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负性情绪与脑卒中的发病关系。方法:49例脑卒中病人和50例正常应用简明智力状态检查表,症状、焦虑、抑郁自我评定量表,生活事件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等进行对照调查。结果:脑卒中组的焦虑,抑郁,强迫.人际敏感,恐怖.偏执,躯体化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0.001),在一年内的负性生活事件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社会支持度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负性情绪,负性生活事件发生率高,缺乏社会支持可能是脑卒中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索。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情绪障碍 生活变动事件
  • 简介: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血脂异常人群缺血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853例血脂异常人群分为预防组(693例)和对照组(2160例),预防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睡前口服:分析2组血脂变化、心脑血管事件、脑卒中等差异。结果预防组受试者糖尿病患病率比对照组高,预防组随访率98.7%,对照组随访率96.2%。预防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对照组低[(2.54±1.01)mmol/Lus(4.12±1.29)mmol/L,P<0.05],5年生存率高(94.13%vs83.47%,P<0.01),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2组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感染。吸烟、高血压、肥胖和糖尿病是脑卒中和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因素。结论辛伐他汀能有效降低血脂异常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

  • 标签: 斯伐他汀 高脂血症 脑血管意外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血脂异常人群血清高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对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07),将体检人员392例分成对照组、边缘高TC组、边缘高TG组,高TC组、高TG组、TC、TG均升高组(TC、TG均升高),运用美国Ba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电阻抗法检测PLT、MPV,美国Chrono-logAggroMeter四通道血小板聚集仪,免疫比浊法测PAgT,诱导剂分别为二磷酸腺苷(ADP)0.5umol/L、2.0umol/L,肾上腺素(Adr)2.78umol/L、5.56umol/L,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各实验组MPV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各实验组PAg-TADP0.5、PAgTAdr2.78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PAgTADP2.0、PAgTAdr5.56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别(P〉0.05);各实验组PLT与对照组结果比较无区别(P〉0.05);MPV、PAgTADP0.5、PAgTAdr2.78与TC、TG含量分别存在正相关P〈0.05,MPV与PAgTADP0.5、PAgTAdr2.78分别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血脂异常人群监测血小板计数、MPV及血小板聚集率,对心脑血管和血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具有参考价值。

  • 标签: 高胆固醇 高甘油三酯 血小板平均体积 血小板聚集率
  • 简介:春回大地,意气焕发,在全国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下,心血管领域迎来了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十一·五计划)“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研究课题中包括多个分题.“血压正常高值干预研究”是其中主要分题之一。

  • 标签: 血压正常高值 综合防治 高血压 心血管 意气
  • 简介:有人称高胆固醇血症是"无声杀手"。胆固醇升高是脑卒中或冠心病的共同危险因素。胆固醇升高没有任何症状,不易被发现,即使被发现也不是每例都得到有效控制。原因是关于高胆固醇血症有许多误区,知晓率

  • 标签: 高胆固醇血症 危险因素 冠心病 胆固醇水平 知晓率 脑卒中
  • 简介:加利福利亚大学的圣地亚哥卡烈(MichaelKarin)称,医生总是担心我们的体重,因为超重和肥胖会引发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要知道这2种疾病都可以用现有的药物控制好。但是,我们也应该担心肥胖可增加癌症的风险,因为癌症的发生往往防治上更为困难。

