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IL-6、NF-κβ和骨形成标志物(BALP和BGP)在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表达水平和在骨质疏松发病中特征。方法将60只5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卵巢切除组。在术后第2、、4、5、6月,每组随机取4只大鼠检测BMD、IL-6、BALP和BGP。用实时定量RT-PCR检测其骨组织中IL-6和NF-κβ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术后第4、5、6月卵巢切除组大鼠骨密度(P〈0.01)与假手术组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IL-6水平在术后第2至6月明显升高(P〈001),血清BALP和BGP于术后4、5、6月显著增高(P〈0.05)。实时定量RT-PCR分析表明卵巢切除组大鼠IL-6和NF-κβ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而增加,且与骨密度呈负相关,Ib-6和NF-κβ为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大鼠IL-6、NF-κβ和骨形成标志物水平明显增高。这些分子在骨质疏松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骨质疏松 白细胞介素-6 核因子 骨形成标志物
  • 简介:目的观察环瓜氨酸多肽(CCP)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INF-γ、IL-4影响。方法分离培养24例RA患者和16例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为以下3组处理,RA空白对照组: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培养不加任何药物干预;RACCP组:RA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加CCP干预(CCP终浓度为20μg/ml);健康空白对照组: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分离培养不加任何药物干预。上述各组细胞培养72h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及IL-4水平。结果与健康空白对照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IFN-γ、IL-4及IFN-γ/1L-4相比,RA空白对照组IFN-γ水平升高(P〈0.05),IL-4水平下降(P〈0.01),IFN-γ/IL-4升高(P〈0.01);与RA空白对照组相比,RACCP组IFN-γ水平进-步升高(P〈0.05),IL-4水平进-步下降(P〈0.05),IFN-γ//IL-4进-步升高(P〈0.01)。结论CCP对R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分泌Th1及Th2型细胞因子IFN-γ及IL-4有明显调节作用,可能在RA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环瓜氨酸多肽 T淋巴细胞 IFN-Γ IL-4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对成骨细胞、Ⅰ型骨胶原代谢作用.方法对确诊1型和2型糖尿病378例患者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硝酸还原酶法)、骨钙素(BGP放免法)、尿脱氧吡啶啉(DPD化学发光法)、尿肌酐(Cr酶法),双能X线测定腰椎正位、前臂、髋部骨密度(BMD),并与同期体检342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NO、NO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P<0.05),BG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DPD/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糖尿病组和对照组NO与BGP、DPD及各部位BMD均无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成骨细胞代谢显著低于健康人而Ⅰ型骨胶原分解代谢则显著高于健康人,血清一氧化氮水平与成骨细胞和Ⅰ型骨胶原代谢无显著相关性.

  • 标签: 血清一氧化氮 糖尿病患者 对照组 骨胶原 成骨细胞 骨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在紫外线总暴露剂量相同情况下,多次小剂量暴露与集中大剂量暴露对生长期大鼠血清25-(OH)D和皮肤效应影响。方法选用90只21d断乳雄性wistar大鼠,分为1MED组(27只)、1/3MED组(27只)、1/5MED组(27只)及避光组(9只)4组。饲以维生素D缺乏饲料。1/5MED组大鼠连续照射15d,每日照射剂量为1/5MED;1/3MED组实验期内间断照射9d,每天照射剂量为1/3MED;1MED组实验期内间断照射3d,每天照射量为1MED;实验期内累计暴露剂量均为3MED。避光组接受白炽灯照射,实验期内累计暴露剂量为0mj/cm~2。实验期为15d,测定各组血清25-(OH)D水平,观察皮肤改变情况。结果4组大鼠血清25-(OH)D浓度差异明显(F=20.695,P〈0.001)。其中1/5MED组血清25-(OH)D浓度为(151.97±73.52)nmol/L,高于1/3MED组(136.21±71.39)nmol/L,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66);1/5MED、1/3MED组均显著高于1MED组(54.50±20.52)nmol/L和避光组(15.63±0.82)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MED组高于避光组(P〈0.001)。1/5MED组在照射5次后背部皮肤开始出现轻度红斑、无水肿;1/3MED组在照射3次后开始出现中度红斑,轻度水肿;1MED组大鼠在照射1次后开始出现重度红斑,中度水肿;而对照组在实验期间未出现红斑,水肿。结论紫外线暴露能够促进大鼠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多次小剂量暴露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25-(OH)D水平,且皮肤损伤明显减轻。

