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对于输尿管中上段的段狭窄或缺损目前尚无理想的手术方法。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利用自体腹膜治疗2例输尿管段狭窄患者,现报告如下。患者女性,58岁,因右侧腰痛7月入院。患者曾因右侧输尿管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狭窄接受输尿管镜下狭窄段扩张及留置输尿管双J管治疗,拔除双J管后病情加重,复查CT提示右侧输尿管上段狭窄段长约6cm。患者接受输尿管成形手术治疗,术中纵行剖开狭窄段(未切除狭窄段),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将输尿管缺损侧以临近自体腹膜包裹形成新的管腔。狭窄段取少许组织,病理结果为炎性组织。

  • 标签: 输尿管狭窄 输尿管重建 肾盂输尿管积水 腹膜
  • 简介:膀胱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泌尿系肿瘤中发病率最高,其发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临床上对膀胱肿瘤复发的预防也尚无可靠方法。因此,进一步深入了解其发生、发展和复发的确切机制非常重要。

  • 标签: 膀胱肿瘤 非编码RNA 长链 膀胱恶性肿瘤 肿瘤复发 泌尿系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后尿道狭窄治疗效果的吻合法。方法经会阴耻骨上联合切口入路,采用自制直针后尿道吻合治疗外伤性后尿道狭窄31例。结果术后3周拔除尿管,30例获随访,时间6个月-15年。29例排尿通畅,最大尿流率大于15mL/s,其中1例术后出现轻度压力性尿失禁,1个月后逐渐恢复。1例术后8个月尿流稍变细,定期尿道镜直视下尿道扩张后排尿恢复通畅。2例术后出现中等程度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结论直针后尿道吻合疗效满意,手术简单,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尿道狭窄 尿道吻合术
  • 简介:目的构建链非编冯RNABRE-AS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方法利用重叠延伸PCR法构建出BREAS1的全长目的片段,将全长目的片段及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CMVMC8EF1分别双酶切后进行连接,转化到感受态大肠杆菌后,通过DNA测序鉴定筛选出阳性菌落,提取目的质粒。利用目的质粒制备包装慢病毒,并感染肾细胞癌细胞系OS-RC-2,分别利用荧光显微镜和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中BREAS1是否过表达。结果重叠延伸PCR得到正确的BREAS1全长序列,经过双酶切、连接、转化、筛选及I)NA测序,成功构建重组慢病毒载体质粒pCDH-BRE-AS1。通过荧光显微镜检测,几乎昕有经过嘌呤霉素筛选的OSRC2细胞均具有绿色荧光,显示其被重组慢病毒感染;荧光实时定量PCR显示,感染了RNABRE-AS1慢病毒的OSRC2细胞中,BREAS1的表达水平上升了38.5倍。EdU插入实验显示BREASl抑制肾癌细胞的增殖。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BRE-AS1的慢病毒表达载体,并证明BREAS1能抑制肾癌细胞增殖。

  • 标签: BRE-AS1 慢病毒载体 肾细胞癌 长链非编码RNA
  • 简介: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疾病中最常见多发病,尤以青壮年居多,由于其独特的生理解剖特点及其复杂的病因病机,治疗效果不理想,并易于反复发作。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前列腺有关慢性炎症改变的总称,由于致病因素不同,而分为细菌陛、非细菌性以及前列腺痛三类。本病类似中医学中的“淋浊”、“淋证”、“白淫”、“白浊”、“精浊”、“血精”等范畴。

  • 标签: 慢性前列腺炎 治疗效果 临床体会 中药配合 花粉片 男性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链非编码RNA-NR_024158在肾肿瘤中的表达及其调控机制,并探讨其对肾肿瘤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NR_024158在肾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NR_024158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检测非特异性去甲基化药物(5Aza.dc)处理后肾肿瘤细胞系中NR_024158表达的变化;MTS技术检测过表达NR_024158后细胞的生长情况;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过表达NR_024158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情况。结果肾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NR_024158的表达较相对参照系(HK-2)降低;NR_024158启动子区存在甲基化;5Aza.dc处理后,肾肿瘤细胞系NR_024158的表达明显增加;过表达NR_024158后肾肿瘤细胞系的增殖和迁移、侵袭明显受到抑制。结论NR_024158在肾肿瘤中发挥抑癌基因样作用,其表达受甲基化调控。

