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糖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可导致毛细血管闭塞的微血管,可累及视网膜前毛细血管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早期的病理学特征包括基底膜增厚、周皮细胞丧失以及微动脉瘤形成。一般认为,持续存在的高糖血症是引起血管内皮病变的主要原因。血小板和白细胞被激活并附着于异常内皮可导致毛细血管阻塞,最终的结果是视网膜缺血,释放出细胞因子(尤其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该因子在血管渗透性增高的早期也起一定作用)促使新生血管增长。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病理学 分类 激光治疗 糖尿病性黄斑病变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合并糖尿视网膜病变(DR)及不合并糖尿视网膜病变(NDR)的两组糖尿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了解病史,测定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DR组157例,NDR组122例;两组的病程、空腹血糖、HbAlc、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水平等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OR:1.127)、糖化山红蛋白(OR:1.032)及尿微量白蛋白(OR:1.006)与DR发生为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视网膜病变(DR)合并糖尿肾病(DN)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糖尿(T2DM)患者1969例,其中糖尿视网膜病变(DR)合并糖尿肾病(DN)患者609例,单纯DR患者746例,未并发DN和DR患者614例,比较3组患者的血糖、血压、肝功能和肾功能指标水平,分析DR合并DN的危险因素及预测价值。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合并DN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因素预测DR合并DN的价值。结果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和左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外,3组患者其余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0.966,95%CI0.932~1.000;P=0.049)、白蛋白(ALB)(OR=0.872,95%CI0.837~0.908;P<0.001)、服用他汀类药物(OR=0.400,95%CI0.265~0.606;P<0.001)是DR合并DN的保护因素,高血压病程(OR=1.021,95%CI1.005~1.037;P=0.011)、收缩压(OR=1.018,95%CI1.007~1.029;P=0.002)、空腹血糖(OR=1.054,95%CI1.002~1.108;P=0.040)、甘油三酯(OR=1.133,95%CI1.021~1.256;P=0.019)、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55,95%CI1.017~1.805;P=0.038)、血尿酸(OR=1.124,95%CI1.016~1.244;P=0.023)、胱抑素C(OR=2.466,95%CI1.495~4.068;P<0.001)、眼底评分(OR=1.275,95%CI1.088~1.494;P=0.003)、左室后壁厚度(OR=1.306,95%CI1.051~1.622;P=0.016)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OR=1.578,95%CI1.051~2.370;P=0.028)为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胱抑素C预测DR合并DN价值最高,AUC为0.677。结论T2DM患者DR合并DN的患病率较高,其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胱抑素C预测DR合并DN价值最高。

  • 标签: 糖尿病 2型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糖尿视网膜病变(DR)的检出率,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12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接受糖尿社区普查并完成免散瞳眼底照相的居民,按登记序列号顺序抽取糖耐量正常者499例、糖耐量异常者490例、糖尿病程〈10年者499例、糖尿病程≥10年者319例,观察各人群视网膜病变的检出率;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糖尿社区居民的年龄、病程、体质量指数(BMI)、血糖、血压、血脂等11项指标与DR的相关性。结果:糖耐量正常组和糖耐量异常组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0.40%、0.41%(P〉0.05);糖尿病程〈10年组DR检出率为7.21%,病程≥10年组为26.65%(P〈0.05)。与DR人群比较,DR患者的年龄、糖尿病程、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明显升高,BMI明显降低(均P〈0.05),其中糖尿病程及HbAlc与D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糖尿病程≥10年的患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最高。病程及HbAlc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检出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研究2糖尿患者臂一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与糖尿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内分泌代谢病科门诊的2糖尿患者1000例,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生化检测、ba-PwV检测、眼底检查.并将ba-Pwv按照三分位分组.分析ba-Pwv水平与糖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①根据ba-PWV水平按照三分位分组,每组的糖尿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分别为5.6%(18/3191、11.0%(35/319)、14.2%(45/319),组间趋势明显(趋势P=0.0004)。②多元Logi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视网膜病变与糖化血红蛋白(HbA.。)、糖尿病程、使用降糖药物治疗呈显著正相关,比值比fOR)分别为1.35、1.07和2.59(均P〈0.001):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OR=0.96,β=-0.04l,P=-0.01)。③校正多种影响因素后,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下三分位组相比,ba—Pwv位于第2、第3三分位组的糖尿视网膜病变患病风险显著增高.OR[95%N信区IN(CI)]分别为2.34(1.20~4.57)、2.89(1.33,6.191,趋势P=-0.0091。结论:在2糖尿人群中.ba—PWV异常是糖尿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糖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密切相关。因此.对ba-PwV的测量可用于评估糖尿视网膜病变的患病风险。

