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胸与腹食管裂孔手术治疗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8月至2016年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行食管胃结合部癌切除术92例高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经左胸入路(胸组)47例,腹正中入路(腹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淋巴结清扫数目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胸组相比,腹组患者获取阳性淋巴结数目更多[(8.1±5.0)枚vs.(5.1±4.4)枚,t=3.000,P=0.003],术后住院时间更短[(11.7±6.9)天vs.(15.9±7.4)天,t=2.773,P=0.00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3%vs.44.7%,χ^2=10.895,P=0.001),其中肺部感染(2.2%vs.14.9%,χ^2=4.649,P=0.031)、心律失常(4.4%vs19.1%,χ~2=4.722,P=0.030)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患者的吻合口瘘、切口感染、纵膈或胸腔感染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均无切缘阳性和围术期死亡病例。结论对于心肺功能差的高龄食管胃结合部腺癌患者,腹食管裂孔入路比胸入路手术在对心肺功能影响较小,能够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肿瘤 外科手术 手术入路 肺部感染 心律失常
  • 简介:目的观察长链编码RNAAFAP1-AS1在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中的表达,探讨AAFAP1-AS1与NSCLC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2例病理学确诊为NSCLC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制作组织芯片,检测AFAP1-AS1在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通过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AFAP1-AS1与NSCLC预后的关系。结果AFAP1-AS1在NSCLC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并且AFAP1-AS1高表达的患者预后明显差于AFAP1-AS1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AFAP1-AS1在NSCLC肿瘤组织中表达上调,可作为判断NSCLC预后的重要指标。

  • 标签: AFAP1-AS1 长链非编码RNA 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芯片
  • 简介:目的评价采用安全环锯技术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共9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侧隐窝狭窄症患者行经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85例获2年随访,其中男36例,女49例;年龄46~78岁,平均56.7岁;14例L3~4单侧,1例L3~4双侧,49例L4~5单侧,3例L4~5双侧,12例L5~S1单侧,1例L5~S1双侧,3例L3~5单侧和2例L4~S1单侧,共减压95个狭窄侧隐窝;56例合并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42例脱出型,14例游离型。术后第2天复查腰椎MRI及CT以评估减压的充分性。术后3个月、6个月、1年及2年随访,评估症状的缓解结果。腰痛及坐骨神经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腰椎功能评价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改良MacNab评分。结果术前受累神经根功能障碍包括皮节感觉障碍56例(65.9%)、肌节肌力减弱25例(29.4%)和腱反射减弱14例(16.5%)。所有患者术后腰痛及坐骨神经痛明显缓解。3例L5~S1节段患者术后出现L5神经根支配区感觉减退,中频脉冲理疗后1~2周缓解。术后MRI/CT显示减压充分。无术后感染、医源性神经根损伤和腰椎不稳定等并发症。2例术后突出椎间盘复发,但体质虚弱,未进一步翻修手术。85例全部获得完整随访数据,术后腰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年随访MacNab评分29例优,48例良,6例因术后腰痛加重判定为可,2例术后椎间盘突出复发判定为差。术后受累神经根感觉功能及肌力明显恢复(P〈0.01),但腱反射无明显改善(P=0.832)。结论采用安全环锯技术皮内镜下椎间孔入路腰椎侧隐窝减压术是治疗腰椎侧隐窝狭窄症的微创、高效、安全的手术方法。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椎间盘移位 减压术 外科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 简介:随着影像诊断技术不断发展和肺癌筛查的普遍应用,越来越多的早期肺癌得到确诊。外科手术一直被认为是早期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然而,在过去十年里,许多新的手术治疗替代方法逐渐形成,而且取得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这些替代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射频消融(RFA)、微波消融(MWA)、皮冷冻消融(PCT),光动力治疗(PDT)和外照射放疗(EBRT),包括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本文综述除外科以外其他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潜在并发症和疗效;根据肿瘤的可切除性、肿瘤大小以及肿瘤位置来阐述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证,以及如何选择理想的治疗方案;最后讨论对于可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哪一种治疗方式可供患者选择,将会成为手术治疗的挑战。

  • 标签: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射频消融 外科 非小细胞肺癌 不可手术 可手术
  • 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GerhardBuess教授研发出一套独特的手术用直肠镜系统,即肛门内镜微创手术(transanalendoscopicmicrosurgery,TEM)技术。TEM技术通过其巧妙、精细的设计,使术者可在扩张的肠道内,通过双目镜所带来的放大、清晰、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或内镜成像系统显示器画面和运用精细的器械,实现腔镜手术中的各种操作。

