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洛四联症(TOF)在发绀型心脏病中居首位。法洛四联症患儿在1岁内如不手术,死亡率可达25%,肺动脉狭窄严重者,40%可死于3岁以内,70%死于10岁以内。目前,外科手术是治疗法洛四联症唯一有效的手段。随着体外循环技术的改进和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成功率不断提高,绝大多数病例可行一期根治手术,一期根治手术也趋于小龄化。

  • 标签: 婴幼儿 法洛四联症 外科治疗
  • 简介:婴幼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高峰是1~3岁,发生率为4%~8%。一些病例报告表明,儿童的缺血性卒中与缺铁性贫血有关。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医学系的Maguire等2007公布了他们的研究结果。本研究选择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市儿童医院住院的缺血性卒中患儿15例为病例组,在门诊选择143例无卒中的健康幼儿为对照组。两组幼儿年龄为12—38个月,既往健康,无可确认的卒中危险因素。收集两组幼儿的年龄、性别、平均红细胞体积、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水平等临床资料。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缺铁性贫血 婴幼儿 平均红细胞体积 病例报告表 血小板计数
  • 简介: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股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期间来我院治疗股骨骨折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前VAS评分,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相当,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VAS评分,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褥疮、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患者为8.O%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4.0%,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O%,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股骨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其临床护理服务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股骨颈骨折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分析体重≤6kg的婴幼接受不同的封堵器械进行经导管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的结果.方法对体重≤6kg的PD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来自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四所医疗中心,在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接受经皮PDA介入封堵术.结果适合做心脏导管介入的13例PDA患儿,年龄19天至1.3岁,平均(4.6±2.7)个月,体重2.5~6.0(4.6±0.9)kg;血管造影PDA的最窄处直径为1.0~7.3(2.9±1.1)mm.10例患儿成功置入了封堵装置(10/13),3例失败.平均透视时间11~52(22±15)min.术中使用了多种类封堵装置和动、静脉鞘.术后即刻无房室瓣关闭不全、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没有需要输血的病例、未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等、无卒中或死亡病例.术后即刻造影,2例患儿存在残余分流(2/13).最后一次随访时经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见残余分流.所有患儿左心室/右心室直径均在正常范围,无新出现的心律失常,未观察到降主动脉血流加速.结论谨慎的选择病例,体重为2.5~6.0kg的婴幼在经验丰富的介入中心可以安全并且成功地进行经皮PDA封堵术.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低龄低体重 导管介入 PLUG 弹簧圈
  • 简介:目的总结新生儿和婴幼先天性心脏病围手术期的监护及并发症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病情危重,或解剖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婴幼行外科手术治疗围手术期的临床资料,分析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种类,手术年龄,手术方法,术后各种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占23.3%(7/30);术中16例行超声心动图监测,其中12例行食道超声监测(体质量>5kg),4例行剑突下超声监测;所有患儿均康复出院.7例出现较严重并发症.结论强调新生儿、婴幼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重要性,积极监测,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围手术期 新生儿 婴儿 超声心动图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更加安全地治疗婴幼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方法和疗效。方法从股动脉途径对婴幼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术中扩瓣同时应用右室快速临时起搏使左心室和主动脉收缩压下降,从而使扩张瓣膜的球囊在左室流出道位置稳定,减少球囊的移动和对瓣膜的损伤。结果1岁2个月和3岁的男性患者2例,体重分别7Kg、16Kg,球囊/瓣环直径比分别0.83和0.8。术后即刻主动脉收缩峰压跨瓣压差分别从80mmHg和90mmHg下降至20mmHg和18mmHg。随访2个月~1年,超声心动图检测主动脉瓣跨瓣压差分别38mmHg、43mmHg,主动脉瓣返流无明显增加。结论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是治疗婴幼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行之有效的方法。扩瓣同时右室快速临时起搏可保持球囊稳定,减少并发症。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成形术 经皮球囊 婴幼儿 临时起搏 先天性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婴幼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观察给予围术期整体化护理干预后获得的效果表现。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婴幼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30例。通过抽签法完成患儿的随机分组。B2组(对照组65例):常规护理;B1组(观察组65例):整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完成手术后在出现肺部并发症概率以及死亡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所有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完成临床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在疾病死亡率方面,B1组明显低于B2组患儿(P〈0.05)。结论于围术期选择整体化护理的方法对婴幼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干预,针对患儿有效实施肺部管理,可以成功降低肺部并发症的概率,最终显著将婴幼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

