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在病房封闭式管理下,精神障碍患者出走行为及其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预防患者出走。方法对2012年5月到2017年5月住封闭式管理病房的320例精神障碍患者其中发生出走行为的24例患者其出走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于患者病情因素而出走的患者占到58.3%,而其它出走原因则包括社会偏见、医疗费用、环境因素担心家庭这几种。结论通过归纳、总结精神障碍患者在封闭式管理病房出走的原因,采取有效的解决举措,对预防减少患者出走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精神障碍 封闭式管理 出走 原因 对策
  • 简介:英国科学家近日发现,富含鱼类豆类的饮食有助于延缓更年期的到来,而爱吃精制碳水化合物(如大米意面)则容易过早进入更年期。

  • 标签: 更年期 英国科学家 碳水化合物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H型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偏头疼的相关性。方法将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内科住院部收治的400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10μmol/L为分界点及是否并发偏头痛,把所有患者分为4组:H型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A组)、单纯H型高血压组(B组)、非H型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C组)及单纯非H型高血压组(D组)。比较4组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脂浓度、血清Hcy浓度、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对H型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及非H型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用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specificqualityoflifequestion,MSQ)评分评价。结果高血压并发偏头疼患者Hcy浓度、高血压病程显著大于高血压不并发偏头疼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型高血压患者MSQ评分与血清Hcy浓度呈负相关(r=-0.03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数据分析表明血清Hcy浓度>15μmol/L是偏头痛发生的重要威胁因子。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血清Hcy浓度升高高血压病程增长,会导致偏头疼发病率增加,Hcy浓度超过15μmol/L是偏头痛发生的重要威胁因子。

  • 标签: H型高血压 非H型高血压 偏头痛 相关性
  • 简介:患者价值观与意愿是循证临床实践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临床实践指南制订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本文基于多个指南制订手册及相关文献对患者价值观意愿在指南中的应用现状及方法进行介绍,以呼吁指南制订者重视指南制定过程中患者价值观与意愿的作用,并为指南制订者提供相关方法学参考。

  • 标签: 患者价值观 患者意愿 临床实践指南 制订方法
  • 简介:【环球网综合报道】据英国《每日邮报》5月4日报道,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连续六周每天吃一定量的核桃可以显著减少胆汁酸含量,降低胆固醇水平,从而预防心脏病肠癌。

  • 标签: 核桃仁 心脏病 肠癌 预防 胆固醇水平 酸含量
  • 简介:目的总结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的CT、MRI表现特征,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各80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主要病理表现检出率,总结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组患者的椎动脉狭窄、扭曲、闭塞、走行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3.75%、86.25%、5.00%、57.50%,与MRI组患者的95.00%、90.00%、5.00%、5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后纵韧带骨化的检出率分别为78.75%、66.25%,较MRI组患者的62.50%、50.00%的高(P〈0.05),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检出率分别为47.50%、61.25%,较MRI组患者的63.75%、77.50%低(P〈0.05)。结论CTMRI用于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致高血压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CT的骨质分辨率更高,MRI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高血压 CT MRI 病理表现 影像学特征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分析抗阻训练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我院确诊的15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宣教组(75例,仅予以一般健康宣教),抗阻训练组(75例,实施抗阻训练)。两组均观察12周,分别于入组前后检测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与常规宣教组比较,抗阻训练组收缩压[SBP,(156.5±21.3)mmHg比(139.6±20.2)mmHg]、舒张压[DBP,(91.5±12.6)mmHg比(82.7±12.8)mmHg]水平及总胆固醇[TC,(5.9±2.1)mmol/L比(4.5±2.0)mmol/L]、甘油三酯[TG,(1.7±0.5)mmol/L比(1.1±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1.2)mmol/L比(2.0±1.1)mmol/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6±0.3)mmol/L比(1.9±0.4)mmol/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01)。结论:抗阻训练有利于降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改善血脂状况,具有临床实践价值。

  • 标签: 高血压 抗阻训练 血压 脂代谢障碍
  • 简介:冠状动脉造影是常规用来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技术,但是冠状动脉造影不能反映冠状动脉血管功能的真实情况,所以基本上不能明确狭窄的冠状动脉是否与患者的心肌缺血症状相关。目前,在临床上用来判断狭窄病变冠状动脉功能的方法主要是应用压力导丝检查得出的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flowreserve,FFR)这种技术。

  • 标签: 血流储备分数 瞬时无波型比率 冠状动脉造影
  • 简介: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能够捕获并抑制病原微生物扩散,杀灭并清除病原体,同时也参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进展。这种中性粒细胞的不同于趋化、吞噬的杀菌方式成为了近年来的研究热点。NETs不仅仅出现在血栓斑块中,而且可能在引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血栓形成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就NETs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中性白细胞 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研究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的高原中青年(年龄≤50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情况。方法收集雅安市人民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接受PCI治疗的全部中青年STEMI患者资料,根据海拔高度将患者分为平原组(120例)高原组(92例)。比较分析危险因素、冠状动脉情况及90d预后。结果本研究共入选212例STEMI患者,年龄(41.3±8.1)岁,男172例(81.1%)。平原组高原组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比例分别是24.2%52.2%,血糖异常比例分别是18.3%32.6%,血脂异常比例分别是41.7%57.6%,高敏肌钙蛋白T峰值分别是(575±67)pg/mL(1624±379)pg/mL,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比例分别是62.5%30.4%,精神抑郁比例分别是35.8%12.0%,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家族史比例分别是30.0%16.3%,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降低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症状-入门时间分别为385.4(42~695)min542.5(110~876)min,多支血管病变比例分别是10.0%21.7%,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90d预后方面,高原组和平原组心肌梗死再发率分别是0.83%6.52%,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是11.7%23.9%,高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中青年STEMI患者比平原患者合并高血压、血糖异常、血脂异常的比例更高,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比例、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衰竭发生率更高。

