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姥爷得了晚期癌症,医生宣告无回天之力.霎时间,阴云笼罩着原本温馨幸福的家庭.妈妈常一个人偷偷流眼泪,以往热闹的大家庭,只听见进进出出的脚步声,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声.

  • 标签: 癌症 生活 家庭 亲情
  • 简介:随着外科手术微创化时代的发展,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逐渐走向成熟。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在YESS(yeung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基础之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所谓YESS技术,即美籍华人Yeung[1]于20世纪90年代研制了脊柱内镜YESS系统,并应用该系统采用后外侧入路经皮经Kambin三角进入椎间盘行髓核摘除减压的技术。Hoogland等[2]又在YESS技术基础上进行扩展改进,提出了TESSY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spinesystem)技术,借助内镜直视下直接到达椎管内突出的髓核,

  • 标签: 外科手术 微创性 内窥镜 颈椎 腰椎 椎间盘移位 椎管狭窄
  • 简介:1病例报告男性,56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伴间歇性黑便5mo就诊。查体:贫血貌,腹平软,中上腹轻度压痛,全腹未触及明显包块,余未见明显阳性体症。胃镜检查提示胃窦小弯侧见一隆起灶,可见也个小溃疡。行上消化道钡餐检查于胃窦小弯侧可见一圆形充盈缺损,约5.0cm×3.5cm大小,黏膜较稀疏,拟诊胃癌收治,行胃大部切除。病理巨检:胃大部切除标本,

  • 标签: 胃类癌 病例报告
  • 简介: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俗称"运动衣,Jersey"损伤,常伴有肌腱止点处的撕脱骨折,是一种少见的损伤。国外报道较多,国内也偶见报道[1-2]。Leddy等[3]早在1977年就根据损伤后肌腱所在的位置,将此种损伤分为3种类型,I型:撕脱的肌腱回缩到手掌部,肌腱长短腱纽均断裂。II型:肌腱回缩到近端指间关节,短腱纽断裂,长腱纽完整,肌腱断端常带有小片撕脱骨折。III型:屈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骨折片较大,常累及关节面,短腱纽完整,骨折片移位到远端指间关节。1981年,Smith[4]对此分型做了新的补充,也就是IV型,即:肌腱止点处撕脱骨折,同时肌腱又从骨折片上撕脱,并向近端回缩。2001年,Al-Qattan[5]报道了4例不同于前几型的损伤,即:屈指深肌腱止点撕脱骨折同时合并末节基底的骨折,他称之为V型损伤,并根据撕脱骨折是否涉及关节面,分为Va和Vb不同类型。2002年,潘勇卫等[1]报道的14例屈指深肌腱撕脱性损伤中有4例是此种类型的损伤。2012年10月29日,我们收治2例非运动性损伤的V型屈指深肌腱撕脱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

  • 标签: 指深屈肌腱撕脱性损伤 近端指间关节 撕脱骨折 运动性损伤 骨折片 指屈肌腱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盖氏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治疗的11例盖氏骨折,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8岁5个月至14岁,平均12岁。左侧8例,右侧3例,均为摔倒引起。根据Letts分型:A型4例,B型3例,C型1例,D型3例。尺骨远端骨骺损伤行克氏针固定,桡骨骨折行克氏针固定或接骨板固定。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肌腱损伤、尺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ikic标准评价疗效,均为优。无复位丢失、尺桡骨发育畸形、尺侧腕撞击综合征、腕及前臂活动障碍、握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盖氏骨折多见于大龄儿童,下尺桡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完整而尺骨干骺端向掌侧或背侧移位,尺骨远端骨骺损伤多为二型骨骺损伤。闭合复位常常失败,需切开复位克氏针和接骨板固定,短期疗效优良。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骺 儿童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
  • 简介:目的:探讨脾脏突状树突细胞肉瘤的诊断要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脾脏突状树突细胞肉瘤进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染色,并随访。结果:肿瘤原发于脾脏并累及肝脏,于确诊4月后死亡。镜检:肿瘤组织呈席纹状、旋涡状或杂乱排列,瘤细胞卵圆形、梭形,胞质少,核卵圆形或短梭形,染色质少,部分有核仁,分裂象多见。瘤细胞S-100、CD68散在阳性、Vimentin和LCA阳性;CD21、CD35、CD1a等均阴性。结论:突状树突细胞肉瘤极为罕见,容易漏诊和误诊,熟悉其临床病理特点,依靠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可确诊。

