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射频电磁场对心电传导的影响.方法对139例雷达工作人员进行心电图测试,测试数据和统计学方法处理.结果显示雷达工作人员QRS时间延长和QT离散度增高,发生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ICRBBB)者明显增多.结论射频电磁场能影响心电传导,对雷达工作人员进行一定的防护措施是必要的.

  • 标签: 射频电磁场 心电传导 影响 心电图 雷达工作人员
  • 简介:调查在高温辐射热、高温磁场及产坚强不屈生高温环境下作业时,对机体心血管系统影响。通过对4个厂3个车间作业工人图等生理指标检查,发现3个接触组平均心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高温辐射热组最为明显,平均心率只有62.9次/min。在高温辐射热环境下珠工人心率过缓者明显高于高温磁场和单纯性高温下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者3接触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非常显著意义,而在高温磁场下作业工人心电图异常者明显高于高温辐

  • 标签: 高温 辐射热 低磁场 心电图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规范化的教学提高儿科护生教质量。方法对在儿科实习的40名护生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择优选派教老师进行教工作。结论启发护生的主动思维和自学能力,因人施教,发挥护生的最大潜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又能提高教老师的业务水平。

  • 标签: 儿科 护生 带教
  • 简介:“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句古老的谚语.不适用于那些因心律失常而安装植入心脏除颤或者起搏.并在死后将其带入坟墓的人。目前.很多除颤和起搏要么跟着它的主人一起火化.要么被取出当作医疗垃圾一样被处理掉.其实.这些昂贵的装置还很有“前途”,这么浪费实在非常可惜.如果被退回到出产装置的公司.研究人员就能够检测它的功能如何、是否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如果把它送到专门回收起搏和除颤的非盈利组织.它会被捐赠给需要它但没有经济能力负担的人。

  • 标签: 心脏除颤器 起搏器 回收 心律失常 医疗垃圾 研究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蒂血管皮瓣转移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0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皮瓣转移术,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皮瓣的护理、供皮区的护理、抗凝药物的正确应用及功能锻炼。结果皮瓣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蒂血管皮瓣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外伤 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在起搏类的手术后,患者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的护理。方法2012年5月16日到2013年5月16日,我院对32例心脏有跳动故障的人员装置了起搏,其中有2例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的患者。在这2例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的患者中,有1例男性患者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有1例女性患者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都上了一定的年纪,在68岁到86岁之间,他们囊袋中出现的积血的数量最少的有4.9毫升,囊袋中出现的积血的数量最多的有9.9毫升。在囊袋中有积压血液的现象的患者中,有1例心脏中发生病态窦房类的综合性病症,有1例的二度房室在心脏传导之中出现阻滞性的情形,此外,三度房室在心脏传导之中出现阻滞性的情形。这2例囊袋中出现积血症状的患者,凝血所用时间都很正常。在准备做装设起搏类的手术时,一些类似波立维以及抗血小板的药物都已经停止使用。之后,用无菌注射将囊袋之中所积压的血液抽到外部。最后,又针对囊袋之中积压有血液的现象制定了一套专用的护理方案,来辅助治疗囊袋中出现积血现象的患者。结果通过用穿刺的形式将患者囊袋中所积压的血液抽出,再结合对囊袋中积压有血液的患者采用专用的护理方案,这2例囊袋中已无积血现象,积血得到全部性的抽出。结论对于囊袋中有积血现象的患者,采用适当的穿刺抽血方法和专用的护理方案,可使囊袋中的积血消失。

  • 标签: 起搏器 患者护理 抽血 积血现象 囊袋积血
  • 简介:目的讨论分层教的方法对于急诊科心血管护理的实习护士的教学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6年12月,在心血管护理科实习的护士80人进行这项研究,把他们分为两组,其中一组采用比较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而另一组则采用分层教的方法。结果实验组的综合考核成绩明显要比对照组的考核成绩要好。结论分层教这种护理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更好,可以更好地提高实习护士对于心血管的护理能力。

  • 标签: 分层带教 急诊 心血管护理
  • 简介:植入心脏除颤(ICD)可挽救生命,但有时药物或其他办法更有效。虽然心脏节律有时会出现异常,但心脏终生稳定跳动的能力是非常强劲的,它的电路系统亦非常稳定的。当中两个潜在的致命性心律失常是:(1)室性心动过速和(2)心室颤动。中止这些节律并恢复正常的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用电击:

