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经皮椎间镜技术最早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1])。近来年,随着光学技术的进步和仪器设备的改良,内窥镜手术系统逐渐发展、成熟。脊柱内窥镜与腰椎间成形技术相结合,可以有效扩大腰椎间,使内窥镜通过椎间顺利进入椎管内,不仅适用于各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更加适用于合并腰椎侧隐窝狭窄或椎间狭窄的患者,扩大了经皮椎间脊柱镜手术的适应证([1-3])。

  • 标签: 脊柱内窥镜 腰椎间孔 内镜手术 成形 腰椎侧隐窝狭窄 应用
  •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融合固定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融合固定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2年10月,对54例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2例,女22例,年龄34~60岁,平均42.7岁;病变节段为L4/L534例,L5/S120例。依据手术方式将其分成微创经椎间腰椎椎体间融合(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TLIF)组和开放经椎间腰椎椎体间融合(open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OTLIF)组,分别为24例和30例。分析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影像学观察术后1年椎间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4个月,MiTLIF组出血量(40.2±15.6)mL,住院时间(6.2±2.4)d,术后2周JOA评分18.7±1.9,OTLIF组出血量(203.6±52.8)mL,住院时间(10.8±4.2)d,术后2周JOA评分15.1±1.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JOA评分,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行单侧椎弓根固定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时,MiTLIF组出血量更少短期临床疗效更好。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 椎间盘移位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固定器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骨水泥螺钉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椎体后,骨水泥不同分布形态对新型空心侧骨水泥椎弓根螺钉(Fenestratedpediclescrew,FPS)的安全性以及螺钉生物力学影响。方法使用平均年龄76岁的完整新鲜脊柱标本(T11-L5)3具,选取18个椎体,平均骨密度为0.542±0.13g/cm2。随机分为三组。侧间隔一个螺纹为A组(FPS-1)和侧间隔两个螺纹为B组(FPS-2),这两组均通过加压灌注筒装置进行骨水泥钉道灌注1.5ml,C组为常规椎弓根螺钉(conventionalpediclescrewgroup)CPS组,不灌注骨水泥。24小时后行三维CT扫描,观察骨水泥椎体内的分布;随后进行生物力学实验。结果三维重建显示:FPS-1组骨水泥均分布于椎体内,FPS-2组有部分骨水泥分布于椎弓根。最大轴向拔出力:A组(573.2±136.30)N,B组(769.2±92.30)N,C组(361.8±58.84)N。FPS-1组和FPS-2组的螺钉稳定性均显著强于CPS组(P〈0.05),且FPS-2组优于FPS-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心侧椎弓根螺钉远端三分之一为侧设计的安全区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分布形态能够影响螺钉的生物力学。

  • 标签: 骨质疏松 椎弓根螺钉 骨水泥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总结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治疗方法.方法:回顾26例采用动力髁加压钢板(DCS)、倒置型带锁髓内钉(GSH)和胫骨平台解剖钢板配合使用松质骨加压螺钉、镍钛记忆合金骑缝钉固定治疗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结合患肢持续被动功能锻炼(CPM).结果:24例获随访8~30个月,优良率高,治疗效果满意.结论:膝关节及其周围骨折应考虑手术治疗,术后结合CPM功能锻炼及主动锻炼极为重要.

