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卡地平是第一个可以静脉注射的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1981年在日本首次上市,主要通过抑制血管平滑肌电压依赖型钙通道介导的细胞外钙内流,阻断心脏平滑肌S型钙通道而产生确切的降压作用,对血管的选择性较高,对心脏的影响轻,半衰期短,生物利用度低,适用于防治麻醉手术期间的高血压反应,可用于施行控制性低血压等。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卡地平在麻醉手术期间调控血压的应用情况。

  • 标签: 血压调控 尼卡地平 二氢吡啶类钙通道拮抗剂 麻醉期间 麻醉手术期间 血管平滑肌
  • 简介:目的:评价低浓度的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合剂用于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ASAⅠ-Ⅱ级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BL组和L组,每组30例。BL组局麻药为0.75%比卡因和2%利多卡因混合液;L组为2%利多卡因,每组内含盐酸肾上腺素5μg·m^-1。取L2-3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向上置管3-4cm,分次给药,至麻醉平面第八胸神经(T8)。术中观察血压、心率、心电图、氧饱和度、测定感觉阻滞及下肢运动阻滞效果。观察记录不良反应及新生儿评分。结果:感觉阻滞最高平面、中位数相似,麻醉T8所需时间,BL组平均14.06min,快于L组平均17.20min(P〈0.05)。术中疼痛评分BL组镇痛效果优于L组(P〈0.005)。手术结束时Bromage评分BL组优于L组(P0.05)。新生儿Apger评分提示两组新生儿无显著差异。心动过速、恶心、呕吐、寒颤发生率两组亦无显著差异。结论:低浓度的比卡因和利多卡因合剂用于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具有麻醉用药最小,浓度低、镇痛效果好、产妇舒适,母婴安全,可作为剖宫产的麻醉方法之一。

  • 标签: 布比卡因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 简介:目的:观察低比重比卡因脊麻应用于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ASAⅠ-Ⅱ组骨科及普外科下肢手术患者113例,年龄14-77岁。用0.75%比卡因液1.6ml和注射用水8.4ml配制成0.12%比卡因10ml,经测试在21℃时比重为1.0008。取患侧在上的侧卧体位,经L3-4间隙用7号穿刺穿刺,斜口朝天。脑脊液流出后胺0.1-0.2mg/kg计算注入的局麻药量,注速按0.2-0.4ml/s推注。拔针后调节体位为头低脚高位,控制阻滞平面达到手术要求后即改为平卧或头稍高位。结果:用药量8-10ml者有97例,占86%。阻滞作用出现时间1-2min,阻滞平面固定时间15-20min,阻滞平面在T8以下者有110例,占97%。下肢运动阻滞程度按Bromage分级为2级。阻滞维持时间2.5-3.0h。麻醉成功率100%。术后轻度头痛2例。结论:本法药源充足,配制容易,体位安置简便,作用出现迅速,阻滞效果理想,并发症少而轻。

  • 标签: 低比重布比卡因 脊髓麻醉 下肢手术 麻醉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上腹部手术应用布诺芬、吗啡控释片预先镇痛的价值。方法:选70例腹部手术病人,其中上腹部手术40例,分为二组:上腹对照组(Ⅰ组,10例),仅给常规术前用药;观察组(Ⅱ组,30例),除给常规术前用药外,术前晚口服诺芬600mg,术前90min口服吗啡控释片30mg。另30例为下腹部手术,设为下腹对照组(Ⅲ组),术前用药与Ⅱ组完全相同。观测三组病人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儿茶酚胺变化、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镇痛药应用情况。结果:三组各时点的儿茶酚胺变化不尽一致(以Ⅰ组较高,但P>0.05)。三组的术后镇痛效果有较大差异(P<0.05),Ⅲ组比Ⅱ组好,Ⅱ组比Ⅰ组好,镇痛药的应用时间也相应延后。结论:诺芬、吗啡控释片预先镇痛对加强上腹部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有限,似不可取。

  • 标签: 上腹部手术 控释片 吗啡 预先镇痛 术前用药 术后镇痛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咪唑仑用作术前药的效果,探讨其最适宜剂量。方法:选择择期手术ASAⅠ~Ⅱ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五组,每组20例。术前药均为肌注,I组用咪唑仓0.03mg/kg,Ⅱ组用咪唑仑0.05mg/kg,Ⅲ组用咪唑仑.0.8mg/kg,Ⅳ组用地西洋10nag,Ⅴ组用生理盐水1ml。观察五组的镇静分级、A-VAT值及SpO2下降程度。结果:用药后30minⅠ-Ⅳ组镇静分级、A-VAT值均较Ⅴ组为高,其中以Ⅲ级为最高;Ⅰ-Ⅳ组SpO2均有所下降,以Ⅲ组下降幅度最大。结论:从镇静、抗焦虑、降低应激水平衡量,咪唑仑0.08mg/kg组明显优于其它四组;但从安全角度考虑,60岁以上老年患者应慎用较大剂量咪唑仑,最好使用0.03mg/kg剂量。

  • 标签: 咪达唑仑 镇静 剂量 术前用药 SPO2 前药
  • 简介:目的:比较罹哌卡因和比卡因硬膜外腔分娩镇痛对产程进展与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应用PCEA的初产妇70例,分成雨组:0.1%罹哌卡因+芬太尼2μg/ml组(R+F组,n=35)和0.1%比卡因+芬太尼2μg/ml组(B+F组,n=35);另外设置封照组(n=55)均为未接受PCEA的初产妇。结果:两个镇痛组的镇痛效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产程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器械助产率和剖宫产率在R+F组明显低于B+F组和对照组(P<0.01);新生儿Apgar部分在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硬膜外腔低浓度罹哌卡因或比卡因辅以小剂量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都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对产程进展和新生儿都无明显的影响。采用罹哌卡因PCEA者,其器械助产率和剖官产率最低,初步认为罹哌卡因硬膜外腔分娩镇痛是较可取的分娩镇痛方法。

