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天津市从2009年开始建立百日监测体系,10年来不断完善。该监测体系明确了百日监测病例的定义及病例分类,建立了统一的、临床上简单可行的采样方法和实验室检测手段,规范了百日病例的报告管理及疫情处置措施。该监测体系实施以后,百日报告病例数显著上升,由2009年的26例增加到2017年的802例;诊断病例数由2009年的19例增加到2017年的662例;报告百日发病率由2009年的0.16/10万增加到2017年的4.28/10万;报告百日病例的医疗机构数由2009年的2家增加到2017年的53家;所报告病例的标本采集率达到93.66%。上述监测结果证明该监测体系明显提高了天津市百日监测的灵敏度,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天津市百日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免疫策略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 标签: 百日咳 监测体系 对比分析 天津
  • 简介:百日是由百日鲍特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无热痉挛性咳嗽,大部分预后良好,少部分并发重症肺炎、百日脑病、高白细胞血症、肺动脉高压,预后不良,甚至死亡。

  • 标签: 百日咳 白细胞 重症 血症 传染病 痉挛性
  • 简介:目的探讨新生儿百日抗菌药物的可选方案,阐明致病株的抗原基因型。方法以2013年5月至2018年7月分离到的32株新生儿百日鲍特菌为研究对象。采用E-test法检测红霉素、磺胺甲基异噁唑-甲氧苄啶(SMZ)、氨苄西林等共18种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扩增分离株23SrRNA基因并测序,检测红霉素耐药基因的突变位点,分析菌株抗原相关的7个基因型(ptxA、ptxC、ptxP、prn、fim2、fim3和tcfA)。结果25株(25/32,78%)百日鲍特菌对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克林霉素的MIC值均>256mg/L,且23SrRNA基因均有红霉素耐药A2047G突变。所有菌株对SMZ的MIC值均≤0.064mg/L。氨苄西林、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曲松的MIC值波动在0.032~1mg/L。大环内酯类耐药菌株的抗原基因型均为ptxA1/ptxC1/ptxP1/prn1/fim2-1/fim3-1/tcfA2。结论新生儿百日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耐药常见,体外试验支持超说明书使用磺胺类抗菌药物是治疗大环内酯类耐药的新生儿百日的可靠方案。耐药菌流行更加强调了免疫预防的重要性。

  • 标签: 百日咳 耐药性 抗菌药物 新生儿
  • 简介:目的观察清热祛湿解毒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12月甘肃省皋兰县石洞卫生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清热祛湿解毒煎剂口服治疗,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发热、拒食、流涎、疱疹恢复正常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率为87.7%(57/65),显著高于对照组67.7%(4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热、拒食、流涎、疱疹恢复正常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清热祛湿解毒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足口病 清热祛湿解毒汤 儿童
  • 简介:1病案举例1.1案11.1.1一般资料2007—04—13,贵州省黔西南州中医院儿科收入患儿文某,男,4岁,布依族,安龙县龙广镇人。以“发热1月余”为主诉入院,既往体健,第一胎第一产,足月平产,聪明睿智。1个多月前,无明显原因持续发热(中高热),按感冒治疗无效。20d前,在州某医院作各种化验检查及骨髓检查确诊为“粒一单核细胞自血病(M4)”,

  • 标签: 白血病/中医药疗法 发热 中草药/治疗应用 辨证论治 儿童
  • 简介:目的分析润肺止咳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4月至2015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中医科收治住院的CVA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与氯雷他定口服,观察组以自拟润肺止咳进行治疗,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积分及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浓度,治疗期间有无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1/53),显著高于对照组75.5%(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总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总积分、血清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润肺止咳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咳嗽变异性哮喘 润肺止咳汤 临床症状 儿童
  • 简介:目的观察龙牡桂枝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模型动物——幼年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自发活动和非选择性注意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幼年雄性SHR大鼠48只,随机分为龙牡桂枝高、中剂量组、盐酸哌甲酯组和生理盐水组,连续灌胃给药14d。通过开场实验和Làt迷宫实验分别检测给药前后大鼠自发活动和非选择性注意力的变化。结果在开场实验中,各药物组穿越格子数和直立次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盐酸哌甲酯组大鼠穿越格子数和直立次数少于中药中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药高剂量组与盐酸哌甲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àt迷宫实验中,各药物组斜搭次数多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高剂量组的斜搭次数多于中剂量组及盐酸哌甲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牡桂枝可改善ADHD模型大鼠的自发活动和非选择性注意力,并呈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

  • 标签: 轻微脑损伤综合征 龙牡桂枝汤 动物 实验 大鼠
  • 简介:目的:观察妈咪爱联合大黄茵陈甘草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1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联合妈咪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大黄茵陈甘草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值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8%(44/45),高于对照组82.6%(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第1天胆红素下降值、治疗后胆红素水平和黄疸消退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妈咪爱联合大黄茵陈甘草能够改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安全可靠。

  • 标签: 高胆红素血症 妈咪爱/治疗应用 大黄茵陈甘草汤/治疗应用 婴儿 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