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皮肤覆盖人体表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中毒后的皮肤表现可以给临床医生判断病因、了解病情提供宝贵的线索.

  • 标签: 中毒皮肤 皮肤表现 表现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信号途径。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分成以下各组:(1)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以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48h;(2)OX—LDL各浓度组(共3组):EPCs培养24h后,再分别换用含5,10,20mg/LOX—LDL的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Akt、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时加上一组。(3)Wortmannin组:EPCs培养24h后,换用含Wortmannin100μmol/L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采用MTF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P〈0.01),基础状态下内皮祖细胞表达Bcl-2mRNA及蛋白,OX—LDL处理能抑制其表达,降低磷酸化Akt的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结论:Ox—LDL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的作用是通过抑制Akt活化,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实现的;Ox—LDL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是依赖P13K/Akt信号通路实现,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BCL-2 PI3K/Akt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目的阐释胃癌中miR-638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证明它可能是通过影响细胞骨架调节蛋白VASP的表达水平来抑制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分子机制

  • 标签: 胃癌 miR-638 血管扩张刺激磷蛋白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咽喉部血管瘤出血的急诊处理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对7例不同原因的咽喉部血管瘤出血的临床急诊处理和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通过微波或碘仿纱条填塞咽喉腔结合平阳霉素血管瘤瘤体注射的方法进行止血和治疗后全部有效.结论:微波或碘仿纱条填塞咽喉腔结合平阳霉素血管瘤瘤体注射的方法对咽喉部血管瘤出血的止血和治疗有确定的疗效.

  • 标签: 血管瘤 咽喉部 治疗 出血 急诊处理 碘仿纱条填塞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并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2例术前诊断均不能明确,术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纠正低血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出现低血压时应想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并探索敏感的儿茶酚胺类药物控制血压.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胃十二指肠穿孔围手术期处理的具体措施.方法:对22例75岁以上高龄患者胃十二指肠穿孔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治愈20例,死亡2例.结论:只要准确估计病情,充分细致做好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术式及最佳麻醉,术中、术后严密监测,提高操作技术,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加强术后护理及各种有效的治疗,高龄患者是可以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的.

  • 标签: 老年人 胃十二指肠 穿孔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目的:评估16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诊断急性颅脑外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04例急性颅脑创伤病人作16层螺旋CT颅脑扫描,对原始轴位图像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分析急性颅脑创伤的CT影像表现、计算颅脑创伤病变的数量,分别就原始轴位图像、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图像进行比较。结果:原始轴位图像难以显示隐匿性的颅脑创伤病灶,回顾性薄层重建及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数量要多于原始轴位图像,但回顾性薄层重建与多平面重组发现病灶的数量无明显差别。结论:就16层螺旋CT检查急性颅脑创伤而言.回顾性薄层重建、多平面重组能够明显提高隐匿性病灶的检出率。

  • 标签: 颅脑创伤 16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败血症(catheter-felatedsepsis,CRS)病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对40例CRS病人的静脉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CRS常见的致病菌依次为革兰阳性球菌(32/45),真菌(8/45),革兰阴性杆菌(5/45)。革兰阳性球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而且多数对苯唑西林耐药,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白色念珠菌为主要的致病真菌(7/8),革兰阴性杆菌常为耐药菌株。结论:CRS病原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CRS的有效处理方法是拔除感染的导管。

  • 标签: 中心静脉导管 败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