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肘关节恐怖三联征(terribletriadofelbow)是指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突和桡骨小头骨折,其病理特征还包括侧副韧带及周围软组织的严重损伤。伤后肘关节稳定结构严重破坏,易引起关节不稳定、关节僵硬及关节炎等并发症,预后较差,故得名。目前,国内外广泛应用Pugh等[1-2]提出的肘关节恐怖三联征手术治疗原则,即由内向外依此处理尺骨冠突、

  • 标签: 肘关节 桡骨骨折 尺骨骨折 内侧副韧带 肘关节脱位
  • 简介:人体的肝回韧带是胚胎时期左侧脐静脉的残留组织、呈条索状结构.肝圆韧带连于脐和门静脉左支之间,可分为腹膜内位段和腹膜外位段面部分,按其行程可分为腱膜下段、游离段、裂隙段和脐门连接四段[1].肝外段和肝内段分别长约(14.51±3.44)cm和(5.75±0.99)cm[2].

  • 标签: 临床应用 圆韧带 应用进展
  • 简介:患者女,75岁,咳嗽、咳痰5年,加重伴气喘憋气、发热10天入院.近5年,每年出现咳嗽、咳痰,持续约3个月,本次发作一直有发热、气喘憋气.查体:T39℃,双肺满布哮鸣音,双肺底闻及散在水泡音.实验室检查:WBC19.5×10~9/L,N0.903,L0.097.X线胸片示:右肺门影增大,肺门角消失,右肺门外侧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图1).门诊以“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入院.CT检查:右肺中叶内侧段支气管腔内一1.6cm×1.0cm大小的类圆形肿块影,边界清楚,密度均匀,相应支气管腔变窄,远端见片状密度增高影,内有支气管征(图2),向内与纵隔胸粘连,远外侧与胸壁胸膜粘连,CT诊断为右肺中叶内侧段支气管良性肿瘤并阻塞性肺炎.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病理诊断为支气管平滑肌瘤.

  • 标签: 支气管平滑肌瘤 肺叶 瘤组织 影像学 诊断 右肺
  • 简介: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我国人口超过13亿,60岁以上老人达1.3亿,根据推算,60岁以上老年人中有症状的膝关节骨关节炎人数已达1500万[1]。目前公认股关节炎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组成部分之一,Sarda等[2]报道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中,67%患者表现为单纯性股关节炎。目前在发达国家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br〉疗费用已高达国民生产总值的1.0%~2.5%[3]。低位髌骨是引起髌骨运动轨迹异常而导致股关节炎的常见原因,探索低位髌骨引起股关节炎的病理机制,对预防和治疗股关节炎及减轻医疗费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髌股关节 髌骨 髌骨脱位 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损伤机制,报告采用带线锚钉损伤韧带/肌腱-关节囊结构一期修复、早期保护性功能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5例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患者的病史资料。男11例,女4例,平均34(18-72)岁。病因:助动车事故12例,坠落伤2例,摔倒1例;术中采用带线锚钉行损伤韧带/肌腱-关节囊一期解剖修复,记录术中韧带、关节囊和肌腱损伤类别,明确软组织损伤与肘关节损伤体位、所受暴力的对应关系。术后支具保护下肘关节渐进性功能康复训练,定期门诊随访。结果内侧韧带和前内侧关节囊撕脱损伤100%,屈肌肌腱60%、肱二头肌腱30%。肘关节损伤体位处于旋后伸直外展位;末次随访15例平均肘关节Mayo功能评分为93.2,尺神经损伤5例,异位骨化1例。结论肘关节伸直、旋后位受到轴向、过伸和外翻应力可能是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的损伤机制;后内侧不稳简单型肘关节脱位主要累及前内侧稳定结构,早期带线锚钉修复满意疗效。

  • 标签: 肘关节 韧带 关节 腱损伤 创伤和损伤 软组织损伤 肘关节脱位
  • 简介:目的探索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缺陷对单髁置换(unicondylarkneearthroplasty,UKA)术后假体生存率的影响,探究ACL缺陷是否为UKA的禁忌证。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UKA的患者进行1~3年(平均2年)的随访,以术前MRI或术中ACL是否存在缺陷将患者分为ACL缺陷组和对照组。随访后,比较两组之间翻修率和翻修原因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CL缺陷组UKA术后2年翻修率为6.25%,对照组为6.63%,用χ~2检验对两组翻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翻修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翻修原因无差异,均为术后持续性疼痛、外侧间室骨性关节炎进展。结论对于术前MRI或术中发现ACL存在缺陷的患者,若膝关节不存在前后方向不稳定,ACL缺陷不应作为固定平台UKA的禁忌证。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单髁置换
  • 简介:临床资料患者杨某,男性,36岁,农民,云南曲靖人,因上腹部胀痛一周于2007年9月入院.肝功能:GOT74U/L,GPT157U/L,GGT64U/L,TB35.0μmol/L,DB14.0μmol/L,腹主动脉MRA未见异常.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肝十二指肠间隙可见一软组织块影,其内可见脂肪密度影,边缘可见小点状高密度影,邻近肝组织受压变形,增强后软组织块影未见明显强化,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未见明显肿大(图1).考虑为:①错构瘤;②畸胎瘤.

