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抗凝治疗的现状。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4年12月间620例心房纤颤住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抗凝情况及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在民族地区基层医院中对于心房纤颤患者能受采用正规治疗的较少。本地区长期正规化口服华法林者占0.48%,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者10.68%,脑卒中的发生率36.9%。结论民族地区基层医院心房纤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现状急需改善。

  • 标签: 基层医院 心房纤颤 抗凝治疗
  • 简介:目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高患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重要疾病。虽然心脏急性事件的治疗方法飞速发展。但心脏康复是治疗稳定期心血管疾病以及预防其再发的重要方法,在西方国家已经开展了多年,并且其疗效已经得到了公认。心脏康复是一个缓慢的、系统的、长期的康复过程,仅在大、中型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而且长期住院康复的方法在我国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并不可行。因此,大力建设和发展社区心脏康复体系,以满足多层次心血管疾病人群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心血管疾病 康复 老年 城市社区
  • 简介:目的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对Willis环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生率的关系,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减少脑梗塞的发病率。方法2012年12月~22016年4月脑部磁共振检查黔南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平扫+血管成像共355例,年龄19岁至92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男性247例,女性108例,采用GEl.5THDI磁共振,8通道头颅线圈,行T1WI、T2WI,水抑制像,弥散加权成像,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脑血管成像fMRAl成像。结果黔南少数民族地区成人Willis环不完整性率为70%,略低于国内报道的73%。Willis环不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为76%,Willis环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65%,说明willis环不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病率成正比。结论Willis环存在变异,其代偿能力与脑梗塞有关。

  • 标签: WILLIS环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 脑梗塞
  • 简介:73岁的王大爷得冠心病多年了,长年需要服用药物。他有个习惯,每次服药喝水时都用一大杯水送下药片,而且喝得很快。最近一次王大爷服药时呛着了,顿时呼吸困难、冠心病突然发作,幸亏送医及时才化险化夷。

  • 标签: 喝水 心脏 呼吸困难 突然发作 冠心病 用药物
  • 简介:你需要服用阿司匹林吗?如果是,那你须知道几时服用,服用多少,服用什么类型?阿司匹林是经常被誉为神奇的药物,是因为它可以避免心脏病发作和凝块引起的中风。本可以受益于每Et低剂量阿司匹林的人群中,服用的人却不到一半,而许多不应该服用的人却在服用。如果你没有心脏病,但有高血压或其他风险因素,不要自认为是每日服用阿司匹林是个好主意。

  • 标签: 剂量阿司匹林 问题解答 每日服用 心脏病发作 风险因素 高血压
  • 简介:从许多方面来说.我是一个相当好的医学院的学生。我努力的学习,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医生。在周末,我会和好朋友一起喝酒。但当我从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一名住院医生的时候,我对酒的渴望大大的减少了。

  • 标签: 喝酒 心脏 住院医生 医学院
  • 简介:阵发性、持续性、持久性或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等概念上的递进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房颤的触发和维持机制呈不同比例融合的发展过程。阵发性房颤主要决定于触发机制,持续性房颤主要决定于维持机制。触发机制与维持机制的相互作用导致了临床房颤特征的千变万化。

  • 标签: 永久性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阵发性房颤 持续性房颤 维持机制 触发机制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手足口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包括传播途径复杂、发病对象特殊、疫情控制难度大、社区医生的诊断经验欠缺等方面。针对疫情流行特点提出了科学防治的策略和建议,建立分级筛查、诊断、治疗的工作体系和秩序,认真落实传染病防控的“四早”原则是手足口病防治的关键。

  • 标签: 手足口病 防治 策略
  • 简介:编辑部医生:我听说智能手机可能会干扰到起搏器的工作。那是怎样发生的呢?读者:高先生高先生:您好。这是可能存在的风险,但是非常小的。一个植入性装置可能会错误地接收附近手机的电磁信号。心脏起搏器和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s)可能是容易受影响的。起搏器(有助于帮助开始或规律缓慢的心跳)患者可能会受到智能手机的干扰,可能会误认为是心脏的信号。如果仪器监测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就会发送一个高能的电击以纠正心脏恢复正常的心律。

