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对来该院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患者的肺结核的影像特点分析,找出患者的患糖尿病的诱因,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5月来该院就诊60例糖尿病患者肺结核的影像学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院根据患者肺结核的影像资料分析发现,60例糖尿病患者中,患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男性居多,病灶以双肺中下肺叶分布16例,病灶位于上叶及下叶背段的40例,其他分布部位4例。呈大片状和块状影18例,发现空洞52例,单一病灶内多发虫噬状空洞50例,同时发现支气管播散比较多。结论根据患者的肺结核影像资料分析得到,不同患者在病灶的分布、形态及病灶内外的情况有不同的特点,医院要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以及护理方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值,防止病灶发生病变。

  • 标签: 糖尿病 肺结核 影像特点
  • 简介:目的该研究针对糖尿病患者肺结核的医学影像特征进行较深入地探讨,进而不断提高其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的4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一时段的肺结核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医学影像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在病灶影响范围、病灶位置、密度及形态等方面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别。结论临床糖尿病合并肺结核具有不典型的表现,但医学影像存在不同表现,因此深入了解患者的医学影像特征对于及时确诊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结核症状,已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进而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糖尿病患者 肺结核 影像诊断
  • 简介:选取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应用门冬胰岛素30,三餐前皮下注射,B组应用普通胰岛素R三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联合普通中效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C组应用门冬胰岛素三餐前皮下注射,联合甘精胰岛素晚睡前皮下注射,D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结果:①A组空腹和晚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均显著高于D组(P〈0.05),而B、C组和D组三组间空腹血糖和晚餐后2小时指尖血糖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②c组和D组患者强化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指尖空腹指尖血糖下降幅度大于A组(P〉0.05),其他时间点4组间血糖下降差值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③D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用量最少,B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最长,B组胰岛素用量最多;④D组低血糖发生率最高,C组低血糖发生率最低。结论:四种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对2型糖尿病短期疗效均较好;胰岛素泵治疗血糖达标时间最短,胰岛素用量最少;门冬胰岛素30可做为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之一。

  • 标签: 2型糖尿病 强化治疗 降糖方案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目的观察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及满意度的效果。方法将该院住院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11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及一般的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治疗及护理外,给予有针对性的系统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的治疗依从性,治疗及护理2个月后痰菌阴转情况,6个月后病灶吸收、血糖控制情况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治疗依从性比较,实验组总依从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月后,实验组痰菌阴转率为83.3%,明显高于对照组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实验组病灶吸收率为96.4%,明显高于对照组78.6%,实验组血糖控制达标率为76.8%,明显高于对照组57.1%,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及健康教育的满意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75.0%,该研究结果的各组数据均显示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增强疗效、提高患者的血糖水平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系统化健康教育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 患者 疗效 满意度
  • 简介:我是一名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糖尿病18年,病情控制良好。2011年初开始注射长秀霖甘精胰蛊素,餐时口服1片拜唐苹,每日3次,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空腹血糖达标,餐后血糖总在11.0mmol/L左右。后来,在医生的指导下,将治疗方案进行了修改。我现在的治疗方案是:每晚睡前注射1次长秀霖甘精胰岛素15单位,餐时口服1片(500毫克)二甲双胍,每日3次。

  • 标签: 治疗方案 2型糖尿病 睡前注射 甘精胰岛素 病情控制 血糖达标
  • 简介:选择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120例,年龄35~60岁。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诺和锐30餐前即刻皮下注射,其注射比例分别为:1组:早:中:晚=1.5~2:0.5:1;2组:早:晚=1.5~2:1;3组:早:中:晚=1:1:2;4组:早:晚=1:1。观察2周。结果:其疗效分别为1组〉2组〉3组〉4组。结论:门冬胰岛诺和锐30按早:中:晚=1.5~2:0.5:1或早:晚=1.5~2:1比例更回适合中国人群。

  • 标签: 诺和锐30 注射比例 注射次数
  • 简介:血糖监测能更准确地反映即时血糖水平.便于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血糖检测还可随时报告患者的控制状况.督促患者随时进行血糖控制。血糖检测应该规律.同时要长期坚持。自我血糖监测要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不能因为害怕就诊时受到医生批评而造假。

  • 标签: 自我血糖监测 治疗方案 血糖检测 血糖水平 血糖控制 控制状况
  • 简介:选取48GDM患者为观察组,48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根据血糖值水平将观察组患者分为A组与B组。结果观察组的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17%;A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孕妇不同血糖值水平与其妊娠结局之间存在相关性关系,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而言,其异常血糖项目数量的增加可提升孕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概率。

  • 标签: 血糖值水平 妊娠结局 影响
  • 简介:选取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30例,按不同的西医内科治疗方案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吡格列酮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方案进行治疗,对俩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3.3%,二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糖尿病 西医内科 治疗方案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其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该院于2013年12月—2015年1月就诊的糖尿病合并癫痫持续状态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2例,使用一般常规治疗;观察组52例,使用咪达唑仑+胰岛素泵进行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癫痫控制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HbA1c、FBG、癫痫持续状态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发生癫痫持续持续状态的概率较高,与血糖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平稳的使血糖降低能有效的控制癫痫持续状态的发生。

