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醋是人们常用的调味品,可刺激食欲,但对于糖尿病胃瘫思者来说,则应少食为佳。由于支配胃运动的神经末梢病变神经传导速减慢。响胃肌律性运动和蠕动导致胃障碍,使胃排空延迟。患者主要表现为食后腹胀、暖适。

  • 标签: 糖尿病胃轻瘫 患者 胃排空延迟 神经传导 神经末梢
  • 简介:目的研究糖尿病胃瘫发生危险因素。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集糖尿病病例218例,收集整理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降糖方式(口服、注射胰岛素、口服+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情况(HbA1c)、合并基础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等)、HP感染等资料,比较其亚组胃瘫发生率,并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该组糖尿病患者胃瘫发生率14.7%(32/218),根据年龄(〉50岁)、性别、糖尿病病程(〉5年)、降糖方式(口服、注射胰岛素、口服+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情况(HbA1c〉7.5%)、合并基础病(高血压、冠心病、痛风等)、HP感染阳性分别对入选糖尿病患者进行亚组分析比较其胃瘫发生率,结果表明老年(χ2=4.676,P=0.021)、糖尿病病程(χ2=8.993,P=0.002)、HbA1c〉7.5%(χ2=5.064,P=0.021)、HP感染阳性(χ2=5.413,P=0.012)、合并多种基础疾病(χ2=8.259,P=0.002)者胃瘫发生率高于其相对应亚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病程(〉5年)、血糖控制情况(HbA1c)、HP感染等为糖尿病发生胃瘫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结论糖尿病胃瘫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应当以控制血糖达标及根除HP感染为主。

  • 标签: 糖尿病 胃轻瘫 危险因素 幽门螺杆菌
  • 简介:目的观察在治疗糖尿病性胃瘫时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产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在该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性胃瘫患者中选取80例作为该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西医治疗方案,予以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以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厌食早饱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排空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对于治疗糖尿病性胃瘫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可缩短患者胃排空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糖尿病 胃轻瘫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达立通治疗糖尿病胃瘫(DGP)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于2016年11月—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88例糖尿病胃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与对照组4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达立通,对照组给予口服达立通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评价两组疗效,观察并记录两组胃内排空时间、消化不良症状计分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有效率90.91%,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70.4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完成后,对比胃内排空时间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的平均时间相比较,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达立通治疗糖尿病胃瘫,一方面,其使得胃内排空时间得到减少,从而直接解决了胃内排空时间问题;另一方面,其有效减轻了消化不良症状,同时显示了较高的安全度。

  • 标签: 复方阿嗪米特 达立通 糖尿病胃轻瘫 临床作用
  • 简介:按1995年WHO的标准,原发性心肌病是指除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血管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或低下性心脏病以及酒精性心肌病、围生期心肌病,药物性心肌病、克山病等特异性心肌病以外的,以心肌病变为主要表现的伴心脏功能障碍的心肌病群。

  • 标签: 心肌病 线粒体病
  • 简介: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包括肌肉、肝脏中存在胰岛素抵抗和13细胞功能受损,引起肝糖输出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降低和胰岛素分泌量的减少,被称为糖尿病的“三重奏”。事实上,在2型糖尿病的病程中B细胞功能衰退出现时间之早和程度之严重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当患者血糖处于糖耐量减低(IGT)水平的高端时,

  • 标签: 2型糖尿病 临床处理 肝脏 发病 病理生理机制 胰岛素分泌量
  • 简介:疼痛胰岛素注射引起的疼痛是很轻微的。注射产生的疼痛与下列因素有关:①疼痛与注射部位相关,其中腹部注射疼痛最轻,注射方便,不用宽衣脱裤,最适合冬季和外出工作时注射;②如果在某次注射时,疼痛明显,有可能是针头碰到了皮下神经,应注意注射部位的选择;③进针速度过慢、针头久用变钝、精神紧张等因素也可加重疼痛。

  • 标签: 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注射 注射疼痛 注射部位 进针速度 糖尿病
  • 简介:2005年4月13~16日由国际糖尿病联盟(InternationdlDiabetesPederation,IDF)主办的第一届国际糖尿病前期暨代谢综合征大会,在德国首都柏林召开,在这次大会上,IDF颁布了第一个全球统一的代谢综合征定义,它在前述的各种定义的基础上,综合了来自世界六大洲糖尿病学、心血管学、血脂学、公共卫生学、流行病学、遗传学、营养和代谢学专家的意见,由国际糖尿病研究所PaulZimmet教授和JonathanShaw博士、IDF前主席英国GeorgeAiberti教授组成的编辑委员会。美国NCEPATPⅢ专家委员会主席ScottGrundy博士担任顾问,全球21位专家组成的学术共识委员会共同完成。