  • 标签: 指突状树突细胞肉瘤 脾脏 肝脏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直肠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99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46例直肠癌的临床资料。结果直肠癌以男性多见,平均发病年龄46.5岁;临床表现以排便习惯的改变及便血为主,常伴有腹痛、腹胀;临床上〈1cm的直肠癌常见,应根据癌大小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直肠癌的术后复发率低。结论直肠癌具有潜在恶性,外科医生在治疗直肠癌时要根据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术后应定期复查,严格检测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 标签: 直肠类癌 外科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探讨示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对拇指和示功能的影响及其解剖学机制。方法对12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男7例,女5例,年龄18~78岁,平均42.3岁,拇长伸肌腱损伤的平面为III区4例,IV区5例,V区3例。采用示固有伸肌腱移位重建伸拇功能,术后8~83(33.5±29.9)个月进行电话随访。评价指标包括拇指和示的功能。拇指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能否主动将拇指指尖抬离桌面;(2)能否完成“挑大拇指”的动作;(3)在保持拇指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伸直的情况下,能否完成以第一腕掌关节为支点的拇指划圈运动;(4)在拇指处于中立位时,能否较好地完成拇指指间关节屈曲动作。示功能评价指标:(1)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能否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2)在第3~5呈握拳位时,能否将示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完成指示的动作;(3)能否完成“兰花”的动作;(4)示能否自如地使用鼠标,并完成连续双击左键的动作。另外,对5具成年男性尸体的前臂标本进行解剖学研究,重点测量了总伸肌腱中示和中指伸肌腱腱性起点的位置。结果术后所有患者都能使用患手较为顺利地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常用动作,年轻患者中除1例外,均恢复了原工作。12例中有11例主观评价手术疗效满意,1例表示对疗效不满意。其中有8例能完成全部4项拇指功能评价的动作,有3例可以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的3项,1例仅能完成拇指功能评价动作中的2项。12例均能使用示自如地使用鼠标,有9例能够在患手手掌向下平置于桌面时主动将示指指尖单独抬离桌面。12例均能单独伸示,完成指示动作,但仅有7例能在第3~5呈握拳位时将示伸直至与手背同一平面,另5例单独伸�

  • 标签: 肌腱病 修复外科手术 解剖学 局部 随访研究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因大便带血3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1医院就诊。就诊前近期无发热,无咳嗽咳痰,无咳血,无胸闷喘憋等呼吸系统症状。既往有2型糖尿病及高血压(2级)、冠心病、腰椎间盘突出病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毒物、放射物接触史,无家族性遗传或肿瘤病史。入院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胸部正侧位片无明显异常发现,未行胸部CT检查。腹部彩超及CT提示:乙状结肠占位。结肠镜检:距肛门15~23cm处见肿物充血、水肿、糜烂,累及环周,病理提示高分化腺癌。遂完善术前准备,于2010年6月7日在全麻下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中见腹膜反折上方10cm处一直径约6cm肿物,质韧、固定,侵及浆膜,肠腔仅容指尖通过。

  • 标签: 结肠腺癌 肺类癌 外科诊疗
  • 简介:在世界前十名畅销药中,他汀药居然占有3个,可见这类药物应用之广泛,也足以证明高血脂的人数增长之快速。高血脂是俗称“三高”中的一高,发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在不断攀升,有报道说目前我国1/3的成年人血脂偏高。

  • 标签: 他汀类降脂药 高血脂 他汀类药 药物应用 生活方式 血脂偏高
  • 简介:抗肿瘤药物是一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肿瘤药物,自从Rosenberg首次观察到其能抑制细胞生长,人们对铂配合物的研究就一直没有中断,期待发现疗效更高、适用范围更广、毒副作用更低、更经济的药物品种,至今仍不断有新的顺铂配合物合成并应用于临床试验。该文在此对铂抗肿瘤药物及其临床研究发展进行简要介绍。

  • 标签: 铂类抗肿瘤药物 临床研究发展
  • 简介:近年来研究发现,非甾体抗炎药(NSAID)有与抗炎作用无关的抗肿瘤功能: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或其他NSAID可降低结直肠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发病率,关于NSAID具体的抗肿瘤机制众说纷纭,一般认为NSAID作为环氧合酶-2抑制剂,对于抑制肿瘤的生长有重要的作用。最新的研究发现,其抑制肿瘤的活性可能与其调节RECK基因的表达有关,本文就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非甾体类抗炎药 环氧化物酶(cyclooxyg—enase COX) RECK基因
  • 简介:胃癌是我国主要癌肿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全部癌症第二位。受制于研究模型的缺乏,胃癌发生机制、胃癌治疗药物开发等研究进展缓慢。器官(Organoid)是干细胞在体外三维环境中培养所形成的细胞结构;通过体外模拟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器官技术能够高效培养原代细胞,包括正常细胞、肿瘤细胞。来自肿瘤的器官被称为“瘤器官”(Tumoroid);瘤器官具有很高的“保真性”,能够保持原肿瘤的组织细胞形态、基因组学特征和药敏特征等。由于瘤器官的重要性.全球各种瘤器官生物样本库纷纷被建立起来。在胃癌方面,德国和日本近期分别建立大样本胃癌瘤器官生物样本库,对于研究胃癌发生、胃癌个体化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针对器官在胃癌研究中应用的前沿研究进行总结,向大家介绍该领域内的最新进展。

