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早期或择期行经冠状动脉介入术(PCl)已成共识,但对于稳定性冠心病(stableCAD)PCI是否优于强化药物治疗(MT)目前还存在争议。本文纳入了6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荟萃分析(meta-analysis)比较MT与PCI在stableCAD中的效果。方法本文对4410名患者进行了meta-analysis,其中2198名患者接受了PCI,2212名患者接受MT治疗。结果PCI组与MT组比较,全因性死亡、心因性死亡、非致命性心梗、CABG、再次PCI的Oddsratios(OR)(95%CIs)分别是1.00(0.78,1.28),1.15(0.87,1.51),1.22(0.99,1.50),1.00(0.81,1.25),1.11(0.64,1.95)。从而表明,五个临床终点事件,两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stableCAD,与强化药物治疗相比较,PCI并未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荟萃分析 AMI 冠心病 冠状动脉介入术 药物治疗
  • 简介:它有助于减轻体重;降低血压、胆固醇和血糖;减轻压力。别着急,还有更多:它也可降低心脏病发作或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几率,甚至可延长生命。这个灵丹妙"药"其实并不是药物,而是运动。但是,只有约一半的成人进行足够的体力活动来促进身体健康。对于有心脏疾病风险或已有心脏疾病的人,运动尤其有用。"医生非常擅长开具他汀类药物和阿司匹林,但不擅长开具已有的一种最有效治疗,那就是运动。

  • 标签: 最佳药物 疾病风险 运动强度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事件 体力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血管药物胺碘酮对心律失常患者心电图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80例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变化。结果80例患者治疗后经DCG检查治疗有效71例,治疗有效率为88.75%,无效8例,无效率10%,恶化1例,恶化率为1.25%。患者治疗后心率每分钟减缓5~20次,平均(12.6±1.4)次,患者治疗后的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明显减少,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 标签: 胺碘酮 心律失常 心电图
  • 简介:烤红薯香甜软糯,外焦里嫩,很多人连皮一起吃下去。不过有人说烤红薯不要连皮吃,因为红薯含有较多生物碱,食用后会导致胃肠不适。这到底怎么回事呢?红薯由于淀粉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饱腹感较强,可以代替一部分主食。而红薯也含大量生物碱,难以被肠胃吸收,食用后会刺激肠胃,引起肠胃不适的症状,因此被人们所抛弃。但红薯烤熟之后,可以护胃暖胃。

  • 标签: 胃肠不适 红薯皮 肠胃不适 脂肪含量 烤红薯 生物碱
  • 简介:心房颤动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目前仍是房颤治疗的主要方法,主要包括控制心室率、复律、非抗心律失常、抗凝药物几大类,本文拟综述近年来房颤在临床上的药物治疗现状。

  • 标签: 房颤 药物治疗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蒂血管瓣转移术后的护理方法,通过对60例软组织缺损的患者,进行瓣转移术,术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皮肤护理、胃肠道准备。术后护理包括瓣的护理、供区的护理、抗凝药物的正确应用及功能锻炼。结果皮瓣愈合良好。结论全面精心的临床护理是带蒂血管瓣转移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标签: 外伤 带蒂血管皮瓣转移术 护理
  • 简介:一、高血压治疗的问题、知晓率、用药率、控制率低(防与治兼顾)如何改善?1.评估CVD危险度,找出高危病人、临界单纯收缩期高血压(PP.artstiff).2.提高药物治疗的顺应性(efficacy/sideeffect↑).3.多基因病特点,低计量联合用药(每日1片!)列为一线.

  • 标签: 抗高血压药物 进展 高血压 药物治疗 血压控制
  • 简介: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期,慢性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需要引起临床重视。我们前期介绍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B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本研究着重介绍了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

  • 标签: 心力衰竭 氢氯噻嗪 硝酸甘油 哌唑嗪 地高辛
  • 简介:目的对2例老年C型尼曼-克病(Niemann-PickdiseasetypeC,NPC)患者及家系的NPCI和NPC2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基因型与表型关系。方法采集2例NPC患者及家系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引物设计扩增,直接基因测序检测。结果2例患者在NPCI基因6号外显子发现1个杂合子位点A644G(H215R),导致第215位氨基酸由His突变为Arg;18号外显子发现1个杂合子位点N931N(C2793T),氨基酸编码没有改变;2例家系其他成员未发现异常。结论NPC患者具有典型NPC临床特征,在基因水平上发现,相关基因突变位点或新的突变位点,但家系基因特征不明显。因此,对于老年NPC患者或存在其他致病因素。

  • 标签: 尼曼-皮克病 基因型 氨基酸序列 突变 骨髓移植 杂合子
  • 简介:近2/3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动脉粥样硬化,其卒中由大动脉粥样硬化或小动脉血管病变引起。脑缺血由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或来自复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栓子脱落导致血流减少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是狭窄的最主要原因,其过程复杂,涉及血管内皮损伤、炎症、脂质沉积、血管平滑肌增生、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纤维化、血小板和凝血酶激活。鉴于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类)降脂治疗与卒中防治的研究渐成热点,现将他汀类在卒中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临床试验证据综述如下。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卒中患者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防治 血管平滑肌增生 动脉血管病变
  • 简介:(一)三种常用的降压药可能防止骨折塞嗪类,β受体阻滞剂和ACEI类,所有这类药物都是降低血压和缓解心脏负担的。除此以外,它亦鲜为人所注意到,它同时还可以防止骨折。由于高血压和骨质疏松症均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在高血压的防治药

