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第3代、第4代试剂与NAT的不同组合模式的比较,评价和探讨HIV核酸检测的意义,选择适合无偿献血血液筛查HIV的检测模式。方法:采用第3代和第4代2种ELISA试剂与NAT(诺华单人份检测)平行检测无偿献血标本,初筛HIV阳性标本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结果:采用ELISA第3代试剂、NAT或(第3代试剂+NAT)组合检测,假阳性率均较低,而特异性均较高,假阳性率分别为0.01%、0、0,特异性分别为99.99%、100%、100%;而所有含ELISA第4代试剂的筛查模式其假阳性率均较高,而特异性均较低,与前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采用1种ELISA试剂或2种(3代+4代)联合检测模式,灵敏度均为87.50%,而NAT灵敏度为100%。ELISA试剂与NAT组合检测互补性相对较好}NAT在检出窗口期的HIV感染方面具有优势,其早期检测灵敏度优势可替代ELISA第4代试剂。结论:采用第3代ELISA试剂与NAT同时筛查HIV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可降低经血源传播HIV的风险;同时减少假阳性,避免血液资源浪费。

  • 标签: ELISA 核酸检测 HIV 献血者 筛查模式
  • 简介:目的:对2012年台州地区无偿献血血型正反不一致的结果进行分析,以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方法:对抗凝标本分别采用纸板法、微量板法做正反定型试验;抗体筛选及鉴定试验以检测ABO以外的抗体。结果:38279人份标本中有32例出现ABO血型正反不符,其中血清特异性意外抗体或非特异性凝集23例,主要为抗-M和冷凝集素;红细胞抗原减弱5例包括ABO亚型4例和类孟买型1例;血清抗体减弱4例。结论:对ABO血型正反不符的标本应进行严格的筛查和血型鉴定,确认每个献血ABO血型。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ABO血型 正反定型
  • 简介:目的:对本地区无偿献血不规则抗体的筛选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为保证安全有效输注血液提供相应建议。方法:将39例不规则抗体阳性无偿献血的性别、血型及发现途径分布进行汇总分析。结果:0.07%(27/38687)属于IgM类抗体,0.03%(12/38687)属于IgG类抗体;女性产生抗体的概率较男性高;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在O型无偿献血明显偏少,A型、B型和AB型间不规则抗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增强临床输注的安全有效,有必要对献血的血清或血浆进行不同类别的抗体筛查。

  • 标签: 不规则抗体 无偿献血者
  • 简介:目的:了解曲靖市无偿献血人群中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并发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的状况。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HIV感染献血检测HBsAg、抗-HCV、抗-TP。结果:133例HIV感染献血中,HBV感染率为1.5%,HCV感染率为10.5%,梅毒感染率为7.5%。结论:曲靖市HIV感染的献血中,并发HCV和梅毒感染率高,而并发HBV感染率较低。

  • 标签: 艾滋病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梅毒
  • 简介:目的:了解东莞市街头献血对无偿献血的相关知识和政策的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状况,为我市无偿献血工作的改进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我市街头献血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和政策、献血动机、担心的问题、了解无偿献血的途径。结果:初次献血和重复献血在绝大部分调查项都有显著性差异。重复献血对无偿献血政策、血液和献血知识的了解程度要远远高于初次献血,“新闻媒体和公益广告”在献血了解途径中均排在第一位,“家人、亲戚朋友”在初次献血的了解途径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献爱心”和“献血有益健康,免费体检”在献血动机中均排在前两位,“其他(好奇,查血型,减肥等)”在初次献血的动机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初次献血最担心的问题是“影响健康、工作和生活”,而重复献血最担心的是“血液去向及是否得到合理利用”。结论:根据此次调查结果,运用社会营销原理、心理咨询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有目的和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和招募,能促使献血由知向信进而行为的转变。

  • 标签: 知信行 无偿献血 动机 心理 社会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