  • 标签: 胃癌 类器官 3D培养
  • 简介:目的:研究HLA-Ⅰ抗原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LA-I抗原在40例喉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HLA-Ⅰ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比例60%,缺失比例17.5%。有转移淋巴结组与无转移淋巴结组之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HLA-Ⅰ抗原在喉癌组织中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与淋巴结转移相关。

  • 标签: 喉癌 HLA-Ⅰ类抗原 免疫组化
  • 简介:经中华医学会继续教育部批准,2005年伊始本刊创设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专栏。具体办法说明如下:(1)本专栏每期邀请专家撰稿,学习本专业的新理论、新知识、新进展、新技术外,还将结合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实践,注重刊出与临床诊疗的新规范要求的讲座性文章。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评估乳腺BI-RADS 4/5结节良恶性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集的614个乳腺BI-RADS 4/5结节病例,应用计分法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 flow imaging,CDFI)、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以及联合应用等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诊断共分成5组,各以良性记0分,可疑记1分,恶性记2分,联合诊断将各单独成像诊断模式计分相加,以≥5分评估为恶性,≤3分评估为良性,4分评估为可疑;分别计算CDFI、VTI、VTQ、CEUS、联合诊断等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1、CDFI、VTI、VTQ、CEUS及联合诊断计分法鉴别乳腺结节良恶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CDFI、VTI、VTQ、CEUS及联合计分法诊断乳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分别为71.1%、66.9%、83.5%、85.1%、94.2%;特异性分别为52.3%、41.4%、87.6%、87.1%、95.7%;准确性分别为73.4%、51.1%、86.3%、87.6%、93.8%;3、绘制CDFI、VTI、VTQ、CEUS及联合诊断共5组多种超声成像模式ROC曲线,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7、0.596、0.889、0.907、0.920,并ROC曲线两两对比,其中CDFI与VTQ、CDFI与CEUS、VTQ与CEUS、CEUS与联合比较(z=0.737、1.226、0.669、0.703,p=0.4611、0.2204、0.5034、0.48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联合计分法诊断可互相补充,提高乳腺BI-RADS 4/5结节的鉴别诊断水平。

  • 标签: 多种超声成像形式;计分法;乳腺BI-RADS 4/5类
  • 简介:目的了解卵巢癌患者在铂治疗过程中产生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表达动态变化的情况,为临床预后的预测及个体化治疗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采用Benjamini—Hochberg(BH)法对源于TCGA数据库(TheCancerGenomeAtlas)的256例敏感和耐药患者的卵巢癌全基因表达谱数据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采用DAVID软件中的KEGG模块对筛选出的差异基因进行通路富集,筛选出P〈0.05的通路,对筛选出的通路所包含的基因采用成组t检验找出差异显著的基因(P〈0.05)。对筛选出的基因采用COREMINE工具进行文本挖掘,找出与多药耐药及肿瘤耐药存在线性相关的基因,将其与患者预后进行分析,确定存在差异显著的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筛选出的基因在裸鼠诱导耐药模型不同给药阶段的表达变化情况。结果BH法共筛选出30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110个,下调基因196个。DAVID软件的KEGG模块分别筛选出5条上调及4条下调通路,成组t检验筛选出有差异的基因共37个,其中上调基因18个,下调基因19个。COREMINE工具检索出与多药耐药及肿瘤耐药存在线性相关的上调基因为ITPA、IMPDH2、RPS7、PDE5A和PDE4D,下调基因为GNAS、CVFR、BUB3、PRKDC、RBL2、SMC1A、CALR、CCNE2及CHEK1。生存分析结果提示CALR及PRKDC基因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CALR和PRKDC基因高表达组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低表达组。qRT-PCR检测发现,CALR和PRKDC基因随顺铂注射次数增多,在SKOV3-GFP及SKOV3/DDPii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逐渐降低。结论CALR与PRKDC基因可能与卵巢癌铂耐药及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且随着耐药的产生,CALR和PRKDC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

  • 标签: 卵巢肿瘤 卵巢上皮性癌 耐药相关基因 顺铂 基因表达 动态变化
  • 简介:神经肿瘤杂志。2011个月;13(8):894-903。2011月8课件。LSD1抑制敏感性的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辛格毫米,曼顿,泰铢,蔡,aldape钾,巴顿司仪,钱德拉J儿科研究,癌症表观遗传学中心,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休斯敦,得克萨斯州77030,美国

  • 标签: 类LSD1 敏感性 胶质母细胞瘤 去乙酰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