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验证心脏正常电生理活动过程中心电向量的综合。方法采用35只新西兰,环第4肋间胸背1圈,选取7组方向对应的穿刺点,穿刺胸腔,记录环心表1周,体表1圈各14点的心电图。应用头胸导联(HC)同步记录相对应两点的心电图,统计记录到R(r)波的例数。结果环心表和环第4肋间胸背1圈的所有点都记录到R(r)波,相对应点记录到R(r)波的例数经x2检验(P<0.05),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记录的心电图没有显现出心电向量综合的预期效果。

  • 标签: 新西兰兔 瞬间心电向量 心电图 胸腔穿刺 头胸导联
  • 简介:目的:研究肺静脉心肌袖组织的电生理特性,以探讨局灶性房颤起源于肺静脉的电生理基础。方法:台氏液灌流下分离获取30只左房及相连肺静脉组织,采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插入标本不同部位。程序刺激下分别记录动作电位并测量各项参数:静息膜电位(RMP)、动作电位幅度(APA)、动作电位复极至50%的时间(APD50)、动作电位复极至90%的时间(APD50)。结果:正常台氏液灌流下,在肺静脉心肌袖的入口处及远端电刺激均可记录到一种快反应动作电位,1期复极迅速,平台期短,形态似三角形。两者的静息电位、APDs。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PD50近端长于远端.(168.50±36.13)GIS:(142.39±24.46)ms,P〈0.05。肺静脉近心端可观察到自发搏动.其自发电位表现为0期除极速度慢.幅度低,频率慢。似存在舒张期除极。以4μmol/L异丙肾上腺素循环灌流后,2例肺静脉心肌袖近端快反应动作电位出现了早期后除极。结论:肺静脉肌袖的自发动作电位、复极异质性,及可由异丙肾上腺素诱发早期后除极等电生理特性,均提示肺静脉可能通过自律性增高、触发活动或微折返诱发局灶性房颤。

  • 标签: 肺静脉 心房颤动 心肌 动作电位
  • 简介:目的观察生理和缺血状态下心室间复极离散,探讨临床缺血心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酶解法急性分离心室肌细胞,采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观察对照组(正常心室内膜动作电位时程)和缺血组(缺血心室内膜动作电位时程)在不同刺激频率下[即基础循环周长(basiccyclelength,BCL)=2000、1000、500及250ms]左右心室肌心内膜细胞的动作电位时程变化.结果对照组生理心肌的室间离散分别为(47.70±7.89)ms,(45.50±7.00)ms,(40.30±7.33)ms,(37.90±6.45)ms;缺血后心室间离散则分别为(91.90±7.67)ms,(91.40±7.62)ms,(88.60±7.78)ms,(89.20±6.91)ms.结论生理状态的心肌左右心室间存在复极离散,缺血状态下心室间复极离散增大.这种心室间的复极异质性可能是缺血心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之一.

  • 标签: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电生理学 膜片钳术 动作电位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小檗碱调节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18只雄性新西兰随机分为对照组:喂食普通料;高脂模型组:喂食高脂饲料;小檗碱组:喂食高脂饲料并给予小檗碱干预.饲养12周后处死动物,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取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病理学大体观察显示,对照组、高脂模型组和小檗碱组主动脉壁脂质斑块面积占整条主动脉内壁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0%、(59.6±13.7)%和(36.3±16.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光镜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参数分析显示,斑块最大厚度、斑块平均厚度、管腔狭窄度和斑块所占周径比值4个指标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给予小檗碱干预组的血清总胆固醇和LDL-C水平分别比高脂模型组降低了28.88%和40.94%,HDL-C、三酰甘油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小檗碱能够降低血清三酰甘油和LDL-C水平,并能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发展.

  • 标签: 小檗碱 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
  • 简介:目的观察新西兰腹主动脉缩窄术后不同时间点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只新西兰随机分为2组:手术组(20只)行腹主动脉缩窄术,假手术组(10只)作为对照.术后观察精神状态、饮食、活动等变化.手术前后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并定期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术后4周,手术组出现心室肥厚,等容舒张时间延长.术后8周,组织多普勒提示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速与舒张晚期血流峰速比值和心肌收缩期血流峰速降低,左心室舒张末压升高(P<0.05);而射血分数无显著差异.结论腹主动脉缩窄术后可造成舒张功能的损伤,同时也伴有轻度收缩功能的损伤.