  • 标签: 紫外线 暴露频率 25羟基维生素D 皮肤损伤 大鼠
  • 简介:脊柱侧凸畸形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其发病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对畸形矫正最常用方法是针对患者畸形特点而采用相应手术治疗,因此不同术者往往采用不同手术方法,疗效也完全不同.要达到较为理想、肯定疗效,关键在于制定标准化、系统化治疗方案.脊柱侧凸合理治疗方案,还有助于学者间学术交流及对侧凸最终疗效评价,便于国内外学者进行交流讨论,对推动我国脊柱畸形领域诊治水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许多医疗单位开展了脊柱侧凸畸形手术治疗,但层次不一,没有完善而系统治疗方案,难以进行疗效相互比较.因此,希望通过大家共同努力,将脊柱侧凸治疗规范化,促进我国脊柱侧凸治疗水平健康蓬勃地发展.

  • 标签: 脊柱侧凸 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疗效 矫治 畸形矫正
  • 简介:目的血清H2S水平与骨质疏松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112例在江苏昆山地区体检和门诊就诊人员资料,其中男82例,女30例,年龄25~86岁,平均(51.40±10.60)岁;采用DEXA骨密度仪检测该人群骨密度,以及采用亚甲基蓝法测定血清H2S水平。结果体内血清H2S水平与髋部骨密度呈正相关,与腰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清H2S水平与髋部骨密度存在相关,可能是髋部骨密度下降独立危险因素,H2S可能是骨密度保护因素。

  • 标签: 骨质疏松 硫化氢 骨密度 髋部骨折
  • 简介:从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病情况入手,探讨维生素D治疗骨质疏松作用机制、活性代谢产物种类以及活性维生素D监测临床意义,有利于指导临床用药,使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做到个体化治疗。

  • 标签: 老年 骨质疏松症 25(OH)D3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Apelin-13水平与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等指标的关系,确定Apelin-13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影响。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在我院就诊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骨质疏松组38例,骨量减少组50例,正常组64例。记录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和疾病持续时间。收集血液样品用于测量Apelin-13、I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type-INpropeptide,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pyridinolinecross-linkedcarboxyterminaltelopeptideoftypeⅠcollagen,ICTP),并用双能X线吸收扫描仪测量患者BMD。结果Apelin-13水平在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pelin-13水平与BMD和PINP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ICTP呈负相关(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Apelin-13和BMD、ICTP与PINP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 标签: APELIN-13 骨密度 骨质疏松 2型糖尿病
  •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甲状腺功能正常绝经后2型糖尿病妇女骨密度,探讨正常范围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与骨密度关系。方法选取在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甲功正常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220例,根据血清TSH水平,以1.60mU/L和2.90mU/L为界,将入选患者分为3组,即A组(0.27mU/L~1.60mU/L)、B组(1.60mU/L~2.90mU/L)、C组(2.90mU/L~4.20mU/L)。比较各组一般情况、生化指标、骨密度(BMD)差异。结果①与B组相比,A组患者左股骨颈、转子和全髋部BM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C、BC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5);②对于甲功正常绝经后T2DM女性患者,血清FT3与全髋部BMD呈正相关(r=0.292,P=0.039),TSH、FT。与全髋部BMD无相关(r=0.078,P=0.594;r=-0.043,P=0.771);③校正年龄、绝经年限、BMI后,FT3与全髋部BMD仍呈正相关(r=0.401,P=0.006),TSH、FL与全髋部BMD仍无相关(r=0.013,P=0.929;r=0.039,P=0.797);④在多元线性回归中,FT3仍与全髋部BMD独立相关(B=0.114,P=0.006)。结论在甲功正常绝经后T2DM妇女中,低TSH会降低全髋BMD;血清FT3与全髋BMD呈正相关,而TSH、FT4与全髋部BMD无相关。