  • 标签: 糖尿病 癫痫持续状态 临床特点 治疗方案
  • 简介:当代社会,慢性病已经成为了几乎所有国家成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目前,中国慢性病占全部死因的75%以上,是世界上最为严重的9个国家之一。据预测,目前中国由慢性病引起的失能调整生命年损失已达70%,特别是以高血压、糖尿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严重危害了居民的健康,

  • 标签: 失能调整生命年 防治政策 意愿调查 慢性病防治 职业人群 医疗管理人员
  • 简介:心血管疾病一直是发达国家的头号杀手,占所有死亡原因的40%,远远超过了恶性肿瘤.同时,它还是造成患者住院治疗和永久残障的主要原因,给社会和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对于心血管疾病这种新的流行病学表现,最可能的解释是代谢综合征(MS)疾病的大规模爆发流行.MS己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在美国,目前约40%的50岁以上人口受累,在欧洲,这一数值也已接近30%.MS人群患2型糖尿病和早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性极高,从这一方面考虑,MS的概念就是指发展为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前驱症状的综合,因此全社会行动起来控制MS的流行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诊断标准 心血管疾病 50岁以上 发达国家 死亡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化疗期间的综合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化疗周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该院于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需接受化疗的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共印例进行综合护理,护理包括化疗前的健康宣教、心理护理、饮食指导、血糖监测、运动指导等一些常规护理。结果通过对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后,在化疗期间内均可顺利度过化疗周期,无一因为糖尿病或并发症而终止治疗。结论通过综合护理对恶性肿瘤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干预,使患者化疗期间血糖维持平稳,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恶性肿瘤 糖尿病 化疗 综合护理
  • 简介:去年至今,有关降血糖药物的研究有不少进展。因此,对于如何治疗2型糖尿病,众说纷纭,难以统一。为此,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学会(ADA和EASD)根据最新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共识,这是在新的循证医学研究基础上产生的治疗理念的进步,值得我们重视。

  • 标签: 2型糖尿病 治疗方案 EASD 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 解读
  • 简介: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接受化疗的肿瘤合并T_2DM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化疗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以及血栓形成、堵管、断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总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静脉置管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肿瘤化疗 2型糖尿病(T2DM) 静脉通路维护 临床价值
  • 简介:将入组患者391例区分为〈1年组、≤5年组和〉5年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根据病程组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前〈1年组、≤年组、〉5年组SDS分值(41.46±9.34、37.74±9.48、42.60±9.93)和SAS分值(37.76±9.06、34.17±9.29、38.45±9.78)。治疗后各FBG、HbA1c及SDS分值和SAS分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有针对性的心里干预可改善抑郁和焦虑状态,FBG和HbA1c明显的改善。

  • 标签: 糖尿病(DM) 抑郁 焦虑 心理干预 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 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血糖控制中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间纳入的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患者78例进行研究,随机将患者分2组,一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传统护理组,39例),一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综合护理组,39例),比较2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及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2组护理前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的血糖控制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且综合护理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明显高于传统护理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恶性肿瘤化疗后应用综合护理,对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大力推荐。

  • 标签: 综合护理 糖尿病 恶性肿瘤化疗 血糖控制
  • 简介:纳入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包括降糖、降压、抗凝及调节血脂等,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PGEl治疗(10μ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5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每周的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组内比较:观察组治疗一周起尿微量白蛋白即有明显下降(P〈0.05),第二、第三周尿微量白蛋白继续下降,第三周下降达到最大降幅(分别和上一周比P〈0.05;和治疗前比P〈0.01),以后未有进一步下降(第四、第五周和第三周比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第五周起尿微量白蛋白方有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每周比较尿微量白蛋白均有明显下降(第一周P〈0.05;第二周起P〈0.01);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PGE1能快速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第三周达到最大临床疗效,我们临床使用前列地尔应避免长疗程使用,以减轻患者医疗开支,取得最大疗效。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 前列第尔
  • 简介:目的为临床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用药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期间2型糖尿病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A组:强化治疗方案(人胰岛素联合中性鱼精蛋白人胰岛素);B组:预混胰岛素联合人胰岛素类治疗方案;C组:门冬胰岛素治疗方案。根据患者治疗前后血糖差异及住院情况的差异进行综合疗效评价。结果患者入院初期的性别、年龄、病程基础资料的统计,及空腹血糖、BMI的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A组患者空腹、早餐后2h、午餐后2h及晚餐后2h的血糖数值均小于B、C组,相较B组,A组患者各检测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相较于C组,仅空腹、午餐后2h的患者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住院期间低血糖发生情况方面,C组低血糖发生率仅为7.4%,显著低于A、B两组患者(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虽然短时间的降糖效果不如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但综合低血糖发生情况来看,门冬胰岛素降糖效果稳定,使用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强化治疗方案 预混胰岛素 门冬胰岛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