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碱性溶液耳浴加微波照射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06例真菌性外耳道炎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派瑞松软膏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碱性溶液耳浴加微波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并且进一步总结临床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4.33%,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71.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碱性溶液耳浴加微波照射治疗真菌性外耳道炎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碱性溶液 微波照射 真菌性外耳道炎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给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的影响。方法取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2)、对照组(n=12)、bFGF组(n=12)。对照组和bFGF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术后第1-6天,分别经鼻给予等渗盐水(30μl)或bFGF(每天30μg,30μl)。在术前及术后第1、7、14、21、28天对脑梗死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程度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采用苏木素染色法测定脑梗死大鼠在术后第7、28天的脑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术后第7和28天缺血侧室管膜下区(SVZ)及纹状体5-溴脱氧尿核苷(BrdU)阳性细胞数;激光共聚焦观察第7天时BrdU与doublecortin(DCX)的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FGF组从术后第7天开始,大鼠神经功能就显著恢复,术后第1、7、14、21、28天,对照组mNSS评分分别为8.7±1.0、7.2±0.8、6.7±1.0、6.2±0.8、5.8±1.2;bFGF组分别为8.8±0.8、6.2±0.8、5.3±0.8、5.0±0.6、4.3±0.8。两组间各时间点相比,P值分别为0.756、0.044、0.033、0.016、0.028,显示了其明显的正性干预作用。而对照组与bFGF组大鼠的脑梗死体积差异无显著性。假手术组大鼠无梗死灶。BrdU免疫组化显示,术后第7和28天,经鼻给予bFGF组大鼠在SVZ和纹状体区域BrdU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第7天时,SVZ的大部分BrdU阳性细胞共标不成熟神经元标记物——DCX。假手术组大鼠无明显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结论经鼻给予bFGF,能够诱导脑梗死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存活,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经鼻腔给予bFGF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脑梗死的方法。

  • 标签: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干细胞 脑梗塞 大鼠 投药 鼻内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bFGF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结果:bFGF含量:正常对照组(30例)为(247.82士9.45)μg/ml。硬斑组(89例)为(280.74土12.70)μg/m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软斑组(39例)为(317.16±13.42)μg/ml,混合斑块组(25例)为(340.84±11.76μg/m1),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增加(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I型(38例)为(250.31±11.60)μg/ml。Ⅱ型(80例)为(270.11±13.12)μg/ml,Ⅲ型(10例)为(350.12±14.30)μg/ml,Ⅱ、Ⅲ型的bFGF水平较正常对照组非常显著增加(P均〈0.01)。结论:bFGF水平反映老年冠心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老年人 冠状动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