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全血脑钠肽(BNP)水平与6步行试验6-MWT)的相关性,进一步说明BNP测定对心衰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择77例住院心衰患者及41例心功能正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人院当日采集全血标本,用荧光免疫分析的试剂盒测定BNP,并于当日完成6-MWT。BNP水平与6-MWT之步行距离(6-MWD)的相关性采用SPSSV10.0软件包分析。结果随着心衰程度的加重,BNP水平逐渐升高,与6-MWD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0.812,P〈0.01。结论BNP水平可以判断心衰患者的严重程度,与6-MWT相比,检测更简便、安全、客观,更具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 标签: 慢性心力衰竭 脑钠肽 6分钟步行试验
  • 简介: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发作心悸10余年,多次常规心电图检查正常。而作活动平扳试验运动前.平卧位心电图正常。体检心肺正常,基础血压140/90mmHg。无高血压病史,采用Bruce方案,运动总时间454秒,〈Ⅰ级,心率136次/,达该年龄组最大心率100%。病人感觉气喘、无力、面色苍白,测血压160/100mmHg,当时血压增高考虑运动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引起反射性血压升高。即结束运动示窦性心律,心率逐渐减慢,103次/,匀齐,血压由增高渐稳定,140/55mmHg,屏幕观察5′14″时,示房性期前收缩(PAS)诱发连续性频率达266次/的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由坐位,取平卧位,舌下含硝酸甘油0.5mg,鼻吸氧,

  • 标签: 运动负荷试验 诱发 室上速 Bruce方案 室上性心动过速 最大心率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晕厥的原因。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组13例运动试验发生晕厥的资料。结果:4例发生晕厥时的运动量是极量,9例是亚极量,11例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倒,2例发生运动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为心源性。结论:为减少运动试验的晕厥及其严重后果,应严格掌握运动试验禁忌证,对病人宜采用亚极量运动.严密血压心电图监护,并作好急救准备。

  • 标签: 晕厥 晕厥 血管迷走神经性 运动试验
  • 简介:有关运动平板试验的分析、报道十多见,大多是关于阳性率、相关血管、运动中心律失常等的研究.我们曾分析随运动时间的增加,心率上升缓慢与运动量不相符的临床意义.而终止运动后心率迅速下降至基础或低于基础心率未见报道,本文分析8例运动终止后心率迅速降至基础或低于基础心率的典型心电图资料,重点讨论其原因和临床意义.作者单位:271200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心电图室

  • 标签: 运动平板试验 心率 心电图特点 终止 临床意义 运动后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平板运动试验(TET)诱发心律失常的特点。方法对2389例应用标准Brace方案进行次极量TET,记录运动前、运动中及恢复期的心电图和血压。结果运动诱发心律失常517例,偶发室性期前收缩(PVS)340例,偶发房性期前收缩(PAS)109倒,频发PVS、短阵室性心动过速、频发PAS、短阵房性心动过速共68例。结论TET是诱发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偶发的期前收缩对于TET阳性与阴性者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而频发的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等阳性惠者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患者。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心律失常 期前收缩 心动过速
  • 简介:平板运动试验(TET)是通过一定负荷量的运动,检测或评估冠心病最重要的无创性试验。在运动中,随运动量的增加血压及心率均升高,本文就运动过程中高血压者中有部分血压异常增高,及静息血压正常者而运动中血压异常增高者,在运动中血压特点与非高血压患者对比。评价运动试验对高血压者诊断、治疗的意义.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运动高血压 高血压病 诊断治疗 异常增高 高血压者
  • 简介:目的:对冠心病患者和年龄相当的正常健康人进行运前、后的运动耐量连续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Bruce方案在Quest型活动平板运动仪上进行次极量或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结果:(1)两组在运动的前3运动耐量相差不显著;(2)实验组最大运动耐量(7.01±0.11METs)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6±0.14METs),P<0.05;(3)多支冠脉病变者运动耐量<6.5METs.结论:随着病情加重,冠心病患者运动耐量下降,运动耐量低于6.5METs时,可能有多支冠脉病变.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平板运动试验 运动耐量
  • 简介:目的以冠脉造影(CAG)为对照,评价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20例胸痛、胸闷待查者于1个月内分别先后行TET与冠脉造影术(CAG),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E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77.4%,特异性72.4%。结论TET可为选择适合CAG者提供科学筛选,提高CAG的诊断效率,也可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及诊疗风险。

  • 标签: 冠心病 平板运动试验 冠脉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TET)后出现的缓慢心律失常能否作为对窦房结功能评价的依据。方法从TET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10例中筛选8例,应用Bruce或MOD—Bruce方案进行TET检查,以①运动中或运动停止后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下移≥0.1mV(于J点后80ms测量)且持续1rain以上;②运动中或运动后出现ST段呈损伤缺血型抬高〉10.2mV为阳性标准,与冠状动脉照影(CAG)结果对照。结果’IET6例为阳性,CAG4例为单纯右冠状动脉开口处狭窄,1例为双支病变,3例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包括2例TET阴性者),缓慢心律失常均发生在运动终止后2min左右,表现为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交接性逸搏心律。结论TET后出现缓慢心律失常与冠状动脉的病理基础有着密切关系,与个体的神经因素也有一定关系,能否用来评价窦房结功能尚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冠 状动脉造影 缓慢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研究并发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前期患者平板运动实验的特点。方法71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HP)患者与64例有心前区疼痛发作的高血压病前期患者,均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及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二组敏感性(82.6%,86.5%),阴性预测值(65.2%,75.0%),血压升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特异性(83.3%,44.19%),阳性预测值(92.6%,62.7%),准确性(82.8%,66.2%),高血压病前期组高于HP组(P<0.05)。HP组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发生心电图ST段下移时间比高血压病前期组延迟出现(P<0.01)。其冠脉造影阳性组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于冠脉造影阴性组(P<0.05)。结论高血压病前期患者运动试验假阳性率低,这部分患者平板运动试验心电图ST段下移即时出现,且最大ST段下移幅度大。

