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人类似乎有着自在的本能,一种与生俱来的强烈欲望,那就是要扩大自身的活动疆域。他们千方百计地让梦想成真。在征服火陆四大洲和海洋以后,他们急于想b上天空,进入太空。然后,飞向月球,飞向更为遥远的其他星球。人类也梦想深入博大精深的生物世界。为什么这个小小的灵长类动物竞能如此骺夷所思呢?且看20世纪人类“大科学”的壮举(包括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凶组计划),让我们把故事从头讲起。

  • 标签: 医疗卫生行业 发展现状 科学研究工作 技术发展
  • 简介:学科建设,科室管理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内容丰富,如何能搞好科室管理,学科如何能发展,有众多因素。根据自己多年来在学科建设及管理方面的体会,结合我科的情况作一综述如下。

  • 标签: 科学化管理 学科建设 科室管理
  • 简介:一、大会源流:国际麻醉研究学会(IARS)成立于1922年,是由麻醉医生及从事麻醉相关领域工作的医生自愿组成的国际性、非盈利组织,旨在推动麻醉临床和科研的发展。会议上大会组委精心组织T21场专题讲座、20场讨论分会和6场超声技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血管穿刺和神经阻滞、经食道超声)的操作演练(Hands-OnWorkshop)。与会代表分别就临床危重患者的处理、围手术期治疗、麻醉药理学、疼痛、局部麻醉、小儿麻醉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从临床实践到基础科研,从丰富精彩的学术内容到同步化的讨论,为每位参会者学识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 标签: 麻醉学术年会 监护 临床 新技术
  • 简介:2010年的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在金秋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召开了。大会议程中有一项全新的内容即中美学术辩论会。由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任委员于布为教授倡议并牵头组织的此次中美麻醉学术辩论会,就现代医学热门的循证医学,尤其是循证医学在麻醉学领域中的应用及其对临床工作的指导意义等相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学术辩论。

  • 标签: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学术年会 科学 哲学 循证医学 主任委员
  • 简介:受澳大利亚新西兰新麻醉学会和香港麻醉医师协会委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的以“中西交融——醉给力(EastmeetsWestAnesthesiologistTalksToday)"为主题的联合麻醉科学会议(CombinedScientificMeeting,CSM2011)上海卫星会将于2011年5月19—20日在中国上海浦东花木路1388号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行。

  • 标签: 上海浦东 麻醉科学 会议 卫星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医师协会
  • 简介:受澳大利亚新西兰新麻醉学会和香港麻醉医师协会委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办的以“中西交融——醉给力(EastmeetsWest---AnesthesiologistTalksToday)”为主题的联合麻醉科学会议(CombinedScientificMeeting,CSM2011)上海卫星会将于2011年5月19—20日在中国上海浦东花木路1388号上海浦东嘉里大酒店举行。

  • 标签: 上海浦东 麻醉科学 会议 卫星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医师协会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上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为相关研究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择骨科下肢手术需上止血带患者40例,于患肢止血带远端在消毒铺巾后无菌条件下,以20G静脉留置针开放一条静脉通路,用于给药及血样采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局部静脉用川芎嗪组20例(Ⅰ组)。局部静脉用生理盐水组20例(Ⅱ组)。两组分别在缺血前(止血带充气前)5min,缺血后再灌注前(止血带放气0-1min内),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等各时点,监测缺血再灌注患肢静脉血中的MDA,LDH,CK的水平。结果: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升高(P〈0.05,Ⅰ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MDA与缺血前比明显降低(P〈0.05)。Ⅱ组缺血再灌注后15min及30min的LDH,CK与缺血前比略有降低,但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中的的MDA较好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际情况,LDH,CK则未能有效地反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与其它类似的研究结果有所不同。以LDH,CK作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评价指标值得进一步讨论。

  • 标签: 肢体 缺血再灌注 评价标准
  • 简介: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术大会已经在中国海南省博鳌、重庆及成功地举办三届。三届大会得到了海内外华人同仁的关注,吸引了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学者,这是世界华人神经外科学界及其相关领域的学术盛会。

  • 标签: 神经外科学 世界华人 外科学术 海南省
  • 简介: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效果。方法:将60例凝行剖宫产的健康产妇随机等分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组和硬膜外麻醉(EA)组。CSEA组用260腰穿针通入18GTuohy针进入蛛网膜下腔,注入0.5%重比重布比卡因0.2mg/kg。然后硬膜外置管。EA组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两组麻醉平面均调至T8水平。结果:达到T8时间,CSEA组比EA组显著缩短(P<0.01),骶神经阻滞不完善率EA组明显高于CSEA组(P<0.05),产妇低血压发生率,CSEA组为16%,EA组为12%(P>0.05),2min新生儿评分CSEA组9.2±1.4,EA组8.9±2.2(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头痛。结论:CSEA兼有腰麻(SA)和EA的优点,适用于剖宫产术。

  • 标签: 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 剖宫产 布比卡因 利多卡因 蛛网膜下腔
  • 简介:麻醉科医师开展本学科科普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就如何开展麻醉学科普工作的有关问题进行阐述,涉及思想认识问题,科普资料的挖掘,宣传渠道的开创以及科普工作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等。

  • 标签: 麻醉学 科普工作 学科性质 工作环境 特殊性
  • 简介:目的:探封上肢肌力功能检查用于评估开胸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性的价值。方法:选择54例开胸术后自控镇痛病人。观察其手握力、屈腕、屈肘等肌力变化,以及判断其镇痛效果。结果:自控镇痛效果均优良,上肢肌力功能检查无异常,无膈肌肋间肌张力抑制。结论:上肢肌力功能检查的方法简单,可实时反映呼吸肌张力状况,从而可提高开胸术后应用自控镇痛的安全性。

  • 标签: 上肢运动功能 开胸手术 硬膜外自控镇痛 安全性 呼吸肌张力
  • 简介:吸入麻醉作为现代麻醉的一种麻醉方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优越性,但是只有熟悉其相关的理论操作,才能充分体现吸入麻醉的优点,利用计算机模型进行临床的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特点,本文对建立吸入麻醉的计算机模型过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吸入麻醉 计算机模型 麻醉方法 安全性 优越性 辅助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氯胺酮在临床使用条件下对人体细胞遗传的损伤效应。方法:选择30名早期妊娠凝行人工流产术的孕妇,分别在使用氯胺酮前和使用后72h采集外周血,采用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试验,检测使用氯胺酮前与后的SCE发生频率。结果:用药前、后的SCE发生率分别为3.07±0.83/细胞与3.29±0.77/细胞,P=0.163。结论:在临床使用条件下,氯胺酮用于孕妇人工流产术未见明显的细胞遗传毒性。

  • 标签: 氯胺酮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 临床使用 外周血淋巴细胞 人工流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