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探讨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心电图ST-T正常的45例冠心病(A组)与45例健康者(B组)做VCG检查,分析额面(F面)、右侧面(SR面)、横面(H面)T环形态改变。将T环形态改变分为8种类型,仅1种改变为单纯型,2种或2种以上改变为复合型。结果A组9例呈单纯型,36例呈复合型。其中T运转相反(46.7%)、T长/宽值缩小(33.3%)、QRS/T值增大(33.3%)、T振幅过大(17.8%)、QRS-T夹角增大、畸形T(11.1%)呈单纯型与复合型2种形式;T双支对称(17.8%)、线型T(15.6%)仅呈复合型。B组有8例呈单纯型T改变,余37例T环形态正常。其中QRS/T值增大(2.2%)、T振幅过大(6.7%)、QRS-T夹角增大(8.9%)与A组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5。后2种虽然与冠心病组差异不显著,但属正常变异。B组其它类型改变均无。P<0.01。结论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对冠心病正常心电图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冠心病 正常心电图 T向量环改变 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动脉瘤破裂病理改变与临床关系.方法对12例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大小、破口、瘤壁修补、瘤内血栓形成、脑室内积血、脑组织梗死等进行详细的病理学研究.结果12例动脉瘤均位于大脑动脉前部;16h以内死亡者目视能见到动脉瘤顶部破口;破裂次数越多,瘤体越大且不规则;破裂动脉瘤修复初期以纤维蛋白为主,间有少许淋巴细胞和红细胞,2~3周后则以胶原纤维为主,辅以新生的毛细血管;12例中5例伴脑室内积血,破入途径不同,脑室积血表现也不一样;3例颈颅内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波及大脑中动脉主干伴发脑梗死.结论破裂的动脉瘤组织学修复需要一定的过程,早期并不牢固.预防再破裂是治疗原则之一;脑梗死的发生机制除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外,颈内动脉瘤内血栓形成是常见原因之一;脑室内积血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的并发症,临床宜密切观察,适时考虑脑室外引流.

  • 标签: 大脑动脉环前部破裂动脉瘤 病理学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梗塞 预防 治疗
  • 简介:为了探讨脑血管病发病机制,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安全性,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大脑动脉(Wilis)的发生学、形态学、组织学、显微解剖学及影像学特点进行了研究.现将国内外有关Wilis动脉形态量化及其变异的研究综述如下.

  • 标签: 脑动脉 大脑 影像学研究 治疗 WILLIS环 显微解剖学
  • 简介:目的:观察双丁酰磷腺苷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冠心病心绞痛病人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给于双丁酰磷腺苷钙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于心血通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两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6%,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效率54.6%),P〈0.05;无严重副作用。结论:双丁酰磷腺苷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双丁酰环磷腺苷 冠状动脉疾病 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讨磷腺苷葡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和磷腺苷葡胺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明显高于对照组(77.8%),患者治疗后的LVEF、CO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磷腺苷葡胺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促进心功能恢复,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环磷腺苷葡胺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了解心电向量(VCG)T变化在早期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时的特点、诊断价值、特异性及敏感性。方法观察102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的VCGT变化特点,并对比VCGT变化阳性检出率与同时检查的心电图(ECG)T波改变阳性检出率。结果对早期冠心病心肌供血不足的诊断,需要对VCGT的各项异常指标综合判断。VCG的T改变比ECG的T波改变的阳性符合率高,VCG较ECG对心肌供血不足的检出率敏感性高,有关T的变化常常是冠心病早期特征性改变。结论VCG的T向量改变对早期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电向量 心电图 早期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尼莫地平和磷酸酰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随机将48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四组,即尼莫地平组、磷酰胺组、联合用药组(尼莫地平+磷酰胺)及对照组,每组12只大鼠。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后4h行再灌注。于缺血后再灌注前20min、再灌注后12、36h,经大鼠尾静脉缓慢推注给药(将尼莫地平、磷酰胺溶于1.5ml等渗盐水中)。尼莫地平组:1mg/kg;磷酰胺组:100mg/kg;联合用药组:尼莫地平0.5mg/kg+磷酰胺50mg/kg;对照组:等渗盐水1.5ml。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48h计算大鼠存活率,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血流量和脑梗死体积的测定。结果尼莫地平组、磷酰胺组、联合用药组及对照组的各项测定结果:①大鼠存活比例分别为5/12、6/12、8/12及3/12。联合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四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4.39±0.20、4.27±0.67、3.65±0.47及4.67±0.71。尼莫地平组、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大鼠脑组织血流量分别为(96±23)、(113±39)、(139±44)及(79±41)%。三个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用药组与尼莫地平组、磷酰胺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④大鼠脑梗死体积分别为(261±55)、(183±58)、(104±54)及(384±59)mm3。尼莫地平组、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脑梗死体积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与磷酰胺联合应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效果优于单独用药。

