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为确保稿件质量和杂志编辑工作规范化,请作者在撰稿和投稿前,仔细阅读本投稿须知,并严格执行。所有文稿将由2-3位专家审稿。凡不符合要求者,一律退回重写。本投稿须知可自胃肠学网上投稿中心下载。一、作者责任在稿件递交之前,作者应了解和遵守生物医学杂志统一的要求(www.icmje.org),主要为著作者、利益冲突、患者隐私权的保护、重复刊登、赞助、责任等。作者应提供一份说明,即文章的内容未被其他杂志接受或出版,并且没有因为任何经济利益而导致的利益冲突;说明应包含对所有作出显著贡献的作者的致谢,并且所有作者同意文稿的内容;如果表格或图形是由别处复制而来,请附来自版权持有人(通常是出版者)的证明;为符合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的最新指南,应说明文中每位作者对文章的贡献。说明应随文稿一起交付。

  • 标签: 网上投稿 胃肠病学 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 生物医学杂志 稿件质量 利益冲突
  • 简介:《实用肝脏杂志》是国家科技部和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肝脏病防治研究专业学术性期刊。创刊19年来,我们始终注重服务临床实践、联系基础理论、鼓励学术创新和兼顾继续教育,是我国从事肝病防治研究,特别是从事临床医务人员的学术交流和理论探讨的宽阔交流平台和温馨园地。我们荣幸邀请庄辉院士、曾明德教授等资深专家担任本刊的顾问和名誉总编辑,还邀请了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主委魏来教授和候任主委段钟平教授以及中华内科学会候任主委厉有名教授担任共同主编和副主编,众多充满青春活力和智慧的中青年专家加人了本刊编委队伍,

  • 标签: 肝脏病 征订启事 杂志 学术性期刊 中华医学会 中青年专家
  • 简介:《胃肠学》微信平台已于近日开通,通过微信平台的功能菜单,您可以浏览本刊当年以及历年各期目录,并获得刊物简介、编委会组成、投稿须知、联系方式等信息,编辑部的重要通知也会及时在微信平台发布。目前微信平台尚处于试运行阶段,各项功能正在陆续完善中。欢迎广大作者和读者通过扫描中文目录页左下角的微信二维码关注《胃肠学》微信平台,并欢迎对微信平台的发展、运作提出建设性意见。

  • 标签: 胃肠病学 启事 联系方式 目录页 编委会 编辑部
  •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影像技术诊断的可行性。方法分析自2009年2月至2014年9月,对188例十二指肠胃反流病例进行胃镜检测、X射线检测,并将结果与准确度较高的空腹三羟胆酸浓度检测结果相比较,用以确定胃镜检测与X射线检测确诊的准确率。结果X射线检测结果显示反流阳性确诊病例为56例,占比29.8%,与三羟胆酸浓度测定结果的60例的重合率为93.3%,远高于胃镜检查确诊病例101例55.4%的重合率,可见X射线检查优于胃镜检查结果。结论立体数字肠胃气钡双重造影检查诊断十二指肠胃反流,过程简单,直观,准确性高,全程无痛苦,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胃镜。

  • 标签: 十二指肠胃反流病 三羟胆酸浓度检测 胃镜 X射线检查
  • 简介:糖尿(DM)几乎可影响消化道所有部位,约75%的DM患者伴有胃肠动力障碍。DM胃肠动力障碍的确切机制仍不清楚,其发生系由多因素所致,可能与自主神经病变、平滑肌病变、Cajal间质细胞病变等有关。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是体内葡萄糖与蛋白质、脂质或核酸等经非酶促反应生成的化合物。DM时的高糖环境可促进AGEs形成,AGEs异常蓄积在DM并发症如DM肾病、DM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其与DM胃肠动力障碍的相关性少见报道。本文对AGEs在DM胃肠动力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糖尿病 胃肠活动 糖基化终产物 高级
  • 简介:炎症性肠(IBD)是一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疾病,具有复发与缓解交替的病程特点,其疾病活动性的判断一直是临床医师关注的焦点。近年随着对IBD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新的生物学标记物被发现。本文就近年已认可的和正在初步研究的IBD粪便标记物作一综述。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粪便 生物学标记 疾病活动性
  • 简介:炎症性肠(IBD)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认为是由宿主基因、肠道微生物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综合作用,引发机体异常免疫应答所致。近年来,Th17细胞与IBD的关系成为研究热点,且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对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调节与IBD发病密切相关。本文就Th17细胞和肠道菌群在IBD发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CROHN病 TH17细胞 肠道菌群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神经肽S受体1(NPSR1)基因多态性与欧洲人群炎症性肠(IBD)的遗传易感性相关,但尚无研究探讨两者在中国人群中的相关性。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NPSR1基因多态性与IBD的关系。方法:收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457例确诊IBD患者[溃疡性结肠炎(UC)组355例,克罗恩(CD)组102例]和500名健康对照者,以PCR和测序技术分析NPSR1基因rs323922(C→G突变)、rs740347(G→C突变)位点多态性。结果:UC组与对照组间、CD组与对照组间rs323922、rs740347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型与IBD临床表型的相关性分析显示:①rs323922位点突变型CG基因型与男性CD(OR:0.441,95%CI:0.230~0.844)和结肠型CD(OR:0.425,95%CI:0.199~0.911)相关,为保护因素。②rs740347位点突变型CC基因型与CD早期发病(〈16岁)相关(OR:15.019,95%CI:2.634~86.470),突变型C等位基因与结肠型CD相关(OR:2.142,95%CI:1.709~4.294),两者均为危险因素。结论:NPSR1基因rs323922、rs740347位点多态性与中国汉族人群的IBD遗传易感性无关,但与IBD的某些临床表型有关。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神经肽S受体1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疾病遗传易感性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