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多西他赛(TXT)为主的两药联合方案和三药联合方案一线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晚期胃癌患者,根据化疗方案分为两组。三药联合组41例,采用DOF方案:TXT75mg/m^2静滴,d1,奥沙利铂(L-OHP)85mg/m^2静滴,d1,氟尿嘧啶(5-FU)2400mg/m^2静滴48小时;两药联合组45例,采用DO或DF方案:TXT75mg/m^2静滴,d1,L-OHP85mg/m^2静滴,d1或5-FU2400mg/m^2静滴48小时。两组均21天为一周期,化疗两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并随访生存情况。结果:8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三药联合组与两药联合组相比,有效率(RR43.9%vs37.8%),疾病控制率(DCR68.3%vs64.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6.9个月vs5.8个月),中位生存期(OS10.9个月vs9.8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药联合组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明显低于三药联合组(8.9%vs3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以多西他赛为主的两药联合方案与三药联合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相近,前者安全性更好。

  • 标签: 晚期胃癌 多西他赛 奥沙利铂 氟尿嘧啶 化学治疗
  • 简介:案导致骨髓抑制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行GP方案化疗的119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治疗组(n=64),两组均给予GP方案(吉西他滨1g/m2,d1、d8;顺铂20mg/m2,d1~d8;21天为1周期),治疗组于化疗前1~2天开始口服复方阿胶浆,20ml/次,每日3次,直至化疗结束后1周。比较两组化疗期间使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和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的剂量,以及第1、2个周期化疗前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及化疗后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最低值和因骨髓抑制导致的化疗推迟率,同时化疗2个周期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rhIL-11和rhGCSF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1、2个周期化疗前的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第1、2个周期化疗后的血小板计数最低值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第1、2个周期化疗后的白细胞计数最低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按时完成107个化疗周期,推迟21个;而对照组按时完成75个化疗周期,推迟35个;治疗组的化疗推迟率低于对照组(16.2%vs.32.1%,P〈0.05)。对照组的有效率和临床控制率分别为49.09%和85.45%,与治疗组的43.75%和79.6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服用复方阿胶浆期间未见任何明确相关的不适感及副作用。结论复方阿胶浆可改善GP方案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有效提高外周血中血小板水平,对化疗的近期疗效无负面影响,但其长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观察。

  • 标签: 吉西他滨 顺铂 复方阿胶浆 骨髓抑制
  • 简介:高级别胶质瘤(又称恶性胶质瘤)包括WHO分级为Ⅲ、Ⅳ级的肿瘤。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脑肿瘤。新诊断的Ⅲ和Ⅳ级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24个月和8~15个月。采用目前标准的替莫唑胺(TMZ)同步化疗及辅助化疗.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足10%。前期研究显示,干扰素α(IFN-α)可通过抑制胶质瘤细胞MGMT和NF-kB的表达增加TMZ的化疗敏感性.

  • 标签: 高级别胶质瘤 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标准方案 干扰素Α 诊断 多中心
  • 简介:胶质瘤的治疗是高度个体化的治疗。过去的20年里有许多手术及辅助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胶质瘤的手术中,使得胶质瘤外科手术这一领域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通过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和影像技术如PET、fMRI、术中MRI、脑磁图、DTI以及手术的辅助技术如神经导航、荧光显像技术、唤醒麻醉及术中超声等的应用,神经外科医生能在术前精准勾画出肿瘤的解剖和病理结构,也能在术中精确定位功能区,达到最大程度地切除肿瘤,同时使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降到最低。如今神经外科医生更加注重病人的术后功能状态。