  • 标签: 十二指肠韧带 畸胎瘤例 肝十二指肠
  • 简介: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是目前常见的膝关节运动损伤,ACL损伤患者往往还有其它伴随损伤,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半月板损伤。如对合并半月板损伤术前评估及准备不足,认识及处理不当,势必会影响ACL重建的效果及患者的功能恢复。了解ACL与半月板的损伤相关性,一方面可指导选择较好的手术时机,减少半月板损伤等伴随损伤的发生,另一方面,对术前良好评估合并损伤的情况及制订手术方案非常重要。为提高临床医生对该合并损伤的重视,现就ACL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相关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半月板 胫骨 前交叉韧带 膝关节 创伤和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我科共收治24例合并颈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40~68岁,平均52岁,术前均行颈椎X线片、CT及MRI检查证实患有2~3个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同时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全部患者均行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突出的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分析比较术前术后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2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22个月.术前神经功能JOA评分4~13分,平均7.5分,术后JOA评分10~16分,平均13.6分,神经功能改善率32%~81%,平均65.6%,其中疗效优7例,良12例,一般5例,无疗效差者,优良率79.1%.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常合并邻近椎间盘突出,应早期进行手术干预以避免脊髓功能出现急剧恶化;前路颈椎次全切重建联合邻近椎间盘摘除Cage融合内固定术减压彻底,并发症少,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椎间盘突出 减压术 前路
  • 简介:背景与目的: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手术全切难度大,并发症较多,是颅底外科的难题之。本研究探讨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显微外科手术中血管和神经的保护,进一步减少并发症.以提高肿瘤切除率。方法:采用经翼点入路对35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切除.观察疗效和并发症,对与手术相关的血管和神经保护方法进行总结。结果:本组SimpsonⅠ级切除22例(62.9%),SimpsonⅡ级切除9例(25.7%),SimpsonⅢ级切除4例(11-4%),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或视野缺损的22例中,术后明显好转16例,术后轻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经积极治疗出院时恢复良好。结论:准确全面的术前评估,术中对视神经、海绵窦及其内神经、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的保护.是提高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全切率、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恢复和减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关键技术.

  • 标签: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 显微神经外科手术 血管 神经 保护
  • 简介:目的总结胫骨高位截骨植骨内固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效果。方法对14例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的患者行关节镜下清理,处理关节内病变。取自体薄肌、半腱肌肌腱,经编织处理后以ACL瞄准器于胫骨结节旁内侧皮质f位于截骨线下方,距截骨线不小于1cm)钻骨道,常规方法重建ACL,股骨端以钮扣钛板固定,胫骨端以可吸收钉固定。同时于胫骨结节上缘截骨,指向近端胫腓关节上部,矢状面平行于关节面的后倾,外侧骨皮质不完全截断,行胫骨高位截骨,填充同种异体骨后以胫骨近端锁定解剖型钛板固定,矫正膝内翻。结果术后经6~28个月的随访,患者截骨端均于术后3个月内愈合,关节疼痛明显减轻,活动度满意,无关节不稳症状。HSS评分:术前(50.25±4.82)分,术后(80.12±3.41)分;Lysholm评分:术前(47.07±5.25)分,术后(78.08±2.5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植骨内固定+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有效治疗膝内翻骨关节炎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韧带 关节 膝内翻 关节镜 膝关节
  • 简介:目的探讨腹壁外软组织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fibromatoses,DTF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方法通过光镜、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1例腹壁外DTFT,并复习相关文献,讨论其命名、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等。结果DTFT有以下形态学特点:肿瘤由增生的长梭形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常排列成连续的束状结构;梭形细胞核小,深或浅染,核无异型性,淡染者有小核仁;肿瘤界限不清,浸润周围软组织,本例累及肋骨。免疫表型:vimentin(+),灶状SMA,actin—pan,Survivin,bcl-2(+);特染:magson三色呈绿色。结论腹壁外DTFT与腹壁者类似,是一种以长梭形肌纤维母细胞增生为主要特征的局部侵袭中间性肿瘤,主要与分化好的纤维肉瘤、结节性筋膜炎等疾病鉴别。

  • 标签: 纤维性肿瘤 纤维瘤病 韧带样瘤
  • 简介:硬脊膜破裂(incidentaldurotomy,ID)在脊柱外科的整体发生率为1%-17%。颈椎手术硬脊膜破裂的整体发生率为0.5%-3%,其中颈椎前路减压手术引起硬脊膜破裂和脑脊液漏的发生率为0.5%-3%,对于有后纵韧带骨化的病例,发生率明显增高,为4.3%-32%。与后路手术相比,前路手术可能出现的创伤性操作会增加,

