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5 个结果
  • 简介:有些,选择了就不说后悔,即使荆棘满布、风雨相随。有些事,决定了就要坚持,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意冷心灰。

  • 标签: 诗歌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诗集
  • 简介:随着光敏剂及激光发生系统的发展,动力疗法在各期食管癌治疗上成为一种新的有效手段。目前已应用于临床并取得较好疗效。本文回顾了光敏剂及激光发生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目前最新关于PDT的作用机制,并对国内外应用PDT治疗各期食管癌取得的疗效及应用前景进行总结。

  • 标签: 食管癌 光动力治疗 疗效 免疫效应
  • 简介:背景与目的:小脑前上部肿瘤位置深在且后颅窝空间狭小,如何有效显露病变部位及保护病变周围重要结构是手术的难点,本文探讨Poppen入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采用Poppen入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术后全部病例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脑神经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Poppen入切除小脑前上部肿瘤是安全可行的,该入手术具有损伤小,术野开阔,肿瘤全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 标签: Poppen手术入路 小脑前上部肿瘤
  • 简介:目的观察并比较中间入与外侧入在右半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mesocolicexcision,CME)的手术质量及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治手术均按照CME的原则进行.按照手术入的差异分为中间入组(36例)和外侧入组(3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标本切除质量及临床效果.结果中间入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长度与外侧入组相似(P>0.05).两组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术后进食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间入组患者手术可获取更多的淋巴结(17.83枚vs.15.82枚,P<0.05)、切除平面分级优的比例更高(91.7%vs67.6%,P<0.05)、术后平均每天引流量更少(265.00mlvs.310.00ml,P<0.05).两组患者术后无1例死亡.中间入组与外侧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因术后并发症行二次手术.结论中间入更符合CME原则指导下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能获得较佳的手术解剖平面,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中间入路 全结肠系膜切除术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 简介:赵世,出生于1958年,归国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现任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哈尔滨医科大学脑科学研究所所长、黑龙江省高校神经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负责人、黑龙江省神经外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中国抗癌协会神经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创伤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神经创伤与修复分会副主任委员、

  • 标签: 赵世光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神经外科主任
  • 简介:非编码RNA(longnoncoding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nt且不能编码的蛋白质,但具有生物学功能的RNA分子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研究发现lncRNA与头颈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细胞周期改变、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且可以改变肿瘤对放疗及化疗敏感性,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头颈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本文就lncRNA在头颈肿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头颈肿瘤 长链非编码RNA 基因调控 综述
  • 简介:岩斜区由于解剖位置深,周围结构复杂,一直被认为是手术禁区。本文探讨乙状窦前入显微手术切除岩斜区肿瘤术中颞骨的处理技巧。方法:总结4例头颅标本关于颞骨岩部的应用解剖,23例岩骨斜坡区肿瘤的临床表现,显微手术技巧及术后处理。结果:岩大神经是磨除颞骨岩部的重要标志,肿瘤全切16例(69.2%),无死亡,脑脊液漏2例。结论:以岩大神经为标志磨除颞骨岩部为安全手术提供了保证,适用于骑跨中后颅凹的岩斜区肿瘤。

  • 标签: 颞骨岩部 岩大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超过200nt的有原始或是剪切转录本功能而不能编码蛋白质的RNA,它们并不匹配小分子RNA和结构RNA的已有概念。近年的研究表明,LncRNA的异常表达与多种泌尿系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关联。事实上,从许多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中发现,泌尿系肿瘤的恶性表型由LncRNA控制,使其有希望成为未来泌尿系肿瘤的新型标志物和治疗靶点。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了LncRNA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性,但目前还没有其与泌尿系肿瘤转移相关的系统评价,本文就LncRNA在泌尿系肿瘤转移中的研究作一综述。

  • 标签: 长链非编码RNA 泌尿系肿瘤转移 前列腺癌 膀胱癌 肾癌
  • 简介:结直肠癌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化疗是其常规治疗手段之一,肿瘤化疗耐药是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长非编码RNA(lncRNA)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在肿瘤增殖、凋亡、耐药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研究lncRNA与结直肠癌耐药的关系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就lncRNA在结直肠癌耐药机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直肠癌 长链非编码RNA 耐药
  • 简介:本刊记者就“肿瘤治疗中的循证医学误区”这一主题专访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名誉院长、著名肿瘤专家徐炜教授。徐教授提出医生不是机器,患者也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医生不能被循证医学完全束缚住而失去了主观判断的能力。只要为了患者好,只要有一线希望,医生就应该去争取,并且要敢于为患者冒一定的风险。以下内容根据对徐炜教授的访谈记录整理。

