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常外阴(图1)在外观上变异很大,尤其是小阴唇的大小。阴阜和大阴唇外侧面覆有阴毛,但阴唇问隙及小阴唇内侧因毛囊皮脂腺单位缺乏毛发及皮脂腺明显,可以看出不同。前庭(外阴的最内侧)是粘膜面,阴道及尿道都开口于此区域。皮肤与粘膜之间的界限为Hart’s线。

  • 标签: 女阴皮肤病 毛囊皮脂腺单位 小阴唇 HART 外侧面 大阴唇
  • 简介:许多皮肤单用外用药物就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因其系统毒性最小,只要有可能,外用药物是最佳选择。然而,仅靠外用药物有时不能有效地控制皮肤,尤其是对于一些病变范围大或病情严重的皮肤,而有些药物只有全身用药才可能有效。

  • 标签: 皮肤病 全身用药 药理学 外用药物 治疗效果 病变范围
  • 简介:皮肤癌可来源于任何皮肤结构。比如从来源于表皮成分(基底细胞癌和鳞状细胞癌)及黑素细胞(恶性黑素瘤),到少见情况下来源于血管(血管肉瘤),结缔组织(如隆突皮肤纤维肉瘤)和其他皮肤附属结构(如微囊附属器癌)。皮肤也可被淋巴瘤细胞浸润(T细胞和B细胞)以及其他系统恶性疾病也可侵犯到皮肤

  • 标签: 皮肤癌 皮肤纤维肉瘤 皮肤结构 血管肉瘤 恶性黑素瘤 鳞状细胞癌
  • 简介:细菌阴道是导致育龄妇女阴道出现异常分泌物最常见的原因。此综合征的病因不明,临床症状特点为阴道正常的乳酸杆菌过度减少及厌氧菌群的过度增生伴阴道正常酸度的破坏。在1983年的一次国际研讨会上,将其命名为“细菌阴道”,并取代了其旧名“加德纳菌阴道炎”。这表明,对于本“存在着大量的或者是条件的厌氧菌群,并且缺乏典型的炎症体征”这一点已达成了共识。

  • 标签: 细菌性阴道病 厌氧菌群 异常分泌物 国际研讨会 菌性阴道炎 育龄妇女
  • 简介:隆突皮肤纤维肉瘤(dermatofibrosarcomaprotuberans,DFSP)是发生于真皮和皮下间叶组织的低度恶性肿瘤,其多发生于真皮。Darier和Ferrand于1924年首次报道DFSP[1],其可发生于身体上任何部位的皮肤,但以躯干和四肢最为常见,而发生于乳腺皮肤者实属罕见。对于DFSP的治疗,外科手术完全切除是必要的,但在切除的具体范围上还没有达成共识[1]。NCCN指南推荐应用扩大切除或显微外科技术对肿物进行完全的切除,达到阴性切缘为2~4cm,是治疗的最佳选择[2]。本文报道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4年4月收治的1例乳腺DFSP患者,并分别检索国内文献报道的较完整的临床资料12例,对DFSP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

  • 标签: 乳腺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 简介:皮肤良性肿瘤常见并且可以发生在皮肤的任何部位(表1)。患者常因为担心肿物的性质、预后以及是否需要切除治疗等问题就诊。本节将就以上问题,阐述最常见的皮肤良性肿瘤。正确的临床诊断对恰当的治疗尤为重要。

  • 标签: 皮肤良性肿瘤 切除治疗 临床诊断
  • 简介: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使用某种特殊药物引起的非预期的临床反应。随着医疗用药种类的增加,药物引起皮肤反应的类型和表现也增多。抗生素等常用药物引起的药疹一般容易识别和处理。但是,不常见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则较难做出诊断,并且新药可能在首次应用时即出现药物反应。因此,内科医师要具备皮肤药物反应的初步知识,随时了解新药可能产生的皮疹。本文旨在向内科医师介绍皮肤药物反应的概要,指导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药物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皮肤反应 内科医师 诊断和治疗 临床反应
  • 简介:皮肤是宿主和环境之间的一道屏障。它由数层结构组成。最表面不含血管的薄层是表皮,覆于真皮之上,真皮层则较厚,包含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皮下脂肪位于真皮之下,与肌肉层之间相隔一层坚硬的筋膜。感染可以侵犯其中一层或几层结构。

  • 标签: 皮肤软组织感染 深脓疱 抗生素 毛囊炎
  • 简介:皮肤是宿主和环境之问的屏障。它由如下几层组成,最外层是表皮,较薄,无血管;其下是真皮层,较厚,含有毛囊、皮脂腺和汗晾;皮下脂肪层在真皮层下,由一层较韧的筋膜与肌肉相隔。感染可累及一层或多层。

  • 标签: 皮肤感染 软组织感染 皮下脂肪层 真皮层 脓疱病 臁疮
  • 简介:皮肤问题非常常见,1/4~1/3的人在一生中都可能受到皮肤疾患的困扰。皮肤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与其他健康问题相比,相对轻的皮肤问题却可能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以及更严重的医疗麻烦。多数皮肤不危及生命,但可能会引发诸如身心不适、毁容、困窘、不良社会形象甚至失业和收入减少等诸多问题,因此决不可小视患者的皮肤疾患。

  • 标签: 皮肤科 检查 病史 皮肤疾患 社会功能 健康问题
  • 简介:非酮症高渗糖尿昏迷(NHHDC)是糖尿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特点是严重的高血糖、高渗透压引起组织明显脱水和出现精神神经症状,本病死亡率极高。近年来,虽说提高了对本的认识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在15%左右,故不容忽视。现将2003年一年收治的9例NHHDC病人诊治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酮症性高渗性糖尿病昏迷 治疗 并发症 临床特点
  • 简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下称甲减)是由于血液循环中缺乏甲状腺激素,体内代谢过程减弱引起的疾病。甲减心脏损害最早由Zondez于1918年报道,在甲减患者中心脏损害十分常见,目前认为70%~80%甲减病人有心血管病变,有报道甲减患者心电图出现异常率占87.5%,曾有患者因甲减心率缓慢阿托品试验阳性而诊断窦综合征,而得不到有效治疗。典型表现为甲减冠心病、心包积液、心肌或心包心肌。不少病人常以心脏损害为首发表现就诊于心血管科,由于临床表现多样病程迁延,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特别是老年病人易误诊为老年心脏而延误治疗。故加强对甲减心脏损害的发生机制和鉴别诊断的认识,对于提高甲减病人的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甲减性心脏病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心脏损害 老年病人 老年性心脏病 心包积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