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胰腺结核(pancreatictuberculoses,PT)的多层螺旋CT(MDCT)征象,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2003年至2009年行MDCT检查并最终确诊为PT的9例患者,其中2例行MDCT血管成像.分析PT的MDCT特征性表现,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DCT诊断为胰腺癌1例、囊腺癌1例、囊腺瘤2例、假性囊肿1例、胰腺癌伴后腹膜淋巴结转移2例、淋巴瘤2例.通过病理证实,9例均为PT,误诊率达100%.PT常表现为胰头肿块,亦可累及体尾部或整个胰腺.MDCT呈现等或略低密度的囊实性肿块,偶见钙化,增强后轻度至中度环形强化.通常不伴有胰管扩张,但常伴有后腹膜或邻近淋巴结肿大,且肿大淋巴结亦呈环形强化.有时伴有腹部其他脏器结核.结论环形强化的肿块不伴有胰管扩张,同时伴有环形强化的肿大淋巴结为PT特征性的MDCT表现.

  • 标签: 胰腺 结核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诊断
  • 简介:急性胰腺炎(AP)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其预后与年龄、病因、伴发病、并发症等有直接关系。Ranson等提出11个危险因素中,年龄是其中之一。年龄因素也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APACHEⅡ分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回顾分析180例AP患者资料,探讨青年人与中老年人AP的临床特点。

  • 标签: 老年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患者资料 APACHEⅡ 重症急性胰腺炎 和中
  • 简介:<正>经临床诊断的SARS病例112例,男43例,女69例,年龄范围16-82岁,平均年龄35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均行胸部X线检查,22例同时行胸部CT扫描。结果:112例患者在发病早期最常见的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磨玻璃影(胸片79.5%、CT81.8%)磨玻璃影与不规则实变或肉芽肿样病变的混合影(胸片分别为21.4%14.%、CT分别为45.5%27.3%)。病灶多位于中下叶(70.9%)并呈外周分布(69%)。CT可见其他改变包括小叶内间隔小叶间隔增厚(即碎石路样改变)(36.4%)、细支气管扩

  • 标签: CT 碎石路样 小叶间隔 磨玻璃影 细支气管 肉芽肿样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或成人主动脉缩窄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北京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从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共治疗青少年或成人主动脉缩窄37例,男30例,平均年龄26.97±10.76岁。手术方法主要有缩窄段切除+人工血管替换术、介入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杂交技术。结果手术均成功完成,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发生1例双下肢轻瘫。无二次开胸止血、脑卒中、心衰等并发症发生。随访3-24个月,无死亡,无支架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少年或成人主动脉缩窄病变复杂,合并症多,其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若需同期手术处理的其它心血管疾病,杂交技术不失为一个良好的选择。

  • 标签: 主动脉缩窄 杂交 支架 旁路
  • 简介:目的:分析隐匿性乳腺癌(occultbreastcancer,OB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了解患者生存状态并探讨其最佳诊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OBC的临床资料,并将同期320例非OBC作为对照组探讨其预后情况。结果72例均以腋窝肿物为首要症状。MRI乳腺内可疑病灶检出率为71.4%,高于钼靶X线摄影的53.5%,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76,P=0.001)。腋下淋巴结转移灶癌细胞多为中-低分化,表现为淋巴结弥漫浸润的成片的大Apocrine样细胞;免疫组化CK7、CK20TTF-1的阳性率分别为96.7%、6.7%3.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8,P=0.810);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46.7%36.7%,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5,P=0.033)。临床分期、术式、淋巴结转移数目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OBC以腋窝肿物为首要症状,MRI联合免疫组化更有利于OB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OBC的ER、PR阳性率低,改良根治术联合辅助治疗可能是更好的治疗选择。