  • 标签: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外科手术 脑脊液漏 危险因素 诊断
  • 简介: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ACL断裂是常见而严重的运动性损伤,随着关节镜手术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关节镜下ACL重建已成为治疗ACL断裂重要的手术方式并被广大患者接受。相比较同种异体肌腱及人工韧带,自体肌腱因其取材方便,无排异反应及交叉感染,移植物与骨隧道愈合及移植物塑形改建时间短,费用低等优点而最常在临床中作为ACL移植物应用。目前,我国开展ACL重建手术的时间尚短,手术量相比国外仍然较少,对ACL重建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尚不深入,ACL重建术后并发症的报道并不罕见。现就关节镜下自体肌腱移植重建ACL术后并发症综述如下。

  • 标签: 关节镜 前交叉韧带重建 移植 自体 手术后并发症 膝关节
  • 简介:目的评估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器对内侧膝骨关节炎患者活动、疼痛、膝关节功能、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36例骨关节炎患者。按平均、计算机随机、双盲方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A组以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器加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美洛昔康联合治疗,B组单用安陆德免荷一号矫形器治疗,C组单用美洛昔康治疗,每组12例。从入组起,每3周门诊随访,通过Lysholm膝关节评分表、KOOS评分表、SF-12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过去24hVAS疼痛评分表以及Tegner活动积分表对患者进行评估,总疗程为12周。结果(1)治疗后12周,A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64±4.74,KOOS评分症状:73.17±8.29、疼痛:70.33±5.96、日常生活:77.08±4.32、体育及娱乐:81.67±5.77、生活质量:80.58±5.76,SF-12生活质量评分:19.08±1.88,过去24hVAS疼痛评分1.25±0.754,Tegner活动积分:7.45±1.08,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85.33±4.68,KOOS评分症状:71.33±10.63、疼痛:68.83±5.01、日常生活:75.92±5.18、体育及娱乐:80.00±7.07、生活质量:78.17±6.63,SF-12生活质量评分:18.83±2.52,过去24hVAS疼痛评分1.4±0.809,Tegner活动积分7.55±1.3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Lysholm膝关节评分:76.17±5.557,KOOS评分症状:60.92±7.75、疼痛:57.67±8.69、日常生活:68.17±4.61、体育及娱乐:70.00±8.53、生活质量:69.33±8.24,SF-12生活质量评分:14.18±1.81,过去24hVAS疼痛评分2.2±0.669,Tegner活动积分:4.36±0.91,各项评分较开始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评分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较C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整体趋势而言:C组患者症状好转快,最终疗效不如A、B组。B组

  • 标签: 骨关节炎 矫正装置 临床方案 队列研究 前瞻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带襻钢板结合自体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我院采用带襻钢板结合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12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1-49岁,平均32岁。12例均为直接暴力致伤。RockwoodIII型7例,IV型4例,V型1例。左侧7例,右侧5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2-17个月,平均7个月。对上述12例进行回顾性随访研究,采用VAS疼痛评分和Constant-Murley评分评估肩关节的疼痛及功能。肩关节在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外旋、内旋的活动度亦被观察记录,并与健侧进行比较。结果12例均获随访,平均12(6-18)个月。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肩锁关节脱位均获得纠正,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再脱位。术后6个月肩关节Constant-Murley评分:(89.4±5.8)分,较术前(52.3±10.3)分,显著改善(P=0.003),VAS疼痛评分(0.4±0.2)分,较术前(2.4±0.6)分,显著降低(P〈0.001)。随访终末时,患侧肩关节各方向的活动度与健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襻钢板结合肌腱移植重建喙锁韧带,既提供了与原韧带相似的生物活性,又符合肩锁关节的生物力学,同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是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理想方法。

  • 标签: 肩锁关节 关节脱位 韧带 喙锁韧带
  • 简介:目的①探讨Treitz韧带结构破坏在结肠癌患者术后上消化道梗阻发生中的影响;②探讨重建Treitz韧带在预防左半结肠切除术后上消化道梗阻中的作用。方法108名左半结肠癌患者被随机分配到不重建Treitz韧带组和重建Treitz韧带组。其中不重建Treitz韧带组按左半结肠切除术的常规做法,Treitz韧带被破坏后不予重建(按传统观念无要求重建);对于重建Treitz韧带组的患者,在Treitz韧带被破坏后予以缝吊重建Treitz韧带,其余做法两组相同。对比两组的术后上消化道梗阻发生率。结果不重建Treitz韧带组54例患者术后2周内有10例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梗阻发生率为18.52%;重建Treitz韧带组54例患者术后2周内有1例出现上消化道梗阻,梗阻发生率为1.85%,P=0.008(P<0.05)比不重建Treitz韧带组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重建Treitz韧带减少左半结肠切除术后上消化道梗阻的发生。

  • 标签: Treits韧带 重建 左半结肠切除 肠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