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3岁。因双乳肿块渐进生长,偶有疼痛不适于2011年11月9日入院。患者于2011年5月起发现左乳下方肿块,无疼痛及红肿,在外院拟诊为乳腺增生症,给予中成药祛瘀散结治疗。

  • 标签: 双侧同时性乳腺癌 手术治疗 辅助放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胸膜外孤立纤维肿瘤(extrapleuralsolitaryfibroustumor,ESFT)的临床病理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对44例ESFT病例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染色,结合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良性35例,恶性9例。ESFT组织学形态多样,典型者见梭形细胞呈无模式(patternless)排列,伴有粗大瘢痕样的胶原及血管外皮瘤样结构。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CD34、Bcl-2、CD99、SMA阳性率分别为100%、93%、79%、67%和6%,Desmin、S-100、CD17、Calretinin及EMA均为阴性。随访33例,3例局部复发,无死亡及远处转移。结论: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型有助于ESFT诊断及鉴别诊断。对ESFT患者有必要进行术后长期随访。

  • 标签: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 简介:(接上期)睡不好的问题在当今社会越发显现,由此引发的精神问题和其他疾病也越来越多,甚至有人悲观的认为“人类已从‘传染病时代’、‘躯体疾病时代’进入了21世纪的‘精神病时代’”,

  • 标签: 心得 药师 职业 青春 躯体疾病 精神问题
  • 简介:自《黄帝内经》中有关中医记载以来,已有几千年历史的中医诊脉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不乏很多有趣的传说故事。

  • 标签: 寸口诊脉 中医 《黄帝内经》
  • 简介:目的探索完整网膜囊切除在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中的可行和安全.方法16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在传统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基础上,腹腔镜下尽可能完整的剥除横结肠系膜前叶和胰腺被膜,记录分析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重要血管、脏器损伤,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87.3±31.2)min,网膜囊切除时间(45.3±20.1)min,术中失血(75.5±12.3)ml,术后住院时间(11.3±6.0)d.术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31.3%(5/16),包括腹腔感染1例(6.3%)、切口感染1例(6.3%)、肺部感染2例(12.5%)、尿路感染1例(6.3%).无胰瘘、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对进展期胃癌实施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并网膜囊完整切除安全可行,术中应注意重要的解剖标志及正确的解剖层次.

  • 标签: 胃癌 腹腔镜 网膜囊切除
  • 简介:口腔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仅占恶性黑色素瘤的0.5%左右,好发于口腔上腭黏膜,极少数发生于牙龈。我院2012年3月收治1例上牙龈多发恶性黑色素瘤,现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如下。

  • 标签: 牙龈 恶性黑色素瘤 淋巴结转移
  • 简介:多年以前我在某个医院工作时,碰巧听到位医生告诉位妇女她患了乳腺癌。那位妇女不相信这个诊断,她发泄般地嚎啕大哭并且开始控制不住地浑身发抖。看着她我的心阵阵发疼,忍不住地琢磨如果我自己得知这样的消息会是什么反应。