  • 标签: 主动脉 主动脉缩窄 心室功能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目的探讨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对模型颈动脉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的防治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65只,5只作为产生MSCs的种兔,60只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术后7、14、28天处死免,取颈动脉血管标本通过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形态学分析、内皮化程度分析、归巢MSCs的鉴定和分化跟踪等。结果MSCs移植组术后7、11、28天内膜面积、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及再狭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内皮化程度兮析显示.MSCs移植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MSCs移植组术后7、14、28天血管组织中有绿色荧光蛋白(GFP)阳性细胞分布,且部分细胞同时为GFP和CD31阳性,但在未损伤血管及对照组则无。结论静脉移值外周血MSCs能促进模型免颈动咏球囊成形术后损伤血管的快速内皮化,抑制内膜增生和减少术后再狭窄;这一有益作用可能与MSCs归巢到损伤血管局部并部分分化为内皮细胞有关。

  • 标签: 间质干细胞移植 血管威形术 手术后并发症 绿色荧光蛋白质类 颈动脉狭窄
  • 简介:黏附分子家族中一员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1VCAM1)在动脉粥样硬化早期血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本研究观察辛伐他汀对粥样硬化髂动脉组织VCAM1表达的影响。1 材料与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观察7d后,分别给予高脂饮食(胆固醇1g·d-1·只-1,猪油10g·d-1·只-1;n=13)和普通饮食(n=5)。高脂喂养后14d行髂动脉内膜球囊损伤术。术后辛伐他汀组(n=6)饮食中加予辛伐他汀15mg·d-1·只-1;分组喂养28d后处

