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背景:在标准三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根除率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首选含铋剂的四联方案是否较标准三联方案更具优势?目的:比较以贝拉唑为基础的标准三联方案和再加铋剂的四联方案对H.pylori感染者进行初次根除治疗的疗效。方法:65例内镜诊断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H.pylori感染者随机分配至三联组(贝拉唑10mgbid+克拉霉素500mgbid+阿莫西林1.0gbid)和四联组(上述三联药物加胶体次枸橼酸铋220mgbid),连服7天。治疗结束后至少间隔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ylori,评估治疗结果。结果:60例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三联组和四联组H.prlori根除率按意图治疗(ITT)分析分别为71.9%和75.8%,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76.7%和83.3%,两组间根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除四联组中有2例分别因头晕和上腹痛而未完成治疗外,两组其余患者的不良反应相似,且能耐受,停药后不良反应自行消失。结论:含贝拉唑、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的一周三联治疗方案与再加铋剂的四联方案均能有效根除H.pylori,加用铋剂并未显著提高H.pylori的根除率,提示首次根除H.pylori治疗时仍应选择含质子泵抑制剂和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方案。

  • 标签: 螺杆菌 幽门 药物治疗 方案评价 雷贝拉唑 胶体次枸橼酸铋
  • 简介:目的观察贝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经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H.pylori阳性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贝拉唑组46例。第1周给予贝拉唑1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贝拉唑10mg,法莫替丁组44例,第1周给予法莫替丁20mg、阿莫西林1g、克拉霉素0.5g、甲硝唑0.4g,每日2次,以后每日口服法莫替丁20mg,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4周后内镜复查溃疡愈合情况,记录症状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贝拉唑组疼痛消失时间1.4±0.7天,短于法莫替丁组的3.1±1.2天(P〈0.05);两组治疗后2周末症状消失率分别为84%和86%(P〈0.05)。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贝拉唑组的H.pylori根除率为98%.高于法莫替丁组的85%(P〈0.05);贝拉唑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法莫替丁组为9%:结论贝拉唑对H.pylori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上腹痛消失时间短于法莫替丁组。贝拉唑对H.pylori的根除率较法莫替丁高,且不良反应少,服药依从性好。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质子泵抑制剂 雷贝拉唑 法莫替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