  • 标签: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尼莫地平 环磷酰胺 神经保护药
  • 简介:目的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在蒽类药物化疗期间心电图异常改变。方法选择陆军总医院于2011年1月~2016年1月蒽类药物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80例,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20~77岁。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心脏毒性分为病例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初始诱导化疗一线方案中使用蒽类药物,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期间行心电图检查。化疗结束后定期随访,至少1年以上,统计发生心脏毒性的病例。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性别、疾病分布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例组≥60岁比例高于对照组(67.5%vs.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随访期间均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出现心电图异常22例(55.0%),ST-T段改变10例(25.0%)和T波异常8例(20.0%),窦性心动过速3例(7.5%),Ⅰ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2.5%);对照组未发生心脏毒性,化疗期间共出现心电图异常4例(10.0%),ST-T段改变2例(5.0%)、T波异常1例(2.5%)和窦性心动过速1例(2.5%)。病例组心电图改变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使用蒽类药物化疗,心电图异常改变可能与心脏毒性有关,应密切监测心电图。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恶性血液病 心脏毒性 心电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科技日益发展,人们对手术的美观要求越来越高,包皮切除术已被好多医疗机构视为美容手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病人,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适应当今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我院自2008年7月至今引进一次性报批切吻合器来手术治疗包皮过长、包茎。

  • 标签: 一次性包皮吻合器 方法 手术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敲除诱导型氧化酶(cyclooxygenase,COX2)基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梗死体积、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PGE2)含量的影响.方法应用COX2基因敲除小鼠,制备小鼠短暂性局灶脑缺血模型;采用TTC染色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脑梗死体积;应用ELISA方法测定PGE2含量.结果COX2基因完全敲除鼠的脑梗死体积显著小于杂合子组和未敲除COX2基因组,而杂合子组脑梗死体积与未敲除COX2基因组相比无显著差异.COX2基因完全敲除鼠缺血1h再灌注24h后,PGE2含量与杂合子组和未敲除COX2基因组相比显著降低,而杂合子组PGE2含量与未敲除COX2基因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COX2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敲除COX2基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缺血 环氧化酶 COX2 病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心电图碎裂QRS波联合心电向量图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就诊的疑似冠心病患者300例,根据冠脉CT检查结果分为冠心病组(190例)和非冠心病组(110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静息心电图、心电向量图检查,分析心电向量T异常、碎裂QRS波对冠心病的诊断率。结果有典型症状的冠心病患者的T改变率显著高于无典型症状者(80.95%vs.49.41%),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灵敏性分别为69.47%和66.84%,诊断率分别为69.33%和64.00%;联合诊断的灵敏性、准确率较高,分别可达78.18%和85.00%。ROC曲线显示,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改变以及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4、0.665和0.795,联合诊断的诊断率较高。结论心电图碎裂QRS波、心电向量图T改变对冠心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联合诊断的灵敏性、诊断率更高,可有效诊断冠心病及心肌缺血,在临床上可广泛应用。

  • 标签: 碎裂QRS波 T环改变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替加素治疗创伤性湿肺继发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创伤性湿肺继发性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共65例患者的资料。资料将其分为碳青霉烯组和替加素两组。碳青霉烯组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替加素组为替加素+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治疗,常规剂量,首剂加倍,疗程在5天以上。观察治疗前后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WBC)、APACHE-II评分及降钙素原(PCT)变化结果。结果分析碳青霉烯组和替加素两组数据,各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前后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治疗方式均有效控制感染。其中替加组PCT降低更显著,但与常规碳青霉烯治疗组比较无显著性。结论替加素可作为治疗创伤性湿肺继发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一个新的治疗选择。

