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评价综合治疗对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和社会关系改善的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北京市第二医院妇科收治的60例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行对症躯体支持治疗+个体化心理抚慰干预综合治疗,采用生存质量量表[EORTCQLQ-C30(V3.0)]、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贝克抑郁问卷(BDI)、贝克焦虑量表(BAI)、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和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情绪等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的评分均有升高(P〈0.05);疲劳、疼痛、恶心呕吐3个主要症状均明显改善(P〈0.05);6个单一条目中的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和便秘状况明显改善(P〈0.05);腹泻和经济困难评分虽然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焦虑、抑郁和绝望患者有所减少,接受现状者明显增加(P〈0.05)。治疗后TAS-20、BDI、BAI、IBS和NRS的评分值均有下降(P〈0.05)。治疗后疼痛缓解率为84.62%(44/52),治疗后疼痛率(66.67%,38/57)与治疗前(91.23%,52/5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治疗可明显减轻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症状,改变患者对死亡的恐惧感和错误认知,提高其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QOL)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探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乳腺癌生命质量测评表(FACT—B,包括身体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绪状况、功能状况和特异因素方面),对15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和5年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态、费用支付方式、疾病分期和术后时间6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再以生活质量的得分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0者为自变量(包括年龄、疾病分期、术后时间),进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不同疾病分期、不同术后时间的患者间生活质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发现:疾病分期为中期者得分低于早期者(P=0.014),术后时间为12个月、60个月者得分高于术后时间3个月者(P值均〈0.050)。结论疾病分期、术后时间是QOL的影响因素;应从影响因素出发,积极开展乳腺癌普查、躯体功能锻炼及心理疏导等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比较乳腺癌保留乳房和乳房全切手术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普通外科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由同一组手术医师连续完成的保留乳房或乳房切除手术的乳腺癌患者资料,按照人组和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入组条件患者232例,使用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ORTC)制定的测量癌症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Q)-C30和QLQ-BR23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于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调查期间,发放并回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207份,分为保留乳房组(101例)和乳房全切组(106例)。两组患者腋窝手术方式、化疗、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文化程度等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肿瘤分期差异采用Z检验,生活质量数据差异采用t检验比较。结果问卷回收率为89%(207/232)。对比两组患者-般资料,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和乳房全切组在肿瘤分期、腋窝淋巴结手术情况、化疗、内分泌治疗情况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925,x^2=5.129、0.121、1.943,P均〉0.050),但保留乳房组的放射治疗比例明显高于乳房全切组[91.1%(92/101)比28.3%(30/106),x^2=84.248,P〈0.001],且文化程度高者(高中及以上学历)占80.2%(81/101),显著高于乳房全切组的60.3%(64/106)(x^2=9.684,P=0.017)。QLQ—c30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总体生活质量、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领域及疲乏、恶心与呕吐、疼痛、呼吸困难、睡眠障碍、食欲、便秘、腹泻、经济困难等子量表的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56、2.297、2.106、-1.529、-0.400、0.689、-1.050、0.354、-1.219、-0.473、1.027、-0.118、0.623、0.179、-1.066,P均〉0.050)。QLQ-BR23结果显示,保留乳房组患者的体象评分(83.2±19.6)显著高于全切�
简介:目的探讨限制性输液对产后出血(postpartumhemorrhage,PPH)患者家庭经济负担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剖宫产产妇中符合PPH诊断标准且需接受输入血液制品的287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限制输液组(148例)和常规输液组(139例),比较两组患者出血量、输入血制品数量及种类、总住院费用及其构成、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家属误工时间等,通过SF-36量表评估患者术后1月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八个维度的差异。结果限制输液组产妇出血总量低于常规输液组(P〈0.05),血液制品的用量和种类少于常规输液组(P〈0.05),从输液总费用、输入血液制品费用、抗生素费用和护理费用等方面降低了住院总费用(P〈0.05),减少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家属误工时间(P〈0.05),增加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八个维度的评分(P〈0.05)。结论限制性输液可减少产后出血患者出血和输血量,减少患者及家庭住院期间人力和物力支出,同时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术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以评估心理干预的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条件的90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46例,对照组44例.干预组除行腹式子宫全切术外,在围手术期行心理干预,即:支持性心理治疗、健康教育、个别深入的心理治疗、家庭和社会支持治疗等;对照组则仅采取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皆于入院时、术后半年填写WHO-QOL-100,观察两组在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45岁以下的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半年时性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明显恶化,生活质量下降.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明显提高性生活质量及性生活的满意程度;明显改善自尊、体象感、人际关系、社会支持、总的健康状况等方面的生活质量.结论应重视并了解子宫肌瘤患者对子宫全切术存在的不良心理,积极进行心理干预,重点放在性生活、体象感、自尊、社会支持、人际关系等方面,能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调查了解不同年龄大学生对捐精的知识、态度、行为现况及其精液质量状况,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针对性的供精志愿者的招募工作提供初步参考依据。方法对不同年龄大学生发放《捐精行为调查问卷》并作精液质量分析。结果回收有效问卷267份,采集精液样本82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年龄低于22岁,尤其是20~21岁组对捐精行为及精子库的认知、心理承受能力与〉122岁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精液质量分析表明20—21岁与≥22岁组的精液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当前国内精源短缺的困难,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适当放宽对捐精者年龄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