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胃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stromaltumor,GIST)外翻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因胃GIST接受腹腔镜下肿瘤切除手术的27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腹腔镜胃GIST外翻切除术(laparoscopictransgastrictumor-evertingresection,LTTR)组8例和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laparoscopicwedgeresection,LWR)组19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标本切缘、切除正常胃组织面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半流质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和随访情况。结果术中LTTR组的手术时间较LWR延长[(70±9)分钟vs.(56±8)分钟,P〈0.001]。LTTR组出血量与LWR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9±12)mlvs.(38±14)ml,P=0.942]。LTTR组的正常胃组织切除面积明显少于LWR组[(33.0±5.6)cm~2vs.(119.3±41.6)cm~2,P〈0.001]。术后两组均无胃出血、胃穿孔、切缘均无肿瘤残留、无胃排空障碍等情况发生。术后两组肛门排气时间[(2.4±0.5)天vs.(2.3±0.5)天,P=0.842]、进食半流时间[(3.5±0.5)天vs.(3.0±0.8)天,P=0.07]比较无明显差异。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7个月(4~31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无患者死亡。结论腹腔镜胃肿瘤外翻切除术可以安全有效地运用于无黏膜溃疡改变的胃GIST患者,其优点是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正常胃壁组织,能有效减少胃腔狭窄、梗阻发生率,是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的有效补充术式。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胃肠间质瘤 外翻切除术
  •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经肛外翻拖出式直肠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6月接受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的3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状线3~5cm,A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数据库中,抽取同期接受腹腔镜辅助直肠前切除直肠癌根治术(Dixon)的中低位直肠癌30例作为对照组(肿瘤下缘距齿状线5~10cm,B组).观察两组手术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肛门排便功能和短期局部复发率.结果两组60例均保留了有控制大便功能的肛门,A组术后恢复进食两周内每天大便次数多于B组(P=0.025),术后6个月后.两组每天排便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652).两组均各有1例吻合口漏,B组有1例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至2年,两组均有1例局部复发.结论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外翻拖出式直肠癌根治术操作方便,安全可行、疗效确切,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直肠恶性肿瘤 腹腔镜 直肠超低位切除 经肛外翻拖出式
  • 简介:目的探讨抵钉座体外置入法在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近期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河南大学淮河医院肛肠外科接受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的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6例行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手术(NOSES组),26例行传统腹壁小切口取标本手术(LAP组)。并对其术中、术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52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环周切缘情况、术后随访情况及术后肛门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LAP组相比,NOSES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更短,术后疼痛评分、额外镇痛药物使用率更低,住院费用更少,患者对术后腹壁外观满意程度更高(均P<0.05)。结论抵钉座体外置入法经肛门外翻切除标本的腹部无辅助切口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近期疗效满意,且在减轻术后疼痛、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腹壁外观更加美观等方面具有优势。

  • 标签: 经自然腔道取标本手术 腹腔镜 直肠癌 外翻技术 免辅助切口