  • 标签: 婴幼儿 先天性心脏病 整体化护理
  • 简介:目的评价经导管封堵婴幼动脉导管前、后左心房及左心室的大小及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2011年11月到2012年12月经临床及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的患儿5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经导管封堵动脉导管术前及术后24h、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经胸超声心动图随诊,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结果患儿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左心房内径术后明显减小,并在随访中持续下降,术后6个月达到平衡。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短期内下降,术后3个月恢复到术前水平。结论经导管封堵婴幼动脉导管未闭后左心室及左心房明显缩小术后6个月左心室功能及左心房大小恢复平衡。左心室收缩功能短暂下降,术后3个月能恢复到正常。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气囊封堵 超声心动图 心脏重构
  • 简介:目的分析经导管封堵婴幼大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4mm)的短中期随访的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大型PDA患儿的疗效、并发症及中期随访结果,评价其中期疗效、安全性及影响疗效的因素。结果成功植入封堵器49例(98%),其中46例(92%)应用PDA封堵器,2例(4%)应用肌部室间隔缺损封堵器,1例(2%)应用膜周对称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术后3d内复查超声心动图:4例(8%)有残余分流;封堵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三尖瓣反流(tricuspidregurgitation,TR)及二尖瓣反流(mitralregurgitation,MR)均较术前缩小或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封堵后主动脉收缩压及主动脉瓣反流(aorticregurgitation,AR)较术前增加或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出院后完成随访41例,随访率81.6%,中位随访时间6个月(1~57个月)。残余分流率在术后3d、1个月、6个月分别为8%、4%、2%。术后1~6个月内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后3d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术后1年内随访:MR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AR及TR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内11例患儿出现左肺动脉血流速度加快(1.5~2.1m/s),其中9例随访1年以上左肺动脉血流1.5~2.0m/s,4例随访3~5年左肺动脉血流速度1.5~2m/s,但左肺动脉至主肺动脉压差均≤20mmHg(1mmHg=0.133kPa)。无降主动脉狭窄。结论经导管用封堵器治疗婴幼大型PDA(≥4mm)的短中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但对左肺血流速度增快患者需长期随访。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导管堵闭 疗效 随访 婴幼儿
  • 简介:先天性心脏病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儿童心脏外科的诊治逐渐向婴幼、新生儿和低体重儿的复杂性先心病领域发展。5kg以下低体重患儿往往病情重、易发生呼吸道反复感染[1],因此手术前后的护理工作尤其重要。近三年来,我科治疗5kg以下低体重婴幼先天性心脏病88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 低体重儿 护理工作 围手术期 呼吸道反复感染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股方肌大转子筋膜骨瓣移植加3枚空心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壮年新鲜股骨颈GardenⅢ、Ⅳ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髋关节后外侧入路,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股骨骨折,取带股方肌大转子筋膜骨瓣移植于凿除后缘部分骨皮质的股骨骨折的后方,然后术后卧床休息3个月,3月后扶拐下地功能锻炼,治疗25例血运损伤较重的移位股骨骨折。结果25例经1.5~5年(平均2年6个月)随访,股骨骨折均在6个月~1年内愈合。其中1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Ⅱ期,另一例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Ⅳ期。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92%。结论3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并股方肌大转子筋膜骨瓣移植治疗青壮年早期股骨骨折固定牢固,提供了血运丰富的骨瓣,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率,是治疗青壮年移位股骨骨折的有效手术方法。

  • 标签: 股方肌蒂骨瓣 青壮年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患者男,32岁.因股骨骨折入院.查体心脏未见明显异常,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胸片、心脏彩超、血脂、心电图均正常.术后病人忽然心慌、胸闷、胸痛、气短.急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112次/min,心电轴右偏+116°,QRS时限增宽但小于0.12s.V1、V2导联QRS波呈现rSR′型(图略),呈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图略).结合病史、症状,急性肺栓塞诊断成立.给予溶栓治疗后,病人的症状开始缓解,恢复正常后复查心电图示正常.

