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年龄的AMI患者在性别、患病率、症状、梗死范围、冠脉造影等方面的异同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MI不同年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患病年龄60岁以下青壮年仅占27.2%,老年人占72.8%;症状方面青壮年人中79.6%有典型胸痛症状.远高于老年人中的50.2%.老年人多部位AMI占34.6%,明显高于青壮年人的10.2%;二间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MI以男性为主,青壮年AMI多有典型胸痛症状,而老年人以多部位AMI所占比例较多,50~79岁年龄段是AMI发病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有助于AMI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 标签: 不同年龄 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对比
  • 简介: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uppergastrointestinalbleeding,UGIB)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调查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2000年1月-2006年10月间因消化道出血收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前1周内有无服用NSAIDs史将患者分为2,对2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66例患者,其中服药103例,未服药263例。2病人在性别、出血方式、胃及十二指肠病变的具体部位以及是否需要内镜治疗等方面的差异无显著性;服药患者的年龄较未服药更高,血红蛋白在服药下降更明显(P〈0.01);胃溃疡和复合溃疡、多发溃疡在服药更多见(P〈0.01),而未服药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与服药的感染率有显著差异,分别为26.24%和65.05%(P〈0.0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患者年龄和Hp感染状态和消化道出血史对NSAIDs相关的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有明显影响。结论:应加强对NSAIDs相关性消化道出血临床特点的认识,尽量减少NSAIDs的不良反应。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胃镜诊断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止血治疗效果.方法:对126例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胃镜常规检查后,立即进行胃镜下止血治疗,按不同病因、病变部位,使用喷药、粘膜下注射、套扎、血管栓塞、硬化剂治疗不同止血治疗方法.结果:采用局部喷药45例,粘膜下注射及电灼电凝30例均止血,血管出血行注射止血26例,出血停止,其中2例5~7天后再次临床少量出血,用药物加强治疗后出血停止.食管胃静脉曲张25例行套扎、DTH栓塞及硬化剂治疗,出血停止24例.本组总有效止血率99.2%(125/126).结论:急诊胃镜是检查消化道大出血病因及止血治疗的重要方法,具有出血灶检出率高,止血治疗快速有效的特点,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胃镜 上消化道大出血 止血治疗
  • 简介:本院于1991年至1999年来共收治187例胃十二指肠穿孔的病人,现就如何提高术前站立位腹部透视或拍片的阳性率,从而提高术前明确诊断作如下探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经手术证实共有187例胃二十指肠穿孔的病人中有25例病人在进行常规的站立位腹部X线透视或拍片均未内膈下游离气体。经X线诊断隔下无游离气体的25例病人,其中男性16例,女性9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53

  • 标签: 上消化道穿孔 站立位 胃十二指肠穿孔 膈下游离气体 腹部 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手术(输尿管镜或经皮肾镜)治疗尿路结石所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60例尿路结石所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分成两,实验30例患者尿路结石致急性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采用微创手术。对照30例患者采用切开取石术(传统开放手术或腹腔镜手术)治疗。术后3月后测量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以及24h尿量与治疗前的各项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均成功解除尿路梗阻,实验30例患者,结石取净率94.4%;对照30例患者中,结石取净率为91.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月后,实验肾功能恢复正常27例,3例仍有氮质血症,但肾功能明显改善。对照肾功能恢复正常者23例,7例扔有氮质血症。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尿路结石所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好等优点,具有广泛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上尿路结石 急性阻塞性肾功能衰竭 微创取石
  • 简介:缓发型中毒的发病时间≥1d.主要包括奥来毒素(orellanine)引起的肾毒性,口蘑属的equestre和红菇属的subnigricans引起的横纹肌溶解症.以及Hapalopilusrutilans引起的神经毒性。

  • 标签: 毒蕈中毒 缓发型 诊治 分类 横纹肌溶解症 奥来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闭合复位交叉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及Ⅲ型肱骨髁骨折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36例GartlandⅡ、Ⅲ型肱骨髁骨折儿童临床资料,均进行急诊手术,采用闭合复位交叉经皮穿针固定,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6例患者术后3-6周均全部痊愈,其中28例恢复优,占77.8%,恢复良好6例,占16.7%,可1例,占2.8%,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术后1例患者发生轻度肘内翻畸形,无针道感染、医源性尺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第4周与第8周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闭合复位交叉经皮穿针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Ⅱ型及Ⅲ型肱骨髁骨折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临床较为理想的治疗手段,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诊闭合复位 交叉经皮穿针固定 肱骨髁上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比较双氯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碱联合治疗尿路结石绞痛的疗效.方法:117例患者按掷币法随机分为治疗57例和对照60例,治疗给予双氯芬酸钠栓剂和丁溴东莨菪碱,对照给予阿托品和哌替啶肌注.观察2h.结果:双氯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碱联用治疗尿路结石绞痛与哌替啶和阿托品联用的疗效无差异,P>0.05.结论:双氯芬酸钠与丁溴东莨菪碱联用治疗尿路结石绞痛的疗效好,能替代目前常用的镇痛药哌替啶和抗胆碱药物阿托品.