  • 标签: 肥胖 心血管疾病 癌病 Ⅱ型糖尿病 药物控制 利福利
  • 简介:目的分析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探讨T环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心电图ST-T正常的45例冠心病(A组)与45例健康者(B组)做VCG检查,分析额面(F面)、右侧面(SR面)、横面(H面)T环形态改变。将T环形态改变分为8种类型,仅1种改变为单纯型,2种或2种以上改变为复合型。结果A组9例呈单纯型,36例呈复合型。其中T环运转相反(46.7%)、T环长/宽值缩小(33.3%)、QRS/T值增大(33.3%)、T环振幅过大(17.8%)、QRS-T夹角增大、畸形T环(11.1%)呈单纯型与复合型2种形式;T环双支对称(17.8%)、线型T环(15.6%)仅呈复合型。B组有8例呈单纯型T环改变,余37例T环形态正常。其中QRS/T值增大(2.2%)、T环振幅过大(6.7%)、QRS-T夹角增大(8.9%)与A组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5。后2种虽然与冠心病组差异不显著,但属正常变异。B组其它类型改变均无。P<0.01。结论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对冠心病正常心电图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正常心电图 T向量环改变 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各61例,比较年龄、家族史、心绞痛史、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吸烟史及9个月随访结果等临床的差异.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年龄多少于50岁,而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年龄多超过50岁,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3.218,P=0.01);长期吸烟史、糖尿病、高血压病、心绞痛病史比例,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较高;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高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随访9个月,再梗死、心力衰竭、心脏性死亡、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在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偏低.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多有吸烟史、发病年龄较年轻,多无高血压病,多无糖尿病,多无心绞痛史,多无血脂异常.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血脂 预后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冠脉造影正常和异常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同期144例AMI患者,于发病12h内行尿激酶溶栓,并于心梗后7~14d内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且无冠脉病变者为冠脉正常组,再通且有冠脉病变及PTC成功者为冠脉异常组。记录二组患者易患因素,观察ST段抬高总和及90min回落程度,比较二组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并于出院前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144例患者中冠脉正常组10例,冠脉异常组134例,前者较后者年龄轻,男性,吸烟等诱因多见;造影时TMI3级多见;ST段抬高总和于90min回落明显(P<0.05);住院期间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室射血分数较高(P<0.05)。结论AMI冠脉造影正常者相对年龄轻,吸烟诱因多,住院期间心功能和临床预后好。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 急性心肌梗死 尿激酶 ST段 超声心动图R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造影影像正常的急性心股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在349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其中有17例冠状动脉影像正常,分析这17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预后。结果冠状动脉影像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占17/349(4.87%),平均年龄(43.6±6.32)岁,45岁以下者15例,全部为男性,临床无心衰、休克及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预后好。结论生心肌梗死可以发生在正常的冠状动脉基础上,此种情况多发生在45岁以下的男性患者,病前多健康,临床无严重并发症,预后好,预防冠状动脉痉挛是该病的主要策略。

  • 标签: 冠状动脉造影术 心肌梗死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血压正常高值(120~139/80~89mmHg)中青年女性人群转归为高血压的主要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随访研究.2006年3月~4月,对北京市沙河镇血压正常高值中青年女性775人进行了基线调查,2009年9月~10月进行复查,了解新发高血压情况,分析基线特征与该人群新发高血压的关系.结果①本研究人群基线平均血压为(126.8±6.7/80.2±5.6)mmHg,3.5年后复查平均血压为(128.2±13.9/79.2±8.8)mmHg.高血压发病率23.5%(182/775).②偏相关分析控制年龄后,基线血压值、腰围、体质指数(BMI)、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TC/HDL-C)值及胰岛素抵抗指数的自然对数(LnHomaIR)均与随访血压值相关(P〈0.05).③单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发病率与基线年龄、血压水平、腰围及TC/HDL-C值显著正相关(P〈0.05).④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血压值(收缩压、舒张压)、年龄和腰围增加新发高血压的危险,OR值及95%CI分别为1.050(1.021~1.080)、1.051(1.016~1.087)、1.041(1.010~1.073)和1.036(1.011~1.061).结论北京市沙河镇地区血压正常高值女性高血压的发病率较高,年龄,基线血压水平及腰围是影响中青年女性血压正常高值人群转归为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中青年女性 血压正常高值 高血压 发病率 影响因素
  • 简介:患者男,5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高血压、双束支阻滞.心电图记录于起搏器植入术后第8d.窦性P波顺序发生,窦性频率68bpm,起搏频率72bpm.肢导、胸导各为6导同步记录,肢导R1及胸导R2-4为窦性,P、R、T电轴分别为:54°、-66°、31°.PR间期0.12~0.16s,QT间期0.40s.肢导R2的形态介于窦性与心室起搏的QRS之间,PR间期0.12s,QRS前有1起搏脉冲信号,为窦-室室性融合波(VF).肢导窦性QRS呈左前分支阻滞(LAH),胸导呈右束支阻滞(RBBB)图形,3个窦性QRS时间分别为0.13、0.12及0.11s,RBBB程度逐渐减轻,说明右束支不应期在逐渐缩短.RV5电压3.7mV.