  • 标签: 代谢综合征 临床联系 国际糖尿病联盟 专家委员会 编辑委员会 GEORGE
  • 简介:糖尿病已成为世界性的健康大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现代化,社会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递增。2009年我国糖尿病患者数已达9240万,城市患病率高达9.7%,并以每年0.1%的速度增加,其中约40%的糖尿病患者会发展为糖尿病肾病,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发病率 临床处理 肾脏组织 社会老龄化 2009年
  • 简介:脂肪萎缩(lipoatrophy)是脂代谢紊乱的又一表达形成,我们熟知的脂肪堆积和糖尿病密切相关,称为代谢综合征,显然脂肪缺乏不是临床常见的表达方式,是以脂肪呈全身性、部分性或局限性的脂肪减少或完全缺失为特征,显然只是指的脂肪,又不完全等同与消瘦。

  • 标签: 脂肪萎缩 糖尿病性 识别 脂代谢紊乱 代谢综合征 脂肪堆积
  • 简介:1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氨基酸(Aminoacid)是含有氨基又含羧基的一类化合物,目前在自然界已发现的氨基酸已达几百种,但常见的主要有20多种。同型半胱氨酸(Hcy)在人体内不能合成,是半胱氨酸的异种,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 临床处理 伤害 类化合物 氨基酸 自然界
  • 简介:耳聋(deafness)是听觉系统中传音、感音及其听觉传导通路中的听神经和各级中枢病变,引起听功能障碍,产生不同程度的听力减退,统称为耳聋,一般认为语言频率平均听阀在26dB(分贝,响度单位)以上时称之为听力减退或听力障碍,根据听力减退的程度不同,分为重听、听力障碍、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耳聋。

  • 标签: 综合型 线粒体病 MELAS 综合征
  • 简介:瘙痒是人人皆知,又几乎没办法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不愉快感觉。瘙痒和疼痛都是让人不愉快的,但引起的反应形式不同,疼痛引起退缩反射,瘙痒引起搔抓反射。疼痛在临床上已有相当程度的解决办法;但瘙痒至今依然在医学道理上在艰难的探索中。

  • 标签: 瘙痒症 糖尿病 识别 生活质量 疼痛 反射
  • 简介:感染在历史阶段,曾一度是糖尿病致死的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控制血糖的手段、缺乏有效的抗菌手段,加之糖尿病本身的免疫功能低下。尽管今天已大大的改善,但对于一个长病程的糖尿病病人,依然是一个重要威胁;在皮肤病中,感染也是皮肤病变中最常见的疾病,在皮肤科门诊中,大约20%为皮肤感染性疾病:细菌、真菌、病毒、螺旋体、立克次体等。

  • 标签: 糖尿病性皮肤感染 皮肤感染性疾病 识别 免疫功能低下 皮肤病变 糖尿病病人
  • 简介:硬肿病(Scleredema)是由于粘蛋白沉积及真皮增厚引起的身体上半身弥漫性、对称性、非凹陷的发硬性的皮肤病变。早于1876年Pitford曾对其表现做过描述,但正式命名于1900年Baschke为成人硬肿病(SclerademaadultorumofBuschke)。也称Buschke硬肿病。

  • 标签: 硬肿病 糖尿病性 粘蛋白
  • 简介:穿通性疾病(Perforatingdiseases)是一组丘疹结节性皮肤疾病,是指一类真皮物质:角质栓或痂皮,通过表皮穿出到皮肤表面的一类疾病。排出的物质包括胶原、弹性纤维组织或坏死的结缔组织,穿出皮肤后形成角质栓的丘疹和结节。

  • 标签: 皮肤疾病 穿通性 糖尿病 识别 皮肤表面 结缔组织
  • 简介: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体内的一种含硫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代谢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中间产物。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是指血浆中游离的及与蛋白结合的同型半胱氨酸和混合性二硫化物的水平升高。

  • 标签: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临床处理 高血压 含硫氨基酸 中间产物 代谢过程
  • 简介:在目前执行的分类学中,线粒体基因突变糖尿病(Mutationinmitochondrialgenediabetesmellitus,MIOD)归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基因缺陷、包括:MODY的几个亚型和线粒体DNA(mtDNA)所致糖尿病。至今MODY已有14个亚型。因此目前将凡是只限于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遗传性糖尿病称为单基因遗传病.

  • 标签: 糖尿病 Β细胞 DNA 线粒体病 基因突变
  • 简介:1肥胖性高血压的概念及其与糖尿病的关系现状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年WHO已将它列入疾病分类名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肥胖患病率以惊人的速度上升,肥胖相关疾病,如高血压,代谢综合征、糖尿病和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其中高血压是最常见的肥胖相关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肥胖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超过50%,

  • 标签: 肥胖性高血压 糖尿病 临床处理 慢性代谢性疾病 识别 肥胖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