  • 标签: 膝关节骨折 内固定治疗 动力髁加压钢板 倒置型带锁髓内钉 胫骨平台解剖钢板 松质骨加压螺钉
  • 简介:目的分析椎间镜(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重点探讨治疗复杂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方法自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采用脊柱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2例,共132个椎间盘。所有手术均采用德国标准椎间镜侧后方经皮穿刺路径方案,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和改良Macnad标准评定手术疗效。结果腰痛及下肢放射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8.7±1.2)分,术后3d为(3.5±1.4)分,末次随访(1.5±1.1)分;术前、术后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Macnad标准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为优52例,良40例,可6例,差4例,优良率为90.2%。患者对疼痛缓解满意率为95.2%。结论TESSYS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为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视野清晰、操作精准、术后恢复快、安全性能好、手术效果优良等优点。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穿刺 椎间孔镜 椎间盘摘除术
  • 作者: 曹洪涛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6-05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呼伦贝尔市第二人民医院,内蒙古呼伦贝尔162650
  • 简介:目的:探究切开复位固定与植骨术关节骨折移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80例跟骨关节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对照组,切开复位固定与植骨术联合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患者Boiher角较小,Gisasna角较大,根骨高度、足部功能评分较高,治疗效果良好(P<0.05)。结论:切开复位固定与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取得效果良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足部功能。

  • 标签: 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跟骨关节内骨折移位
  • 简介:目的分析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9月至2006年9月,采用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52例。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个月。结论重建钢板固定治疗锁骨骨折,固定牢固,操作简单,能减少并发症并获得较好疗效。

  • 标签: 锁骨骨折 重建钢板 内固定
  • 简介:目的评估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拓宽儿童跟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思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一定经验。方法自2008年10月至2014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采用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骨折18例,为微创组;同期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儿童单足跟骨关节骨折12例,为切开复位组。30例均获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9.2个月,记录两组病例手术相关指标、手术前后Bhler角、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照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以及创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α=0.05为检验水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微创组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Bhler角较术前均有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后Bhler角及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创口并发症发生概率低于切开复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撬拨复位空心钉固定治疗儿童跟骨关节骨折与切开复位钢板固定相比,同样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且具有创伤小、术后创口问题少等优点。

  • 标签: 闭合撬拨复位 空心钉 儿童 跟骨 关节内
  • 简介:目的探讨环钻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股骨远段骨折时股骨髁间窝开处的临床应用。方法我科自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46例股骨远段骨折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手术及21例骨折骨性愈合后髓内钉取出手术时,股骨髁间窝开处应用环钻代替三棱锥开口,保留所取带软骨骨柱,固定置入或取出后骨柱原位植回,观察关节功能。结果67例均获得随访,46例固定者随访12~32个月,平均16.5个月;21例取出固定者随访6~20个月,平均13.3个月。依据膝关节Neer评价标准,优35例,良25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9.6%。结论股骨应用逆行髓内钉时环钻代替开口椎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股骨滑车关节面完整,所取带软骨骨柱原位植回可获得满意生长和膝关节功能。

  • 标签: 股骨骨折 逆行交锁髓内钉 环钻
  • 简介:目的探讨骨片钉固定治疗儿童踝骨折的技术和疗效。方法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对11例儿童踝骨折采用骨片钉进行内固定,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812岁,平均10.5岁。按Ogden分型,3型2例,4型2例,7型7例。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36个月,平均24个月。骨折完全愈合,踝关节功能参照Baird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0例,良1例,优良率100%。结论应用骨片钉治疗儿童踝骨折使用方便,对骨骺影响小,疗效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片钉 儿童 内踝骨折 固定
  • 简介:目的分析手术复位T型钢板固定治疗Bart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6月起,对18例Barton骨折,其中掌侧型15例,背侧型3例,均采用手术复位T型钢板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8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38个月,平均2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按改良Mcbride评分和纽约骨科医院腕关节评估标准评定,优10例,良6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8.9%.结论手术复位T型钢板固定是治疗Barton骨折理想有效方法.