  • 标签: 乳腺肿瘤 隐匿性乳腺癌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鸭流感病毒受体分布特点及其作用。方法应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鸭呼吸道消化道流感病毒SA受体的分布,用荧光素Alexa488标记禽流感病毒H9N1、人流感病毒H1N1,观察这两种病毒与鸭呼吸道、消化道各解剖部位结合特点。结果SAα-2,3Gal受体在鸭呼吸道气管、支气管、次级支气管、副支气管消化道结肠呈高密度分布,而SAot-2,6Gal受体缺乏或仅极少量表达。禽流感病毒H9N1能与鸭呼吸道消化道上皮细胞结合,而人流感病毒H1N1与副支气管结肠未见结合反应,仅极少量与气管、支气管、次级支气管结合。结论水禽类鸭流感病毒SA受体的分布以SAα-2,3Gal受体为主,在呼吸道消化道均呈高密度分布,有利于各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其复制、基因重配。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受体 唾液酸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血液内科收治的50例年龄≥70岁的老年DLBCL患者,收集整理年龄、Ann-Arbor分期、B症状、国际预后指数(IPI)、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Ki-67等资料进而分析临床特点;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预后。结果50例初发老年DLBCL患者中,60%患者为Ⅲ~Ⅳ期,54%IPI评分为3~5分,52%有B症状,75%原发部位为结外。在老年患者中,调整剂量的化疗疗效优于放疗及对症支持治疗。利妥昔单抗联合剂量调整化疗(R-CHOP)组完全缓解(CR)率优于不包括利妥昔单抗的剂量调查化疗(CHOP/COP)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8.5%、30.8%、11.5%。生存分析发现Ki-67对患者生存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Ki-67>80%患者预后差。结论老年患者以疾病分期晚,易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生存期短为特征,具有更高的DLBCL发病率,Ki-67是一个重要的不良预后指标。R-CHOP方案可明显提高CR率,并且足够疗程的化疗将显著改善超高龄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老年人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采用骨髓短期培养G显带技术对103例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通过PCR技术对其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进行检测。结果:在103例患者样本中所检测到的FMS样酪氨酸激酶3基因的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突变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点突变(FLT3-TKD)、核磷蛋白1(NPM1)基因突变、神经母细胞瘤RAS癌(NRAS)基因突变、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A)基因突变、人类原癌基因C-KIT突变的发生率分别为14.3%、3.3%、14.3%、12.4%、5.6%、10.6%18.8%;NPM1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骨髓幼稚细胞比例高(P=0.0105),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低(P=0.0285),而C-KIT突变阳性患者较阴性患者的病死率高(P=0.0255)。结论:AML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特征细化了基于核型的AML危险度分层,其中FLT3-ITD、NPM1、C-KIT突变与患者的临床特征有关联。

  • 标签: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遗传学特征 临床特征
  •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3kinase,PI3K)及其磷酸化蛋白p-H3K的表达特点,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探讨PI3K信号通路中PI3K及其磷酸化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初诊的女性浸润性乳腺癌117例,按照免疫组化雌激素受体(estrogen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2,HER2)结果分子分型(HER2++者进一步行FISH检测明确状态),其中三阴型乳腺癌组(TN组)28例,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组(HER2+组)12例管腔上皮型乳腺癌组(Luminal组)77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EGFR、PI3Kp-PI3K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在乳腺癌及其不同亚型中的表达特点,以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①PI3Kp-PI3K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及程度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27.589,P<0.001;Х^2=49.327,P<0.001).同样,EGFR在乳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Х^2=10.920,P=0.004).②TN组HER2+组中PI3Kp-PI3K的阳性表达率相似,但显著低于Lumin-al,而EGFR在TN组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Х^2=9.842,P=0.037;Х^2=13.423,P=0.006;Х^2=12.410,P=0.012).PI3K、EGFR仅在TN组与Luminal组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7.835,P=0.020;Х^2=11.791,P=0.003),p-PI3K在TN组与Luminal组间及HER2+组与Lu-minal组间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Х^2=9.336,P=0.009;Х^2=7.361,P=0.025),其余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③与PI3K相比,乳腺癌中p-PI3K的阳性表达率显著升高,2者呈显著正相关(r=0.324,P<0.001).但不同亚型中PI3Kp-PI3K表达的相关性却存在不同,�

  • 标签: 乳腺癌 分子亚型 PI3K信号通路 磷酸化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胃上皮细胞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的细胞内固有荧光特征性生物物质来源。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2种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正常胃上皮细胞株在波长500~530nm的固有荧光表现:以罗丹明123(Rodamine123)对细胞内线粒体进行染色,观察细胞固有荧光的位置分布;采用氧化呼吸链阻断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阻断细胞氧化呼吸反应,测定细胞内固有荧光强度变化。结果:波长500~530nm的细胞固有荧光主要来自于细胞线粒体内,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荧光强度都明显弱于正常上皮细胞株。CCCP作用于细胞可提高该波长范围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结论:细胞在500~530nm波段固有荧光减弱的特征可能有助于诊断胃癌,该固有荧光的生物物质来源可能是参与线粒体内氧化呼吸作用的重要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

