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经过约十来年对维生D的热情的报告,一个专家小组似乎已对这个耀眼的维生转而陷入困惑,新的饮食标准比很多预期的更为谨慎。在1997年修订的膳食指南中,一个由医学会(IOM)召集的小组得出的结论是,没有足够的可信证据支持服用维生D可避免例如从结肠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到心脏病、关节炎、自身免疫病等一大堆疾病。该小组于2010年11月30日发布报告,该报告对大部分北美人都缺乏维生D的臆断泼了一盆冷水。新指南推荐的维生D摄人量较高,

  • 标签: 维生素D 自身免疫病 专家小组 饮食标准 膳食指南 证据支持
  • 简介:体重、皮肤的温度、太阳照射的角度是维生D水平其中的决定性因素。2010年底当一个医学研究会(IOM)的小组制定出人们期待已久的维生D的应用建议时,其中的一条信息是,大多数美国人的血液中已证明对保护骨骼有益的维生循环可能是充足的。但在2011年,国家卫生统计中心发布的数据,描述的情况不太乐观。据该中心的数字,

  • 标签: 维生素D 医学研究会 太阳照射 卫生统计 美国人
  • 简介:《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最新发表的一片文章中提出,每天服用推荐量维生D的男性出现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可能较仅服少量的男性低。该研究涉及接近119,000名成人,随访时间长达20多年.

  • 标签: 心脏病发作 维生素D 男性 风险 临床营养学 随访时间
  • 简介:随着肥胖人群的与日俱增,由肥胖所带来的各种并发症诸如糖尿病(DM)、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而人类对肥胖的认识自1994年Zhang等成功克隆了一种脂肪组织来源的激素--瘦(Leptin)以来,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标签: 瘦素 抵抗素 胰岛素抵抗 肥胖 糖尿病 瘦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维生D结合蛋白(VDBP)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研究组将75例2型糖尿病患者依据尿白蛋白含量分为正常尿白蛋白尿组(NA组,25例)、微量白蛋白尿组(MI组,25例)及大量尿白蛋白尿组(MA组,25例)。另外选取25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NC组)。测定研究组和对照组尿VDBP和临床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NA组、MI组及MA组尿VDBP含量均显著高于NC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DBP与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lc)、肌酐(Cr)、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尿白蛋白与肌酐比率(UACR)、尿素氮(BUN)呈正相关;而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病程、SBP、FBG、UACR和BUN其为DN患者尿VDBP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VDBP/Cr检测阈值为476.9ng/mg时,VDBP/Cr曲线下面积为0.967,DN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4.0%和82.0%。结论尿VDBP随尿蛋白严重程度而逐渐升高,可作为DN早期诊断和病情判定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VDBP 早期诊断
  • 简介: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添加服用维生C或E不能帮助预防年龄相关白内障。白内障或眼睛的晶状体浑浊是老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年龄相关白内障影响一半以上超过65岁的美国人。手术去除白内障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除了戒烟和多吃富含水果与蔬菜的饮食之外,关于如何预防它们知道的很少。

  • 标签: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维生素C 预防 晶状体浑浊 治疗方法 老年人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胰岛泵与传统胰岛多次皮下注射治疗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80例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胰岛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组(40例),常规多次胰岛皮下注射(MSII)组(40例),分别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空腹血糖(FBG)〈7.0mmol/L,餐后2h血糖(2hBG)〈10.0mmol/L]的时间、每日胰岛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后FBG、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CSII组治疗后各时段血糖(FBG,2hBG)均明显低于MSII组(P〈0.01,〈0.05)。和MSII组比较,CSII组血糖达到强化治疗目标时间显著减少[(12.9±3.3)d:(8.3±2.1)d],胰岛用量显著减少[(46.9±5.1)U/d:(30.5±6.7)U/d]。P均〈0.001。结论:胰岛泵强化治疗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优于常规胰岛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腔隙脑梗塞(CEI)患者是否存在胰岛抵抗的问题。方法:测定35例CLI患者与3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空腹葡萄糖,空腹胰岛,血脂(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计算胰岛敏感性指数。结果:CLI组胰岛敏感性指数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空腹血糖、胰岛、血脂浓度高于对照组(P〈0.01~0.05)。结论:腔隙脑梗塞患者存在胰岛抵抗,胰岛抵抗可能是腔隙脑梗塞的危险因素之一。