  • 标签: 心律转复除颤器 植入式 仪器监测 电磁信号 植入性 信号模拟
  • 简介:摘要皮肤病描述错误、缺漏和杂乱的现象广泛存在于临床实践中,本文主要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三个突出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 标签: 皮肤病 临床表现 皮疹 描述 教学
  • 简介:目的评估2006、2011年中国东部城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的应用变化情况,并探讨影响其使用的因素。方法基于"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AMI研究"所收集的2006年和2011年东部城市具有代表性的AMI患者的临床信息,评估住院早期(入院24h内)氯吡格雷的应用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的因素。结果共计32家医院的4548份AMI病历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64岁,女性患者占31.8%。2006-2011年,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使用率从58.1%增加到86.8%(P〈0.0001)。多因素模型分析中,吸烟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率高于非吸烟患者(OR=1.51,95%CI:1.22-1.86,P〈0.0001);相对入院时未合并胸部不适患者,入院有胸部不适的患者更易接受氯吡格雷早期治疗(OR=2.12,95%CI:1.66-2.71,P〈0.0001);院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OR=6.47,95%CI:3.24-12.92,P〈0.0001)患者氯吡格雷使用率高于未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结论过去6年间,我国东部城市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得到显著改善,但其应用率与指南推荐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空间。

  • 标签: 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医疗质量 东部城市
  • 简介:目的对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问题以及采取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和预防措施。结果3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手术后再出血的人数为30例,�

  • 标签: 再出血 出血问题 术再
  • 简介:24h全息动态心电图(DCG)是受检者在日常活动状态下连续记录24h内的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完整的反映了心电各种变化,可对一过性高危性的心律失常进行定性和对心肌缺血进行定量分析,且不受患者体质及运动能力的限制,弥补了常规12导联静态心电图和平板运动试验的不足,为心血管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是临床上实用、高效、无创伤性诊断技术.过去2~3导联同步记录DCG仅能模拟某些常规体表心电导联,无法判断心电图平均电轴及分支性传导阻滞及心肌梗死、心肌缺血、束支阻滞异常心搏的定位诊断,所以现在多采用12导联同步记录的DCG.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导联 临床使用 高危 DCG 静态心电图
  • 简介:在当前,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了临床之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且心血管疾病的并发症极多,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当前,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防治的核心方法主要是改善治疗的方式,然而,仅仅对治疗方式进行改善还是不够的,对于护理工作进行完善也有着极大的效果。笔者在本文中对于当前心内科患者临床护理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性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式。

  • 标签: 心内科护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与职业健康促进研究进展。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临床科室的100名护理人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进行调查,以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中针刺伤的发生率最高,为82%,而针刺伤后处理的患者仅有63例,占76.8%,还存在以下几种:净化台使用率低、护理人员操作前后洗手,接触化疗药物佩戴手套以及接触患者体液等。结论护理人员作为医院中特殊的一个职业,因此要保证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以提高医院的护理质量。

  • 标签: 护理人员 职业健康问题 职业健康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常见问题及合理用药状况。方法将我院于2014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8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纳入此研究中,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其用药状况以及用药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结果180例患者共出现25例用药不合理现象,发生率为13.89%,其中发生率较高的为抗菌用药不合理,而合理用药包含药物使用剂量的有效控制,药物联合治疗以及老年患者用药。结论临床医生应对自身的用药经验以及理论知识进行加强,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临床用药 常见问题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对现阶段心血管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心血管内科的2315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临床用药常见问题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出现用药问题的病历有463例(20%),因用药问题而出现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有84例(3.6%),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医院心血管科临床医生一定要丰富心血管疾病临床用药知识,强化自身理论以及经验总结,在不断的实践工作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保证患者的安全用药。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安全用药 回顾性分析
  • 简介:1资料与方法选择住我院的161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8例,男7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3.6±12.3)岁。对照组:43例,其中男24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2±10.3)岁。全部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根据CT扫描显示血肿的最大层面确定穿刺点。以低速电钻驱动适合长度的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入血肿中心,将积血抽出,生理盐水冲洗后,以尿激酶2万-4万U注入血肿腔,留置4h后行闭式引流。手术时机:分超早期、早期及延期手术,对照组为单纯药物治疗。根据功能恢复情况判定疗效,

  • 标签: 脑出血患者 疗效分析 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 微创穿刺治疗 临床问题 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