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消化道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居高不下,疾病负担重。针对消化道癌防治的各类新方法新手段是研究的热点。然而,面对有限的卫生资源与不断上涨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日益突出的矛盾,卫生经济学评价是精准、科学地选择临床诊疗手段或方式的必要因素。本文对常见卫生经济学方法及模型进行介绍,并结合消化道癌临床实践应用进行简要概述。

  • 标签: 消化系肿瘤 卫生经济学评价 治疗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CDK8与CD133在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临床Ⅱ、Ⅲ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40例,行空芯针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乳腺癌后予新辅助化疗至少3个周期,用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化疗前后标本CDK8与CD133的变化。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TNM分期、肿瘤直径大小、淋巴结转移个数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K8与CD133在乳腺癌中高表达,新辅助化疗后乳腺癌组织CDK8与CD133表达减少;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及纤维腺瘤组织CDK8和CD133表达量均低于新辅助化疗前乳腺癌组织(均P<0.05)。新辅助化疗前后,CDK8和CD133变化一致,且与疗效变化一致。结论CDK8与CD133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因子。

  • 标签: 乳腺癌 CDK8 CD133 新辅助化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碱性磷酸酶(ALP)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在评价内分泌疗法治疗前列腺癌疗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随州市中心医院接受内分泌疗法治疗的64例前列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接受内分泌治疗后1年,进行PSA、fPSA、ALP、BAP水平检测以及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根据检查结果评估放射性核素骨显像在评价前列腺癌内分泌疗法治疗效果中的应用。结果内分泌治疗后的64例患者经放射性核素骨显像检查结果显示共发生51例骨转移;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转移灶数目>2个骨转移灶的患者的血清PSA、fPSA水平高于骨转移灶≤2个患者的的血清PSA、fPSA水平(均P<0.05);随着骨显像分型的增高,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血清PSA、ALP与BAP水平均增高,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放射性核素骨显像联合PSA、fPSA、ALP、BAP能够实现内分泌疗效的准确评价与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

  • 标签: 放射性核素骨显像 内分泌疗法 前列腺癌 骨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RFI)用于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在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拟行甲状腺结节切除手术的68例患者(共99个结节),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术前行ARFI检查,观察并记录ARFI技术剪切波的速度(SWV)值,分析良性和恶性结节、病变结节同周边无病变组织间SWV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取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WV值的截断值,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ARFI技术对诊断良、恶性结节性甲状腺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及周边正常甲状腺组织的SWV平均值分别为(2.68±0.51)m/s、(3.09±0.53)m/s和(2.42±0.22)m/s,恶性结节的SWV值高于良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良、恶性结节SWV值均高于周边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甲状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与周围组织的SWV比值分别为(1.108±0.205)、(1.277±0.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SWV值诊断甲状腺病灶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3.41%、74.14%、69.70%、63.41%和74.14%。SWV比值诊断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8.54%、79.31%、69.70%、64.86%和72.58%。结论ARFI技术作为一项无创技术用于鉴别结节性甲状腺病灶的良、恶性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初步鉴别结节性甲状腺病灶。

  • 标签: 甲状腺结节 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技术(ARFI)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TESSYS技术与椎间盘镜下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骨科住院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TESSYS技术组)及对照组(椎间盘镜技术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卧床时间、是否存在并发症等情况;对比术前、术后1、3、6、12、24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于术后12个月根据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56.92±23.83)minvs.(71.88±20.11)min,t=1.658,P=0.045]、切口长度[(0.89±0.13)cmvs.(3.59±0.92)cm,t=15.784,P=0.000]、术中出血量[(17.74±5.63)mlvs.(93.92±40.55)ml,t=27.944,P=0.000]、术后下床时间[(24.88±1.95)hvs.(72.77±3.74)h,t=4.332,P=0.000]、卧床时间[(5.02±1.22)天vs.(14.78±3.86)天,t=4.332,P=0.001]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术后1个月ODI评分[(16.99±2.77)vs.(19.07±2.14)]、JOA评分[(18.44±1.52)vs.(17.78±1.59)]、下肢VAS评分[(6.48±1.34)vs.(7.15±1.42)]、腰部VAS评分[(3.11±1.02)vs.(3.56±1.24)]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24个月,两组VAS评分、ODI评分、JOA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优良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67%vs.87.50%,P〉0.05)。结论与椎间盘镜治疗术相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速度快等优势,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腰椎 内窥镜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椎间盘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