  • 标签: 绝经 2型糖尿病 促甲状腺激素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研究30-79岁健康人群不同年龄、不同性别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CTX-1)、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OC)与腰椎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相关性。方法采用HologicDiscoveryWA型骨密度仪检测腰椎正位(L1-4)BMD,采用酶标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TX-1、TRACP、BALP、OC水平。将1228例受试者检测结果按不同性别、10岁为1个年龄段进行分组,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30-49岁年龄段CTX-1、TRACP、BALP、OC与腰椎BMD均无明显相关性,50岁以后CTX-1、TRACP显著升高,与BMD呈负相关。女性BALP、OC在50-59岁年龄段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60岁以后开始下降,与BMD呈正相关;男性30-59岁各年龄组CTX-1、TRACP、BALP与腰椎BMD均无相关性,60岁以后CTX-1、TRACP、BALP均明显升高,与BMD负相关。男性OC水平随年龄缓慢下降,但各年龄段与BMD均无相关性;在30-49岁年龄段TRACP、CTX-1、BALP、OC各指标性别间不存在差异,50岁以后同年龄组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结论TRACP、CTX-1、BALP、OC是监测骨代谢变化重要技术手段,尤其对女性骨质疏松具有较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 标签: 骨代谢标志物 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骨碱性磷酸酶 骨钙素 腰椎
  • 简介:目的观察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广州地区成人年龄、性别和骨密度关系。方法本横断面研究随机抽取了188名女性和122名男性,年龄为17~88岁广州地区居民。采用双能X线(DXA)骨密度仪测量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中25(OH)D、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hormone,PTH)、Ⅰ型原胶原N-端前肽(procollagentypeIN-terminalpropeptide,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β-CTX)。血清25(OH)D水平分为四个亚组:严重缺乏(〈10ng/mL),缺少(10~20ng/mL),不足(20~30ng/mL),充分(≥30ng/mL)。结果受试者平均年龄为(47.39±19.32)岁。女性血清25(OH)D水平(25.35±6.59)ng/mL明显低于男性(27.25±7.94)ng/mL,P〈0.05。男性25(OH)D严重缺乏(10ng/mL)比例为1.6%,女性为0;男性25(OH)D缺少(10~20ng/mL)比例为22.9%,女性为20.5%;男性25(OH)D不足(20~30ng/mL)比例为65.6%,女性为73.4%。男性血清25(OH)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r=0.249,P〈0.01),而在女性中二者没有相关性(r=0.130,P〉0.05)。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分别为r=0.382,P〈0.01;r=0.384,P〈0.01)、青年男性(分别为r=0.332,P〈0.05;r=0.260,P〈0.05)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呈正相关。当校正年龄因素后,血清25(OH)D水平与老年妇女腰椎、股骨颈骨密度之间仍存在相关性(分别为r=0.325,P〈0.05;r=0.323,P〈0.05)。但年龄校正后血清25(OH)D水平与年轻男性腰椎骨密度呈正相关(r=0.278,P〈0.05),与股骨颈骨密度没有相关性(r=0.165,P〉0.05)。校正年龄后血清25(OH)D水平与中青年妇女和中老年男性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无相关性。无论是否校正年龄,血清PTH水平和其他骨代谢指标均与受试者血清25(OH)D水平无相关性。结论有超过2/3广州居民存在维生素D不足。血清25(OH�

  • 标签: 25(OH)D 年龄 骨密度 骨代谢标志物
  • 简介:目的了解中国男性大学生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和骨密度差异,并探讨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我校442名男性大学生,其中中国男性大学生294名,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148名,采用国际体力问卷(中文版)收集其近1周内体力活动情况,超声骨密度测量仪测量右跟骨骨密度,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以外,中国男性大学生步行活动水平、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及总体力活动水平均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P〈0.05);中国男性大学生骨密度明显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大学生(P〈0.05);pearson相关分析,步行活动水平、中等强度体力活动水平均与骨密度无相关性(P〈0.05),高强度体力活动水平与骨密度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0.157,P=0.000)。结论中国男性大学生体力活动水平及骨密度均高于东南亚地区男性学生,可能与民族、遗传基因等有关;高强度体力活动能增加骨密度含量。

  • 标签: 中国 东南亚、男性 大学生 体力活动水平 骨密度
  • 简介:使秘是骨科卧床患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可高达90.47%。骨科患者由于创伤、卧床、疼痛等因素导敛生活习惯和排便方式改变,极易发生便秘,便秘时常出现下腹膨胀,严重时出现食欲不振、无力、头晕、烦躁等症状,若不及早干预,对患者饮食、睡眠和骨折康复都会产生不利影响。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收治62例卧床患者进行护理下预,减少了便秘发生,促进了患者康复,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骨科卧床患者 护理干预 便秘 2009年 骨科患者 排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