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8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跟痛症发病机理及针刀法治疗效.方法:用针刀在跟骨刺基底部,将跖长韧带自附着处切断,并于足弓处切断跖腱膜.结果:22例经针刀法治一次后跟痛症状消失,随访半至一年,总有效率95.46%.结论:跟骨刺不是引起跟痛症的主要原因,而是由于附着于跟骨结节上的跖长韧带及跖腱膜的反复受伤,造成粘连、水肿、筋膜挛缩及无菌性炎症所致.经针刀彻底切断、松解跖长韧带及跖腱膜,可消除跟痛症.

  • 标签: 跖腱膜炎 跟骨刺综合症 跟痛症 针刀疗法 发病机理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对比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非手术方法治成人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创伤骨科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治疗的60例锁骨中段1/3移位的病例,30例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30例行锁骨吊带固定治疗。非手术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4~70岁,平均(43.73±4.28)岁。钢板固定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16~63岁,平均(36.53±4.01)岁。两组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受伤严重程度、受伤机制及骨折类型方面无差别。研究结果按照随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肩关节功能活动及术后患者对肩关节外形满意度进行评价。骨折愈合时间主要根据术后影像学来判定。肩关节功能活动主要根据Constant肩关节评分(constantshoulderscore,CSS),臂、肩、手功能障碍(thedisabilityofthearmshoulderandhandscore,DASH)评分来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32±3.40)个月。对两组CSS及DASH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均P〈0.05(P=0.000,P=0.003),且钢板固定组均值均大于非手术组(均值差分别为5.49、2.71)。治疗愈合时间:钢板固定组(12.10±2.60)周,非手术治疗组(15.78±2.23)周。并发症:钢板固定组1例骨折不愈合(3%),无畸形愈合;非手术治疗组3例骨折不愈合(10%),12例畸形愈合(40%)。需要二次手术取出钢板是钢板固定组主要并发症,取出率为60%。非手术治疗主要并发症是骨折畸形愈合(40%)。患者对肩关节外形满意度分别为93%和77%。结论在成人锁骨中段1/3移位骨折的治疗方法中,切开复位钢板组总体疗效优于非手术治疗组。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组在提高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降低骨折不愈合及畸形愈合方面优于非手术治疗。因内置物刺激症状而取出内固定是钢板固定组主要的并发症。

  • 标签: 锁骨中1/3骨折 钢板固定 非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3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法治尺骨鹰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经髓腔固定(34例)、“8”字交叉固定(30例)及经双皮质固定(32例)3种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方法治尺骨鹰嘴骨折96例。其中男57例,女39例;年龄19~49岁,平均35.5岁。按Wadsworth分型,Ⅱ型55例,Ⅲ型36例,Ⅳ型5例。比较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肘关节功能。结果96例患者术后随访14~22个月,平均16.5个月。术后并发症比较,“8”字交叉固定组与经双皮质固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少于经髓腔固定组(P〈0.05)。三组术后肘关节功能按Broberg-Morre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尺骨鹰嘴骨折的方法,“8”字交叉固定及经双皮质固定较经髓腔固定术后并发症更少。

  • 标签: 尺骨鹰嘴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张力带
  • 作者: 刘春香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2-10-11
  • 出处:《健康世界》2022年第9期
  • 机构:三台县建平镇中心卫生院,四川 绵阳 621000
  • 简介:有很多人在生活当中会出现颈肩综合症的相关症状,这是一类因姿势不良而导致的颈肩疼痛难以活动的疾病,对于人们的正常生活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影响。那么,对于颈肩综合症这类疾病,我国传统中医的针灸有怎样的治疗方法呢?患者能否通过针灸的方式摆脱颈肩综合症的困扰呢?