  • 标签: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甲状腺功能的衰竭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通过监测血浆甲状腺素和/或甲状腺刺激激素水平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调节到模拟正常的生理状态。相反,胰腺β细胞功能衰竭需要胰岛素治疗,适当的替代治疗也需要监测,不是监测缺乏的激素(胰岛素),而是监测其作用的底物(葡萄糖)。事实上葡萄糖水平也受其他的几种(反调节)激素、营养的摄入、能量的消耗和许多还没有被了解的社会心理的应激因素调节,加上当前应用的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的不恰当,意味着在发现胰岛素将近80年后的今天,胰岛素治疗还没有达到真正的生理性替代治疗的目标。本文集中地讨论1糖尿患者的治疗租为达到治疗目的所提供的工具方面。

  • 标签: 甲状腺激素治疗 1型糖尿病 Β细胞功能衰竭 胰岛素治疗 替代治疗 葡萄糖水
  • 简介:1糖尿是由免疫介导的胰腺β一细胞破坏所造成的胰岛素的缺乏,其常见的临床终点为高血糖症和酮症酸中毒倾向,并因胰岛β细胞衰竭的速度以及程度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人们逐渐认识到,1糖尿也可发生于成年人,还有些糖尿介于1与2之间。这一点在ADA(美国糖尿协会)最近发表的很多关于糖尿的诊断与分类的报道中均有体现。

  • 标签: 1型糖尿病 免疫 胰腺β-细胞 胰岛素 临床研究 高血糖症
  • 简介:炎症是机体消除损害因素和对局部组织损伤进行修复的过程,由非特异性(固有性)和特异性(适应性)免疫介导。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炎症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损伤的发生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2糖尿是一种自然免疫和低度炎症性疾病。这种由细胞因子介导的急性相反应属先天性免疫反应,是一种慢性亚临床非特异性免疫介导的炎症,包括非特异性的炎症细胞、炎症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和肝脏产生的急性反应物质,后两者常被称为炎症标志物。氧化应激与炎症交互影响,通过转录水平调控,并通过多种信号机制损害胰岛素的信号转导,导致糖尿的发生。

  • 标签: 2型糖尿病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
  • 简介:英国前瞻性糖尿研究(UKPDS)标志性地揭示了严格地控制2糖尿患者的血糖可以显著减少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表1)。血糖管理的全国性目标是将具有心血管疾病风险的2糖尿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低于6.5%的水平。自从20世纪20年代胰岛素问世以来,糖尿治疗一直没有划时代的变革。英国国家服务框架(NSF)和全科医疗机构已经将糖尿提上了卫生保健的日程。尽管饮食和生活方式的干预仍然处于这一慢性疾病管理的中心地位,但对患者进行结构化教育以及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重视。

  • 标签: 2型糖尿病患者 血糖管理 微血管并发症 糖化血红蛋白 糖尿病治疗 结构化教育
  • 简介:目的:比较2糖尿(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合并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3年后的预后情况,探讨该类患者如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方式。方法选择2009年5月1日至2010年5月31日于天津市胸科医院连续进行的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angiography,CAG)确诊T2DM伴多支血管病变并成功行PCI或CABG治疗且病例及随访资料完整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收集患者一般情况、临床指标、实验室检查指标等信息,分析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再发心绞痛、心力衰竭、卒中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cerebralevents,MACCE)。结果3年期随访显示,PCI组MACCE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31.58%vs17.68%,P<0.01),PCI组心源性死亡(4.82%vs1.10%,P<0.05)、心肌梗死(4.39%vs1.10%,P<0.05)及再发心绞痛(17.27%vs10.50%,P<0.05)发生率较高。结论与PCI相比,CABG仍然是目前T2DM合并多支血管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治疗的更好方法。

  • 标签: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 简介:糖尿引起的神经病变是神经发生病理改变最常的原因。而糖尿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又是糖尿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占糖尿总数的60%以上,重者可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或心脏骤停致死,严重地影响了糖尿患者的预后。为促进临床医生对其的掌握,笔者就近10年来的检测方法综述如下:

  • 标签: 糖尿病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检测 并发症
  • 简介: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其在体内含量的高低对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和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人每天铁需要量为20—25mg,人体全身的总铁量为3—4g,铁在体内分为功能铁和贮存铁,功能铁占全身总铁量的80%,贮存铁占总铁量约20%,血清铁蛋白(serumferritin,SF)是反映机体铁贮存情况的标志,是判断体内铁缺乏及铁超负荷的有效指标,人体铁元素超过一定的量就会造成危害,

