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9 个结果
  • 简介:所有临床医师都应当了解受体机制。在现代医学实践中,许多常用药物都作用于受体。安全使用药物需要了解受体药理学。一些常见疾病与受体数目的改变或受体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偶联发生改变有关。药理学和治疗学未来的进展很可能建立在发现更多的受体以及与它们相互作用的药物分子模型上。

  • 标签: 药物代谢 处方药 新陈代谢 临床研究 药物吸收 氧化作用
  • 简介:在肝病病人,很多药物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学可发生改变。在英国,不列颠国家处方集中有在这类病人禁用或慎用的药物名单,类似资料在其他国家也可得到。有疑问时,查对一下处方中是否有可能会出问题的特殊药物

  • 标签: 肝硬化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药物吸收
  • 简介:目的:探讨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在俯卧位状态下是否悬空腹部对呼吸和循环动力的影响。方法:12例稳定期COPD患者和9名健康志愿者采取仰卧位、俯卧位悬空腹部、俯卧位3种不同体位,通过NICO和BioZ无创心肺功能监测仪连续测定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动力指标,通过呼吸功能检测电极测定膈肌肌电、跨膈压(Pdi)等指标,每个体位均观察10min。结果:1呼吸动力:健康志愿者俯卧位的Pdi与俯卧位悬空腹部和仰卧位比较显著升高[(13.5±1.6)比(11.5±2.2)、(10.1±1.7)cmH_2O(1cmH_2O=0.098kPa),P〈0.05],稳定期COPD患者俯卧位的Pdi与俯卧位悬空腹部和仰卧位比较明显升高[(22.6±2.5)比(15.6±2.6)、(18.2±3.2)cmH_2O,均P〈0.05];2循环动力:健康志愿者俯卧位的心指数(CI)显著高于俯卧位悬空腹部和仰卧位[(5.01±0.73)比(4.26±0.47)、(4.39±0.39)L/(min·m^2),均P〈0.01],稳定期COPD患者仰卧位的CI显著高于俯卧位悬空腹部和俯卧位[(4.31±0.45)比(3.85±0.61)、(3.42±0.59)L/(min·m^2),均P〈0.01],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在俯卧位时显著高于俯卧位悬空腹部[(1960.9±307.9)比(1701.9±422.5)dyn·s·cm^-5·m^2,P〈0.05)]。结论:健康志愿者或稳定期COPD患者在俯卧位悬空腹部,均能降低Pdi改善膈肌的运动能力,对稳定期COPD俯卧位时悬空腹部能减轻心脏的负荷。

  • 标签: 俯卧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跨膈压 膈肌肌电
  • 简介:大部分具有药理学活性的药物都是亲脂的,而且都有一定程度的代谢。为了能从体内排泄,亲脂的药物必须经过代谢成为水溶性产物,这种产物不易通过肾脏再吸收。在某些情况下[前药,例如咪唑嘌呤(azathioprine)、依托普利(enalapril)、左旋多巴(L—doba)、齐多夫定(zidovudine)、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治疗作用需要经过代谢才会产生。然而,

  • 标签: 药物代谢 亲脂性 排泄物 人体药物代谢酶 代谢感应 代谢阻止
  • 简介:限局性光动力治疗(PDT)指在光照前对皮肤使用光敏剂(通常是卟啉前体)导致可调控的细胞死亡。应用光敏剂和光产生细胞的光敏性破坏早在100多年前由OscarRaab发现。他发现草履虫(淡水原生动物)在暴露于四碘四氯荧光素和光照后能够被杀死。这项技术于1905年被首次应用于临床,治疗一名70岁女性面部的鳞状细胞癌。

  • 标签: 光动力治疗 鳞状细胞癌 细胞死亡 卟啉前体 原生动物 光敏剂
  • 简介:药物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使用某种特殊药物引起的非预期的临床反应。随着医疗用药种类的增加,药物引起皮肤反应的类型和表现也增多。抗生素等常用药物引起的药疹一般容易识别和处理。但是,不常见药物引起的皮肤反应则较难做出诊断,并且新药可能在首次应用时即出现药物反应。因此,内科医师要具备皮肤药物反应的初步知识,随时了解新药可能产生的皮疹。本文旨在向内科医师介绍皮肤药物反应的概要,指导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药物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 皮肤反应 内科医师 诊断和治疗 临床反应
  • 简介:许多药物排泄前经肝脏代谢——首过代谢影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无生物活性的化合物代谢成有活性的成分,有毒物质被灭活。几乎所有药物都有造成肝损伤的可能性,而且药物反应可与自然发生的肝病相似。药物性肝损伤可能经免疫介导,或直接由药物毒性造成。药物性肝损伤通常是不可预料的。

