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阳春三月,我们又迎来了第二十四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标签: 世界防治结核病日
  • 简介:塞伐汀、洛伐他汀、辛伐他汀,西伐汀、氟伐汀、普伐他汀等为一大类其英文词尾均为statin(汀)的药物被统称为汀类药物。他们能够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代谢中关键性限速酶3-羟-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的作用,使肝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临床多用于高胆固醇血症的治疗,对冠心病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有益。近来有研究表明这类药物除降脂作用外尚具有抗炎、免疫抑制、脑保护、抑制血小板聚集、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保护血管内皮等作用,并在临床获得广泛应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临床应用 调脂外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胆固醇合成 高胆固醇血症
  • 简介:<正>汀类药物自问世后的十多年来,经临床应用与5个(4S,CARE,LIPID,WOSCOPS,AFCAPS/TEXCAPS)著名的大规模,长期(29820例,5年以上)临床试验,取得了突破性的重大进展。汀类药物系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3-hydroxy-3methylglutaryl-coemzyme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在迄今已上市的5种汀药物(阿伐汀、氟伐汀、洛伐他汀、普伐他汀和辛伐他汀)中,其英文名称词尾均为-Statins,故称为汀类,即statins。在药理学和药动学上,本类药物具有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中的限速酶活性,上调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加速血浆(LDL的分解代谢,并抑制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从而有效地降低LDL-C,TC和TC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肌病 他汀药物 肌溶解 极低密度脂蛋白 普伐他汀
  • 简介:汀类药是目前已知最强的调脂类药物,在心血管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已取得了显著效果,近年来在缺血性卒中的防治中汀类药物逐渐受到重视。本文就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的高质量证据、可能机制、安全性以及现状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预防 他汀类药物 综述
  • 简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被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其中一部分应用氯吡格雷治疗患者由于对氯吡格雷反应性差而未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这就是"氯吡格雷抵抗"现象.近年通过对不同他汀类药物种类、药物剂量、联用时其他因素的干扰等研究表明,汀类药物直接独立影响个体对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的反应证据不足,但这些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氯吡格雷抵抗机制及明确汀类药物与氯吡格雷相互作用提供依据,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及时调整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用药方案,以避免恶性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本文综述了汀类药物与氯吡格雷的相互作用.

  • 标签: 他汀类 氯吡格雷抵抗 药物相互作用 基因多态性
  • 简介:目的:比较GEMOX方案(吉西滨联合奥沙利铂)和吉西滨单药方案用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0~1分、可切除胰腺癌辅助化学治疗(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并探索与无病生存(DFS)期和总生存(OS)期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ECOG评分0~1分的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其中68例给予GEMOX方案辅助化疗:吉西滨1000mg/m^2以固定速率(FDR)静脉滴注100min,第1天,奥沙利铂85mg/m^2静脉滴注,第2天,每2周重复,共8周期;35例接受吉西滨单药化疗:吉西滨1000mg/m^2第1、8和15天静脉滴注30min,每28d重复,共6周期。比较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DFS期、OS期及毒性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探讨预后因素。结果:GEMOX组和吉西滨单药组的中位DFS期分别为370d和520d(P=0.815),中位OS期分别为803d和888d(P=0.42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种辅助化疗方案的毒性多为Ⅰ、Ⅱ度且易于控制,GEMOX组呕吐(30.8%比10.5%,P=0.019)及外周神经毒性发生率(38.5%比0%,P〈0.001)显著高于吉西滨单药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2组发生率相似,分别为47.7%和44.7%,但吉西滨单药组Ⅲ度以上ALT/AST升高发生率显著高于GEMOX组(7.9%比0%,P=0.048)。生存分析显示,分化差(P=0.002)、R1切缘(P〈0.001)、淋巴结转移(P=0.028)、术后CA19-9≥90U/mL(P=0.005)及未能完成全部辅助化疗疗程者(P=0.002)中位DFS期显著缩短;而分化差(P=0.001)、R1切缘(P〈0.001)、术后CA19-9≥90U/mL(P=0.003)及未能完成全部疗程者(P=0.001)等因素也预示中位OS期显著缩短。结论:对体力状态良好的胰腺癌患者切除术后,为期4个月的GEMOX方案,与为期6个月的吉西滨单药化疗生存获益相似,GEMOX方案可视为辅助化疗的备选方案之一。分化差、R1切缘、术后CA19-9≥90U/mL及未�

  • 标签: 胰腺癌 辅助化疗 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方案 吉西他滨单药 预后指标 体力状态
  • 简介:<正>汀类药物是三羟基三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近十余年来开发的降脂药物。经4S(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CARE(胆固醇与冠心病复发事件研究)、LIPID(普伐他汀对冠心病长期干预研究)、WOSCOPS(西苏格兰冠心病一级预防研究)等几项里程碑式的大型临床试验已经证明,汀类药物能减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然而该类药物取得临床疗效的机制除降脂作用外,尚有重要的多向性效应的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即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本文对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非降脂作用 冠心病一级预防 他汀类药物 普伐他汀 抗动脉粥样硬化 局部炎症反应
  • 简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粒细胞缺乏症是抗甲状腺药物治疗中最严重的副作用,其发生率约为0.1%~0.5%,极易引起感染、脓毒血症、休克,甚至诱发甲亢危象而危及生命,是甲亢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2001~2005年,收治巴唑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6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分析如下。