  • 标签: 高血压 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 平板运动试验 心电图ST段
  • 简介:目的:探讨在运动试验中,Q-Tc、Q-Tr和Q-Tcd对冠心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分析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98例冠心病患者与51例非冠心病患者,平板运动试验运动后即刻体表12导联心电图Q-Tc、Q-Tr和Q-Tcd变化,及其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结果:Q-Tc、Q-Tr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4%、76%、83%、81%与69%、88%、89%、77%,与ST段降低相比无明显差异,提示其诊断价值相似;与心血管照影资料对照,上述指标能反映冠脉病变程度:Q-Tcd的敏感度低(58%),而特异性高(94%),其诊断准确性(73%)与其他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故亦有应用价值.结论:运动中Q-Tc,Q-Tr,Q-Tcd与ST段下移标准对冠心病诊断有应用价值.

  • 标签: 平板运动试验 诊断价值 体表12导联心电图 经冠状动脉造影 冠心病诊断 冠心病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应用中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对可疑冠心病者常规心电图检查时,进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检查。结果320例可疑冠心病者,活动平板运动试验阳性者38例,检出率为11.88%。其中,呈缺血性ST段下移37例,呈弓背上抬1例,同时伴频发房性期前收缩1例,伴频发室性期前收缩2例,伴右束支传导阻滞1例。结论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在可疑冠心病检查中是一种较为安全而简便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可疑冠心病 胸痛
  • 简介: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因其最符合人类生理负荷的情况,且具有无创性、安全方便的特点,目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已知或可疑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可进行有价值的评估和预测。但应了解此项检查容易受到生理性、代谢性、药物等多因素的影响,检查结果有一定的漏诊和误诊率。冠状动脉造影(CAG)是公认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对TET结果的准确性做出正确的判断。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冠状动脉造影 检查结果 生理负荷 安全方便 无创性
  • 简介:目的以冠脉造影(CAG)结果作为标准,回顾性探讨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结合平板运动试验(TET)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32例行DCG及TET且同时行CAG者,分析DCG及TET对CHD诊断价值。结果12导联24小时DCG诊断CHD的敏感性69.9%,特异性79.9%;TET的敏感性74.2%,特异性73.9%;两者联合时敏感性84.6%,特异性为94.2%。结论DCG与TET的结合,可作为CHD无创诊断的重要方法,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单项检查明显增高。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平板运动试验 冠心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试验对绝经期前、后具有胸痛发作的女性是否有冠心病预测价值.方法:30例绝经期前和43例绝经期后女性进行平板运动试验,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相比较.结果:30例绝经期前女性中18例运动试验阴性,其中17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阴性预测价值94%;43例绝经期后女性中22例运动试验阳性,其中17例冠状动脉造影阳性,阳性预测价值77%.绝经后妇女阳性预测值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P<0.01).结论:对具有胸痛症状女性而言,运动试验对绝经期前女性的阴性预测价值较高,对绝经期后女性的阳性预测价值提高.

  • 标签: 运动试验 胸痛 女性 冠心病 预测
  • 简介: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中QRS时限延长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冠心病患者176例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测定QRS时限和ST段下移值,分析上述指标对冠心病诊断的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果冠心病组运动后QRS时限明显延长(87.13±7.47msVS76.52±7.63ms,P〈0.01),而对照组运动前后QRS时限无显著性差异(72.51±6.83msVS75.66±7.42ms,P〉0.05)。以运动中和运动后QRS延长〉3ms、ST段呈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ram(J点后80ms)作为阳性评定标准,预测冠心病的敏感性为81.6%、77.2%,特异性84.5%、70.7%,阳性预测值91.2%、83.8%。两者联合应用的敏感性、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76.3%、87.9%和92.6%。结论QRs时限延长和sT段下移是可靠的诊断冠心病的运动心电图指标,两者联合应用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

  • 标签: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 QRS时限延长 冠心病患者 诊断价值 阳性预测值 冠状动脉造影术
  • 简介:QT离散度(QTd)和QTc离散度(QTcd)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速、室颤和猝死的价值以及抗心律失药物的药效评估作用已得到公认[1].本文观察了60例负荷平板运动诱导的心肌缺血病人QTcd变化,以探讨QTcd在运动试验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负荷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 QTC离散度
  • 简介:目的探讨L-精氨酸治疗心肌缺血患者的次极量运动试验结果的改善作用。方法用药前后行次极量运动试验观察心肌缺血情况。结果L-精氨酸治疗后运动应激对冠脉血流明显好转。结论L-精氨酸具有缓冲缺血性心脏病在次极量运动负荷时交感神经张力过度增高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的作用。

  • 标签: L-精氨酸 心肌缺血 次极量运动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