  • 标签: 铁蛋白 铁超负荷 2型糖尿病
  • 简介:糖尿(diabetesmellitus,DM)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疾病,DM所引起的冠心病、肾病、视网膜及神经病变是造成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目前全球有DM患者约为1.71亿,到2030年患者数预计可达3.66亿,其中85%~90%为2糖尿(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

  • 标签: 2型糖尿病 手术治疗 慢性高血糖 代谢疾病 神经病变 视网膜病
  • 简介:糖尿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较糖尿患者患病率更高、进展速度更快、病变更严重。PAD的内科治疗一方面强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另一方面是针对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药物治疗,其中己酮可可碱、西洛他唑、沙格雷酯、前列腺素E能改善行走距离,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治疗 药物
  • 简介:<正>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糖尿最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25%~90%,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糖尿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如神经血流量测定、神经病变超微结构和酶动力学研究,不仅对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加深了认识,同时为针对性药物治疗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由于高血糖与糖尿神经病变有关,因而良好地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周围神经病变的基本措施。恰当地对症治疗有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近年来,发现有多种药物治疗糖尿周围神经病变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予综述如下:

  • 标签: 药物治疗 高血糖 弥可保 超微结构 发病机制 受损神经
  • 简介:目的调查宁波市内分泌专业医师对2糖尿胰岛素治疗及病人相关指标监测的观点:方法在宁波市市级医院选取除内分泌科外的其他各专业医师共226人。采用问卷式调查,收集对不同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16.7mmol/L的糖尿病人的治疗方案选择,胰岛素治疗糖尿观点及对血糖、血脂、血压监测的要求:结果入选约226名医师,平均年龄为30.09岁,约180名医师认为新病人空腹血糖≥16.7mmol/L、2糖尿病人服用多种口服药无效或病人有慢性并发症不能用口服药,均需胰岛素治疗。而46名医师认为只有后两种情况的患者需用胰岛素治疗。新发病人空腹血糖≥16.7mmol/L,如BMI〉25,选择胰岛素+改变生活方式为131人(57.97%)、磺脲类+二甲双胍+改变生活方式为37人(16.37%);BMI〈25,选择胰岛素+改变生活方式为169人(74.78%)、磺脲类+二甲双胍+改变生活方式为32人(14.16%)。对60岁以下的糖尿病人,193名医师选择空腹血糖应控制在6.1mmol/L以下,对60岁以上的患者,146名医师选择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0mmol/L:除测定血糖外,有209位医师认为还需测定血脂,213位医师认为还需测定血压,200位医师认为还需检查尿蛋白,198位认为还需检查眼底。结论内分泌科专业医师应加强学科间交流,推广糖尿治疗中的新进展,以达到血糖长期控制。

  • 标签: 非内分泌专科医师 胰岛素 2型糖尿病病人治疗 监测
  • 简介:<正>诺和龙组30例,0.5mg/次,二餐前10分钟服用。格列吡嗪组30例,2.5mg/次,三餐前30分钟口服。两组治疗前空腹血糖分别为(9.76±2.05)和(9.92±2.01)mmol/L,治疗4周后降至(7.81±1.81)和(7.63±1.76)mmol/L,治疗12周降至(6.76+1.14)和(6.67±1.21)mmol/L,两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 标签: 诺和龙 格列吡嗪 空腹血糖
  • 简介:<正>糖尿(DM)微血管病变是DM的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肾病(DN)、糖尿视网膜病变(DR)、神经病变、皮肤病变和肌肉病变等,是DM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目前,DM微血管病变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许多学者认为与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异常、微血管变化、血液流变学异常等方面有关,现就其近年来的研究概述如下。1糖代谢紊乱在DM高糖条件下,继发性细胞内高葡萄糖可以激活关键的醛糖还原酶(AR),导致葡萄糖大量转化为山梨醇,后者在山梨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变成果糖。由于山梨醇极性很强,不能自由透过生物膜而果糖又很少进一步代谢,以致细胞内山梨醇和果糖堆积,过多的

  • 标签: 发病机制 微血管病 糖代谢 糖尿病肾病 血液流变学异常 醛糖还原酶
  • 简介:糖尿肾病是糖尿患者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主要死于合并心血管糖尿肾病患者中心血管发病率增高15倍。通常,糖尿肾病定义为患糖尿5年以上和伴有视网膜病变患者,持续出现“临床”白蛋白尿(白蛋白排出率>300mg/24h),但不伴有泌尿系感染、其他肾病及心衰。糖尿肾病的病程中常伴血压升高。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白蛋白尿 血糖控制 血压 血脂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