  • 标签: TEM 直肠指诊 立体视觉 双目镜 成像系统 专家共识
  • 简介:随着外科手术微创化时代的发展,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走向成熟。皮脊柱内镜技术是在YESS(yeung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所谓YESS技术,即美籍华人Yeung[1]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了脊柱内镜YESS系统,并应用该系统采用后外侧入路经皮Kambin三角进入椎间盘行髓核摘除减压的技术。Hoogland等[2]又在YESS技术基础上进行扩展改进,提出了TESSY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借助内镜直视下直接到达椎管内突出的髓核,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颈椎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 简介:长链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nt且不能编码的蛋白质,但具有生物学功能的RNA分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研究发现lncRNA与头颈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改变、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且可以改变肿瘤对放疗及化疗敏感性,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头颈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本文就lncRNA在头颈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头颈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调控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前方胸骨柄开窗入路治疗25例上胸椎结核,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6岁。病变累及C7~T1椎体1例,T(1-2)椎体5例,T(2-3)椎体8例,T(3-4)椎体9例,T(4-5)椎体2例。根据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10例和E级8例。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s角、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估植骨融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8.6±21.6)min,出血量(573.6±149.2)ml。2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5±10.5)个月。术前上胸椎Cobb’s角平均(19.1±6.5)°,术后3个月矫正至(14.1±3.6)°,末次随访为(14.2±3.7)°,术后3个月上胸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SR平均(56.4±16.0)mm/h,术后3个月下降至(18.4±8.2)mm/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全部恢复至(9.6±3.4)mm/h,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17例,末次随访中都有明显恢复,B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C级5例恢复至D级1例、E级4例,D级10例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6~9个月复查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无结核复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例,胸骨柄骨折未愈合伴有右上肢用力出现胸锁关节疼痛1例。结论前路胸骨柄开窗入路可以显露上胸椎病灶,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结核 脊柱 胸椎 外科手术 胸骨柄
  • 简介:1病例资料1.1患者基本资料男,69岁,H:170cm,W:69kg。因"进展期贲门癌化疗后3周"入院。术前行"紫杉醇+表柔比星"方案化疗2周期,化疗后评估:PR。入院查CEA、CA199、AFP均正常。术前诊断:进展期贲门区癌新辅助化疗后,临床分期:ycT3N1M0。1.2术前影像资料见图1、图2。

  • 标签: 近端胃癌根治术 空肠间置 胃生理功能保存 手术视频
  • 简介:目的探讨长链编码lncRNAHOTAIR在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病理组织学确诊的91例NSCLC患者,取其经手术切除癌组织91例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6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以上标本的HOTAIR水平,分析NSCLCHOTAI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CEA水平)的关系,并分析不同HOTAIR水平的预后情况。结果NSCLC组织的HOTAIR相对表达量为6.271±0.884,高于癌旁组织的1.027±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HOTAIR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CEA异常均无关,而与TNM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Ⅱ+Ⅲ期、肿瘤大小〉3cm及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OTAIR表达均高于对应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1例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36.4个月,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CEA水平无关,但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HOTAIR表达有关,其中HOTAIR高表达者中位OS为27.8个月,低于低表达者的3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HOTAIR表达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HOTAIR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有关,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组织 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
  • 简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近年来关于小细胞肺癌(NSCLC)发病机制中新的细胞分子受体,针对EGFR基因突变研究出的分子靶向药物是治疗NSCLC策略中成功有效的靶点途径,与传统一、二线化疗方案相比,其具有精准杀伤肿瘤细胞,对机体正常细胞损伤小,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从而延长了NSCLC患者的生存期,并提高了生活质量。然而近年来的研究提示,分子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对其持续精准治疗的有效性构成了严重影响。本文就EGFR基因的生物学特性,基因突变及与NSCLC的关系作一综述,并探讨EGFR受体在未来NSCLC治疗领域中的前景。

  • 标签: 研究进展 基因突变
  • 简介: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技术(naturalorificetransluminalendoscopicsurgery,NOTES)是指使用内镜通过在胃、阴道、直肠、膀胱等空腔脏器壁上形成人造穿孔后进入体腔完成相应的诊断或治疗的技术。自然腔道标本取出(naturalorificespecimenextraction,NOSE)的腹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是将传统腹腔镜肿瘤根治手术与标本自然腔道取出技术相结合。