  • 标签: 硬膜外腔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分娩镇痛 产程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异丙酚或咪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清醒镇静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2例择期局麻辅助镇静技术下施行整形外科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手术开始前均予咪唑仑0.05mg/kg和芬太尼1μg/kg静脉注射,根据镇静深度分为两组,分别泵注镇静复合液,M组泵注咪唑仑和芬太尼复合液,共28例,注速为0.1mg/(kg·h)和1μg/(kg·h);P组泵注异丙酚和芬太尼复合液,共24例,注速分别为2.5mg/(kg·h)和1μg/(kg·h)。观察生命体征及镇静评分(SS),记录术中有无注射局麻药部位疼痛、低氧血症、呼吸暂停以及术中、术后24h恶心呕吐等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术中的镇静镇痛效果均满意。P组在停药后SpO2及SS恢复较迅速,与M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两组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对手术过程的记忆无显着性差异。结论:咪唑仑或异丙酚复合芬太尼用于整形外科局部麻醉手术镇静镇痛效果均良好,以异丙酚、芬太尼复合液组的病人清醒迅速、平稳,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 标签: 镇静 整形手术 局部麻醉 芬太尼 二异丙酚 咪达唑仑
  • 简介:目的:观察两种静脉麻醉药咪唑仑或异丙酚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择期全麻手术病人,ASAⅠ级,年龄23-57岁。随机分为咪唑仑组(M组)和异丙酚组(P组),每组15例。术前不用任何麻醉前用药。M组诱导期用咪唑仑0.2mg/kg静脉注射;P组用异丙酚2mg/kg静脉流向,注速均在1min以内。分别在注药前和注药后2min、5min、10min、15min、20min、30min记录MAP、HRV及各频段数据。结果:二组的MAP在注药2min后均显著下降(P<0.05),HR则无显著变化,M组的持续时间在30min以上。M组的HRV在2-10min时较基础值显著上升(P<0.05),此后恢复至基础值;而P组的HRV在10min-20min时显著下降(P<0.05)。二组的LF、HF、LF+HF从2min-5min均显著降低(P<0.05),以HF降低更明显,且持续30min以上,而LF/HF显著上升(P<0.05)。结论:咪唑仑或异丙本分对心脏植物神经活性及各频段成分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以抢制交感占优势,循环受到较严重干部,咪唑仑的起效较慢、作用时间较长。结论:在连续HRV监测下,应用咪唑仑或异丙酚静脉诱导,均可出现显著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抑制,导致诱导后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影响,且以异丙酚组的抑制强于咪唑仑组。

  • 标签: 咪达唑仑 异丙酚 静脉麻醉法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系统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会阴、下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Ⅰ、Ⅱ二组,每组15例。蛛网膜下腔用药于组工为单纯比卡因7.5mg;组Ⅱ为比卡因7.5mg+芬太尼25μg。测定二组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达到最高平面所需的时间、持续时间、平面消退至L2的时间;运动阻滞程度达到BromageⅠ°、Ⅱ°和Ⅲ°所需的时间、持续时间。结果:二组间的感觉阻滞最高平面、达到最高平面所需的时间、运动阻滞所需的时间和持续时间无显着性差异;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消退至L2时间,组Ⅱ比组Ⅰ显着性延长(P<0.05)。结论:比卡因7.5mg复合芬太尼25μg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感觉阻滞时间明显延长,但无运动阻滞延长,利于病人早期活动和加速恢复。

  • 标签: 布比卡因 芬太尼 蛛网膜下腔 阻滞麻醉 麻醉效果 感觉阻滞
  • 简介:为了比较罗哌卡因与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腰麻)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的可行性,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肖少华等选择80例ASAⅠ~Ⅱ级行下腹部、会阴部或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罗哌卡因和比卡因,两种局麻药浓度均为0.75%、相对密度均为1.020。观察痛觉阻滞平面及其出现和消失时间、运动阻滞程度及持续时间、血流动力学监测、并发症。

  • 标签: 罗哌卡因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 对照组 治疗组 疗效比较
  • 简介:目的:对比观察芬太尼分别伍用咪唑仑或氟哌利多辅助椎管内麻醉的镇静效果。方法:40例ASAI~Ⅱ级的择期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年龄20~60岁,拟行硬膜外麻醉10例,硬膜外腰麻联合麻醉30例,入室后随分为两组,每组20例,硬膜外穿刺均采用L2-3间隙,于麻醉平面稳定后,A组静注咪仑0.05mg/kg和芬太尼2ug/kg;B组静注氟哌利多0.05mg/kg和芬太尼2ug/kg,于注药后1、15、30、45和60min参照Ramsay改良分级法(Berggren方法)分别进行镇静程度分级。同时注意观察呼吸频率及深度,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注药后1minA组19例I级,B组仅6例I级,注药后45min两组镇静程度基本相同,注药后60minA组7例Ⅱ级,B组仍有12例Ⅱ级,A组给药后血压脉率与给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血压较注药前有明显下降(P<0.05),脉率变化不大(P>0.05),术中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维持在安全范围。结论:咪唑仑伍用芬太尼较氟芬太尼较氟芬合剂具有起效迅速,镇静效果好,持续时间短,无蓄积的优点,且对心血管抑制较轻。

  • 标签: 咪达唑仑 氟哌利多 芬太尼 辅助椎管内麻醉 镇静效果 硬膜外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