  • 标签: 循证医学 肿瘤医院 徐光炜 治疗 北京大学 肿瘤专家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巨、大腺瘤是否采用经蝶手术尚有不同看法,本文总结垂体瘤手术经验,探讨经蝶入显微切除垂体巨、大型腺瘤的理论依据、策略与技巧。方法:回顾性总结中山大学第一、第三医院收治垂体瘤的临床资料,对300例开颅术和1110例经蝶手术疗效(分三个阶段)进行对比,重点讨论经蝶手术的策略和技巧。结果:经蝶切除垂体巨、大型腺瘤全切除率高,合并症少,生活质量好。结论:经蝶显微切除垂体大、巨大型腺瘤仍是最安全有效的首次和再次手术的首选方法。

  • 标签: 垂体腺瘤 经蝶入路 显微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治疗上胸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13年6月,我科采用经前方胸骨柄开窗入治疗25例上胸椎结核,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21-60岁,平均46岁。病变累及C7~T1椎体1例,T(1-2)椎体5例,T(2-3)椎体8例,T(3-4)椎体9例,T(4-5)椎体2例。根据Frankel分级,A级0例,B级2例,C级5例,D级10例和E级8例。分析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Cobb’s角、血沉(erythrocytesedimentation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及Frankel分级情况;评估植骨融合及手术并发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8.6±21.6)min,出血量(573.6±149.2)ml。24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9.5±10.5)个月。术前上胸椎Cobb’s角平均(19.1±6.5)°,术后3个月矫正至(14.1±3.6)°,末次随访为(14.2±3.7)°,术后3个月上胸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末次随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ESR平均(56.4±16.0)mm/h,术后3个月下降至(18.4±8.2)mm/h,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全部恢复至(9.6±3.4)mm/h,与术前和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有神经功能损害的17例,末次随访中都有明显恢复,B级2例恢复至D级1例、E级1例,C级5例恢复至D级1例、E级4例,D级10例全部恢复至E级。术后6~9个月复查示椎体间植骨融合良好,无结核复发。术后出现声音嘶哑2例,胸骨柄骨折未愈合伴有右上肢用力出现胸锁关节疼痛1例。结论经前路胸骨柄开窗入可以显露上胸椎病灶,完成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及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可选择的手术方法。

  • 标签: 结核 脊柱 胸椎 外科手术 胸骨柄
  • 简介:背景与目的:垂体腺瘤手术分为经蝶和经颅入两种,常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这与肿瘤的全切除程度和术后疗效密切相关。本研究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及双额底入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适应证、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垂体腺瘤手术患者,其中经单鼻孔-蝶窦手术30例。经双侧额底入手术17例,分析手术经过、治疗效果和随访情况。结果:肿瘤总体全切率89-36%(43/47),其中经单鼻孔-蝶窦入组86.67%(26/30),经双额底人组94.12%(16/17)。肿瘤未获全切者术后辅以放射治疗。随访6,24个月。4例患者肿瘤复发.接受经双额底入手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手术治疗垂体腺瘤创伤小、恢复快,适用于肿瘤大部分位于鞍内或向蝶窦生长的患者。经双额底入肿瘤全切率高.便于保护垂体柄,适用于肿瘤主要向鞍上及鞍旁生长的大型或巨大型肿瘤.

  • 标签: 脑肿瘤 垂体腺瘤 手术入路 经蝶手术
  • 简介: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自1903年第一次运用于临床治疗至今,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法并为骨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它所具有的卓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使之成为肿瘤研究及治疗领域的热点。本文对PDT在骨与软组织肿瘤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临床治疗 光动力疗法 骨肿瘤 骨与软组织肿瘤 临床疗效 临床研究
  • 简介:背景与目的:神经导航引导下显微手术和动力疗法均是治疗脑胶质瘤的新技术.本文探讨此二种方法有机结合治疗脑胶质瘤的效果。方法:在12例脑胶质瘤手术中,先应用GE350磁导航系统引导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再应用波长为630nm半导体激光器直接照射肿瘤残腔(200J/cm^2),在照前3小时静脉滴注血卟啉单甲醚5mg/kg。结果:术后近期效果满意,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并发症。1例于术后2个月出现脑水肿,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无治疗相关死亡。结论:神经导航引导下显微手术和动力疗法有机结合治疗脑胶质瘤是可行的。