  • 标签: T型钢板 内固定 治疗 BARTON骨折 功能锻炼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及相关问题。方法自2001至2004年共手术治疗各型跟骨骨折32例(34足),男28例,女4例。伤因:坠落伤21例,车祸伤8例,其他伤3例。年龄19~50岁,平均27.2岁。合并全身其他骨折13例。按Essex-Lopresti分型,Ⅰ型:舌形骨折4足;Ⅱ型:压缩骨折24足;Ⅲ型:严重粉碎骨折6足。均采用切开复位支持钢板(AO跟骨钢板,国产仿AO跟骨钢板)固定治疗,手术入路均为外侧“L”形扩大入路,术后不用石膏固定,2~3d后即行不负重功能锻炼,6~8周后逐渐负重锻炼。随访12~34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并以每足为基数,全组优良率91%,其中Ⅰ型骨折优良率为100%,Ⅱ型骨折优良率为96%,Ⅲ型骨折优良率为67%。有各种并发症包括:跟部增宽、距下关节炎2例,跟骨骨刺影响行走1例,手术切口皮缘坏死愈合不良1例(后经换药而愈),螺钉后退刺激皮肤不适1例等。结论恢复距下关节面及跟骰关节面平整,维持正常足弓形态和跟骨宽度是治疗的重点,恰当地选择手术指征、手术入路,正确地骨折复位和术后处理是治疗的关键,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 标签: 跟骨骨折 钢板内固定 手术治疗 疗效评检 并发症
  • 简介:胫骨平台骨折是膝关节的一种常见损伤,对于胫骨平台重度塌陷和粉碎骨折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我院于1995~2002年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2例,均采用手术固定治疗,术后应用膝关节被动练习器进行功能锻炼,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 内固定治疗 膝关节内 骨折治疗 功能锻炼 术后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跟骨关节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植骨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我科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骨折病例30例(32足),骨折按Sanders标准分型,Ⅱ型14例,Ⅲ型11例,Ⅳ型5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36个月,平均28个月,术后3个月余骨折均愈合。术后切口延迟愈合1例,距下关节炎1例。术后足部功能评分按Maryland标准评分,优18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90%。结论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跟骨 关节内骨折
  • 简介:目的评价克氏针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笔者自2008年9月至2011年8月,根据中足三柱理论,应用足背小切口牵引复位克氏针交叉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22~66岁。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采用美国足踝骨科协会中足评分标准评分,平均为86.6分,其中优9例,良5例,一般1例,差1例。结论小切口克氏针固定治疗Lisfranc损伤,手术创伤小,能够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的稳定性,为骨折和软组织愈合提供环境,利于早期功能锻炼。

  • 标签: 小切口 克氏针 内固定术 治疗 LISFRANC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髂棘处骨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对1999~2002年201例后路髂骨行脊柱植骨融合术的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85例患者获得随访,最短随访时间为2年.结果住院期间有2例发生局部感染,通过灌洗引流和清创得到恢复.1例发生髂骨板穿透,未引起临床症状.3例发生持续性疼痛,1例发生麻木.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5%.在随访的85例患者中,21例(24.7%)有髂棘骨处疼痛,其中13例(15.3%)影响日常生活.7例(8.2%)需要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缓解骨部位疼痛.6例(7.1%)瘢痕周围的皮肤感觉过敏,15例(17.6%)有瘢痕周围皮肤麻木.结论尽管青少年脊柱侧凸患者住院期间髂棘骨处并发症较低,但经过长期随访,疼痛及麻木的并发症明显增高,应值得更多关注.

  • 标签: 并发症 患者 后路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麻木 疼痛
  • 简介:目的详价利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用跟骨解剖型钢板对20例25足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固定治疗。骨折分型采用Sanders分型法,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5个月。结果术后功能评价.本组25足骨折中.优11足.良10足.可4足.优良率84%。结论跟骨解剖型钢板固定对跟骨骨折治疗疗效满意。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解剖钢板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椎体爆裂骨折、椎体结核、肿瘤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4例此类病例行前方减压、前路系统固定及植骨融合,经6个月~2a随访,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均达骨性融合,脊柱稳定性好,椎体高度无丢失,脊髓功能按Frankel分级评定,有效率86.4%。结论对脊柱后柱完整、脊髓受压来自前方的病变进行前路手术,减压彻底、固定稳定、术后脊柱融合好、脊髓压迫症状恢复快、疗效好。

  • 标签: 脊柱 胸腰段骨折 爆裂性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