  • 标签: 乳腺癌 护士 幸存 医院工作 妇女
  • 简介:背景卵巢癌的副肿瘤血小板增多机制和血小板在促进癌的生长方面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方法研究者分析了619例上皮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旨在探讨血小板计数和疾病转归之间的相关。研究者试图通过上皮卵巢癌的病理标本和小鼠模型未探索副肿瘤血小板增多的基础机制,目前初步确定血小板对肿瘤生长和血管生成产生影响。结果血小板增多与晚期疾病和生存期缩短显著相关。与无血小板增多的患者相比,有血小板增多的患者血浆血小板生成素和白介素-6水平显著升高。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 血小板增多 副肿瘤性 血小板生成素 疾病转归 肿瘤生长
  • 简介:目的探讨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编码基因EPHX1多态与肝细胞肝癌(HC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按照制定的检索策略,枪索相关数据库中的文献,获取有关EPHX1基因多态与HCC易感性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Meta分析。以病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分布的比值比(OR)为效应指标,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检验,应用Statal2.0软件以不同合并模型对各研究原始数据进行Meta合并,计算合并效应量OR值及其95%可信f)(间(CI)。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EPHX1337T〉C多态位点的共8个研究,累计病例584例,对照989例。等位基因比较模型(CYST)的OR值为1.47(95%CI=1.26~1.72,P〈0.001);纯合子比较模型(CCvsTT)的OR值为1.88(95%CI=1.40~2.52,P〈0.001);隐性模型(CCVvsCT/TT)的OR值为1.73(95%CI=1.36~2.21,P〈0.001)。EPHX1416A〉G多态位点共6项研究,累计病例432例,对照699例。等位基因比较模型(GVSA)的OR值为0.75(95%CI:0.59~0.95,P=0.018)。结论EPHX1337T〉C多态位点CC基因型与HCC易感性升高有关;416A〉G多态位点等位基凶G可能降低HCC易感性,为保护基因型。

  • 标签: 肝肿瘤 微粒体环氧化物水解酶 EPHX1 遗传多态性 肿瘤易感性
  • 简介:随着膝部肿瘤患者的增加和假体置换后寿命的延长,肿瘤型膝关节假体远期并发症随之增加。假体松动、下沉并骨折处理起来比较困难。我们于2011年收治1例肿瘤型膝关节假体置换术后20年股骨干皮质穿孔伴同侧下肢严重短缩畸形的患者,现将治疗经过报道如下。

  • 标签: 膝关节置换 短缩畸形 肿瘤型 股骨干 穿孔 术后
  • 简介:1病例资料患者,张××,男,33岁,因强直性脊柱炎曾于2006年9月入住我院。治疗措施为静滴甲氨蝶呤3个月,至2006年12月停药;口服柳氮磺胺吡啶至今。2008年3月门诊复查骶髂关节CT:双侧骶髂关节边缘毛糙,呈“虫蚀”样改变,关节面密度增高,

  • 标签: 髂骨肿瘤 骨软骨瘤 强直性脊柱炎
  • 简介:死亡如同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对于名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死亡更是笼罩在心灵上空的朵雨云,随时可能降临却又无法躲闪。作为名医生,是患者临终前最后的见证者和帮助者,有责任帮助患者度过骄阳下的最后站。

  • 标签: 恶性肿瘤患者 死亡教育 临终关怀 临终前
  • 简介:目的探讨ERβ基因甲基化在上皮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10年4月上皮卵巢癌标本64例,卵巢良性肿瘤标本20例,正常卵巢组织1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ERβ基因CpG岛甲基化进行检测;同时采集每例患者术前血清进行雌激素(E2)检测。结果绝经后卵巢癌组E2水平为(82.34±3.87)pmol/L,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的(53.25±8.38)pmol/L和正常卵巢组的(31.65±4.43)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前3组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Rβ基因甲基化在上皮卵巢癌和盆腹腔转移灶的发生率分别为46.88%(30/64)和36.67%(1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卵巢良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中均未检测到ERβ基因甲基化。ERβ基因甲基化与上皮卵巢癌的分期、病理类型和组织分级有关,与淋巴转移无关。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风险是正常卵巢的7.82倍(95%可信区间:1.129~22.496);晚期卵巢癌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风险是早期卵巢癌的15.68倍(95%可信区间:1.067~35.085)。结论ERβ基因甲基化与上皮卵巢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且高雌激素可能会诱发基因改变,检测甲基化状态对卵巢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治疗有辅助作用。

