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储存自体输血和同种异体输血术后恢复效果。方法:两组择期手术肝癌患者,术中分别输注自体血和异体血400ml,比较术前、术后1、3dRBC、Hb、HCT、STB、UCB、K+。结果:2组患者术后1d各项检测指标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d试验组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储存自体血输血患者较异体输血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快,红细胞破坏少。

  • 标签: 储存式自体输血 肝癌 输血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等新技术应用后血液容量质量控制标准。方法:用电子天平准确称重按标准进行采集400ml、300ml原料全血各100袋及其制备成分血液重量,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200袋原料全血及其制备成成分血液实际重量均在理论值范围内。结论:白细胞过滤、血浆病毒灭活等新技术应用对血液容量有定损耗,应采用有效措施保证成分血液容量。

  • 标签: 白细胞过滤 病毒灭活 容量控制标准
  • 简介:目的:对临床上需要输血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血清学实验结果分析,使输血达到安全、有效。方法:对9例患者进行直抗、间抗、放散等系列血清学实验。结果: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血清中不但含有非特异性自身抗体,有时还同时存在特异性抗体。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输血配要特别小心,输注洗涤红细胞有定风险。

  • 标签: 贫血 自身免疫性 溶血性 血清
  • 简介:临床输血,其实质相当于组织移植。就目前我国医疗条件而言,大多数医院无条件开展自体输血。而正如人体其他方面样,异体血液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差异,输注之后难免引起外来抗原刺激反应等危险。所以,即使除外异体血液输注存在相关疾病传播危险,当前临床输血治疗,仍然只能做到相对安全,无法达到绝对安全。

  • 标签: 输血 盲筛 时效 安全
  • 简介:随着社会和科学迅速发展与进步,临床医学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人类不仅仅满足于治病这初衷,还要进步通过对川体各项生理生化免疫学指标的研究,探索发病原因、影响因素及转归,从而更好地对各种疾病进行防治。因而各种与之相关检验项目也就应运而生,临床诊疗与检验医学依存度也就越来越高,

  • 标签: OSCE 医学检验 专业技能
  • 简介:鉴于RhD阴性稀有血型人群稀少和临床输血中重要性,以及稀有血型血液供需紧张平衡矛盾和稀有血型献血者严重流失状况,如何建立固定稀有血型献血者队伍并进行科学管理,对于保障临床RhD阴性输血安全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笔者总结几年来血站稀有血型队伍建设与管理经验.着重提出通过数据库及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稀有血型队伍建设与管理,提升稀有血型队伍管理水平。最大限度满足临床输注需求。

  • 标签: 稀有血型 献血者 信息化 管理
  • 简介:观察白血病患者输注单人份机采血小板临床效果,影响血小板临床效果,影响血小板输注效果因素。1资料与方法2007-2010年收治白血病患者、71例,其中急性白血病患者53例,慢性白血病患者16例。53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均表现为中(重)度贫血和严重出血倾向,为了化疗正常进行,或缩短化疗骨髓抑止期,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抑制期 血小板校正增加值
  • 简介:目的:使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批量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血型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可靠性。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75765例标本进行血型检测,ABO正反定型不致而无法定型、O细胞凝集标本由本站血型研究室进步用试管法进行正反定型、亚型检测、冷抗体及其它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RhD初筛为阴性标本进行RhD阴性确认和C、c、E、e抗原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对75765例标本检测发现ABO正反定型不致30例(0.04%),反定型中仅O细胞凝集8例(0.01%),RhD初筛为阴性348例(0.46%),血型研究室进步鉴定结果为亚型22例,冷凝集3例,抗-M6例,抗-Leb2例,其他未确定抗体5例;RhD确认阴性340例,RhD变异型8例。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具有全自动标准、网络等优点,适合大批量标本检测,检测结果可靠,可以满足血站实验室工作需求。

  • 标签: 全自动 ABO/RhD血型 正反定型
  • 简介:目的:总结血浆置换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治疗中应用。方法:运用血细胞分离机,对9例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行血浆置换治疗,对比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患者IgM、ESR、Hb及血浆黏度变化,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统计分析,观察高黏滞血症临床表现改善情况。结果:配合临床药物治疗,经过3~5次1疗程血浆置换治疗,患者头痛、头晕、视物模糊、口腔黏膜出血、鼻出血等高黏滞血症症状明显改善,血液IgM浓度均下降50%以上,血浆黏度明显降低,与置换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对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具有积极治疗作用。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机 血浆置换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 简介:目的:了解洛阳地区无偿献血人群艾滋病病毒(HIV)确认阳性者的人群分布特点。方法:调查2005—2011年无偿献血HIV确认阳性者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婚姻、住址和感染方式。结果:共检测本市无偿献血者标本378414人份,HIV确认阳性21份,确认阳性率为5.6/10万。21名确认阳性者人群特点是以本地长住,男性,21~40岁,农民和工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居多。结论:随着献血人群和献血目的复杂,采供血机构可通过招募、征询、建立固定献血者队伍、提高检测技术水平等措施降低HIV经血传播风险。