  • 标签: 传统腹腔镜 结直肠癌手术 ORIFICE 乙状结肠癌 根治术 空腔脏器
  • 简介:目的观察皮内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4年8月,我科应用皮内镜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67例,其中男32例,女35例;年龄34-78岁,平均(61.3±11.9)岁;手术方式:椎板间入路45例,椎间孔入路2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所有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和各时间点评估,随访6-14个月,平均(10.2±2.2)个月;手术时间60-125min,平均83.5min,术中出血量10-50ml,平均25ml。术前、术后3天、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腰痛VAS评分别为(6.42±0.94)分、(3.76±0.53)分、(3.28±0.51)分、(2.88±0.62)分、(2.45±0.38)分、(2.21±0.39)分,腿痛VAS评分别为(6.23±0.87)分、(3.52±0.48)分、(3.27±0.61)分、(2.72±0.49)分、(2.43±0.31)分、(2.35±0.30)分,ODI评分分别为(70.48±7.61)分、(38.84±3.49)分、(35.67±2.33)分、(32.19±2.09)分、(31.34±2.31)分、(30.83±1.90)分,3项指标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MacNab疗效评价:优49例,良12例,可6例,优良率为91%。术中硬膜囊撕裂2例,术后感觉异常3例,未出现感染、神经根损伤、椎管内血肿等并发症。结论皮内镜可以实现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有效减压,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等优点。但须根据狭窄部位选择手术入路,并对手术设备及技巧要求较高。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腰椎 椎管狭窄
  • 简介:目的研究microRNA-100(miR-100)在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不良预后的相关性。方法从46例小细胞肺癌组织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提取总RNA,使用qRT-PCR技术检测miR-100的表达量,分析miR-100表达水平与小细胞肺癌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miR-100在40/46(86.9%)的肺癌肿瘤组织的表达要低于邻近正常组织;miR-100在Ⅱ期和Ⅲ、Ⅳ期患者的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要显著低于I期患者;miR-100在化疗耐药的患者肿瘤组织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明显低于对化疗敏感的患者;miR-100低表达患者的DFS明显短于miR-100高表达患者。结论小细胞肺癌癌组织中miR-100相对低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miR-100在未来有望作为预测肺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miR-100 肿瘤标志物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mimics软件设计的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理论置钉技术的可行性。方法2012年1-4月,我院门诊选择30例健康脊柱疾病志愿者行C(2-7)CT轴向扫描,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6-73岁,平均41.2岁。用dicom格式导出,在个人计算机上用mimics软件对C(2-7)各椎体进行蒙板、分割,行三维重建。利用MEDcad模块和测量模块,置入虚拟颈椎前路椎弓根钉,然后测量其在椎体前缘的入口点位置及其与矢状面和水平面的夹角,确定颈椎前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是否存在可行性。结果C2椎弓根无法行前路手术。颈椎前路椎弓根钉的投影点从C3至C7,并不在同一条直线上,而是形成一个S形的曲线,上往下逐渐从对侧转向同侧,前路椎弓根钉在椎体前壁上的投影点与椎体前表面上缘的垂直距离波动于(6.56±1.02)mm与(8.97±1.13)mm,与椎体前表面中心线的垂直距离,从C3至C7,波动于(1.53±1.43)mm与(3.92±2.50)mm,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除C2外,颈椎前路椎弓根螺钉按测量所得置入点及角度能实现置钉技术,临床操作可行,但因交叉碰撞,同一椎体不能实现双侧同时置入。