  • 标签: 脑梗塞 胰岛素 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与胰岛抵抗的关系。方法:对36例高血压患者与3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胰岛(FINS)、血脂.计算胰岛敏感指数(ISI),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高血压组的FPG、FINS、ISI、血脂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高胰岛血症、胰岛抵抗和血脂代谢障碍。

  • 标签: 高血压 高胰岛素血症 高脂血症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EH)患者胰岛抵抗(IR)与抗心磷脂抗体(ACA—IgG、ACA—Ig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EH患者120例(检验组),体检健康者45名(对照组)。定量检测血清内皮胰岛、血糖、ACA—IgG、ACA—IgM、hs—CRP水平。计算胰岛敏感性指数(IAI),并测量血压。比较组间各指标的差异性并对ACA—IgG、ACA—IgM、hs—CRP和ET分别与IAI进行相关检验。结果检验组血清IAI为-4.45±0.41(0.55)、内皮(62.43+18.09)pg/ml、hs-CRP(3.68+1.35)mg/dl、ACA—IgG1.47±0.63、ACA—IgM1.64±1.49,较对照组-3.86±0.33(1.0)、(37.45±16.58)mg/dl、(1.19±0.76)mg/dl、0.87±0.29、1.01±0.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相关分析显示,检验组血清ACA—IgG、hs—CRP和ET水平分别与IAI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4、-0.53和-0.44(P〈0.05和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胰岛抵抗与炎症状态、内皮功能紊乱相伴随,且与ACA—IgG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高血压胰岛抵抗患者存在血栓倾向。

  • 标签: 抗体 抗心磷脂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 胰岛素抗性 内皮功能
  • 简介: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功能受损,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组织代谢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为临床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其主要表现有呼吸困难、体力活动受限和体液潴留[1].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胰岛素抵抗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藏族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POS)与胰岛抵抗的关系。方法:将30例POS患者的血压、体重指数(BMI)、血脂、血糖和胰岛水平与3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POS患者的BMI(P〈0.01)、血压(P〈0.05)、总胆固醇(P〈0.01)、甘油三酯(P〈0.05)、低密度脂蛋白(P〈0.05)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P〈0.0001)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P〈0.0001)和餐后2h血糖(P〈0.0001)也高于对照组。POS组的胰岛抵抗指数(HOMA-IR值)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藏族POS患者呈现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聚集(肥胖、血脂异常、高血压、高血糖)。

  • 标签: 胰岛素 多囊卵巢综合症(POS) 藏族
  • 简介:目的:探讨拜唐苹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分析比较单用美吡哒及美吡哒+拜唐苹治疗Ⅱ型糖尿病时胰岛敏感性的变化。结果:美吡哒加拜唐苹组较单用美吡哒组治疗胰岛敏感性提高显著(P<0.001)。结论:拜唐苹可以明显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的敏感性。

  • 标签: 拜唐苹 Ⅱ型糖尿病 胰岛素敏感性
  • 简介:目的研究川芎嗪、维生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方法在2014年2月-2014年11月对128例小儿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川芎嗪加维生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实验组,使用维生C治疗小儿心肌炎为对照组。对治疗的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使用川芎嗪、维生c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94.76%,使用维生c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总有效率为72.35%,P〈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实验组小儿心肌炎消失时间、心肌酶和心肌恢复正常的时间比对照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在x线、心电图方面,川芎嗪并未产生明显的不良影响(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川芎嗪、维生c联合,在治疗小儿心肌炎方面具有显著疗效,应该广泛应用,对于治疗小儿心肌炎的远期疗效还要进行随诊观察。

  • 标签: 川芎嗪 维生素C 小儿心肌炎
  • 简介:目的探讨生存(survivin,sVV)在胰岛(Ins)抑制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microvascularendo—thelialcell,CMECs)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大鼠CMECs,建立模拟缺血再灌注(sI/R)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Ins组、SI/R组、si/R+Ins组、SI/R+Ins+SVVRNA干扰组(SVVRNAi组)。采用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Westernblot法检测SVV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R组和si/R+Ins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1),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与si/R组比较,SI/R+Ins组CMECs增殖能力明显升高(P〈0.01),细胞迁移率升高(P〈0.05),凋亡指数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和SI/R组比较,SI/R+Ins组SVV表达明显升高(P〈0.05)。RNAi抑制SVV表达后,在SI/R+Ins处理中,与未转染对照纽和β-actin转染组比较,SVVRNAi组凋亡指数明显升高(P〈0.01)。结论胰岛可显著抑制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CMECs凋亡,促进CMECs存活,改善细胞功能,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SVV蛋白表达相关。

  • 标签: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胰岛素 内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