  • 标签: 胃癌 固有荧光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17例CT表现,观察肿瘤的生长方式、大小、密度、强化程度、侵犯周围组织及转移等特点,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7例中位于右后上纵膈2例,右后中上纵膈3例,右后中下纵膈3例,右后下纵膈1例,左后中纵膈3例,左后中下纵膈3例,左后下纵膈1例,双侧后中下纵膈1例。肿块平均大小6.3cnm×4.3cm(2.3cm×2.0cm~12.6cm×4.0cm),CT平扫显示肿块边界清楚8例,边界不清楚9例;肿块密度不均匀13例,密度均匀4例,肿块内见砂粒状或条片状钙化8例;邻近胸膜增厚10例,合并胸腔积液5例;邻近气管及主支气管受压6例,心脏受压4例,肺动脉受压7例,降主动脉受压1例;肿瘤越过中线6例,肿瘤向椎间孔生长5例,包绕主动脉3例,肋骨侵袭破坏3例,肋骨受压变形2例,胸椎受侵破坏2例,沿脊柱旁突入上腹部1例;纵膈淋巴结肿大10例,骨转移1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4例,肝转移1例,脑转移1例。CT增强扫描14例,不均匀强化11例,均匀强化3例;轻度强化3例,平均CT值36(20—56)HU;中度强化8例,平均CT值53(36~74)HU;明显强化3例,平均CT值70(56—88)HU。肿块内见点状血管影7例,肿块内见多囊状改变6例。结论儿童纵膈神经母细胞瘤具有一定特征,CT表现结合临床可作出较明确诊断。

  • 标签: 纵膈 神经母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通过对2015前发表的中国异位垂体腺瘤(ectopicpituitaryadenomas,EPAs)进行检索、汇总和分析,以了解我国该疾病的发生状况临床特征。方法对主要中英文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会议文献进行系统全面的检索,限定对中国作者报道(英文或汉文)且发生在中国的异位垂体腺瘤进行统计、汇总、归类分析。结果①在查找到的直接相关中文文献86篇英文文献27篇中,去除内容互有重叠的病例,共检索出73例异位垂体腺瘤。资料完整的70例中,男31例,44.29%;女39例,55.71%,男:女比例1∶1.3。按发生部位出现的频度,由高及低依次为蝶窦(31例,42.47%)、鼻咽部(7例,9.59%)、鞍上(7例,9.59%)、斜坡(5例,6.85%),其次为第三脑室、蝶窦/斜坡、鼻腔、大脑颞叶各4.11%。按肿瘤的功能性质分类,其发生比率由高低顺序排列依次为泌乳素瘤(prolactinadenoma,PRL-ma)(21例,28.77%)、无功能瘤(nonfunctionadenoma,NF-ma)(21例,28.77%)、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adrenocorticotropichormoneadenoma,ACTH-ma)(15例,20.55%)、生长激素瘤(growthhormoneadenoma,GH-ma)(10例,13.70%)、促甲状腺激素瘤(thyroidstimulatinghormoneproducingadenoma,TSH-ma)(2例,2.74%)卵泡刺激素瘤(folliclestimulatinghormoneadenoma,FSH-ma)(1例,1.37%)。另有因资料欠缺,性质不明者3例。发生率最高者为PRL瘤无功能瘤,此与国外报道的以ACTH发生率为最高有所不同。另有松果体区咽旁间隙各1例尚未见报道。②除外3例资料不全者,70例EPA中,伴发空泡蝶鞍者15例,占21.43%。其中由蝶窦伴发者11例,达73.33%;斜坡3例,占20%;2者合计占93.33%。③69例EPAs在论文中对肿瘤是否具有侵袭性有描述,有明显侵袭性者29例,占42.03%,其中包括1例垂体腺癌,占1.45%。④全部病例均以手术作为首选,部分病例接受了放疗或药物治疗。结论EPA是极其罕见的,到2015年末中国报道的总例数仅73例,最常见的发生部位位于中线区域的�

  • 标签: 异位垂体腺瘤 异位垂体腺癌 异位侵袭性垂体腺瘤 空泡蝶鞍
  • 简介: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ofthebreast,PTB)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分别占乳腺原发性肿瘤纤维上皮性肿瘤的0.2%~2.5%;

