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5 个结果
  • 简介:维生D是前激素(prohormone),它的发现及其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为治愈佝偻病和成人软骨症开辟了有效途径。维生D的主要作用是参与调节人体内钙、磷代谢及骨的形成,并有抑制细胞生长、调节免疫作用的功能,尤其对骨质疏松症、自身免疫疾病、肿瘤等多种疾病有防治的功效。正因如此,人们对维生D的健康效能有着广泛的期待,可是摄入维生D的同时又担心因过量而引起毒副作用。本文从维生D的代谢和调控两方面来讨论维生D激素系统的作用及自我保护功能。

  • 标签: 维生素D 代谢 功能 毒副作用 调控机制
  • 简介:维生D作为维持机体钙磷代谢平衡的重要激素,对机体骨与矿物质盐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Graves病患者体内维生D水平偏低,这可能预示着Graves病患者机体内将出现一系列骨代谢紊乱的发生,测量Graves病患者体内维生D水平,有助于Graves病相关骨质疏松的治疗和预防.此外,还有研究者发现维生D缺乏可能参与Graves病的发生发展,而补充维生D可能有助于Graves病的预防和治疗.本文将对维生D与Graves病相关性及其可能存在的机制的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维生素D GRAVES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骨质疏松
  • 简介:维生K_2是一种与骨形成和骨吸收有关的药物,具有促进骨形成和抑制骨吸收的双重作用。本文着重论述维生K_2对骨代谢的影响和维生K_2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的研究新进展

  • 标签: 维生素K_2 骨质疏松症
  • 简介:目的:观察吡列酮(Pioglitazone)对趋化诱导成骨细胞代谢过程的影响,探讨吡列酮改善成骨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成骨细胞随机分组,选取适宜浓度的趋化(Chemerin)进行诱导后,加入吡列酮,观察成骨细胞活力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趋化蛋白1(MCP-1)、E选择(E-selection)的影响,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成骨细胞黏附分子1(ICAM=1)、需肌醇跨膜激酶/核酸内切酶1(inositol-requiringtransmembranekinase/endonuclease1,IRE1)、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protein78,GRP78)的表达变化,探究内质网应激反应在此过程中作用。结果MTT法检测提示加入Pioglitazone后对成骨细胞活力未见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成骨细胞ICAM-1、MCP-1、E-selection、IRE1、GRP78、在Chemerin组的指标较高(P<0.05),而Pioglitazone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Chemerin所诱导的上述效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当吡列酮浓度为20μmol/L时效果最显著。结论内质网应激可能参与趋化诱导成骨细胞代谢中的细胞凋亡过程,吡列酮可抑制趋化的作用,对成骨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内质网应激反应相关。

  • 标签: 吡格列酮 趋化素 成骨细胞 内质网应激
  • 简介:脊髓损伤作为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创伤性疾病,一直是医学界有待于攻克的难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新发生脊髓损伤患者约50万,而其中截瘫患者总数可达250万人。脊髓损伤的最终结局由原发性机械损伤以及受损后一系列生化因素引起的继发性损伤共同决定。原发性机械损伤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而对继发性损伤的控制水平直接影响最终的损伤程度和临床预后。

  • 标签: 脊髓损伤 血红素氧化酶(脱环) 信号传导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了解苏州市民维生D现况,为提高苏州市民骨健康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随机选取7~96岁苏州市民301人,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中25羟维生D(25(OH)D3)水平。结果112名男性和183名女性参加了检测,平均年龄59.97±19.08岁;99.3%的苏州市民维生D缺乏,其中64.5%为严重缺乏;不同类型人员之间差异有显著性(X^2=67.096,P〈0.0001),不同性别(X^2=1.918,P=0.166)、不同年龄(X^2=6.792,P=0.340)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苏州市民普遍存在维生D缺乏,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将导致严重的骨健康问题。人群中长期严重缺乏维生D对骨代谢产生的副作用值得进一步跟踪研究。