  • 标签: 心室起搏 波形正常化 心电图 室性融合波
  • 简介:目的:探讨对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意义。方法:选择既往无糖代谢异常病史,空腹血糖〈5.6mmol/L,确诊原发性高血压的成人患者;行OGTT2h血糖测定,如果OGTT2h血糖≥11.1mmol/L,再次行OGTT以排除糖尿病。同时观察年龄,入院时血压、体重指数、血肌酐、血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等参数的改变。结果:本组266例患者中检出糖耐量减低者(OGTT2h血糖≥7.8mmol/L)共98例(36.8%),其中确诊2型糖尿病29例(OGTT2h血糖≥11.1mmol/L),占10.9%。结论:所有空腹血糖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均应进行OGTT,以发现可能的糖代谢异常,使患者能得到早期干预,更显著地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 标签: 血糖 高血压 葡糖耐量试验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电图病理性Q波形成,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17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本研究中,4例患者有自发性冠状动脉痉挛,表现为冠状动脉造影时严重狭窄但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后狭窄消失.1例女性患者既往有下肢动脉栓塞病史,经血液系统进一步检查证实为蛋白C缺乏症.1例患者为粒细胞增多症,3例患者为血小板增多症.另有1例患者有肺癌病史,考虑可能与肺癌相关的高凝状态有关.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占同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例为1.85%(17/918).此类患者平均年龄为44.2岁,男性为主,占88.2%(15/17),吸烟比例高达82.4%(14/17),其中吸烟患者中男性达92.9%(13/14),与非冠状动脉正常的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急性Q波性心肌梗死但罪犯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冠状动脉造影异常组(54.4%±9.6%vs.45.8%±8.8%,P<0.01).另外,造影正常组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均未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而造影异常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7%(60/9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但冠状动脉正常患者以男性为主,多有吸烟史,同时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者较多见,但大部分心功能状态良好,住院期间未见严重主要心血管事件.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解剖学上根据组织结构、血管神经走行、疾病好发程度等将人体的某些部位称为“三角区”,它们往往既是机体的薄弱处,又是疾病多发处。重点防护人体的三角区,是延年益寿的重要措施。(1)面部三角区:面部三角区是由鼻根部与两侧口角连线构成的等腰三角形。如果三角区出现不对称,提示面瘫、脑梗死、腑出血。如果鼻梁上出现十字形或纵向皱纹,显示脊柱可能有疾病。人中区颜色暗绿,提示有胆囊炎、胆绞痛。面部三角区有丰富的静脉网与颅内相通。一旦损伤或细菌及病毒感染,就可能随血管回流到脑部,引起颅内感染,甚至危及生命。如果在此区域出现疖、痈,千万不能随意挑刺、挤压,否则极易导致颅内感染。(2)肩颈三角区:肩颈三角区由颈部和两肩组成。

  • 标签: 三角区 延年 保护 颅内感染 血管神经 组织结构
  • 简介:本文报道了高血压病患者一过性U波倒置正常化的4个病例,其中一例与间歇性左束支阻滞有关;其他3例都与室性早搏有关,分别出现于插入性室性早搏之后、室性早搏的长代偿间期之后,还有一例就是室性早搏的U波。高血压病患者出现一过性U波倒置正常化,认为可能与心室舒张功能障碍有关,但其确切的机制及临床意义尚有待进一步探讨。

  • 标签: 高血压病 心电图 U波倒置 室性早搏 间歇性左束支阻滞
  • 简介:本书阐明了超声诊断的临床基础、诊断原则与诊断思维程序,系统地介绍了颅脑、眼部、颈部、腹部、骨骼肌肉、全身血管和其他小器官等各科疾病的超声诊断方法与技巧,并精心选取了作者近10年临床工作中积累的900余幅黑白声像图、200余幅彩色声像图和线条图100余幅。本书立足于临床实践,既突出常见病、多发病的超声诊断,又反映了超声诊断领域的新进展。本书语言精练,内容实用,为各级医院超声科医师及临床各科医师的理想参考书。本书已由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

  • 标签: 超声诊断学 全身 诊断思维程序 超声诊断方法 临床基础 诊断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