  • 标签: 上皮性卵巢癌 雌激素受体 甲基化
  • 简介: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病因及其预防.方法回顾分析同手术治疗组2003年1月至2012年6月连续结直肠癌595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术后胰腺炎发生和术后胰淀粉酶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595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中发现血清淀粉酶升高79例(13.28%),其中48例发展为术后急性胰腺炎,占8.07%.右半结肠切除、左半结肠切除及横结肠切除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较高,分别为15.55%、15.79%和14.29%,而乙状结肠癌和直肠癌根治术分别为1.67%和5.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年龄、术中输血、术中出血、临床分期对结直肠癌术后淀粉酶异常升高无显著作用,术前合并高脂血症、胆道结石、腹腔感染、术后吗啡镇痛以及静脉使用脂肪乳均可增加术后淀粉酶升高的风险(P<0.05).2例患者发展为急性重症胰腺炎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余患者保守治疗痊愈,无胰腺炎复发.结论术中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是诱发术后急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提高术后急性胰腺炎围手术期高危因素的认识,及早检验血、尿、腹水淀粉酶及进步干预是防治术后重症胰腺炎发生的关键.

  • 标签: 结直肠癌 术后急性胰腺炎 病因 诊治
  • 简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在2007年、2008年、2011年成功主办了四期神经肿瘤化疗培训班,经过短期培训学习,学员们对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化疗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返回工作单位后在脑肿瘤化疗临床实践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 标签: 2012年 "脑肿瘤化疗及分子靶向治疗学习班" 癌症 临床 治疗
  • 简介:背景与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脑转移预后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厄洛替尼是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晚期NSCLC患者,可延长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及总生存期,经选择患者获益更为明显。目前厄洛替尼也逐渐用于NSCLC脑转移的治疗。本文通过分析厄洛替尼治疗NSCLC脑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探讨NSCLC脑转移的靶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6年至2011年间收治的53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mg/d直至疾病进展、死亡或不良反应不可耐受,每2~3月评估疗效。结果:53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厄洛替尼对脑转移灶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5.8%和81.1%,其中完全缓解(completeresponse,CR)3例,部分缓解(partialresponse,PR)16例,稳定(stabledisease,SD)24例。全身病灶的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35.8%和64.2%,其中CR1例,PR18例,SD15例。脑转移灶的中位进展时间为7.3个月,全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及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5.6个月和15.9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7.7%和11.3%。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S评分及EGFR状态为影响生存的因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和腹泻,发生率分别为75.5%和37.7%。结论:厄洛替尼对NSCLC脑转移有定疗效,且毒性可以耐受。

  • 标签: 脑肿瘤 继发性 非小细胞肺癌 厄洛替尼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机械肠梗阻的病因、手术时机的选择及防治体会.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2年3月在我科行直肠癌Dixon术的患者458例,其中18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出现机械肠梗阻,经过积极保守治疗并影像学检查,其中13例接受了手术治疗.结果18例术后早期机械肠梗阻患者,CT检查发现扩张肠管坠入盆腔12例(66.7%).13例患者再手术,手术探查明确梗阻原因,盆底腹膜裂孔疝3例,小肠坠入盆底并粘连成角9例,小肠间单业粘连1例.手术方式包括内疝复位、重新关闭腹膜裂隙3例;盆底粘连松解9例,其中1例行坏死肠管切除,1例行小肠短路手术;小肠单班粘连松解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腹腔内与切口感染各1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直肠癌Dixon术后早期机械肠梗阻的主要病因为小肠坠入盆底并粘连成角、盆底腹膜裂孔疝、腹腔单纯肠粘连,再手术时机选择极为重要,预防主要以关闭盆底腹膜以及避免肠管坠入盆底为主.

  • 标签: 直肠癌 DIXON手术 粘连性肠梗阻 外科治疗
  • 简介:由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损伤专业委员会腰椎研究学组(CSSLS)、国际腰椎研究学会(ISSLS)、《中华外科杂志》和《中国脊柱脊髓杂志》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骨外科学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承办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暨第三届首都骨科高峰论坛,将于2012年6月15—17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 标签: 中国康复医学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外科学术 腰椎 国际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