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fasttracksurgery,FTS)是采用有循证医学证据的围手术期处理的一系列优化措施,以减少或降低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使患者获得加速康复。FTS措施已成功应用于结肠癌的患者,目前国内亦有研究将其应用于胃癌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腹腔镜 胃癌D2根治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至2005年12月进行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313例,其中分为青年组(≤35岁)21例,中年组135例及老年组(≥60岁)157例,比较其临床病理表现在各年龄组的差异。结果13年来胃镜胃癌的总检出率为1.75%(313/17869),按≤35岁,36~39岁,40~49岁,50~59岁,60~69岁,70~79岁。≥0岁年龄组段,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7%,4.5%,15.3%,23.3%,28.8%,16.O%,5.4%。胃癌的构成比在40岁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上升,60一69岁达高峰,随后呈下降趋势;青年组及老年组胃癌女性分别占57.1%及29.9%。上腹痛症状占78.9%及43.3%,胃窦癌占76.2%及47.8%,贲门癌占5%及6.4%,印戒细胞癌和未分化癌共占61.9%及10.8%,低分化腺癌占38.1%及69.4%,高、中分化型痛0及18.5%。结论青年组与老年组胃癌恶性度高,进展快,预后差,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两组治愈率的关键。

  • 标签: 胃癌 青年 老年
  • 简介:目的探讨前瞻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AMI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AMI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前瞻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排便时间、排便状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便秘、过度用力、大便硬结、焦虑抑郁的发生率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首次排便平均时间为(2.26±0.34)d,对照组为(2.63±0.4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7%)显著低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护理能有效预防AMI患者发生便秘、改善便秘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便秘 护理 前瞻性护理模式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观察脑梗死住院患者心理护理效果。方法将156例脑梗死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评分的变化。结果(1)156例患者治疗前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P均〈0.001),(2)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除敌对和精神病因子分外,余因子分均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均〈0.001),(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AF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01)。结论脑梗死住院患者存在多种心理问题,心理护理干预后,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的心理承受力与调控力,明显改善躯体化、焦虑、抑郁、恐怖、偏执等症状,提高患者心理、社会和职业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脑梗死 住院患者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分析胃炎样早期胃癌临床诊治情况并总结经验。方法:收集2009年上海市3所医院内科门诊的早期胃癌筛查结果.同时收集2009年本院手术切除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早期胃癌中的胃炎样早期胃癌病例。结果:上海市3所医院施行胃镜检查41993例,胃癌805例,早期胃癌为158例,占胃癌手术患者19.6%,其中符合胃炎样早期胃癌8例.占早期胃癌患者5.1%。内镜下表现为充血(绯红)3例,表浅糜烂5例。手术病理证实Ⅱa型(浅表隆起型)1例,Ⅱb型(浅表平坦型)7例;黏膜下层1例,黏膜层7例。结论:加强对胃炎样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尤其是提高胃镜下识别能力,以及开展色素胃镜、胃镜电子染色以及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诊断胃炎样早期胃癌,有望进一步提高胃癌临床诊治水平。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炎样早期胃癌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型胃癌根治术对胃癌合并T2DM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5例胃癌合并非肥胖型T2DM患者在实施改良型胃癌根治术后糖代谢相关指标具体变化,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稳态模型(HOMAIR)、空腹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及葡萄糖依赖胰岛素释放肽(GIP)水平变化。结果患者术后第6和12个月FBG、2hPBG、HbA1c、FINS和HOMA-IR分别为(7.54±1.44)mmol/L和(7.17±1.35)mmol/L、(9.97±1.59)mmol/L和(9.47±1.23)mmol/L、(6.46±0.74)%和(6.31±0.97)%、(7.73±0.98)μIU/ml和(7.44±0.96)μIU/ml及1.10±0.15和1.04±0.14,上述指标和术前相比均出现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后第6和12个月空腹GLP-1水平分别为(2.27±0.25)pmol/ml和(2.33±0.27)pmoYml,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反,术后第6和12个月空腹GIP水平较术前出现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6和12个月空腹GIP水平分别为(7.23±1.33)pmol/ml和(6.40±1.20)pmol/ml。结论改良型胃癌根治术可使患者合并的T2DM获得明显改善,甚至可使一部分患者T2DM获得治愈,该手术对患者T2DM的影响可能与术后患者空腹GIP水平降低有关。

