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病例:患者女,60岁,因“反复上腹痛5年,黑便10余天”于2009年5月22日入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反复阵发性上腹部钝痛,无放射性,与进食排便无关,无恶心呕吐,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行胃镜检查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未予系统性诊治。

  • 标签: 间质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 简介:病例:患者男,38岁,以“间断性右上腹痛5月余”为主诉入院。患者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断性右上腹痛,进食后、排便前、活动后加重,疼痛剧烈难忍,伴呃逆,晨起腹痛减轻,便次增多,每日约2~3次,为不成形便。当地医院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予抑酸治疗,症状无缓解。入院前20余天腹痛加重,以右上腹为著。患者既往体健,发病以来精神可,饮食、睡眠尚好,小便正常,体质量无明显变化。

  • 标签: 吉拉迪蒂综合征 腹痛 诊断
  • 简介:目的研究MPP3表达减少与大肠癌发病的关系。方法RT-PCR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MPP3mRNA表达;WesternBlotting法检测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和大肠癌的MPP3蛋白表达。结果大肠腺瘤中MPP3表达无明显减少(P〉0.05),部分大肠癌组织中MPP3表达减少,且有淋巴结转移患者比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更常见(P〈0.05),DukesC期和D期患者比DukesA期和B期患者更常见(P〈0.05)。结论MPP3表达减少在大肠癌中为常见现象,而且在晚期肿瘤更明显,因此,MPP3在大肠癌发病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MPP3 大肠腺瘤 大肠癌
  • 简介:目的了解先天性肝外门腔静脉分流(Abernethy畸形)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Abernethy畸形并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本例患者男性,20岁。反复间歇性便血20年。重度贫血貌,外周血WBC2.0×109/L,RBC2.6×1012/L,HB41g/L,PLT125×109/L;粪红色软便,OB(+++),血液(++);经电子胃镜、电子结肠镜、腹部血管彩超、腹部CT血管重建和磁共振成像检查诊断,行结直肠周围血管离断和直肠下段曲张静脉缝扎术,术后恢复良好,随访2年,生活质量好。结论Abernethy畸形分为Ⅰ型和Ⅱ型,Ⅱ型患者肝外门静脉广泛扩张并导致门腔静脉分流,以下消化道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

  • 标签: ABERNETHY畸形 下消化道出血 影像学检查 手术治疗
  • 简介:病例:患者女,61岁,因“间断黑粪伴暗红色血便3年,加重5d”于2013年1月21日收治入院。患者3年来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黑粪,伴暗红色血便,每次约50~200mL。发作时间间隔为1个月至半年不等,每次发作均排3—5次黑粪,并伴暗红色血便,有时成形,有时不成形。便前偶有上腹部隐痛和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咖啡渣样物或血凝块,便后腹部隐痛可缓解。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小肠 出血 诊断
  • 简介:阿德福韦酯(ADV)主要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临床应用中引起肾损害的情况偶有发生。我们报道1例长期超量服用阿德福韦酯引起范可尼综合征(Fs)患者。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5岁。因反复肝功能异常8年,下肢关节疼痛进行性加重3年,行走困难5个月于2011年33日人院。患者被发现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20年。缘于2003年患者开始出现ALT轻度升高,口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抗病毒治疗。2006年出现“耐药变异”,改为拉米夫定100mg联合阿德福韦酯20mg/日治疗,2008年开始感觉右侧膝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逐渐发展到双侧膝关节、踝关节及肋骨疼痛不适,未处理。2010年11月上述关节疼痛加剧,不能下地行走,在当地医院按“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无效,遂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6.7℃,脉搏84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范可尼综合征
  • 简介:肝假性动脉瘤(hepaticarterypseudo-aneurysm,HAPA)是一种罕见的肝脏疾病,因不同原因导致肝动脉血管壁的异常膨大突起,呈囊袋状,临床上常常表现为右上腹疼痛,伴黑便。如救治不及时,动脉瘤可破裂、致死。我院收治1例HAPA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肝假性动脉瘤 弹簧圈 明胶海绵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