  • 标签: 辛伐他汀 粥样硬化髂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表达
  • 简介: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对球囊损伤的粥样硬化颈动脉再狭窄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制作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大白兔模型38只。分为MSCs移植组(n=28)和对照组(n=10)。MSCs移植组于球囊损伤前经外周血采集MSCs并体外培养扩增,于球囊损伤后即刻、1周和2周经静脉移植MSCs,而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球囊损伤后4周收集血管标本,经免疫化学染色后观察血管病理形态学特点、计算新生内膜和中膜面积并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PCNA)。结果①MSCs移植组外周血分离MSCs经荧光激活细胞分类术(FCAS)鉴定,其表面抗原CD44阳性而CD34和CD45阴性,纯度达95%以上;②MSCs移植组颈动脉内皮细胞少量缺失,管壁部分区域轻度增厚,管腔轻度狭窄,增厚处中膜可见少量泡沫细胞沉积,部分区域伴少量纤维组织增生,呈动脉粥样硬化早中期(脂质条纹-纤维斑块期)改变,而对照组颈动脉见内皮细胞片状缺失,动脉管壁全周明显增厚,管腔狭窄较明显,内膜管腔面可见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纤维帽,纤维帽下中膜内可见较多的泡沫细胞沉积,并伴有淡红染无定形物质形成,呈动脉粥样硬化中晚期(纤维斑块-粥样斑块期)改变;⑧与对照组相比较,MSCs移植组新生内膜面积和中膜面积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36±0.018)mm^2比(0.845±0.046)mm^2,P〈0.01;(0.245±0.017)mm^2比(0.951±0.024)mm^2,P〈0.01];而两组间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71±0.158)比(1.534±0.014),P〉0.05]。同时,血管壁PCNA测定显示:MSCs移植组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236%±0.014%比0.881%±0.017%,P〈0.05)。结论MSCs静脉移植可明显降低球囊损伤动脉粥样硬化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再狭窄 间充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生成素(EPO)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及其对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取雄性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SAH组和EPO治疗组,每组12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SAH模型诱发迟发性CVS。EPO注射剂量为1000IU/kg,1次/8h;对照组和SAH组均给予EPO的溶剂(含人血清蛋白2.5mg/ml、氯化钠352mmol/L及蒸馏水),以1ml/kg经腹腔注射,连续腹腔注射15次。造模后第5天处死动物,取基底动脉,采用HE染色测定基底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并用凝胶电泳迁移分析法检测NF-κB活性。结果①对照组、SAH组和EPO治疗组的基底动脉管腔横截面积分别为(0.412±0.034)、(0.210±0.018)和(0.342±0.030)mm2。SAH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EPO治疗组与SAH组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②对照组、SAH组和EPO治疗组的NF-κB活性灰度值分别为:1.20±0.11、9.30±1.12和6.60±0.13,SAH组与对照组比较、EPO治疗组与对照组和SA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EPO能够缓解SAH后的迟发性CVS,并抑制SAH后血管中NF-κB的表达。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NF-ΚB 红细胞生成素
  • 简介:目的:观察热应激诱导心肌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上调,对快速心房起搏致房颤心肌钙激活钾通道(KCa)3.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仅植入电极而不起博)、起搏组(n=8,以600次/min快速起搏右心房6h)和热应激起搏组(热应激组,n=8,先行热应激预处理,再行与起搏组一样的快速起搏)。结果:与假手术组和起搏组比较,热应激组心脏各部位HSP70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上调[HSP70蛋白,左房:(39.00±3.21)比(39.75±2.82)比(69.75±3.45),右房:(38.38±2.92)比(39.50±3.89)比(69.00±2.93),左心耳:(37.75±3.28)比(39.00±3.89)比(68.63±3.23),右心耳:(37.00±3.85)比(38.38±3.74)比(68.75±2.82)],P均〈0.01,而起搏组和假手术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起搏组KCa3.1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比较,热应激组心脏各部位KCa3.1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KCa3.1蛋白,左房:(21.25±1.67)比(24.00±2.62),右房:(21.13±1.96)比(23.75±1.83),左心耳:(21.00±2.07)比(23.75±1.67),右心耳:(20.88±2.03)比(23.50±2.45)],P均〈0.05,且热应激组与假手术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热应激可诱导心房起搏心肌热休克蛋白(HSP)70表达上调,抑制KCa3.1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

  • 标签: HSP70热休克蛋白质类 心脏起搏 人工 心房颤动 钾通道 钙激活
  • 简介:目的探讨抗血小板药氯吡格雷对免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生的影响和机制。方法37只新西兰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7只)、模型组(10只)、氯吡格雷组(10只)和阿托伐他汀组(10只)。检测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测量内膜、中膜厚度和面积,原位杂交检测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mRNA在髂动脉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氯吡格雷组血清hs-CRP浓度、内膜,中膜厚度比、内膜,中膜面积比显著减少(P〈0.05);髂动脉PDGF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bcl-2表达下降不明显,bax表达明显升高,bcl-2/bax比值明显降低(P〈0.05),氯吡格雷对血脂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吡格雷减轻髂腹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机制与降低动脉炎症反应,抑制PDGF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冠状动脉硬化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细胞凋亡 血管内膜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联用依折麦布对新西兰白兔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32只雄性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联合药物干预组,每组8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胆固醇饲料、高胆固醇饲料+阿托伐他汀5mg·kg^-1·d^-1、高胆固醇饲料+阿托伐他汀5mg·kg^-1·d^-1+依折麦布1mg·kg^-1·d^-1处理。12周后,酶法检测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HDL—C和LDL-C;HE染色观察动脉和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动脉壁胆固醇含量;Westernblot检测肝脏pcsk9和动脉壁CD36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和联合药物干预组甘油三酯、胆固醇、LDL—C明显下降(P〈0.05,P〈0.01);与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比较,联合药物干预组血清胆固醇和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pesk9和动脉壁CD36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但在动脉壁内膜病变减轻程度上,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阿托伐他汀与依折麦布联用可能通过影响CD36和pcsk9表达,发挥更好地调脂、消斑、改善动脉壁和肝脏功能的作用。

