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选取在我院T2DM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实施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25例采用甲双胍联合格列汀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A1c、2hPG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24h平均血糖(MBG)、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格列汀联合甲双胍治疗,可降低患者血糖水平,且血糖波动较小。

  • 标签: 维格列汀 二甲双胍 2型糖尿病 血糖 血糖波动
  • 简介:目的探讨实时三斑点追踪成像在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患者左心室功能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3月大庆市人民医院及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按照糖化血红蛋白大小分为2组。其中糖化血红蛋白〈6.5%纳入A组,共纳入40例;其余38例糖化血红蛋白均≥6.5%,纳入B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40名健康者纳入对照组。收集并比较3组受试者采用实时三斑点追踪成像左技术产生的心室功能数据。结果3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左心室整体向收缩期峰值应变经方差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和对照组相比,左心室质量大、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时三斑点追踪成像中左心室质量、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或可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功能检测的敏感指标。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 左心室功能 2型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良 糖化血红蛋白 超声
  • 简介:、运动可以改善β细胞功能随着年龄的增加,胰腺内的β细胞开始逐渐丧失功能,体内的细胞对胰岛素也变得越来越不敏感。这两个因素都会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密西根大学的医学博士Annette最近发表了一份研究:运动可以改善正处于糖尿病易发阶段的老年人的β细胞的功能。

  • 标签: 运动 Β细胞功能 密西根大学 医学博士 糖尿病 胰岛素
  • 简介:最初看到这个题目——《慢活》,我以为作者只是提倡快节奏的生活力,要细嚼慢咽。读完之后,才知道,远远不是这么简单。作者从食物的生产过程进行了分析:现代的食物,成熟期都比以前快了很多,虽然可以养育更多的人口,但是,化肥农药、生长激素、添加剂、基因改造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伴随其中。快餐食品,餐厅的高热量、低营养食品,更是协助产生了大量的肥胖人群。

  • 标签: 细嚼慢咽 生产过程 生长激素 基因改造 快餐食品 营养食品
  • 简介:在与“糖魔”既抗争又和谐相处的糖尿病自我管理中,相信各位“糖友”都积累了不少经验,今呈上体会则,供大家参考。某周四16:00,我在“糖校”听课后匆匆往家赶,才走了几分钟就觉得心悸头晕,脚底似踩棉花一般。

  • 标签: 血糖 自我管理 糖尿病
  • 简介:病例笔者在临床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位患者。男性,70岁,患糖尿病16年,同时合并糖尿病肾病,检查血肌酐约为170umol/L,自行口服格列吡嗪(属磺脲类药物)后出现顽固性低血糖而入院。入院后,立即采取静脉点滴葡萄糖等一系列治疗,但由于他低血糖时间过长,最终遗憾地因抢救无效死亡。

  • 标签: 磺脲类药物 顽固性低血糖 糖尿病肾病 临床工作 格列吡嗪 静脉点滴
  • 简介:糖尿病是一种可控制,但需长期或终身管理的代谢性疾病。患者为使自己通过治疗更好地达标,使血糖得以满意控制,防止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自我监测是十分必要的。自我监测的意义在于获取血糖的有关信息,并作为调整药物、饮食及活动量的依据,以全面提高对病情的有效控制和对生活质量的调节能力。

  • 标签: 自我监测 代谢性疾病 慢性并发症 调节能力 生活质量 糖尿病
  • 简介:近年来,经过临床实践,对胰岛素的功能有了新发现,对胰岛素治疗有了新认识,胰岛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临床使用率在欧洲国家已上升到30%左右,美国达到40%。因此,有学者认为:胰岛素治疗迎来了第个春天。

  • 标签: 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 临床实践 欧洲国家 使用率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和大庆油田总医院共同进行的“大庆糖尿病预防前瞻性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证实了生活方式的干预可明显降低糖尿病发生率。这一结论在当时曾引起学术界的轰动。22年后,该研究发布的20年随访结果再次为世人瞩目。

  • 标签: 糖尿病 预防 中日友好医院 治疗 大庆油田 生活方式
  • 简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已知血管紧张素Ⅱ的多数病理生理作用是通过血管紧张素Ⅱ的Ⅰ型(AT1)受体介导的。氯沙坦(losartan)钾是AT1类新药中的第一种。根据4000多例病人的资料,氯沙坦钾在剂量为50~100mg/日时是一种有效的抗高血压药,而且耐受良好。与ACE抑制剂相反,采用氯沙坦钾治疗的病