  • 标签: 脑胶质瘤 手术治疗 多黔引导 神经导航 术中核磁共振 超声
  • 简介:目的:了解德州市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状况及HPV病毒基因型分布,为宫颈癌筛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2008年10月至2013年7月期间送检的德州市人民医院3006例宫颈分泌物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对各型检出率、年龄分布及多重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PV总检出率为17.80%(535/3006),高危型中以HPV-16、HPV-52、HPV-68检出率最高,分别为3.20%、1.30%、1.26%;低危型中以HPV-6、HPV-11多见,检出率分别为1.50%、1.13%。多重感染共79例,占总感染的14.77%(79/535),其中二重感染60例(11.21%)、三重感染14例(2.61%)、四重感染5例(0.93%)。HPV感染在16~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56~65岁年龄组中,阳性率分别为16.20%、16.70%、18.20%、16.90%、38.40%,HPV阳性率在56~65岁组达到高峰。结论高危型HPV-16、HPV-52、HPV-68及低危型HPV-6、HPV-11是德州女性宫颈HPV感染的主要基因型别,多重感染较常见,感染人群集中于老年组。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一次可检测21种HPV基因型别,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应用于宫颈细胞标本HPV感染的检测。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病毒基因分型 基因芯片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酶切及片段分析技术建立稳定的高灵敏度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检测技术检测血浆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的价值。方法设计针对野生型片段的限制性内切酶予以降低野生型DNA背景。通过野生型和突变型序列的分析,以野生型序列为酶切底物,选择工具内切酶Tru1Ⅰ,设计内外两个PCR反应引物,且内侧引物一端予以标记绿色荧光。采用PCR-酶切-PCR-片段分析步骤,优化各反应条件,得到稳定的技术。以野生型DNA稀释突变型DNA检测该方法的灵敏度。采用上述方法检测42例肺癌患者外周血浆中EGFR19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采用野生型DNA稀释突变型DNA模拟检测本方法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出1∶1000(Mt∶Wt)突变型DNA。42例肺癌患者中5例血浆EGFR19外显子存在缺失,其中4例为15bp的缺失,1例为24bp的缺失。结论本研究建立了一种联合酶切与片段分析的高灵敏度血浆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检测技术,能够有效从外周血中检测出EGFR19外显子缺失突变。

  • 标签: EGFR 19外显子缺失突变 突变检测 血浆
  • 简介: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的各项参数对直肠癌术前评估的价值。方法选经根治性手术治疗且病理证实的3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于术前行CT灌注成像扫描,准确记录血容量(bloodvolume,BV)、强化峰值(peakenhancementimage,PEI)、强化峰值达到时间即达峰时间(timetopeak,TTP)、血流量(perfusion,PF),并在术后确定pTNM分期,并对TNM分期中各CT灌注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直肠癌组织中的PF、BV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PEI、TTP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在T分期的各组中,PF、TTP、BV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PE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是否转移的分组中,无淋巴结转移组的PF、BV要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TP及PEI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是否远处转移各分组中,同时肝转移组的PEI、PF要低于无远处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TP、BV则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肿瘤的分化程度分组中,分化程度越高,其PF、TTP渐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靶淋巴结灌注的表现为转移淋巴结的PF要多于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结(P=0.0001),而TTP、BV、PEI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CT灌注成像中的各项参数对直肠癌进行术前分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以使术前分期更加准确,进而采取更合理的治疗策略。

  • 标签: 直肠癌 64排螺旋CT 灌注图像 诊断
  • 简介:目的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veductalcarcinoma,IDC)、良性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血清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对301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83例乳腺良性纤维瘤患者及40例正常人血清中VEGF、MMP-9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分析118例IDC患者手术治疗前后VEGF和MMP-9浓度变化。结果血清中VEGF和MMP-9的表达水平: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分别为(152.76±150.28)pg/ml和(945.09±749.43)ng/ml;乳腺纤维瘤患者为(29.86±16.10)pg/ml和(563.59±183.29)ng/ml;正常人表达量为(52.45±51.39)pg/ml和(267.33±215.60)ng/ml;IDC患者显著高于乳腺纤维瘤患者和正常人(均P〈0.05)。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MMP-9表达水平与年龄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原发灶大小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均P〈0.01)。118例IDC患者术后复查血清VEGF、MMP-9表达量分别(135.26±131.20)pg/ml和(680.36±551.77)ng/ml,与术前相比,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利用液相芯片分析技术定量分析血清中VEGF和MMP-9可成为乳腺癌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有效指标之一。

  • 标签: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 液相芯片分析技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基质金属蛋白酶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