  • 标签: 降血脂药 动脉硬化 抗胆固醇血症药 药物疗法 联合
  • 简介: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脑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管病的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饮食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每日给予普通颗粒饲料100g/d,高脂饮食组每日给予普通颗粒饲料100g+1.5%胆固醇;阿托伐他汀组每日给予高脂饮食组相同饲料喂养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5mg/kg)。喂饲8周后,测定血清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取颈总动脉行苏丹Ⅳ染色,光镜下观察;取海马区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ngⅡ、NF—κB的表达;Western印迹测定NF—κB的表达;分光光度法测定iNOS的活力。结果以下各项的结果描述按高脂饮食组、阿托伐他汀组、正常对照组顺序①光镜下检查:高脂饮食组可见大量泡沫细胞聚集、炎性细胞浸润;阿托伐他汀组仅有少量泡沫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正常对照组细胞结构正常。②免疫组织化结果:3组AngⅡ阳性单位分别为17.1±2.7、15.3±1.7、5.2±1.3,NF—κB为22.2±2.6、9.5±1.1、6.9±1.6,与高脂饮食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AngⅡ、NF—κB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Western印迹:NF—κB吸光度值3组分别为0.9988±0.0041、0.5810±0.0020及0.5621±0.0024,高脂饮食组NF—κB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及阿托伐他汀组明显升高(P〈0.01)。④iNOS的活力:3组iNOS吸光度值分别为10.0±0.9、4.8±0.6、3.4±0.4,阿托伐他汀组较高脂饮食组显著降低(P〈0.01),但是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通过抑制AngⅡ,NF—κB,iNOS的表达减轻高脂血症对脑组织的炎性损伤。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紧张素Ⅱ 炎性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后QT间期离散度(QTcd)、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VFT)的影响,探讨山莨菪碱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山莨菪碱治疗组(Ani组);假手术对照组.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各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cd;S1-S2程控电刺激方法测定ERP和VFT.结果①3组术前QTcd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I-R组术后较术前QTcd明显增大(P〈0.01).术后I-R组较对照组QTcd也明显增大(P〈0.01),而Ani组QTcd明显小于I-R组(P〈0.01).②在缺血再灌注术后,I-R组ERP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Ani组ERP较I-R组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148.5±12.3)msvs.(154.6±13.2)ms,P〉0.05].③在缺血再灌注术后,I-R组VF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Ani组较I-R组明显增高(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山莨菪碱治疗明显缩短缺血再灌注后QTcd,延长ERP,增加室颤阈,增加心电稳定性.

  • 标签: 山莨菪碱 再灌注损伤 QT间期离散度 室颤阈
  • 简介:目的:探讨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变化及缬沙坦的影响.方法:30只均分为3组,分别为肥厚组(以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心肌肥厚模型);治疗组(腹主动脉缩窄术后给予缬沙坦口服);对照组(仅分离腹主动脉而不予缩窄).采用自制复合式电极在左心室前壁同步记录心内膜、心肌中层、心外膜在体三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结果:肥厚组平均动脉压、心脏重量及其与体重比率、左心室游离壁厚度均显著大于治疗组和对照组.肥厚组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MAPD100)(内膜:191±19ms,中层:244±24ms,外膜:196±15ms)较对照组(内膜:170±18ms,中层:172±15ms,外膜:168±16ms)均显著延长(中层P<0.01,内膜、外膜P<0.05,n=10),且以中层心肌MAPD100延长最为明显.而治疗组与对照组3层心肌MAPD100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缬沙坦可阻止在体左心室肥厚心肌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的增大.

  • 标签: 缬沙坦 心肌肥厚 跨室壁复极不均一性 药物治疗
  • 简介:早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人们就发现猴子的膳食中缺乏维生素B6会引起动脉损伤.只是由于当初缺乏完备的实验条件.拿不出足够的证据解释这种动脉损伤。直到上个世纪的1970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麦卡莱博士用兔子作同样试验.引起了兔子动脉硬化。与此同时.美国西雅图的学者给狒狒作的同样试验也得到了类似结果。而且指出了病因.这是因为动物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甲硫氨基酸.