  • 标签: 受体阻滞剂 骨骼 骨折发生率 高血压药物 骨质疏松症 降压药
  • 简介:根据美国国家卫生统计中心(NCHS),在年龄大于45岁服用他汀类药物的人数,从1988—1994年的2%,升至2005—2008年的25%。大约有117万的美国人在45岁以上,也就是说有将近29万服用他汀类药物,其数字相当于整个佛罗里达州和乔治亚州的总和。有一个来自国家卫生统计中心的数据显示了服用他汀类的增长情况: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卫生统计 数据显示 佛罗里达州 美国人 服用
  • 简介:中国目前约2.66亿高血压患者中,5%~30%属于顽固性高血压[1]或难治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抵抗。单纯药物治疗并不能很好的将高血压抵抗患者血压水平控制达标,因此找到安全、有效、经济的非药物治疗手段成为心血管病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高血压抵抗的非药物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高血压患者 非药物治疗 难治性高血压 顽固性高血压 单纯药物治疗 血压水平
  • 简介: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强力抑制3-羟基-3甲基辅酶A(HMG-CoA)还原酶,在降低LDL-C的同时使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和发病风险明显降低,尤其是总病死率显著降低,奠定了其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防治中的基石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资料的积累,一方面,他汀类药物的多种有益作用不断被人们认识,其应用范围有扩大趋势;另一方面,他汀类药物对肝脏、肌肉、肾脏、神经系统、糖代谢及肿瘤的影响不断受到人们的关注,出现一些本该强化治疗的高危患者其血脂不能达标,以及达标后不适当地减量、停药等问题.其中,对他汀类药物肝脏安全性问题的担忧对其使用发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降血脂药 洛伐他汀 斯伐他汀 肝功能试验
  • 简介:目的比较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sirolimus-elutingstent,SES)与紫杉醇药物洗脱支架(paclitaxel-elutingstent,PES)治疗冠心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CNKI全文数据库,收集2006年1月至2011年10月公开发表的有关SES和PES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对文献质量进行严格评价后,符合要求的RCTs进行资料提取及采用RevMe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项RCTs,Meta分析显示:SES组与PES组病死率(OR=0.98,95%CI:0.74~1.31,P>0.05)、心肌梗死率(OR=0.86,95%CI:0.69~1.07,P>0.05)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OR=0.94,95%CI:0.67~1.32,P>0.05)均无统计学差异,但靶病变血运重建(TLR)率(OR=0.67,95%CI:0.51~0.89,P<0.05)、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OR=0.08,95%CI:0.68~0.94,P<0.05)和支架内再狭窄率(OR=0.44,95%CI:0.24~0.79,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药物洗脱支架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率和支架内血栓发生率相似,但与PES比较,SES能明显降低支架术后TLR、MACE和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

  • 标签: 药物洗脱支架 雷帕霉素 紫杉醇 冠状动脉再狭窄
  • 简介: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有效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而且大多数患者用药疗程长,部分患者需终身服药。卡马西平与丙戊酸类药物均为一线抗癫痫药物,在临床工作中广泛应用。丙戊酸类药物主要有丙戊酸钠、丙戊酸镁、丙戊酰胺等。二者对肝脏及血液系统均有潜在影响,而且可能发生皮疹,尤其卡马西平可能发生致死性剥脱性皮炎。

  • 标签: 丙戊酸钠 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卡马西平 类药物 抗癫痫药物 神经系统疾病
  • 简介:近20多年来,经导管介入治疗心脏病的技术发展迅速。上一世纪80年代经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经经静脉通过房间隔穿刺进左房的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技术等开始临床应用。90年代以后,由于介入治疗装置的材料及设计的进展,介入技术得到极大发展。在冠脉球囊扩张成形术的基础上,为解决再狭窄开展了冠脉内支架装置术,由裸支架发展到药物洗脱支架至今几乎替代了开胸的冠脉血运重建术。

  • 标签: 经皮介入治疗 先天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二尖瓣球囊扩张术 冠脉血运重建术 冠脉内支架
  • 简介:目的探讨双源64层螺旋CT指引下直接进行PCI的适用性及可行性。方法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1例,入选标准为冠状动脉狭窄≥75%。PCI前后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在行PCI时,直接进入指引导管而非常规造影导管,并仅注入10ml左右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病变。结果在11例患者中,对其中的1例患者进行了直接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1例患者仅进行了PTCA,其余9例进行了PTCA+支架置入术。分别用冠状动脉CT、造影和IVUS检查测量其PCI前靶血管管腔直径,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置入支架后出现狭窄。1例患者CT检查并未发现支架变形,但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发现支架内再狭窄;另1例患者CT检查可见支架膨胀不全,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IVUS检查证实支架膨胀不全。CT显示冠状动脉前降支明显钙化,造影显示前降支高度狭窄,导管无法通过,最后行旋磨治疗。所有患者的IVUS检查都有轻、中度斑块,4例患者冠状动脉几乎完全闭塞,CT可见闭塞段的软组织影及血管,冠状动脉造影和IVUS检查也均得到证实。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节省10min操作时间和50ml造影剂。结论双源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对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及准确性并不亚于侵入性的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64层CT结果进行直接PCI是可行的。CT引导下的直接PCI策略,可节省时间和造影剂。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冠状血管造影术 支架
  • 简介:  目的:总结用普通经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所用导管介入治疗肺栓塞的方法。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经肺动脉造影后,行肺动脉内普通导管机械性碎栓、吸栓,观察处理前后的肺动脉压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PTCA,均操作顺利,即刻症状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力从(50±7)mmHg降至(36±5)mmHg(P〈0.01),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用普通PTCA导管经介入治疗肺栓塞,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具备熟练的导管操作经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肺栓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