  • 标签: 无偿献血 HIV 确认阳性 分布 特点
  • 简介: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多参数、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标准、方便卫生等诸多优势而广泛应用于临床血细胞分析中。日常检验工作中,由于仪器检测原理限制及抗凝剂标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个别血样会出现假性血小板减少现象,为避免仪器错误计数不能及时被发现,错误结果误导临床医生准确诊断,患者因不必要检查和治疗所产生身心影响,本文对我中心所遇到血细胞计数仪检测时血小板假性减少常见原因作了详细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细胞分析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假性减少
  • 简介:"黏"与"粘"使用中容易混淆,常有的事。根据第5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注解,这2有区别的。这2字不仅读音不同、字形不同,用法也有差异。《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将"粘"标为动词,"黏"标为形容词。

  • 标签: 使用规范 “粘” 词典 汉语
  • 简介:目的:了解木瓜蛋白酶法、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微柱凝胶法检测临床上常见13IgG类抗体结果情况,以便为临床选用哪种检测方法更为合理提供依据。方法:用4方法分别检测抗-A、抗-B、抗-D、抗-C、抗-c、抗-E、抗-e、抗-M、抗-N、抗-Jkb、抗-Fya、抗-Fyb、抗-MurIgG抗体效价,并采用效价评分来比较分析。结果:凝聚胺法、抗球蛋白法和微柱凝胶法均检出所有13抗体;木瓜蛋白酶法检出抗-A、抗-B、抗-D、抗-E、抗-C、抗-c、抗-e、抗-Jka8抗体;微柱凝胶法检测13抗体效价较其他3方法更敏感,凝集现象较明显,效价计分较高。结论:针对不同试验要求选择不同试验方法。为保证输血安全,对患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应优先选用抗球蛋白法,必要最好几种方法联合使用,这样不会造成抗体漏检,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

  • 标签: 血型抗体 IGG类抗体 抗体效价
  • 简介:文题力求简明、醒目,反映出文章主题。除公知公用者外,尽量不用外文缩略语。中文题名般不宜超过20汉字,英文题名不宜超过10实词,中、英题名含义应致。论文所涉及课题若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基金资助或属攻关项目,

  • 标签: 撰写 英文题名 基金资助 缩略语
  • 简介:近期1例待产妇因为类B凝集造成血型鉴定错误,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待产妇,于2011-10-02到我院妇科住院,产前做血型鉴定,多次用抗A和抗B标准血清做血型鉴定(正定型)结果,外观及镜抗A侧凝集4+,抗B侧凝集2+,与室温放置后B侧凝集增强,但仍有部分红细胞游离(以上均未做反定型)。

  • 标签: 反定型 提示 标准红细胞 献血者红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妊娠次数与Rh系统抗体检出率之间关系。方法:提取不同妊娠次数妇女标本,进行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分析抗体性质。结果:Rh系统抗体检出率分别为:初次妊娠0.09%;2次0.28%;3次1.63%;4次3.96%;5次及以上6.86%。结论:Rh系统抗体检出率随妊娠次数增长而增长。

  • 标签: Rh系统的抗体 妊娠次数 抗体筛选 检出率
  • 简介:目的:检测混合血小板滤白前与滤白后质量指标,比较评价混合血小板滤白前后质量。方法:对119份混合血小板滤白前与滤白后进行血小板、白细胞(WBC)及红细胞(RBC)含量检测,观察混合血小板滤白前后血小板、WBC及RBC含量变化。结果:滤白前血小板含量为(3.74±0.57)×1011/袋,合格率为99.3%,滤白后血小板含量为(2.86±0.52)×1011/袋,合格率为75.6%,血小板回收率为76.4%,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滤白前WBC含量为(1.37±0.45)×108/袋,滤白后WBC含量为(0.41±0.20)×108/袋,白细胞去除率为7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BC含量制备阶段均超过标准(均参考单采血小板质量要求)。结论:混合血小板血小板含量及WBC含量滤白前已达到质量要求,可以直接使用于临床;滤白后WBC含量有明显减少,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过滤去除白细胞可能会更安全。

  • 标签: 滤白 浓缩血小板 混合血小板 质量要求
  • 简介:目的:比较ML/FAME与URANUSAE150两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ELISA检测结果致性。方法:相同工作环境,使用相同厂家同批号试剂,分别采用XANTUS加ML/FAME组合与URANUSAE150两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对质控品标本和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四项检测,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不同厂家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对同批次连续20质控品和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四项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不同厂家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结果具有致性,可以同时应用于采供血机构免疫项目的检测。

  • 标签: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 质控品 无偿献血者 HCV HIV TP
  • 简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血站供应临床仅有浓缩血小板产品,由于浓缩血小板悬浮液采用供者血浆,血浆中含有抗原、抗体、凝血酶、纤溶酶等异体蛋白,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自身特异性抗原和HLAI类抗原均可引起同种免疫,输注血小板引起输注不良反应也日益得到重视。特别是对血浆过敏、IgA缺乏患者,由于患者血浆中有IgA抗体,当输入含有IgA血小板,往往发生严重抗原抗体反应。

  • 标签: 血小板添加剂 血小板保存
  • 简介:目的:研究无偿献血拔针后皮下淤血率与按压针眼时间长短关系,旨在寻求最佳按压时间且有效降低皮下淤血率,减轻献血者痛苦。方法:将2140例无偿献血者随机分为5组,按压时间分别为3min、4min、5min、6min、10min,观察每组皮下淤血例数并做记录。结果:5组不同按压时间效果比较,皮下淤血率3min组与其他4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min组、5min组、6min组、10min组4组之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偿献血拔针后按压针眼4~5min较为合适,不但能够有效防止皮下淤血,而且时间不太长,献血者很容易坚持。

  • 标签: 无偿献血 拔针 按压针眼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