  • 标签: 替加环素 创伤性湿肺 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目的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对Willis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生率的关系,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减少脑梗塞的发病率。方法2012年12月~22016年4月脑部磁共振检查黔南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平扫+血管成像共355例,年龄19岁至92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男性247例,女性108例,采用GEl.5THDI磁共振,8通道头颅线圈,行T1WI、T2WI,水抑制像,弥散加权成像,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脑血管成像fMRAl成像。结果黔南少数民族地区成人Willis不完整性率为70%,略低于国内报道的73%。Willis不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为76%,Willis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65%,说明willis不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病率成正比。结论Willis存在变异,其代偿能力与脑梗塞有关。

  • 标签: WILLIS环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 脑梗塞
  • 简介:摘要从护理安全的现状出发,分析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护理管理者对护理安全的重视程度,以引起护理管理人员的足够重视,增加其防范意识并采取措施,以保证病人安全。

  • 标签: 护理安全 安全管理 护理质量
  • 简介:医学模式的转变,优质护理病房的开展,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及护理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的要求需要持续改进和发展,护理管理理念需要更新。走动式管理(ManagementbyWanderingAround,MB-WA)也称为巡视管理法,是由汤姆·彼得最早在《追求卓越》中具体提出的一种经典的管理学理论,获得了管理学界的广泛认同和应用。

  • 标签: 走动式管理 优质护理 护理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专科医师-社区医师医联体续惯管理模式对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全科医师推荐的2级高血压、且血压控制未达标者共320例,其中经社区医生介绍给专科医生进行治疗者为实验组共170例,自行就诊治疗者为对照组共150例.比较1个月后、2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满意度、诊疗费用.结果1个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血压达标率(54%vs.70%),满意度(79.33%vs.97.65%)和诊疗费用[(518±58.9)元vs.(455.4±61.14)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月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血压达标率(80%vs.92%),满意度(91.33%vs.98.24%)和诊疗费用[(410.9±82.69)元vs.(297.7±33.91)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专科医师-社区医师医联体续惯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血压达标率和就医满意度,降低诊疗费用.

  • 标签: 医联体 续惯管理模式 高血压
  • 简介:目的探究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常规管理、优质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管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后不良事件发生概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优质管理的效果良好,可以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妊娠期 高血压患者 管理
  • 简介:自2012年ESC心力衰竭(心衰)指南、2013年ACCF/AHA心衰诊断与管理指南、2014年中国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以及2016年ESC急性与慢性心力衰竭诊治指南的发布,心衰的诊治理念也逐步更新,最新ESC指南根据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将心衰分成3种类型: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FrEF)、射血分数中间范围型心衰(HFmrEF)以及射血分数保留型心衰(HFpEF)。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 管理指南 左室射血分数 心率 ESC 诊治指南
  • 简介:脑血循环的稳定是保证正常脑功能的重要基础,脑血流量由脑的有效灌注压和脑血管阻力决定,其改变同血压密切相关.在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血压起着重要作用,在治疗中血压调控较大程度上影响卒中患者的预后,而良好的血压控制又可有效降低卒中的发病及复发.因此,血压与脑卒中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缺血引致的脑梗死,血压管理更具有关键性意义.老年人由于机体尤其是脑的结构和功能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脑梗死后血压的管理更加复杂和重要.

  • 标签: 脑梗塞 高血压 脑血管循环
  • 简介:心脏导管室是对患者进行心脏疾病检查、诊断、治疗的重要场所,术中患者随时可发生病情变化需立即抢救,所以做好一切药物应急准备是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导管室药品配置管理不合理常影响导管介人治疗的进程,降低抢救成功率。因此,合理规范化管理导管室药品是给予患者安全、有效、合理、及时用药的重要前提。

  • 标签: 药品规范化管理 导管室 心脏 抢救成功率 医疗安全 疾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