  • 标签: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光动力疗法 脑胶质瘤
  • 简介:经唇下鼻蝶窦入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已是一个成熟的术式,近年来经单鼻孔入也已被越来越多的外科医生应用并不断加以改进,特别是内镜技术的应用,使得经单鼻孔蝶窦人切除垂体瘤手术日趋简化完善。本文报道我们与耳鼻喉科医师密切配合,采用鼻内镜辅助下经单鼻孔入垂体瘤显微手术切除的初步体会。在鼻内镜辅助下,经单侧鼻腔,严格中线入打开蝶窦前壁,暴露鞍底。然后在神经显微镜下行垂体瘤切除,最后鼻内镜下鞍底重建。结果21例患者中16例一次手术全切除,3例次全切除,1例巨大GH型腺瘤大部切除,后经改良翼点入二次手术切除,1例巨大PRL型腺瘤分2次经蝶肿瘤切除,术后

  • 标签: 垂体瘤手术 手术切除 单鼻孔 鼻窦镜 鼻内镜下 改良翼点入路
  • 简介:背景与目的:鞍结节脑膜瘤手术是神经外科中有挑战性的难题。本研究探讨眶上匙孔入在切除小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手术技巧及其适应证。方法:回顾分析瑞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眶上匙孔入治疗的21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1例患者出院时均恢复良好,肿瘤全切除20例(93.3%),术后视力改善者19例(86.7%),没有与手术入相关的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对于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大多数小于3cm的鞍结节脑膜瘤可以通过眶上匙孔入切除;尽管开颅骨孔小,但可提供足够的空间进行颅内操作切除肿瘤,并保护脑和其他重要结构;手术全切除率高,并发症少,手术效果良好。

  • 标签: 鞍结节 脑膜瘤 匙孔入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听神经瘤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有几种不同的手术入,但枕下乙状窦后入应用最为广泛。本研究探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治疗听神经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听神经瘤患者临床资料.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行显微手术切除,术中显露横窦和乙状窦,放出枕大池脑脊液.再行显微镜下分离及切除肿瘤.分析显微手术过程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无1例患者死亡,肿瘤总体全切率90.0%(27/30),次全切除3例.面神经解剖保留率为93.33%,面神经功能保留率为66.7%。结论:掌握桥小脑角区的解剖学特征、显微手术技巧以及电生理监测在听神经瘤切除和颅神经功能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听神经瘤 乙状窦后入路 面神经 显微手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微创手术是当代神经外科的基本理念,本研究应用锁孔入的理念,设计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入,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0具10%甲醛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模拟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手术入:体位呈侧卧位,头向对侧旋转95°~105°,取自星点上方0.5cm,垂直于横窦的纵向下行5cm直线形切口,于星点上方钻孔,铣刀取下直径约2.5cm的骨瓣,骨窗位于横窦乙状窦交界处。切开硬膜,手术显微镜下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结果:向后侧牵拉小脑的天幕面,沿小脑半球前外侧缘逐渐深入,暴露岩上静脉、Meckel腔。小脑上动脉的外侧中脑段通常走行于三叉神经根内侧,从腹内侧方压迫三叉神经根部。滑车神经走行在中切迹及中后切迹交界处,包裹在环池内的蛛网膜套袖内,易于辨认。结论:幕下小脑上远外侧锁孔入具有解剖学的可行性。应用直径约2.5cm骨窗,可达到对岩上静脉、三叉神经根、Meckel腔、中脑外侧结构的清晰显露。该入可作为中脑外侧区域病变手术治疗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幕下小脑上远外侧入路 锁孔入路 中脑 显微解剖
  • 简介:背景与目的:单鼻孔经蝶入垂体腺癌切除术已较为成熟,本文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单鼻孔经蝶入垂体腺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方法:在46例垂体腺瘤患者中,应用导航系统辅助手术,术前对患者行核磁共振连续薄层扫描,将影像信息导入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解剖学三维重建,术中对肿瘤及周围重要结构实时定位,判断肿瘤的切除范围。结果:本组23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38例,次全切除8例。术后30例内分泌学指标恢复正常,32例头痛好转,20例视力好转,16例出现一过性尿崩症,均无出血、视力、视野障碍、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手术中定位准确,可以实时准确的指示术区的有关解剖结构.并引导手术操作,有效地减少了创伤,提高了手术疗效。

  • 标签: 神经导航 鞍区肿瘤 显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