  • 标签: 粒细胞缺乏症 他巴唑
  • 简介: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人长期服用曲美嗪治疗心绞痛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观察72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35例,治疗组37例常规治疗加服曲美嗪。观察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程度,以及肝肾功能、血脂、心率的变化和有无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减少明显(P〈0.01),运动耐量增加(P〈0.05),但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减少的对比无显著差异。心电图异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高龄冠心病人长期服用曲美嗪治疗心绞痛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曲美他嗪 高龄 冠心病人 心绞痛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是多种自身抗体导致不同靶器官损害的慢性反复发作自身免疫病,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逐渐成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汀对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素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2.11-2003.6年的门诊高脂血症病例共40例,进行8周的阿托伐汀10mg/d口服治疗,40例为健康对照组,治疗前后测定血脂,血浆内皮素(ET),及治疗前后超声多普勒测定肱动脉血管内径,反应性充血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脉血管内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患者的血管内皮素依赖性舒张功能明显损害(P<0.01),而对硝酸甘油反应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阿托伐汀治疗8周后血清TG、TC、LDL-C显著下降,血浆ET显著下降,对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阿托伐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疗效明显,并显著改善肱动脉内皮功能,这一作用源于其对内皮细胞的直接作用,可能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高脂血症 药物治疗 血管内皮素依赖性舒张功能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克莫司对大鼠血糖、胰岛素水平及肝细胞内磷酸化AKT表达的影响,探寻克莫司导致血糖升高的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89.83±4.44)g通过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克莫司4mg·kg-1·d-1灌胃)和对照组(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月测量大鼠体重,行尾静脉穿刺取血测其空腹血糖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5个月后,在空腹状态下将2组大鼠分别处死,行心脏穿刺取血,4%多聚甲醛体内灌流分别取出胰腺组织和肝脏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大鼠的血清胰岛素水平,行胰腺组织病理学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肝细胞浆质中磷酸化AKT的表达。结果①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体重均呈持续增长,在第3、4、5个月时,实验组大鼠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且2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实验组大鼠空腹血糖呈持续增长趋势。在第3、4、5月时,实验组大鼠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实验组大鼠的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其胰导管均不同程度的受到破坏,且出现胰岛细胞数量减少、坏死及空泡样变;⑤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其肝细胞浆质内可见磷酸化AKT明显被抑制。结论克莫司可导致胰岛细胞坏死,胰岛细胞数量减少,胰岛素的分泌降低、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胰岛素抵抗增加,从而导致大鼠血糖升高。克莫司减少大鼠肝脏组织磷酸化AKT的表达,提示可能通过影响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导致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

  • 标签: 移植术后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大鼠 他克莫司 磷酸化AKT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定(UTI)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ANP)合并肺损伤时肺内ET-1和NF—κB表达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假手术组、ANP组和UTI组,各20只。采用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溶液1ml/kg体重制备ANP模型,假手术组胰管注射等量生理盐水,UTI组在ANP制模成功后即从大鼠尾静脉注射UTI10000U/kg体重。24h后处死动物,测血清淀粉酶、TNF—α、肺组织湿/干重比,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NF—κB和ET-1蛋白表达以及使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UTI组术后24h血清淀粉酶、TNF—α和肺湿/干重比分别为(5648±378)U/L、(89.19±3.54)ng/L和4.55±0.07,较ANP组的(6799±437)U/L、(183.30±8.18)ng/L和4.89±0.20显著降低(P〈0.05)。假手术组未见NF—κB和ET-1表达,未见凋亡细胞。UTI组NF—κB和E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9±3)%和(8±1)%,较ANP组的(25±2)%和(13±1)%显著降低(P〈0.05)。UTI组细胞凋亡指数为13.75±1.25,较ANP组的6.90±0.85显著升高(P〈0.05)。结论ANP时肺组织NF—κB和ET-1的高表达可能导致肺损伤。UTI能改善肺微循环,减轻肺炎症性损伤。