  • 标签: 双氯芬酸钠 丁溴东莨菪碱 上尿路结石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单盲随机的方式,运用钬激光(HOLBT)治疗40例、选择性绿激光(PVBT)治疗32例、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PKRBT)治疗22例,对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术中操控准确度、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手术时间、术后继发出血、肿瘤复发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种手术方法对膀胱表浅性肿瘤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OLBT及PVBT均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PKRBT发生闭孔神经反射8例,其中膀胱穿孔2例。术中出血及术后继发出血情况PKRBT>HOLBT>PVBT。术中操控准确易控PVBT优越HOLBT及PKRBT。较小肿瘤(直径<2cm)手术时间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较大肿瘤(直径大于2cm)手术时间PKRBT明显优于HOLBTAPVBT(主要是肿瘤组织清除时间)。结论浅表性膀胱肿瘤PVBT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较HOLBT和PKRBT更好,尤其在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越性。

  • 标签: 膀胱癌 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选择性绿激光 钬激光。
  • 简介:目的:观察间苯酚在治疗胃肠痉挛性疾病中的疗效.方法:将急性胃肠炎表现为急性腹痛患者80例,按不平衡指数最小的分配原则分成两.治疗38例使用间苯酚.对照42例使用654-2(山莨菪碱)、VitK1治疗,观察两在用药30分钟时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与对照缓解腹痛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间苯酚在治疗胃肠痉挛性疼痛方面疗效与654-2、VitK1相近.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 标签: 间苯三酚 山莨菪碱 VITK1 痉挛性腹痛
  • 简介:目的:探讨酮咯酸氨丁醇肌肉注射对肾绞痛的镇痛效果.方法:60例肾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和对照各30例,在静脉滴注山莨菪碱的同时,治疗和对照组分别予酮咯酸氨丁醇肌肉注射30mg或盐酸曲马多肌肉注射100mg,观察两患者30min内的疼痛缓解率.结果:治疗和对照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幻67%、90%和23%、63%,差异显著(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醇治疗肾绞痛作用显著,并且起效迅速,可作为治疗肾绞痛的首选药.

  • 标签: 酮咯酸氨丁三醇 曲马多 肾绞痛 治疗
  • 简介:目的:报道11例后颅窝肿瘤引起的叉神经痛病例,探讨相关的诊断、治疗的问题。方法:回顾5年来经MRI确诊的住院病人,参考文献,总结诊治经验。结果:11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叉神经痛症状消失,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对于症状不典型、发作时间长的叉神经痛患者应尽早行MRI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肿瘤,降低手术风险、提高肿瘤全切除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脑肿瘤 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四联、联疗法根除老年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收集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期间在我院门诊根除Hp治疗的老年患者116例,并随机分组,分别进行含铋剂四联和不含铋剂联根除Hp治疗2周。分析两老年患者Hp根除率,及药物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四联组老年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均好于联组(P<0.05),且药物副反应没有差异(P>0.05);含阿莫西林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好于不含阿莫西林治疗(P<0.05)。结论老年Hp阳性患者四联疗法对比联疗法具有疗效高的优点,阿莫西林根除率较高,副反应无明显增加,值得在老年Hp感染患者中推广。

  • 标签: 老年 四联疗法 三联疗法 幽门螺旋杆菌
  • 简介:目的:比较间苯酚、山莨宕碱和哌替啶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将150例肾绞痛患者分为间苯、山莨宕碱和哌替啶,每组50例,分别肌肉注射间苯酚40mg、山莨宕碱10mg、哌替啶100mg,观察3疼痛缓解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间苯疼痛缓解率明显高于山莨菪碱,与哌替啶相当,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起效时间为30~60min。结论:间苯酚是一种治疗肾绞痛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的药物,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山莨宕碱 哌替啶 肾绞痛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成本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该类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随机调取我院临床病区2014年1月至12月期间300例分别使用美施康定(97例)、奥施康定(105例)和芬太尼透皮贴剂(98例)治疗中晚期癌痛的住院患者。美施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20mg,q12h,奥施康定康定治疗的开始剂量是10mg,q12h,芬太尼透皮贴剂外用贴于皮肤平坦处,开始剂量为5mg,q72h,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爆发痛时马上给予盐酸吗啡注射液进行皮下注射,并调整药品用量,直至患者满意的程度达到VAS0-3分为止。比较用药一个月后的镇痛疗效、不良反应及药品成本,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价。结果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的疼痛缓解率分别为94.85%、94.29%、93.89%,无显著性差异(P>0.05),人均成本分别为1395.26元、1429.82元、2108.33元,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4.71、15.16、22.43。结论美施康定、奥施康定和芬太尼透皮贴剂在治疗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疗效相当,从药物经济学角度看,美施康定是中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较好选择。

  • 标签: 美施康定 奥施康定 成本-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血清白介素-5(IL-5)和尿白烯E4(LTE4)的水平变化.探讨IL-5和半胱氨酰白烯(cysLTs)在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住院确诊为MP感染的患儿为MP感染(29例),同期在门诊作正常健康体检的儿童为正常对照(30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两儿童血清IL-5和尿LTEA的浓度。结果:IP感染尿LTEA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MP感染血清IL-5的水平与正常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患儿血清IL-5的水平和尿LTFA的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cysLTs在MP感染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IL-5可能不是MP感染的发病机制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白介素-5 白三烯E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