  • 标签: 颈肩综合症;针灸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益肾壮骨法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合并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Glucocorticoidosteoporosis,GIOP)患者的影响,客观评价其疗效。方法将48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4例。两组均予以西医常规治疗+一定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继续控制病情+调节骨骼代谢药物(碳酸钙D3、骨化三醇等),治疗组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我院自制剂生髓健骨胶囊(由山药、杜仲、熟地、淫羊藿、枸杞、蛤蚧、山茱萸、鹿角霜等组成)。治疗时间以6个月作为1个疗程,在治疗过程中,停止应用导致骨质疏松症发生及治疗相关的各种药物、和理疗方法。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前、治疗后进行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骨密度值、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骨代谢相关生化指标血钙、血磷和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1)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得出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疗效显著,(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和总分,较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均P<0.05);治疗后比较两组,得出治疗组的主症证候单项评分及总积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均P<0.05)。(3)治疗组的腰椎(L2-4)、左、右髋骨3个部位的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值在治疗1个疗程后,无显著的变化(均P>0.05),而治疗后的对照组腰椎(L2-4)、左、右髋骨的骨密度值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的骨密度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4)有关骨代谢生化指标方面,治疗组在治疗后呈略下降趋势(P>0.05),而对照组生化指标值则显著上升(P<0.05),治疗后的2组进行对比,发现对照组各生化指标值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5)治疗过程中,患者无任何不良症状,也无脱落病例�

  • 标签: 益肾壮骨法 系统性红斑狼疮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 临床研究
  • 简介:髌骨纵行骨折是特殊类型的髌骨骨折,临床少见,其受伤原因及机制有其特殊性,治疗方法也不同.外力直接作用于髌骨上,常见髌骨粉碎性骨折,但也会出现纵行骨折.本文对8例髌骨纵行骨折进行分析,总结损伤机制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髌骨纵行骨折 治疗 切开复位 克氏针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用髌骨钢板治疗髌骨骨折的优点和手术方法。方法我科自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采用髌骨钢板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15例,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1673岁,平均38岁。横断型髌骨骨折8例,髌骨下部粉碎骨折7例。所有患者均按期拆线出院。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平均9个月。本组均疗效满意,无切口感染、关节强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采用新型髌骨钢板治疗髌骨骨折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方法,且内固定耗材价格适中,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 标签: 髌骨钢板 治疗 髌骨骨折
  • 简介:髋臼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严重的损伤,这种骨折常伴有股骨头脱位,创伤暴力大,骨折表现复杂等特点,自1993年5月~2002年10月共收治髋臼骨折13例,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髋臼骨折 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牵引
  • 简介:为加强脊柱外科学术与临床经验交流,促进脊柱外科的发展与完善,更好地提升临床研究的内容与层次,上海长征医院骨科医院、《脊柱外科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骨科杂志》将于2013年3月15~17日在上海共同举办“第届长征脊柱外科学术论坛”,将首次以病例为中心进行专题的深入研讨,本届主题是脊柱挑战性病例与解决方案,对一些有难度、有争议、有代表性的问题,通过典型病例进行专题讨论,并形成基于循证医学的病例解决方案。

  • 标签: 脊柱外科学 外科学术 骨科医院 专业委员会 论坛 《中华外科杂志》
  • 简介: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肱骨髁间骨折35例,男25例,女10例;年龄16~54岁,平均29岁。闭合伤32例,开放伤3例,合并尺神经损伤2例,肘关节脱位3例。左侧19例,右侧16例。受伤原因:车祸伤12例、高处坠落伤18例、平地跌伤4例、砸伤1例。按Riseborough分类,度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关节面平整;度骨折块有移位,但两髁无分离及旋转,关节面基本平整;度骨折块分离并有旋转移位,关节面破坏;度胫骨髁部粉碎成3块以上,关节面破坏严重。本组度12例、度18例、度5例。螺钉横贯加钢板“”字形固定16例,AO螺钉固定12例,克氏针加14号丝线捆扎固定7例。受伤到手术时间:2例开放性骨折急诊手术,10例小于8h,12例小于14h,8例小于24h,5例小于7d。结果本组34例获得随访,占97%,随访时间6~16个月,平均11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尺神经损伤1例6个月完全恢复,另1例9个月完全恢复。疗效按文献评定标准:优18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85%。疗效与手术时机关系:伤后小于24h的29例,优良率85%;小于7d的5例,占15%。结论经尺骨鹰嘴斜行截骨入路具有显露充分、不损伤关节面、利于不同的内固定操作的优点。钢板“”字形固定、AO螺钉固定、克氏针加14号丝线捆扎固定都具有手术简单、时间短、固定可靠的优点,都是较好的固定方法。