  • 标签: 糖尿病人 抗高血压药 受体拮抗剂 糖尿病病人 微量蛋白尿 控制血压
  • 简介:我人届古稀之年,一生不嗜烟酒。自恃洁身自好,独善其身。在邻居和糖友中有较好的口碑,自己也因此而沾沾自喜。

  • 标签: 二手烟 健康 吸烟 洁身自好
  • 简介:作为抗高血糖药的优秀代表——盐酸甲双胍(MetroriminHydrochloride),虽系一老药,但因疗效突出,特点鲜明,安全性高,2005年再次得到国际糖尿病联盟(IDF2005年)和国际糖尿病联盟一西亚太区(IDF—WPR)组织的高度评价。IDF制定的T2DM全球指南推荐为一线治疗药物。IDF—WPR组织颁布的2005年第四版《2型糖尿病实用目标与治疗》的指南中,明确将盐酸甲双胍定为肥胖或超重的T2DM患者的首选药物。此外,美国近期还批准盐酸甲双胍用于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

  • 标签: 盐酸二甲双胍 临床优势 国际糖尿病联盟 缓释片 糖尿病患者 治疗药物
  • 简介:观察辛伐他汀甲双胍联合治疗NARLD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表明通过两者的联合应用,可控制体重、降低TC、TG、LDL消除胰岛素抵抗,改善脂质代谢紊乱。治疗组和对照组在降酶、改善NASH,防治NAFLD方面,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过程中观察到肝功能等改善明显,两药合用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辛伐他汀 二甲双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联合治疗
  • 简介:甲双胍的降糖效果非常强大,可使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0%~2.0%。但在现实中,服用甲双胍的人群中,血糖居高不下者大有人在,为什么指南与现实差距如此之大?下面我们就用案例的形式向大家讲解:如何调整甲双胍的治疗方案,既能血糖达标,又能用药量少。

  • 标签: 血糖不达标 二甲双胍 血红蛋白下降 降糖效果 治疗方案 血糖达标
  • 简介:非传染性疾病(NCD主要包括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疾病)是当前世界上最主要的死亡原因。每年全球所发生的死亡中,有63%是由NCD所导致的[1]。糖尿病不仅造成人类寿命的缩短、生活质量的下降,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成为了各国沉重的经济负担,2015年一项研究对来源于184个国家的流行病学和经济学数据评估结果认为,全球糖尿病总花费约1.31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1.8%,其中间接花费约占总花费的34.7%。

  • 标签: 2型糖尿病 初次治疗 非传染性疾病 死亡原因 心血管疾病 人类寿命
  • 简介:糖尿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压抑、焦虑、精神紧张、悲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血糖的波动,所以了解糖尿病患者心理需要,观察心理变化,收集心理信息,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糖尿病患 心理疗法 治疗 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 心理需要
  • 简介:应用甲双胍干预治疗葡萄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0例临床确诊的IGT患者,随机分为组,对照组47例,予以锻炼,饮食控制等生活方式干预。甲双胍组在上述锻炼、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应用甲双胍250mg每日3次,持续3个月后,甲双胍组较对照组糖尿病发病率明显下降,同时体重指数(BMI)血脂(TC、LDL-C)等方面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二甲双胍 干预治疗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 葡萄糖耐量正常(NGT) 体重指数(BMI) 2型糖尿病(T2DM)
  • 简介:甲双胍是口服降糖药家族的元老之一,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不仅没有被临床淘汰,反而却像窖藏的老酒,历久弥醇,备受青睐。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全球2型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甲双胍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药物;2006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欧洲糖尿病研究会(EASD)又联合发表了专家共识,对应用甲双胍的态度更加积极。新的专家共识建议:将甲双胍列入2型糖尿病患者的第一步治疗中,即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接受甲双胍治疗。这也就意味着,除非患者有禁忌证,否则一旦确诊均应接受甲双胍治疗。

  • 标签: 二甲双胍 口服降糖药 糖尿病治疗指南 2型糖尿病患者 国际糖尿病联盟 美国糖尿病学会
  • 简介:《糖尿病之友》杂志组织的这次主题为“糖尿病病友的病情认知和用药”调查,为广大的医务人员提供数据和帮助,让我们知道当前糖尿病治疗的现状和患者的关注点,以及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让我们更加了解我们的读者、我们的患者。由于这次调查对象主要是来自《糖尿病之友》的读者,因此,我们所得到的调查结果远远地好于一般的糖尿病人群。我们的读者对象大多数年龄在中年以上,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当然.这个调查表的设计还不是十分科学与完美,还有待于改进。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推动我国的糖尿病教育与管理,也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糖尿病 病情认知 用药方法 二甲双胍 消渴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