施行日常护理方案,观察组施行综合护理方案。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护理认可情况。结果:经护理,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出现静脉部位出血、静脉炎等并发症的情况更少,对护理的认可度更高(P

  • 标签: PICC置管 临床 护理 措施
  • 简介:感染是PICC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期,我们收治了1例在家日常维护不当引起局部感染的患者,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女,82岁,查出肺癌6个月,经右臂肘正中静脉置入PICC导管36d,第2次带出院回家,在家洗澡,水不慎进入穿刺针眼处,没有引起重视。

  • 标签: PICC置管 临床护理 局部感染 PICC导管 肘正中静脉 日常维护
  • 简介:化疗是一些恶性肿瘤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低分化恶性程度高易合并各种并发症,易转移。化疗时以往用头皮钢针或留置针穿刺,虽然操作简单,但是难于长期保留,容易脱出需反复穿刺,而且输液时受渗透压及pH值、药物的稀释程度不足,静脉内血流相对缓慢的影响,极易导致静脉炎、皮肤坏死。

  • 标签: PICC置管 化疗 留置针穿刺 护理 恶性程度 肿瘤术后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管理在PICC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规范护士操作,设立门诊导管维护护士,加强患者健康教育管理,对2009年12月至2011年7月的40例患者实施全程综合管理,并与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的40例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患者对导管维护依从性提高,并发症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有效的综合管理有利于PICC维护,减少并发症,保障患者的治疗及安全。

  • 标签: 综合管理 PICC 导管维护 依从性
  • 简介:摘要  通过对患者在PICC中的现状分析发现,往往需约半小时或以上的时间,常规的手臂外展并向上旋转的体位,患者需花费较大的力气来保持,常常需要助手协助,在整个结束后,患者常反映手臂的不舒适或因体位摆放不佳可能带来的尖端判断的风险。因此,我科设计了一种体位辅助器运用于临床,大大提升了在PICC管过程中的时效,提升了护士准确导管尖端位置,避免在中的风险,提高一次性成功率,使患者对的接受度得到提高,满意度也随之提高,值得临床的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体位辅助器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PICC在肝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180例应用PICC的肝癌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 180例PICC出现了穿刺点渗血,感染,局部皮肤溃烂,导管脱出,静脉炎,导管堵塞。结论 对进行PICC的肝癌患者应加强穿刺点及局部皮肤的护理,预防感染、堵管及静脉炎的发生。

  • 标签: 肝癌患者 PICC置管 并发症 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