  • 标签: 肱骨 髁间骨折 内固定术
  • 简介:颈椎管狭窄可由先天性(如畸形),后天性(如退行性变、外伤、椎体或椎管内病变等)以及发育等因素所造成,致使椎管内空隙减小,严重时即可压迫脊髓出现症状。表现为步态不稳,握力减低,肌张力高,病理征(+),以及四肢痉挛性瘫痪等。治疗原则应消除病因,尽快解除脊髓受压。作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52例,其中包括2例硬膜下肿瘤的摘除,疗效满意。

  • 标签: 颈椎管狭窄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 脊髓受压 发育性椎管狭窄 退行性变
  • 简介:目的分析根据膝骨关节炎致病因素制定的综合治疗方案的疗效,探讨致病因素的作用机理,尝试制定合理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临床膝关节骨关节炎(kneeosteoarthritis,KOA)患者56例,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辅助检查结果,确定每个患者的致病因素:关节内损失、免疫损伤、代谢异常所致结晶体沉积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导致的膝关节神经营养障碍损伤,分别采取关节镜清理、抗生素治疗、抗痛风治疗、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活血药物防治微循环障碍等综合治疗方案治疗2周,膝关节功能锻炼4周,评估治疗前后患者疼痛、肿胀及日常活动情况的改善程度。结果有50例完成致病因素综合治疗并随访2年,总有效率为100%,疗效优秀20%。结论上述致病因素协同致病,是骨关节炎发病的病因病理基础,膝骨关节炎的致病因素综合治疗(关节镜清理、抗生素治疗、抗痛风治疗、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等方法)疗效好,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致病因素治疗 疗效 病理机制
  • 简介:下腰痛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状态,成为困扰人类的疾病之一[1-3]。很多因素都会导致下腰痛,其中椎间盘退变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4]。目前临床上针对椎间盘退变引起相关疾病的治疗策略是解除椎间盘退变相关的脊髓、神经和血管刺激或压迫,并非针对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因而临床症状可反复发作,而且手术后病变节段的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加速[5-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进步,延缓甚至逆转椎间盘退变正成为可能。目前治疗椎间盘退变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三大类:细胞治疗、组织工程治疗及基因治疗。本综述主要着重基因治疗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基因疗法 综述
  • 简介:目的分析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52例。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能减少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锁骨骨折 重建钢板 内固定
  • 简介:成人脊柱侧凸相对青少年脊柱侧凸有其自身特点,疼痛等神经症状更加明显,手术矫正率较青少年侧凸明显减低,各种并发症可能较多.

  • 标签: 脊柱侧凸 成年人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方式、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2月~2004年4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患者78例,比较术后及随访时疗效、滑脱椎体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植骨融合率以及复位丢失率.结果术后28例Ⅰ度滑脱及37例Ⅱ度腰椎滑脱患者获得解剖复位,9例Ⅱ度滑脱及4例Ⅲ度腰椎滑脱患者矫正至Ⅰ度滑脱.随访时总体优良率为89.72%,42例椎体间植骨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36例后外侧植骨者有12例复位丢失,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对小于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Ⅱ度以上峡部裂性单纯腰椎滑脱者以及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 标签: 腰椎滑脱 椎管狭窄 椎弓根钉固定 椎体间融合 治疗 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肩胛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1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后功能锻炼。结果15例获得随访时间6~42个月,平均17个月。按Hardegger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10例,良3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移位明显的肩胛骨骨折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方法,早期正确功能锻炼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肩胛骨骨折 内固定 并发症
  • 简介: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终极手段,其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术式,这些术式各有优缺点,并有各自的适应证。本文就近年脊柱结核相关研究中的手术适应证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作如下综述。

  • 标签: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溶通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从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介入溶通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83例,135髋。对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进行评分比较,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各期患者疼痛、生活能力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治疗前后评分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8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