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H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和偏头疼的相关性。方法将深圳市龙华新区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内科住院部收治的400例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10μmol/L为分界点及是否并发偏头痛,把所有患者分为4组:H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A组)、单纯H高血压组(B组)、非H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C组)及单纯非H高血压组(D组)。比较4组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血脂浓度、血清Hcy浓度、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的差异。对H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及非H高血压并发偏头痛组用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specificqualityoflifequestion,MSQ)评分评价。结果高血压并发偏头疼患者Hcy浓度、高血压病程显著大于高血压不并发偏头疼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高血压患者MSQ评分与血清Hcy浓度呈负相关(r=-0.034,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数据分析表明血清Hcy浓度>15μmol/L是偏头痛发生的重要威胁因子。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血清Hcy浓度升高和高血压病程增长,会导致偏头疼发病率增加,Hcy浓度超过15μmol/L是偏头痛发生的重要威胁因子。

  • 标签: H型高血压 非H型高血压 偏头痛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总结椎动脉颈椎病致高血压的CT、MRI表现特征,为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60例椎动脉颈椎病致高血压患者的CT和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两种检查方式各80例,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主要病理表现检出率,总结两种检查方法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组患者的椎动脉狭窄、扭曲、闭塞、走行异常检出率分别为93.75%、86.25%、5.00%、57.50%,与MRI组患者的95.00%、90.00%、5.00%、58.7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小关节增生硬化、后纵韧带骨化的检出率分别为78.75%、66.25%,较MRI组患者的62.50%、50.00%的高(P〈0.05),颈椎间盘突出、神经根受压检出率分别为47.50%、61.25%,较MRI组患者的63.75%、77.50%低(P〈0.05)。结论CT和MRI用于诊断椎动脉颈椎病致高血压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CT的骨质分辨率更高,MRI的软组织分辨率更高。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高血压 CT MRI 病理表现 影像学特征
  • 简介:StanfordB主动脉夹层(typeBaorticdissections,TBAD)是一种潜在的危及生命的主动脉疾患,其发病急骤、早期病死率相当高、晚期预后差。血管腔内诊疗技术及植入材料改良,大大改善了TBAD的术后临床疗效,同时,治疗TBAD理念亦发生重大改变,越来越多的术后随访表明,胸主动脉腔内修复用于急性复杂TBAD提供了持久的长期修复,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显示了其优势的地位。对于解剖学合适的TBAD,早期行腔内修复术远期效果更佳,而亚急性期可能是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最好的手术时机。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临床疗效 手术时机
  • 简介:目的探讨H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及动脉硬化特点,为H高血压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心内科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测定,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H高血压组(Hcy≥10μmol/L,n=68),非H高血压组(Hcy〈10μmol/L,n=52)例.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各项动态血压变异性情况以及动脉硬化指标,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与心-踝血管指数(CAVI)的相关性.结果H高血压患者血浆Hcy水平为显著高于非H高血压(P〈0.05).H高血压组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标准差(24hSSD)、日间收缩压标准差(dS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24h收缩压加权标准差(24hSwSD)以及24h舒张压加权标准差(24hDwSD)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高血压组(P〈0.05).H高血压组患者的L-CAVI、R-CAVI水平均显著高于非H高血压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H高血压患者24hSSD、dSSD、nSSD、nDSD、24hSwSD以及24hDwSD均与CAVI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H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变异性增高,且动脉硬化程度增大.

  • 标签: 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 血压变异性 动脉硬化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国产瑞舒伐他汀与原研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予以国产瑞舒伐他汀,对照组使用原研瑞舒伐他汀。观察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能降低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hlipoproteinc,LDL_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能降低心绞痛及再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国产瑞舒伐伐他汀与原研瑞舒伐他汀在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患者中降血脂及心脏保护方面无显著差异,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 标签: 国产 原研 瑞舒伐他汀 冠心病 2型糖尿病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合并2糖尿病(T2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火炬开发区医院和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6年8月~2017年1月期间行PCI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2糖尿病患者150例.分析患者血压、血糖、血脂、支架情况、Th1及Th2细胞因子水平等情况;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再狭窄组患者收缩压、脉压差、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三酰甘油、尿酸、靶病变直径、靶病变长度及Th1细胞因子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狭窄组患者支架直径及Th2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腹血糖(OR=1.925,95%CI1.108~3.346)、纤维蛋白原(OR=1.401,95%CI:1.034~1.898)、三酰甘油(OR=1.338,95%CI:1.007~1.777)为PCI术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及三酰甘油均可能增加CHD合并T2DM患者行PCI术后并发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