  • 标签: 心脏转复除颤器 植入式 致命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动过速 心脏节律 心脏除颤器
  • 简介:目的:研究心脏起搏对伴有心、脑、肾并发症的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安置心脏临时起搏160例,永久起搏(VVT)352例。结果:全部患者都获得满意的疗效.埋藏式心脏起搏有并发症28例,发生率8%。结论:心脏起搏是治疗慢型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

  • 标签: 临床应用 并发症 埋藏式心脏起搏器 治疗 慢性心律失常 永久起搏器
  • 简介:随着每年使用起搏和植入心脏复律除颤的患者数目不断的增长.这些仪器引起的感染也越来越普遍。超过6%的使用起搏或植入除颤的患者出现了感染.且感染率增长加快的速度超过了植入率。这些感染中,有些是轻微的,但也有些是严重的。

  • 标签: 植入起搏器 感染率 植入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植入率
  • 简介:一套精心设计的锻炼方案可起到增强衰竭的心脏功能而使患者离开医院并且获得更长的生存期的作用。这个方案对日益增多的内置有电击除颤的心衰患者适用吗?或者当进行锻炼而心跳加速时,会不会由于锻炼而导致这种内置电击除颤不必要的放电?

  • 标签: 锻炼方案 除颤器 电击 放电 激发 心衰患者
  • 简介:恶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均是发生心源性猝死(suddencardiacdeath,SCD)的主要原因,且多发生在院外,约占心源性猝死的87%。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ICD)可及时识别并有效终止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作,降低SCD的发生率,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已成为临床预防恶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最终的目的是降低死亡率,已成为SCD一二级预防的最有效方法。

  • 标签: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猝死 护理
  • 简介:目的观察磁共振成像(MRI)兼容心脏起搏的临床应用情况和MRI扫描的安全性。方法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植入MRI兼容起搏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记录植入术后MRI扫描情况及起搏各项参数变化。结果共447例患者植入MRI兼容起搏,植入前56例次患者曾行过MRI检查;植入后9例次行1.5TMRI扫描,1例次行3.0TMRI扫描。扫描部位包括:头部8例次、肝胆1例次、脊柱1例次。扫描前后起搏各项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MRI成像清晰。随访至MRI检查后6个月,未发现起搏工作异常及电量异常耗损。结论MRI兼容起搏植入呈上升趋势,在规范的操作流程下,患者能安全有效地进行MRI扫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兼容起搏器 磁共振成像 随访
  • 简介:近年来随着心脏起搏植入数量逐年增加,植入后并发症越来越多,其最严重并发症为起搏囊袋感染,发生率达1.01%[1],大部分囊袋感染的处理较为棘手,根本方法是拔出电极,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我科成功保守处理3例起搏囊袋感染坏死病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囊袋感染 植入后 临床分析 坏死感染 保守
  • 简介:目的应用牛颈静脉瓣管道(BJVC)进行心脏右室流出道的重建,探讨BJVC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效果。方法2005年10月至2009年5月共应用BJV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5例。结果BJVC重建右室流出道1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随访3~24个月,患者心悸、气促消失,活动耐力明显提高,心功能恢复至I~Ⅱ级,超声检测发现15例置入的管道通畅,无扩张,未见血栓形成,瓣叶活动良好,无明显反流,肺动脉跨瓣压差不大,吻合口无狭窄。结论BJVC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右室流出道的重建可获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但远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颈静脉 带瓣管道 右室流出道
  • 简介:编辑部医生:我听说智能手机可能会干扰到起搏的工作。那是怎样发生的呢?读者:高先生高先生:您好。这是可能存在的风险,但是非常小的。一个植入性装置可能会错误地接收附近手机的电磁信号。心脏起搏和植入心律转复除颤(ICDs)可能是容易受影响的。起搏(有助于帮助开始或规律缓慢的心跳)患者可能会受到智能手机的干扰,可能会误认为是心脏的信号。如果仪器监测到致命性的心律失常,就会发送一个高能的电击以纠正心脏恢复正常的心律。

  • 标签: 心律转复除颤器 植入式 仪器监测 电磁信号 植入性 信号模拟
  • 简介:据报道,澳大利亚墨尔本的琼恩·米迪莱顿在22岁被诊断出患有小儿麻痹症,从此全身瘫痪,四肢和躯体都无法动弹,过去60年间她一直利用人工呼吸(俗称铁肺)维持生活。10月30日,她在墨尔本一家疗养院去世,享年83岁。

  • 标签: 人工呼吸器 全身瘫痪 存活 老妇 小儿麻痹症 澳大利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