  • 标签: 肾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表达调控
  • 简介:目的探讨链非编码RNA(lncRNA)H19促进膀胱癌细胞增殖的分子机制。方法(1)应用实时定量逆转录PCR(RT-qPCR)分别检测膀胱癌组织中lncRNAH19和miRNA-29c-3p的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2)应用RNA干扰和细胞转染技术抑制膀胱癌细胞系T24及5637中H19基因的表达,其后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RTqPCR检测细胞中H19的表达变化。(3)在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中共表达miR-29c-3p和H19,运用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iR-29c-3p对H19及细胞周期蛋白D2(CCND2)的靶向作用,应用Westernblot检测膀胱癌细胞系T24与5637中抑制H19表达后CCND2的表达变化。结果H19在膀胱癌中高表达,miR-29c-3p在膀胱癌中低表达,H19和miR-29c-3p的表达为负相关,H19与CCND2的表达为正相关。MiR-29c-3p可同时靶向H19及CCND2。在膀胱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29c-3p可以抑制H19的表达,miR-29c-3p在膀胱癌中起肿瘤抑制作用,而H19具有促进癌细胞增殖和改变细胞周期的能力,表现为癌基因样作用,抑制膀胱癌细胞系T24和5637中H19的表达可以在翻译水平减少CCND2的表达。结论lncRNAH19通过与CCND2竞争结合miR-29c-3p,降低miR-29c-3p对CCND2的表达抑制,从而在膀胱癌中发挥肿瘤促进作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H19 细胞周期蛋白D2 miR-29c-3p 竞争性内源RNA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他克莫司(FK506)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MEDLINE、PubMed、TeCochraneLibrary和SCI,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7年3月,并手工检索国内相关专业杂志及会议资料,查找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RCT)。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由两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文献、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并交叉核对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二次变量资料采用比值比(OR)为效应量,连续变量资料采用均数差(MD)为效应量。结果最终纳入9个RCT,均为国内研究。有8个RCT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与激素组比较,1个RCT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与他克莫司组比较。Meta分析结果显示:(1)与激素组比较,纳入研究时患者为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血肌酐更高[MD=1.00,95%CI(0.36,1.65),P=0.002];纳入研究时患者血肌酐〈221μmol/L的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与激素组比较,治疗后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77,95%CI(-6.47,4.93),P=0.79]。(2)与激素组比较,他克莫司联合激素组在总有效率[OR=1.68,95%CI(0.60,4.71),P=0.32]、完全缓解率[OR=1.99,95%CI(0.91,4.35),P=0.09]、24h尿蛋白定量[MD=-0.09,95%CI(-0.52,0.34),P=0.68]、肾小球滤过率[MD=-2.44,95%CI(-8.18,3.30),P=0.40]、不良反应发生率[OR=0.94,95%CI(0.59,1.49),P=0.80]等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IgA肾病与单纯使用激素比较疗效和安全性无明显差异,且可能使表现为轻中度肾功能损伤的IgA肾病患者血肌酐更高。期待高质量、大样本的多中心临床试验进一步论证。

  • 标签: 他克莫司 激素 IGA肾病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性质及程度采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盐酸氮介,环磷酰胺,霉酚酸酯)及结合中药的方法治疗39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结果糖皮质激素联合抑制剂及结合中药可使患者的尿蛋白减少,血浆白蛋白升高(P<0.01);完全缓解率72%,部分缓解率23%,使糖皮质激素依赖者可减少剂量。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以及中药辅助治疗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有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联合治疗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疗效
  • 简介:目的总结胰肾一期联合移植手术的供体切取和修整方法.方法采用原位灌注联合切取和体外修整的方法完成7例尸体供胰、十二指肠和肾的联合切取与修整.结果7例获取器官的热缺血时间平均3分30秒,联合切取器官时间14分20秒,灌注液平均用量1050mL.用切取、修整的胰、肾完成了3例胰肾联合移植和9例肾移植,均迅速恢复功能,未出现严重外科并发症.3例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均完全停用胰岛素,正常饮食,胰肾功能正常存活已分别达34个月、25个月和21个月.结论供体切取和修整的质量是胰肾联合移植成功的关键之一,此原位灌注联合切取和体外修整的方法可提供保证.