  • 标签: 股骨干骨折 肺栓塞 并发症 心电图 诊断
  • 简介:以腹股沟动脉的一个小孔为切入口进行操作的血管成形术,为患者提供了搭桥手术以外的另一个选择,为冠脉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用于治疗瓣膜功能障碍的类似方法,正在酝酿当中。全世界的医生,发明家和工程师都是研发测试不用开胸的方法来修复瓣膜。

  • 标签: 瓣膜修复 介入治疗 瓣膜功能障碍 血管成形术 搭桥手术 冠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患者股骨骨折术后发生谵妄的相关因素及全程护理干预对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分析总结15例高龄患者股骨骨折术后发生谵妄的临床资料、相关因素并给予全程护理干预。结果15例患者除1例转相关专科治疗外,余14例经过积极有效的对症处理后谵妄症状均消失,高龄股骨骨折术后谵妄的原因与年龄、低氧血症、手术应激反应、术后疼痛、睡眠紊乱、药物毒性作用、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因素相关。结论对于高龄股骨骨折患者需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积极治疗其合并的基础疾病,一旦发现谵妄患者,护理人员要尽早的采取干预措施,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高龄患者 股骨颈骨折 术后谵妄 全程护理干预
  • 简介: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最有效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打通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实现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血流再灌注,从而明显降低其近期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 PCI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stent,SES)与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paclitaxel-elutingstent,PES)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SES和PES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及采用RevMe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s,Meta分析显示:SES组与PES组病死率(OR=0.98,95%CI:0.74~1.31,P>0.05)、心肌梗死率(OR=0.86,95%CI:0.69~1.07,P>0.05)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OR=0.94,95%CI:0.67~1.32,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OR=0.67,95%CI:0.51~0.89,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OR=0.08,95%CI:0.68~0.94,P<0.05)和支架内再狭窄率(OR=0.44,95%CI:0.24~0.79,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率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相似,但与PES比较,SES能明显降低支架术后TLR、MACE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雷帕霉素 紫杉醇 冠状动脉再狭窄
  • 简介:既往研究已表明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在冠状动脉造影方面要优于紫杉醇洗脱支架。但是,这些实验因缺乏临床终点的证据而没有说服力。Stone及同事对美国66个中心的3687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依维莫司洗脱支架或紫杉醇洗脱支架。患者没有进行常规的造影随访。主要终点为1年的靶病变失败(target-lesionfailure)的复合率(包括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心肌梗死、缺血导致的靶病变血运重建)。结果表明,

  • 标签: 紫杉醇洗脱支架 依维莫司 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治疗 冠状动脉造影 心源性死亡
  • 简介:摘要利用三维固定原理设计一种骨折复位器,在术中协助骨折复位并起临时固定作用,防止在骨折固定手术中再次移位,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出血。方法选择1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骨折患者,术中利用设计骨折复位器协助复位,同时对骨折临时固定。结果通过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比较,使用骨折复位器协助骨折复位同时临时固定后,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二者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复位时,选用自行设计的骨折复位器对骨折进行复位和临时固定,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克氏针临时固定,避免了反复操作带来的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出血。

  • 标签: 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 骨折复位器 复位 临时固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股骨手术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在降低压疮发生率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我院接收行手术治疗股骨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各45例,观察组施予全手术期护理,对照组施予常规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压疮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压疮发生率为6.7%,明显比对照组的26.7%低,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未出现Ⅲ期与Ⅳ期压疮。结论对股骨骨折手术患者实施全手术期护理能够使压疮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进而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

  • 标签: 股骨骨折 手术 全手术期护理 压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