  • 标签: 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 高原 中青年
  • 简介:目的探索冠状动脉分期杂交技术围手术期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2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接受分期杂交冠状动脉治疗.按照制订的治疗计划,患者首先接受微创不停跳左乳内动脉至前降支搭桥,5d后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非前降支血管.手术前服用阿司匹林100mg/d连续5d以上;手术中使用肝素1~3mg/kg,维持活化凝血时间>300s,术毕鱼精蛋白中和肝素比例为1∶2.手术后第一日起口服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直至第5日接受冠脉介入治疗,完成冠脉介入治疗之后终身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及1年硫酸氯吡格雷75mg/d.评价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的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统计出血并发症,总结临床治疗效果,评价本研究方案的安全性有效性.结果20例患者均按计划顺利接受冠状动脉分期杂交治疗.住院期间及随访1年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患者出血风险未增加.结论冠状动脉分期杂交治疗所采用的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安全、有效.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杂交技术 抗血小板治疗 抗凝治疗
  • 简介:目的研究手术时机手术方式的选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ICU接诊的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病患90例,按照不同的出血时间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30例。其中,甲组的出血时间≤3h,乙组的出血时间≤6h,丙组的出血时间≤12h。该90例患者均直接由急诊收入外科ICU,根据出血部位、血肿情况出血量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对3组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各组的临床疗效作出分析比较。结果甲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乙、丙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重症高血压脑出血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实施手术,根据检验结果及患者自身情况,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有效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可显著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 标签: 重症高血压 脑出血 手术方式 预后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加强护理干预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8月接收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干预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加强护理干预,研究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存质量情况。结果干预组依从性(95.2%)高于常规治疗组(76.2%),并且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比较,护理干预实施后干预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加强护理干预,可以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护理干预 治疗效果 生存质量
  • 简介:目的观察匹伐他汀钙对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收取例数收取时间分别为80例,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选择随机的方式对本院所有观察对象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采取辛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实施匹伐他汀钙治疗,每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生化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TC、LDL-C、HDLC、Cr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CPK、ALT、AST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值〈0.05。观察组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P〈0.05。结论采用匹伐他汀钙治疗高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安全性较高,同时还能有效改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值得研究。

  • 标签: 匹伐他汀钙 高龄冠心病 糖尿病 高血压
  • 简介:目的分析立普妥不同剂量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6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均为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计90例,将所有患者采用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患者均占45例。两组患者均使用立普妥治疗,其中一组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小剂量(20mg/d)立普妥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30mg/d)立普妥治疗。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血清总胆固醇(TC)]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结果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HDL-C、LDL-C、TG、TC水平均较治疗前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较治疗前改善,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30mg/d)立普妥以及小剂量(20mg/d)立普妥用于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对其血脂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均有改善效果,但改善程度并无显著差异,临床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剂量。

  • 标签: 立普妥 老年高血压 不同剂量 血脂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 简介:目的探究心脏磁共振T1Mapping成像与细胞外容积(ECV)在评估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纤维化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3月于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放射科检查的63例DCM患者作为DCM,另选取5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进行T1Mapping成像与延迟钆增强扫描,比较两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DI)、每搏输出量、心率变化.根据DCM组患者是否出现延迟强化(LGE)分为LGE组与非LGE组,分别比较DCM组对照组、LGE组非LGE组的增强前T1值、增强后5min、15min、30min的T1值、细胞外容积(ECV)值.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增强前TI、ΔTI、ECV区分DCM组与对照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并比较TI、ΔTI、ECV的诊断效能.结果DCM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EDV、LVEDI均高于对照组,LVEF、每博输出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增强前T1、增强后5min、15min、30minT1值、ECV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M组中LGE组43例,非LGE组19例,LGE组增强前T1、增强后5minT、15min、30minT1、ECV均高于非LG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区分DCM组对照组,ECV的AUC值高于ΔTI增强前T1.增强前TI、ΔTI、ECV区分两组的敏感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CV敏感度、准确率高于增强前T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ΔTIECV敏感度、准确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磁共振T1MappingECV技术在评估均DCM心肌纤维化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磁共振 T1Mapping 细胞外容积 扩张型心肌病 心肌纤维化
  • 简介: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治疗中的应用及对血清hs-CRP(超敏C反应蛋白)、MFG-E8(乳脂肪球表皮生长因子)Klotho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0例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在这一治疗基础上,研究组给予瑞舒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血清hs-CRP、MFG-E8、Klotho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高脂血症治疗总有效率血脂达标率分别为71.43%60.00%,研究组为94.29%88.57%,组间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MFG-E8Klotho水平均明显改善,且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改善程度更大,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具有显著疗效,且有助于改善血清hs-CRP、MFG-E8、Klotho水平.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 血清HS-CRP MFG-E8 KLOT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