  • 标签: 颈椎 椎弓根钉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软件 可行性研究
  • 简介:目的明确微创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invasive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MIS-TLIF)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析其是否与减压方式相关,探讨相关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4月,10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接受MIS-TLIF(72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0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其中男49例,女53例,年龄39-85岁,平均(58.5±12.9)岁。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的患者均即刻复查腰椎CT并开始正规保守治疗,连续治疗4周以上无效者行翻修手术;计算并比较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及末次随访时评估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ore,VA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术后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其中9例行单侧入路双侧椎管减压,3例行单侧入路同侧椎管减压;10例术后即刻出现对侧神经症状或加重,2例分别于术后3周及术后7个月出现对侧神经症状;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的发生率为11.8%;基于腰椎CT影像,9例主要病因为对侧神经根管和(或)椎间孔狭窄加重,保守治疗后症状缓解显著;3例对侧髓核突出和椎间隙高度无恢复,均行翻修手术;单侧入路双侧及同侧椎管减压后对侧神经症状发生率分别为12.5%和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末次出院后平均随访27.9个月,术后对侧神经症状出现或加重时,患肢VAS评分为4-8分,平均(5.9±1.4)分,末次随访时患肢VAS评分为0-3分,平均(1.2±1.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S-TLIF术后对侧神经症状主要病因为髓核突出、椎间隙高度无恢复、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加重,与术中椎管减压方式无关;出现此类并发症后须积极保守治疗,多数患者可痊愈,保守治疗无效可行翻修手术。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减压术 外科 神经根病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rcutaneouspediclescrewfixation)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osterioropenpediclescrewfixation)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疗效,为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提供更好的科学依据。方法检索并收集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的比较性研究。计算机检索下列数据库:Pubmed(1966年至2016年3月)、Cochrane图书馆(2016年第3期)、Embase(1966年至2016年3月)。人工检索期刊(1990年至2016年3月)TheJournalofBoneandJointSurgery、Spine、EuropeanSpineJournal。2名脊柱外科专业评价员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项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ail,RCT),共计318例,其中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58例,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60例。Meta分析后结果显示,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相比,手术时间短[WMD=-0.67,95%CI(-1.20,-0.14),P=0.01],出血量少[WMD=-2.83,95%CI(-4.15,-1.51),P〈0.0001],术后总体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小[WMD=-2.79,95%CI(-3.80,-1.77),P〈0.0001],术后3个月VAS评分小[WMD=-2.33,95%CI(-3.08,-1.58),P〈0.00001],住院时间短[WMD=-1.79,95%CI(-2.48,-1.11),P〈0.00001],而两者术后1周内VAS评分[WMD=-4.02,95%CI(-8.98,0.94),P=0.11]、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WMD=-0.72,95%CI(-2.32,0.89),P=0.38]、术后手术节段Cobb’s角矫正度丢失[WMD=-0.05,95%CI(-0.40,0.31),P=0.8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RR=0.57,95%CI(0.19,1.67),P=0.30]、椎弓根螺钉位置异常发生率[RR=0.69,95%CI(0.20,2.37),P=0.55]、术后感染发生率[RR=0.34,95%CI(0.04,3.18),P=0.34]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与后路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相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时

  • 标签: 脊柱骨折 胸椎 腰椎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长链编码RNAs(longnoncodingRNAs,lncRNAs)是基因组的一种新型转录本,lncRNAs的发现是分子生物学、表观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进展。尽管lncRNAs几乎无蛋白质编码功能,但大量研究证据表明,lncRNAs调节失常、表达紊乱可导致肿瘤、免疫和神经功能失调等疾病发生[1]。近来也有证据提示,表观遗传调控在骨与关节疾病如骨关节炎、骨肿瘤、

  • 标签: RNA RNA 骨关节炎 骨肿瘤 基因表达调控 关节炎 类风湿
  • 简介:目的研究全胸镜肺叶切除术(VATS)与开胸肺叶切除术(PL)治疗早期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彻底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早期NSCLC患者106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1:1分为VATS组与PL组,每组各53例.VATS组行VATS治疗,PL组行PL治疗.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总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等手术指标,术前及术后7dTNF-α、CRP、IL-6、CD3+、CD4+、CD8+及CD4+/CD8+等水平,疼痛程度,术后并发症、复发及1~3年生存情况.结果VATS组术中出血量、治疗期间总输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以及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P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7d患者血清中的CRP、IL-6、TNF-α与术前的差值均低于PL组各指标手术前后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7d患者血清中的CD3+、CD4+、CD8+及CD4+/CD8+与本组术前的差值均高于PL组手术前后各指标的差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TS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15.09%)低于PL组(35.85%)(P〈0.05);VATS组术后1~3年生存率高于PL组(P〈0.05).结论VATS治疗NSCLC创伤小,对免疫系统影响小,疗效显著,治疗彻底安全,值得应用于临床.

  • 标签: 全胸镜肺叶切除术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 治疗 疗效 比较
  • 简介:探讨肺低剂量区体积剂量学参数与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放疗致放射性肺损伤(radiationinducedlunginjury,RILI)的关系。方法收集103例NSCLC放疗患者,通过放疗计划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获得全肺、患侧肺、健侧肺的剂量体积参数和平均肺受照射剂量(MLD),采用单因素分析各剂量学参数与≥2级RILI发生的相关性,制作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剂量学参数对RILI的预测价值。结果发生≥2级RILI者27例,发生率为26.2%。≥2级RILI患者双肺V5、双肺MLD、患侧肺V5、患侧肺V10、健侧肺V5的相对肺体积均高于<2级RILI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双肺V5、双肺MLD、患侧肺V5、患侧肺V10、健侧肺V5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4、0.673、0.690、0.693、0.737,当双肺V5≥52.22%、双肺MLD≥1486.75cGy、患侧肺V5≥62.03%、健侧肺V5≥43.60%、患侧肺V10≥55.67%均可导致肺癌患者≥2级RILI发生率升高(P<0.001)。结论临床制定NSCLC患者根治性放疗计划时,不仅要限定V20、V30、MLD,还应注意低剂量区体积V5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响。

  • 标签: 肺肿瘤 放射治疗 肺低剂量区体积 放射性肺损伤 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