  • 标签: 苏州市民 维生素D 骨质疏松
  • 简介:大量维生K2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展示了其在维护广泛人群骨健康方面的基础性作用。本文根据文献,从维生K的种类、分布、来源、人体存在的维生K2匮乏、维生K2在人体骨代谢中的作用机制及与常见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等方面做了较全面的综述,为包括日趋凸显的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及其他更广泛人群的骨亚健康的预防及治疗策略提供较完整的认识及新的方法与途径。

  • 标签: 维生素K2 骨质疏松 营养补充
  • 简介:目的探讨Maisonneuve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诊治方法。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手术治疗18例Maisonneuve骨折患者,男13例,女5例;年龄25~49岁,平均35岁。左侧8例,右侧10例;均为新鲜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15例,可3例。结论仔细的查体及胫腓骨全长X线片可明确诊断,减少漏诊;手术结合早期锻炼治疗Mai-sonneuve骨折疗效满意。

  • 标签: MAISONNEUVE骨折 诊治 体会
  • 简介:目的总结Pilon骨折诊断与治疗的经验。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07年3月间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72例。结果经6个月~2年的术后随访,按Boume标准评定骨折疗效,优40例,良26例,差6例,优良率达91.7%。结论Pilon骨折Ⅰ型、移位小于2mm的Ⅱ型骨折应采用保守治疗;移位大于2mm的Ⅱ型骨折和Ⅲ型骨折应结合软组织损伤程度,选择合适内固定,达到骨折固定稳定可靠,以利于早期关节活动,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PILON骨折 保守治疗 内固定
  • 简介:DXA作为测量骨密度的金标准在儿科领域广泛应用,但这种快速的发展导致技术上的错误和对结果的误读也相应增加。许多儿科骨密度学方面的问题在成人骨密度学中并不涉及或涉及很少。儿童的骨骼的大小甚至形状在不断发生变化,骨龄、性成熟情况、骨骼发育程度都影响对骨密度的判读。测量儿童骨密度的软件对密度的设定必须低于成人才能检测到骨骼边缘。成人的参考数据并不适用于儿童骨密度,而且不能单纯根据骨量或骨密度结果对任何程度的低骨量或骨密度做出诊断。本文就DXA在儿科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DXA 骨密度 儿科
  • 简介:颈椎管狭窄可由先天性(如畸形),后天性(如退行性变、外伤、椎体或椎管内病变等)以及发育等因素所造成,致使椎管内空隙减小,严重时即可压迫脊髓出现症状。表现为步态不稳,握力减低,肌张力高,病理征(+),以及四肢痉挛性瘫痪等。治疗原则应消除病因,尽快解除脊髓受压。作者自1990年以来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式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52例,其中包括2例硬膜下肿瘤的摘除,疗效满意。

  • 标签: 颈椎管狭窄 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路单开门 脊髓受压 发育性椎管狭窄 退行性变
  • 简介:目的了解钛涂层、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和钛+HA复合涂层螺钉置入体内后早期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选取成年比犬32只平均分为4组:普通螺钉对照组(对照组)、HA涂层螺钉组(HA组)、钛涂层螺钉组(钛组)、钛+HA复合涂层螺钉组(复合组)。每组4只用该组相应螺钉固定于C2~7作为无应力螺钉测试组(无应力组),共测试32枚螺钉,其中16枚螺钉作旋出扭矩测试,16枚螺钉作拔出力测试。记录旋出扭矩峰值、拔出力峰值和拔出能量。每组另4只作C4/C5椎间融合后采用该组螺钉+钛板固定于C4,5椎体上作为应力螺钉测试组(应力组)。每组16枚螺钉作抗拔出力测试。记录螺钉的拔出力峰值和拔出能量。结果在应力及非应力条件下,各组螺钉旋出扭矩峰值、拔出力峰值、断裂能量比较,HA组〉复合组〉钛组〉对照组。结论螺钉表面涂层能提高螺钉-骨组织界面的结合力。HA涂层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好,钛涂层+HA复合涂层其次,提示HA的生物活性在置入早期可能对螺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起重要作用。