  • 标签: 乳腺叶状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 简介:目的描述胰腺转移瘤的螺旋CT平扫动态增强的表现及其特征。方法收集23例胰腺转移瘤患者,分析胰腺转移瘤的大小、数量、部位、密度形态、强化特征以及继发征象(胆胰管有无扩张、血管有无包绕、远端胰腺有无萎缩)。结果23例胰腺转移瘤患者共发现肿瘤35枚,其中7例为多发癌灶,16例为单发转移。肿瘤最大径平均3.3cm,主要位于胰体尾。大部分病灶动脉期无明显强化(30枚),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23枚)、等密度(4枚)或明显边缘强化(3枚);5枚转移灶动脉期呈明显强化,门脉期呈持续强化。仅1例伴胰胆管扩张,2例伴胰管轻度扩张,1例包绕脾静脉。23例中13例伴有其他部位转移。结论胰腺转移瘤CT有一定的特征,熟悉其表现并结合病史能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转移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治疗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分析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住院的44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P)患者的临床特征,并与同期60例非HLP患者做对照。结果HLP组超重(或肥胖)、高血糖、脂肪肝以及高血压病史比例分别为81.8%、59.1%、54.5%6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7%、16.7%、13.3%16.7%(P〈0.05或〈0.01);而HLP组胆系结石占13.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0%(P〈0.05)。两组酗酒者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HLP组Ranson评分、CT严重指数(CTS!)、并发症发生数分别为3.15±0.07、4.46±2.583.2±1.7,均高于对照组1.62±0.22、2.62±1.900.9±1.2(P〈0.05或〈0.01),而HLP组血淀粉酶为(580±221)mmol/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60±472)mmol/L(P〈0.01)。HLP组血三酰甘油(TG)值与Ranson积分之间存在直线相关(r=0.77,P〈0.05),对照组TG值与Ranson积分之间无直线相关性(r=0.17,P〉0.05)。结论HLP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血TG水平与HLP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胰腺炎 高脂血症 高甘油三脂血症 代谢综合征 Ranson积分
  • 简介: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特别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是临床的急危重病,其并发症多、病死率高,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国外统计,AP发病率每年在(4.8~24)/10万人,并呈增高趋势.本文分析我院收治的3061例AP患者临床特征,为AP预防治疗提供指导.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急危重病 身体健康 人民群众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总结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thyroidcarcinoma,MT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至2010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省立临床医学院手术治疗的42例MTC临床资料。结果42例均手术治疗,经病理证实为MTC,颈部淋巴结经病理证实转移率为76.19%(32/42),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为61.90%(26/42)。术后中位随访时间102(1—502)个月,随访5年以上35例(83.33%),5年生存率为85.71%(30/35),死亡5例。结论MTC淋巴结转移率高,治疗应以根治性切除为原则,原发灶处理宜行甲状腺全切除,淋巴结清扫应力求彻底,至少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髓样癌
  • 简介:目的总结右房黏液瘤的临床特征外科治疗结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28例右房黏液瘤患者行黏液瘤切除术,女性16例,男性12例;年龄8.79岁,平均(46.3±14.8)岁。合并病变:中重度三尖瓣关闭不全4例,冠心病5例,肺动脉栓塞1例,同期外科手术。对27例(96.43%)患者随访70-138个月,平均(95.8±31.1)个月。总结右房黏液瘤在心脏黏液瘤中的比率、附着部位、近期及中期疗效。结果右房黏液瘤占心脏黏液瘤的7.89%。最常见的附着部位是房间隔。所有患者术后早期无死亡。1例术后死于肺癌,余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结论右房黏液瘤外科治疗中期结果满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随访。

  • 标签: 外科手术 黏液瘤 心脏肿瘤 右心房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人心尖球形综合征(ABS)的心电图与临床特征。方法对2011年4月以前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105例ABS患者心电图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中老年女性多见,105例患者均为窦性心律,97.1%的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改变,其中83.8%伴ST段抬高,ST段抬高幅度0.1至0.8mv,抬高的ST段在30min至1周回落;42.9%的患者出现T波倒置,29.5%的患者出现病理性Q波,在6h至1个月内消失;23.8%的患者QTc间期延长,38%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结论国人ABS的心电图异常改变发生率高,其特征为异常改变呈暂时性可逆性。

  • 标签: 心尖球形综合征 心电图
  • 简介:胆总管狭窄(commonbileductstenosis,CBDS)为慢性胰腺炎(CP)晚期常见的并发症,发病率3%~46%,平均6%。其导致的肝功能损害率为6%~29%,有些病例可在11周后发生肝纤维化;即使无症状患者,也有潜在继发胆汁性肝硬化甚至胆管炎、脓毒血症的危险[1-2]。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近10年收治的CP并发CBDS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

  • 标签: 胆总管狭窄 慢性胰腺炎 临床特征 并发症 胆汁性肝硬化 肝功能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