  • 标签: 肝脏代谢 生物利用度 药物性肝损伤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药源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已成为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因为肾生理代谢功能的特殊性,大部分药物要经过肾代谢或排泄,药物毒副作用更易对肾脏产生不良影响。近10多年来,药物性肾损害发生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20%的成人急性肾衰是由药物引起。因此必须重视药源性肾损害,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肾损害 药物 抗生素类
  • 简介:关键性免疫细胞(CD4细胞)的丢失引起免疫缺陷,导致HIV感染者的发病和死亡,CD4细胞丢失的过程似乎主要继发于高水平的病毒复制。医疗干预的目的是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为达到上述目标,HIV感染者需要维持较高的CD4细胞计数、阻止或显著减少病毒复制。联合使用强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

  • 标签: HIV药物 免疫细胞 CD4细胞 医疗干预
  • 简介:胆汁淤积(cholestasis)是由于胆汁分泌及排泄障碍引起的一种病理生理过程,表现为肝脏以及体循环内胆酸、胆固醇及胆红素等胆汁成分的过度堆积.造成对肝细胞及机体的损伤。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将进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胆汁淤积时,体内升高的胆酸、胆红素及其他胆汁成分激活胆汁酸代谢相关核受体.上调或下调其相关靶基因.使胆酸合成减少、输出增多,并增强肝脏对淤积成分的解毒作用。

  • 标签: 胆汁淤积 药物治疗 熊去氧胆酸 免疫抑制剂
  • 简介:目的探讨MTT法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在胰腺癌化疗药物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取156例胰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体外原代细胞培养,以MTF法检测吉西他滨(GEM)、5氟脲嘧啶(5-Fu)、丝裂霉素(MMC)、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11)、顺铂(DDP)对癌细胞的抑制率。按照实体瘤体外敏感标准,以抑制率〉70%为高度敏感,50%~70%为中度敏感,〈50%为不敏感(耐药)。结果156例胰腺癌标本经病理证实为导管癌135例、腺鳞癌13例、黏液腺癌8例。胰腺导管癌对6种药物均高度敏感;胰腺黏液腺癌和腺鳞癌对5种药物(分别除L.OHP和GPT-11外)高度敏感。GEM对胰腺癌细胞的抑制率高于MMC、L—OHP及CPT-11(P〈0.05),与5-Fu和DDP无显著差异。其他5种药物之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类型的胰腺癌细胞对6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高低排序不同,导管癌对药物敏感性依次为GEM〉DDP〉5-FU〉CPT-11〉MMC〉L—OHP;黏液腺癌为GEM、CPT-11〉DDP、5-FU、MMC〉L—OHP;腺鳞癌依次为L—OHP〉GEM〉5-FU、MMC〉DDP〉CPT-11。结论MTr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有助于胰腺癌化疗药物的正确选择,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胰腺肿瘤 比色法 药物监测 肿瘤化疗
  • 简介:<正>913857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研究:7种抗生素不良反应调查分析/王建刚…//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1991,7(1).-44~54用记录应用法集中监测2638例的结果示,7种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2.7%。其中庆大霉素为6.1%,丁胺卡那霉素为21.6%,氨苄青霉素为11.7%,氧哌嗪青霉素为19.4%,头孢噻吩为11.9%,头孢哌酮为24.7%,林可霉素为7.0%。属A型反应(

  • 标签: 药物不良反应 抗生素 药物反应 庆大霉素 丁胺卡那霉素 林可霉素
  • 简介:1980年之前,大多数皮肤病医师认为银屑病主要是一种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的疾病继发皮肤炎症。针对不同免疫相关分子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结果得出了以下假说:银屑病是一种T细胞介导的疾病,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是该病的重要始发因素。表皮增生是银屑病的特征性改变,现在认为这是由炎性细胞因子和表皮角质形成细胞之间相互作用造成的。

  • 标签: 银屑病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 药物 细胞过度增殖 临床试验结果 炎性细胞因子
  • 简介:早泄(prematureejaculation,PE)指总是或几乎总是发生在插入阴道以前或插入阴道的l分钟以内射精,完全或几乎完全缺乏控制射精的能力,并造成自身的不良后果,如苦恼、忧虑、挫折和(或)回避性亲热[1]。PE[2]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男性性功能障碍,

  • 标签: 早泄 药物治疗 综述
  • 简介:<正>据《亚洲医学新闻》1997年4月2日载菲律宾肺病中心的Manalo在菲律宾微生物和感染疾病学会第18届年会上称,对以前感染过结核病(TB)的人必须进行化学预防以防止疾病复发。以前感染过TB的人,结核菌停留在身体内,如宿主的防御机制完善,则疾病被遏制。如因任何原因使宿主的防御机制遭到破坏,则发生细菌增殖和疾病复发。药物预防

  • 标签: 药物预防 化学预防 疾病复发 菲律宾 感染 机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