  • 标签: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急性肺损伤 乌司他定
  • 简介:目的探讨乌司丁(UTI)对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防治作用。方法21只杜泊绵羊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UTI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模型组、治疗Ⅰ组和Ⅱ组静脉注射内毒素(6μg/kg),治疗Ⅰ组静脉注射UTI(30000U/kg),1次/d,连续3d,治疗Ⅱ组静脉注射UTI(30000U/kg),2次/d,连续3d。各组分别于0,1,2,3,6和12h时间点测定动脉氧分压;于0,3,6,12,24,48和72h测定脏器生化指标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和血常规指标。结果与模型组比较,UTI治疗组的氧分压下降幅度小;治疗组AST,ALT,TBIL和Cr的升高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Ⅰ组和Ⅱ组之间各项指标改善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治疗Ⅰ组和Ⅱ组绵羊的死亡率分别为66.6%、50.0%和33.3%。结论预防性应用UTI能降低内毒素诱导的MODS模型绵羊的死亡率,提高动脉氧分压,减轻内毒素所致的肺、肝和肾等脏器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乌司他丁 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内毒素
  • 简介:汀类药物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线用药已经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随着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大及研究的不断深入,汀类药物在骨骼肌、肝脏和肾脏的不良反应及其引发糖尿病的风险开始备受关注。本文旨在汇总有关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新近研究结果和相关基础研究,总结其主要不良反应及防治策略,为临床应用该类药物提供参考。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不良反应 防治策略
  • 简介:目的评价EUS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吉西滨化疗治疗胰腺癌的临床收益疗效。方法41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吉西滨化疗组(21例)和单纯吉西滨化疗组(20例)。吉西滨化疗方案为1000mg/m^2,1次/周,静脉滴注,连用3周,休息1周;联合组在^125Ⅰ粒子植入后1周行化疗。评价临床受益疗效(CBR)。结果^125Ⅰ粒子联合吉西滨化疗组临床受益率为57.1%,达到CBR的中位时间为1周,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为21周;单纯化疗组分别为25%、4周和15周,两组前2项相差非常显著(P〈0.05),而临床受益疗效持续的中位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US引导下^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联合吉西滨化疗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的CBR明显优于单纯吉西滨化疗组。

  • 标签: 胰腺肿瘤 内窥镜超声检查 近距离放射疗法 ^125Ⅰ粒子 吉西他滨
  • 简介:目的研究索洛尔对豚鼠乳头状肌动作电位(AP)和单个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作用及索洛尔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用标准微电极技术和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测定豚鼠乳头状肌AP和单个心室肌细胞离子电流.结果在索洛尔浓度为100μmol/L时可明显延长APD,使APD20和APD90分别延长13.33%和1971%.且该作用随BCL增加而增加,呈现出逆频率依赖性特点.在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实验中100μmol/L索洛尔仅对IKr有阻滞作用,使IKr及IKr,tail,的幅值从(068±0.27)pA/pF和(094±0.30)pA/pF降至(0.47±0.18)pA/pF和(0.60±0.32)pA/pF;且此作用也呈逆频率依赖性.结论索洛尔对心肌电生理的逆频率依赖性的作用特性可能是其诱发尖端扭转性室速(TdP)等心律失常的机制之一.

  • 标签: 索他洛尔 豚鼠 心室肌 动作电位 钾电流 AP
  • 简介: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米氮平对吉西滨治疗的胰腺癌移植瘤裸鼠进食量、体重和肿瘤生长的影响。方法24只胰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吉西滨组(术后第1、4、7、10天腹腔注射吉西滨100mg/kg体重)和联用组(吉西滨组+米氮平10mg·kg^-1·d^-1灌胃,持续21d),每组8只。术后21d处死裸鼠,比较3组动物体重、进食量、肿瘤体积的变化。结果吉西滨组具有显著的抗肿瘤生长作用,但存在显著的胃纳减少和体重降低等不良反应。术后第21天,联用组和吉西滨组胰腺癌移植瘤体积无明显差异,抑瘤率分别为69.13%和71.60%(P〉0.05);联用组进食量(3.12±0.11)g、体重(14.68±0.42)g,稍高于吉西滨组的(2.96±0.14)g和(14.38±0.61)g(P值均〉0.05),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65±0.13)g和(17.46±0.52)g(P值均〈0.05)。结论吉西滨化疗具有显著的抗胰腺癌作用,米氮平虽无显著增效作用,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大剂量吉西滨化疔的不良反应。

  • 标签: 胰腺肿瘤 抗抑郁药 药物疗法 联合 米氮平 吉西他滨
  • 简介:<正>44例患者均作持续低流量吸氧,纠正酸碱失衡及水、电解质紊乱,抗感染、化痰止咳,利尿等治疗。治疗组22例加用硝普钠25~50mg/d,加入5%葡萄糖静滴,或微泵以1~2mg/h注入;倍乐克6.25~12.5mg口服,q12h。对照组22例加用酚妥拉明10~

  • 标签: 肺心病心衰 持续低流量吸氧 酸碱失衡 妥拉 化痰止咳 缓慢静滴
  • 简介:目的研究盐酸埃卡林(Ipt)对大鼠无创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利用清醒无创心功能血流动力学计算机监测系统,对比研究Ipt对正常血压大鼠和脑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p)心率、心脏收缩、舒张和泵血功能的影响。结果Ipt0.5mg/kg静注可降低SHRsp心率、室缩波、抑制心肌收缩力指数,延长左室射血期和心肌电机械收缩时间,降低心输出量,延长左室舒张期。Ipt相同剂量对正常血压大鼠心功能参数却无明显影响。结论Ipt可抑制SHRsp大鼠心脏收缩和泵血功能,延长左室舒张期时间,但不影响正常血压大鼠心脏功能,提示Ipt对心功能的影响与血压状态密切相关。

  • 标签: 盐酸埃他卡林 大鼠 心脏功能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