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MEAD(MIT,VP16,Ara-C,DXM)方案治疗复发及难治性非霍金淋巴瘤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20例复发难治性非霍金淋巴瘤患者行MEAD方案化疗二周期,MIT5mg/m2/d,ivgtt,d1-2;Ara-C60mg/m2/d,ivgtt,d1-5;VP1680mg/m2/d,ivgtt,d1-5;DXM10mg,im,d1-5.每4周重复.结果:CR5例,PR9例,SD4例,PD2例,有效率(CR+PR)70%,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Ⅲ度以上白细胞减少40%,血小板减少15%.经G-CSF或GM-CSF支持后恢复正常.结论:MEA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金淋巴瘤疗效肯定,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 标签: MEAD方案 治疗 非霍奇金淋巴瘤 毒副反应 诊断
  • 简介:黑龙江省名中医松江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结肠癌,常从病机出发,认为发病根本原因是正气亏虚、阴阳失调,主要病理因素是痰、湿、瘀、毒、虚,强调“肝”及地域饮食因素的影响。治疗从证候要素角度出发,以恢复阴阳平衡为治疗目标,运用复法大方,兼顾全局,使中医药治疗贯穿从“防”到“治”的各个阶段,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结肠癌的特点和优势,笔者随师侍诊,对师诊治该病的要点在本文中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结肠癌 中医药 经验
  • 简介:承基,男,1923年出生,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原中央大学医学院本科。原任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第二军医大学教授。曾任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医学会副会长,江苏省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南京市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现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会常务委

  • 标签: 神经外科学 医学院 主任委员 科主任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中华医学会
  • 简介:目的:对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金淋巴瘤(NHL)引发急腹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金淋巴瘤引发急腹症的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均为经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的胃肠道非霍金淋巴瘤,其中肠梗阻2例,肠套叠3例(其中回结型2例,节结型1例);病理免疫类型:5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金氏淋巴瘤。5例均急诊行手术治疗,1例术中死亡,术后辅以联合化疗,方案为COP或CHOP。4例可随访,随访率80%。结论:小儿胃肠道非霍金淋巴瘤以B细胞性最多见,本病术前诊断率较低,往往以急腹症就诊。完整手术切除是NHL的治疗关键,术后辅以化(放)疗及综合性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生存期。

  • 标签: 淋巴瘤 急腹症 胃肠道 小儿
  • 简介:目的:研究化疗有效的非霍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病理特征,探讨其预后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经初治或经复治获得完全缓解的NHL的临床病理特点、化疗方式以及随访结果。结果:(1)112例NHL中,B系占76.8%(86/112),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最常见,占40.2%(45/112);NK/T系占23.2%(26/112),以非特殊性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PTCL)最常见,占12.5%(14/112)。(2)复治病例获得完全缓解时平均化疗周期数为9个,显著多于初治病例(平均化疗周期数为4个)(P〈0.05)。(3)套细胞性淋巴瘤(MCL)和B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B-LBL)复治例数比例分别为57.1%(4/7)和66.7%(2/3),获得CR时化疗周期数均为12个,显著多于其他组织类型(P〈0.05)。(4)本组112例患者均随访3年以上,其中82例随访5年以上,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0.0%(56/112)和35.4%(29/82)。生存率主要与年龄、B症状、临床分期、LDH水平以及复发情况有关(P〈0.05),而与性别和发生部位无关(P〉0.05)。结论:NHL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应根据患者各自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组织学类型综合考虑治疗计划,制定适宜的化疗方案。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病理 预后
  • 简介:病案摘要患者男,47岁.2002年8月因头疼、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半月就诊,头颅CT提示左侧颞部占位性病变.随即入院行开颅病灶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非霍金氏恶性淋巴瘤、大B细胞型.术后行全脑放DT:40Gy/20次.因出现硬脑膜外积液而对症治疗.2002年12月出现右侧睾丸肿大,不伴有疼痛、发热及其他不适,穿刺细胞学提示非霍金氏淋巴瘤,而转入肿瘤科.行CHOP方案化疗6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时睾丸肿块消退,现没有发现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和器官受侵,患者生活工作正常.

  • 标签: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 颅内肿瘤 睾丸 放射治疗 化疗
  • 简介:非霍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NHL)在一线治疗失败后,常需应用解救方案治疗以期取得再次缓解,异环磷酰胺(IFO)为主联合化疗方案为有效方案之一.我科自1992年9月~2000年5月采用IFO为主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的非霍金淋巴瘤患者27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异环磷酰胺 药物疗法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p73基因异常甲基化在非霍金淋巴瘤(non—Hodgkin’slymphomas,NHL)中的分布,去甲基化p73基因的再表达。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olymerasechainreaction,MSP)方法检测22例非霍金淋巴瘤p73基因CpG岛甲基化状态。使用反转录PCR(Reversetranso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方法检测CdR药物作用前后P73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非霍金淋巴瘤p73基因甲基化的发生率为27.3%(6/22),高度恶性比低度恶性更易发生甲基化,其发生率分别为42.8%和0%,5-杂氮-2’.脱氧胞嘧啶(5-aza-2’-deoxycytidine,CdR)在4.0~8.0μmol/L时可诱导非霍金淋巴瘤细胞p73去甲基化。结论p73基因甲基化可能是非霍金淋巴瘤发病的原因之一,去甲基化治疗是可行的。

  • 标签: P73基因 甲基化 去甲基化 MSP RT-PCR
  • 简介:目的:运用Meta分析来评价Ki67高表达与非霍金淋巴瘤部分亚型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CentralRegisterofControlledTrials(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关于Ki67高表达与非霍金淋巴瘤如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NK/T细胞淋巴瘤患者某些特定的临床病理参数关系的临床研究,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6年5月。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5.2软件。结果:按照分组研究结果显示,DLBCL患者随着Ki67表达增高,肿瘤的AnnArbor分期越高;对于NK/T细胞淋巴瘤患者,Ki67高表达可显著影响患者的AnnArbor分期、LDH的血清水平以及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由于纳入研究数量限制,还不能得出Ki67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疗效及肿瘤细胞来源的正相关性。结论:Ki67高表达的非霍金淋巴瘤患者,细胞的恶性程度更高,生存状态差,预后不良。

  • 标签: KI67 非霍奇金淋巴瘤 META分析
  • 简介:端祺教授现任《癌症康复》杂志副主编,中国抗癌协会副秘书长、康复部主任,北京癌症康复与姑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近十余年主要从事肿瘤的综合治疗,尤其是肿瘤的姑息治疗。

  • 标签: 大肠癌 早期 预防 息肉 癌症康复 中国抗癌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