  • 标签: 骨钉 生物力学 动物 实验
  • 简介:脊髓纵裂(Diastematomyelia)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因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管闭合不全所引起的脊髓先天性异常,表现为脊髓或马尾被一骨性或纤维性间隔纵向裂成为对称或不对称的两半。本病于1837年由Ollivie首次发现并命名,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脊髓畸形的4%~9%。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病理过程 神经病学检查 神经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多年来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一直困扰着临床医师.脊髓损伤后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人们对此认识并不全面和深入,为了寻求新的、有效的治疗,更透彻地阐明脊髓损伤所涉及的复杂机制,更有效地评估脊髓损伤后干预手段的效果,需要有可靠性高、重复性好的脊髓损伤模型.由于无法依靠临床开展系统的病理学研究,通过建立动物模型进行实验研究则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学者对建立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求能够提供用于比较的、重复性好的、可检测病理变化的动物模型.近年来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研究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很多成果已经用于脊髓损伤后临床治疗中.本文就目前常用的脊髓损伤模型进行了回顾.

  • 标签: 脊髓损伤 动物模型 类型 挫伤型 吸除型
  • 简介:目前,颈椎前路钢板已广泛应用于颈椎创伤、退行性变、畸形和肿瘤患者的治疗,其能增强术后颈椎的稳定性,有效地减少植骨块脱出、终板骨折塌陷以及迟发的颈椎后凸畸形的产生,促进病变部位植骨融合,并允许患者在最少外固定或无外固定时能够早期活动。本文对颈椎前路钢板的发展过程、生物力学特点、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颈椎 内固定器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是引起慢性下腰痛的主要原因,它是由椎间盘自身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的腰痛,椎间盘外部结构是正常的。对于大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方法,对于慢性失能性椎间盘源性下腰痛,通过非手术治疗无效,应考虑外科治疗。微创治疗是简单有效的治疗手段。本文对其概念、分型、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综述。

  • 标签: 椎间盘 腰痛 综述
  • 简介: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终极手段,其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术式,这些术式各有优缺点,并有各自的适应证。本文就近年脊柱结核相关研究中的手术适应证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作如下综述。

  • 标签: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观察新型的抗骨质疏松药奈酸锶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对成骨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沿水平轴连续回转(30r/min)细胞培养系统模拟微重力环境,使用MTT比色法或台盼兰染色、细胞计数法观察小鼠成骨样细胞MC3T3-E1的增殖情况。结果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降低MC3T3-E1增殖功能,奈酸锶在模拟微重力环境可以增强MC3T3-E1增殖功能。结论在模拟微重力环境下奈酸锶对成骨细胞增殖功能具有保护作用,为奈酸锶治疗微重力环境骨量丢失提供了理论和实验证据。

  • 标签: 微重力 雷奈酸锶 成骨细胞 增殖
  • 简介:多发伤是指由于外伤造成的多部位、多脏器的严重损伤。常伴有大出血、休克和严重的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危及生命。在诊断上容易误诊或漏诊,能否做出正确诊断并及时进行救治关系到患者的安危和预后。2006年11月我院成功救治1例严重多发伤,通过对这个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将我们的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严重多发伤 救治体会 生理功能紊乱 严重损伤 多脏器 大出血
  • 简介:目的探索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和骨质疏松症女性患者高半胱氨酸、维生D、维生B12和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12月在我院就诊的138名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骨密度将绝经后女性分为骨质疏松组(n=58)和非骨质疏松组(n=80)。记录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年龄、腰围等一般资料,检测腰椎L1~4前后位、左侧股骨近端的BMD,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维生B12、维生D、碱性磷酸酶、钙、磷水平。分析两组患者不同指标的差异以及高半胱氨酸、维生D、维生B12和BM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BMI、腰围、同型半胱氨酸、维生D、维生B12、腰椎L1~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ho相关性和回归分析表明,同型半胱氨酸与维生D和B12在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和同型半胱氨酸与维生B12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中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水平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通过绝经后非骨质疏松症患者维生D水平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女性维生B12水平预测。

  • 标签: 骨密度 同型半胱氨酸 骨质疏松 维生素B12 维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