  • 标签: 改良型胃癌根治术 胃癌 2型糖尿病 血糖 糖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呼吸系统重症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同对照组患者护理基础上,进行心理、氧疗、通气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0%和6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HAMA量表评分分别为(5.43±1.10)分和(12.40±2.99)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9.0%和8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舒适度分别为87.0%和6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对呼吸系统重症患者进行心理、氧疗、通气护理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舒适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院前急诊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10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急诊处置情况分为院前急救组和院前未处理组,院前急救组患者45例为接诊后先进行院前急诊治疗,再运送入院治疗;院前未处理组患者45例,不进行院前急诊治疗,接诊后直接运送入院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死亡情况、抢救成功情况及致残情况。结果院前急救组患者院内病死率、抢救成功率、致残率分别为4.4%、84.4%、2.2%;院前未处理组患者分别为20.0%、62.2%、1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首先全面细致地检查患者生命体征及身体状况,然后根据患者的发病经过及症状特点进行院前急诊处理,可有效地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院前急诊 高血压性脑出血 临床分析 对比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以循证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无痛心肌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无痛心肌缺血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以循证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睡眠质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评分与SAS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无痛心肌缺血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段压低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下移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1)。观察组患者在饮食护理、心理护理护理态度、舒适度四个方面,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循证护理理念为指导的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无痛心肌缺血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心肌缺血次数、缩短发作时间,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冠心病 无痛性心肌缺血 循证理念 整体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健康教育与管理对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92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干预组进行全程系统的疾病健康教育与管理,定期回访指导,包括对疾病的认识、病因的预防、心理支持、饮食营养、氧疗和运动等;对照组进行一般健康教育,即出院时进行健康指导,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疾病认知水平、治疗的依从的测定,以及肺功能检查、6分钟步行距离试验、体重指数测定并观察急性加重次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程系统的健康教育与管理对COPD患者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对心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行心血管病介入术治疗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0%,对照组为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6.0%,对照组为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血管病介入术后患者进行循证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心血管病 介入治疗 循证护理 术后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胃上皮细胞和不同分化程度胃癌细胞的细胞内固有荧光特征生物物质来源。方法: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比较2种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和正常胃上皮细胞株在波长500~530nm的固有荧光表现:以罗丹明123(Rodamine123)对细胞内线粒体进行染色,观察细胞固有荧光的位置分布;采用氧化呼吸链阻断剂羰基氰化物间氯苯腙(CCCP)阻断细胞氧化呼吸反应,测定细胞内固有荧光强度变化。结果:波长500~530nm的细胞固有荧光主要来自于细胞线粒体内,不同分化程度的胃癌细胞株荧光强度都明显弱于正常上皮细胞株。CCCP作用于细胞可提高该波长范围细胞内的荧光强度。结论:细胞在500~530nm波段固有荧光减弱的特征可能有助于诊断胃癌,该固有荧光的生物物质来源可能是参与线粒体内氧化呼吸作用的重要辅酶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H)。

  • 标签: 胃癌 固有荧光 激光共聚焦荧光显微镜
  • 简介:目前世界各国对早期胃癌的大体分型基本沿用日本的分型标准,即将早期胃癌分成Ⅰ型(隆起型)、Ⅱ型(表浅型)和Ⅲ型(凹陷型),其中Ⅱ型又分为Ⅱa型(表浅隆起型)、Ⅱb型(表浅平坦型)和Ⅱc型(表浅凹陷型)3个亚型。根据日本学者的经验以Ⅱc型为主的凹陷型病灶占早期胃癌的73.7%~75.7%,约为全部早期胃癌的3/4,而凹陷型早期胃癌与消化性溃疡等良性病变的鉴别同时也是内镜下诊断早期胃癌的一个难点,本文就目前胃镜下凹陷型早期胃癌的诊断作一浅述。

  • 标签: 胃癌 早期诊断 胃镜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住院的86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治疗效果护理满意率以及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十二指肠溃疡住院患者有显著的效果,有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十二指肠溃疡 健康教育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心理护理干预对维持血液透析(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化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采用生命质量量表(SF-36)、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SEMCD)、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比较。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干预后3个月,两组患者SEMC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SEMCD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PSSS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与常规心理干预比较,精细化心理干预能更有效提高MHD患者的自我效能和社会支持度,从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血液透析 护理 心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在RA疾病进展过程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常存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抑郁、恐怖、偏执和敌对等心理问题和心理反应,疾病因素和社会因素是心理健康状况主要的影响因素.实施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干预、家庭护理和社会干预、康复护理干预等措施可减轻RA患者的心理压力,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心理健康 护理干预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根源分析(RCA)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护理人员6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护理人员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采用RCA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的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以及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情况。结果实施后两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观察组各项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对观察组的护理服务包括护理操作、服务态度、用药指导、注意事项指导以及整体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6.67%)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A结合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 根源性分析 PDCA循环管理模式 护理差错事故 护理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在急诊科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我院院内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转运方式;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转运的130例急诊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预见性护理转运方式,比较两组患者院内转运意外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管脱落或堵塞、供氧中断、管道脱落或堵塞、心脏骤停、血压升高或降低等意外事件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同时观察组患者家属对转运满意度及接收科室对转运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降低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过程中的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及接收科室满意度,保障患者转运过程的安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转运 危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