  • 标签: 切取 胰肾联合移植 供体 取器 原位灌注 正常
  • 简介:目的评价唑来磷酸联合89Sr治疗前列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去势治疗后的前列腺癌骨转移伴不同程度骨痛的3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唑来磷酸组(A组,n=18):唑来磷酸4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30min以上,每28d1次,2~3次;唑来磷酸联合89Sr组(B组,n=21):唑来磷酸4mg(方法同上),89Sr148~222MBq/kg体重。分别观察镇痛效果、骨转移灶的变化、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前后A组疼痛评分分别为6.05±3.55和3.61±1.97,tPSA分别为(66.32±24.21)和(24.53±9.94)μg/L(P〈0.001);B组疼痛评分分别为5.93±3.71和1.66±0.91,tPSA分别为(67.41±23.85)和(20.56±8.64)μg/L(P〈0.001)。两组骨转移灶消失或减少率分别为55.56%和71.43%。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B组止痛和减少骨转移灶效果优于A组(P〈0.05)。结论唑来磷酸联合89Sr对去势治疗后的前列腺癌骨转移骨痛的止痛效果明显,可显著减少骨转移灶,较单独应用唑来磷酸效果好,是一种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锶放射性同位素 前列腺肿瘤 治疗
  • 简介:尖锐湿疣,是由乳头瘤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是常见的性病之一。尖锐湿疣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不完全统计,近15年来,发病人数已增加了5~10倍,占全部性病病人的20%-31%。我院性病科从1998年10月~1999年3月用冷冻、冷冻联合“明竹欣”(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制药厂生产)治疗尖锐湿疣76例,并进行了疗效对比,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明竹欣 尖锐湿疣 乳头瘤 病毒感染 性传播疾病 中医药疗法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癌基因3(prostatecancergene3,PCA3)和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MRI)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意义。方法对56例首次穿刺结果为阴性但PSA持续升高的患者在第二次穿刺活检之前行PCA3和mMRI检查。评估PCA3评分和m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及其对前列腺穿刺结果的预测性。结果mMRI结果显示20例(35.7%)患者具有前列腺癌特征;PCA3评分(截断值为35时)显示15例(26.8%)患者疑为前列腺癌;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显示23例(41.1%)患者确诊为前列腺癌。PCA3和mMRI对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7%、49%及74%、89%。结论mMRI增加了PCA3对前列腺癌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前列腺穿刺。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PCA3 mMRI 肿瘤标记 生物学
  • 简介: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联合输尿管软镜在大于2cm的特殊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实验选取70例患者(年龄为35~72岁),其中肾盂结石44例,肾盏结石26例。1肾盂结石:Ⅰ期行输尿管硬镜钬激光碎石,尽量将结石粉碎,术后留置双J管1~4周,Ⅱ期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清除肾内残余结石;2肾盏结石:Ⅰ期于患侧留置双J管1~4周,Ⅱ期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手术次数、手术时间、结石清除率(术后无结石残留)、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等进行分析;并比较术前术后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情况。结果Ⅰ期硬镜碎石留置双J管后,结石清除率为(8%);Ⅱ期软镜下行钬激光碎石取石,结石清除率95.2%。两次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46.2±2.3)(50~145)min、(7.5±0.6)(6~15)d。术前与术后1月血清Scr分别为(100.6±1.23)(66.2~151.4)μmol/L、(83.7±4.8)(58.6~116.7)μmol/L(P〈0.05);GFR分别为(57.6±2.4)(30~115)mL/min、(65.4±0.2)(72~120)mL/min(P〈0.05)。手术顺利,术后有3例出现高热,1例发展为脓毒血症,经保守治疗均痊愈。结论输尿管硬镜联合软镜是治疗特殊肾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肾结石 输尿管硬镜 输尿管软镜
  • 简介:目的观察凋亡素联合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及多西紫杉醇的体外抗膀胱癌效果,评价该蛋白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pBV220/Apoptin中的Apoptin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后,转染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EJ,利用RT-PCR观察基因表达情况,MTT法和流式细胞仪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Apoptin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EJ,并于转染后不同时段观察到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与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凋亡素与吉西他滨或多西紫杉醇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膀胱癌效应,凋亡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膀胱肿瘤 凋亡素 吉西他滨 多西紫杉醇 治疗
  • 简介:IgA肾病是IgA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和病理改变,是常见的慢性肾脏病之一,其发病率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发病率的43.8%,高达50%的患者会在20~25年内逐渐进入终末期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持续性蛋白尿是IgA肾病病情进展的主要危险因素,也是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降低蛋白尿是延缓IgA肾病进展治疗的关键[2]。

  • 标签: IGA肾病 临床观察 厄贝沙坦 来氟米特 治疗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 简介:目的介绍后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电切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的经验。方法经后腹腔镜施行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32例。其中输尿管肿瘤20例,肾盂肿瘤12例。肿瘤位于右侧17例,左侧15例。2例输尿管肿瘤合并膀胱肿瘤。经尿道电切镜距输尿管口约0.5cm环形切透膀胱全层,对输尿管末端电灼彻底封闭输尿管开口。输尿管末端电切结束退出电切镜后留置尿管。采用腰部3个穿刺套管针入路,行根治性肾切除,输尿管尽量向下游离,下腹部行5~9cm切口,取出肾标本,然后行下端输尿管及膀胱袖状切除。结果31例手术顺利,1例术前有经皮肾镜术史,术中发生十二指肠瘘,手术中转开放修补十二指肠,术后恢复顺利。手术时间2.0~6.5h,平均3.5h。出血量25~1500ml,平均163ml。术后随访2~36个月。29例患者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个月发生膀胱、盆腔转移,目前带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2年发生膀胱肿瘤,电切后无瘤存活;1例患者术后第3个月死于心脏疾病。结论经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和输尿管肿瘤,切口明显小于开放手术,术后恢复快。用电切镜环状切除输尿管末端可完整切除输尿管。

  • 标签: 肾肿瘤 输尿管肿瘤 腹腔镜 膀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