  • 标签: 维生素B6 动脉硬化 人体健康 兔子 猴子 哈佛大学医学院
  • 简介:目的观察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心肌梗死(MI)模型心电图演变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两组动物常规全麻,暴露心脏,结扎前降支近段建立MI模型,冠状静脉窦插管,A组逆行灌注VEGF蛋白,B组以生理盐水对照,10min后重复灌注一次。全程监测心电,记录恶性心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PVS)、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发生情况,并于术前、结扎前降支即刻、灌注后10min、30min、1h记录心电图,分析ST段及R波变化。结果①心律失常:B组1只发生Vf,5只发生VT,8只发生PVS;A组无Vf发生,2只发生VT,4只发生PVS;②心电图演变:结扎前降支后30min所有动物胸导联ST段抬高与T波融合成单相曲线,R波振幅降低,术后1hA组ST段抬高幅度明显低于B组(0.18±0.11mV,Vs0.35±0.17mV,P〈0.05),R波振幅明显高于B组(0.31±0.12mV,Vs0.15±0.08mV,P〈0.05)。结论经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VEGF能显著改善缺血心肌的血流灌注,增加心电稳定性,减少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 标签: 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对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选取4月龄健康雄性新西兰35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手术组、辛伐他汀组、参芎葡萄糖组、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每组7只.饲养2周后测定血清胆固醇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血管内膜增生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血管内膜中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Westernblot法分析颈动脉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手术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无明显区别.与空白组、手术组、参芎葡萄糖组相比,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与空白组、手术组相比,参芎葡萄糖组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P〉0.05).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血清胆固醇水平低于辛伐他汀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HE染色结果表明手术组血管内膜较空白组增厚(P〈0.05),参芎葡萄糖组血管内膜增生较手术组及辛伐他汀组减少(P〈0.05),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血管内膜增生较参芎葡萄糖组减少,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参芎葡萄糖组内膜中膜PCNA、MMP9阳性细胞率较手术组均降低(P〈0.05),参芎葡萄糖组MMP9、PCNA阳性细胞率较辛伐他汀组均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参芎葡萄糖+辛伐他汀组MMP9、PCNA阳性细胞率较参芎葡萄糖组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Westernblot结果表明参芎葡萄糖组GRP78表达量较手术组、辛伐他汀组均降低(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可有效减缓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

  • 标签: 参芎葡萄糖注射液 球囊损伤 血管内膜增生
  • 简介: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脂肪细胞分泌组织因子(TF)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的影响。方法取正常脂肪组织分离培养脂肪细胞,实验设对照组、ox-LDL干预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及联合干预组,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分别以不同终浓度的ox-LDL和阿托伐他汀进行单独或联合干预,孵育24h。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TF和PAI-1蛋白含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TF和PAI-1mRNA表达。结果ox-LDL使脂肪细胞分泌TF和PAI-1显著增加,TF和PAI-1mRNA表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阿托伐他汀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脂肪细胞TF和PAI-1mRNA表达及蛋白产生。联合干预组与ox-LDL组比较,阿托伐他汀使TF和PAI-1mRNA表达及蛋白分泌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结论阿托伐他汀对ox-LDL诱导的脂肪细胞表达凝血和纤溶因子异常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 标签: 脂细胞 脂蛋白类 LDL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 阿托伐他汀
  • 简介:目的探讨烟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及动脉壁MK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16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给予高脂饮食8周后,随机分为高脂血症组与烟酸组:高脂血症组(n=8)继续饲以高脂饲料6周;烟酸组(n=8)在高脂饮食基础上给予烟酸(200mg·kg-1·d-1)6周。另选8只给予普通饮食14周作为正常对照组。14周末处死动物进行主动脉病理学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主动脉壁MK2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脂血症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主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增加,MK2mRNA表达显著增加(均P<0.01)。与高脂血症组相比,烟酸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P<0.01)。结论主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减少,MK2mRNA表达也显著减少。

  • 标签: 高脂血症 烟酸 胆固醇水平 正常对照组 兔主动脉 低密度脂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