  • 标签: 支架内再狭窄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2型糖尿病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索增强体外反搏术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VIP、CNKI和万方数据库,查找增强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自建库至2017年6月30日时限内文献均纳入检索范围。并对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个研究,1365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增强体外反搏术联合常规治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心绞痛症状(RR=1.31,95%CI:1.22~1.41,P<0.00001)和心电图改善方面(RR=1.23,95%CI:1.12~1.35,P<0.0001)优于常规治疗。结论增强体外反搏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是确切的,且安全性高。

  • 标签: 增强型体外反搏术 不稳定型心绞痛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血清Hcy、β2MG及hs-CRP检测对H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的意义。方法观察90例H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Hcy、β2MG及hs-CRP检测的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包括急性心肌梗死、非稳定性心绞痛、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各30例,观其血清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单支、双支、三支冠状动脉病程度与血清Hcy、β2MG及hs-CRP水平的关系,分析讨论。结果经检测,单支病变、双支、三支病变的血清Hcy、β2MG及hs-CRP水平不同,随着病变支数的增加,相应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cy、β2MG及hs-CRP检测在评估H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病变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血清HCY Β2MG HS-CRP H型高血压冠心病
  • 简介:目的探讨2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44例2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分为颈动脉正常组(n=66)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组(n=78),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胆红素水平,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发生率、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吸烟、糖尿病病程长是2糖尿病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血清总胆红素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总胆红素水平的下降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 标签: 2型糖尿病 胆红素 颈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分析H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依那普利叶酸片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宝安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资料完整的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共200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并依据Hcy浓度分为H高血压1362例、非H高血压638例。测定踝臂指数(anklebrachialindex,ABI)、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抗凝血酶III(antithrombinIII,AT-III)、D-二聚体(D-dimer,D-D)、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plasminogenactivator,t-PA)与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对并发外周动脉疾病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整群抽取H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进行亚组研究,随机平均分为应用依那普利叶酸片(观察组)及依那普利片(对照组),治疗24个月,观察两组降低血浆Hcy浓度、改善ABI及凝血-纤溶系统的效果。结果相关分析显示,H高血压患者ABI与AT-III和PAI-1呈正相关(r=0.781、0.752,P<0.05),与Fbg、vWF、D-D和t-PA呈负相关(r=-0.846、-0.943、-0.713、-0.813,P<0.05)。观察组Hcy、D-D、PAI-1、ABI显著低于对照组,t-PA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某些凝血-纤溶指标出现异常,依那普利叶酸可以改善H高血压并发外周动脉疾病患者的ABI及部分凝血-纤溶指标。

  • 标签: H型高血压 外周动脉疾病 凝血-纤溶功能 依那普利 叶酸
  • 简介:目的探讨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对H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joradversecardiovascularevent,MACE)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5月在攀钢集团总医院心内科住院行PCI治疗的248例H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随机被分为治疗组121例(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降压)与对照组127例(给予其他降压药物)。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后基本用药,分析患者术后1、6、12个月血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浓度与MACE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血Hcy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34±5.34)μmol/Lvs.(18.12±7.31)μmol/L,P<0.05];术后6个月治疗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vs.7.3%,P<0.05)。术后12个月治疗组血Hcy浓度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5±3.87)μmol/Lvs.(17.68±6.97)μmol/L,P<0.01];术后12个月治疗组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3%vs.12.9%,P<0.01)。结论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可降低H高血压冠心病PCI治疗后MACE的发生率。

  • 标签: H型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基因LPArs3798220位点(C/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变化及临床价值。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和是否合并2糖尿病,分为冠心病组150例,联合组150例(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和对照组150例(无2糖尿病及冠心病)。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LPArs3798220位点(C/T)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的基因与等位基因在3组间的分布。结果LPArs3798220位点(C/T)在等位基因频率方面在三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3)。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C位点比例明显升高(P=0.01),联合组未见显著统计学差异。LPArs3798220位点(C/T)在等位基因频率方面在三组之间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LPArs3798220位点(C/T)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可能与冠心病发生相关,未发现与2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易感性相关。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脂蛋白A 单核苷酸多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